第三章

    非交战状态的后期

    第一节 甘冒战争风险去援助英国

    1940年秋季,美国人民的精力集中在选举上。选举过后,罗斯福再掌权4年,于是人们焦躁地等待着新的行动。其实,美国的公众和外部世界并不需要久等。在11月8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布将增加对英国的援助。美国工厂里生产的军火,美国和英国将按对半的原则进行分配。(1)12月16日,总统就租借法发表第一次声明,(2)12月20日,他宣布彻底改组防务机构。(3)

    罗斯福公开宣布的行动和计划,显示了美国政策和战略在年底的演变。政府这时展望的,不仅是在“不参战”时期内和英国进行更密切得多的合作,而且是美国可能作为一个完全的交战国加入战争,和英联邦并肩作战,只是参战的时日还未决定而已。1940年11月12日,海军上将斯塔克,在马歇尔、诺克斯和史汀生的同意下,就未来的防务政策和战略向罗斯福提出一些新的建议。斯塔克在评论了世界形势以后,陈述了四种他认为美国可行的行动方针。他主张采用第四种(D计划,或称“多格”计划),在这个计划里他建议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使英国免于战败,并且主张如果美国终于进入交战状态,作为英国的盟友,就应该在大西洋使海军和陆军采取攻势行动,而在太平洋则采取守势。斯塔克主张,美国在决定全力参加战争以前,应该加速努力建立本半球的防务并加强美国海军和陆军的力量。如果采用D计划,美国应该一方面把自己的力量增加到最大程度,同时也应该对英国及其盟友给予最大程度的援助。美英两国的海军和陆军当局应该立即进行全面的参谋工作会谈。(4)

    斯塔克海军上将的这些建议经摘要后于11月20日电告丘吉尔。英国首相表示这些建议使他“受到很大鼓舞”。他写道,“据我看,斯塔克海军上将的意见是对的,D计划从战略上说是正确的,同时也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因此,一有机会,我们即应用一切办法来使斯塔克海军上将的策略更坚强有力,而不应再发表与这个计划相矛盾的议论。”(5)罗斯福默认了斯塔克的计划,然后于12月2日离开华盛顿,乘坐“图斯卡露莎”号军舰在加勒比海作两星期的巡航。同一天,斯塔克打电报给在伦敦的戈姆利海军上将,邀请英国的三军参谋长派代表到华盛顿参加参谋工作会议,这是英国首相和参谋长们以前一再提议要召开的。(6)

    (一)租借计划(7)

    美国政府早已了解英国在美国的资产不久就会用光,必须想出一种办法使英国能得到对它自己的防务和美国的防务都有必要的物资。早在5月间,丘吉尔就提醒罗斯福,英国即将缺少美元。(8)首相的这种说法,被一位应摩根索邀请访问华盛顿的英国财政部官员于7月间向摩根索提供的数字所证实。(9)夏秋两季中,美国财政部一直在努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可是在选举未结束以前,政府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举动。

    到11月,情况已经清楚,美国人大多数相信继续帮助英国的重要意义,并且他们会准备提供财政援助,只要他们确实知道英国已经真正耗尽可以变为现金的资财。前两个月中,报纸上已经在讨论对英国的财政援助。9月30日,参议员金曾经在国会里提起这个问题,他提出一项议案,要求暂时解除约翰逊法令和中立法对信用贷款的限制,以便给英国一笔贷款。(10)然而,直接贷款有许多缺点。如果金的议案交付讨论,一定会在国会里引起一场冗长而剧烈的辩论,一定会使人们回想起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未能还债所造成的复杂情况和恶感。同时,在这方面采取行动显然也不能迟延过久。英国的美元储备到这时已经减少到大约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已经划为抵偿早先定购货物的款项。英国一定无力获得所需要的美元以支付正在谈判中的更多的飞机、船舶和军备计划的费用。(11)

    11月23日,洛西恩从英国休假回来,把这个问题公开提出来。他告诉新闻记者,英国的现金储备已经差不多用完,需要从美国得到一些财政援助。(12)12月8日,丘吉尔部分地根据斯塔克建议中所提供的线索,写了一封长信给罗斯福,向他全面说明了英国的处境和对1941年的展望,并列举了它对美国的要求。他说,他确信英国能坚持下去,如果它能维持稳定的粮食供应和武器供应并有足够的船舶运输粮食和武器。不幸,英国的船舶损失惨重。丘吉尔建议美国可以这样来帮忙,即恢复以往的海上自由通航政策,根据这种政策,美国商船可以自由在海外进行合法贸易,并由美国海军给予保护。如果美国不准备这样做,它可以把美国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赠给或者借给英国,并扩大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巡逻的区域。丘吉尔敦促美国加速它的工业生产,以便以更多的船舶和武器供给英国。他最后表示相信,美国政府和人民不会一定非要英国先用光它的全部美元资源,而后他们才继续给它帮助,因为这也是为他们自己打算,正如为英国打算一样。(13)

    罗斯福接到首相的信时,正在和他的密友哈里·霍普金斯一起巡航。选举以后,对英国进行财政援助的方法一直是罗斯福和他的内阁认真讨论的主题。在这些讨论中,在未来的租借法中要体现出来的一些主张已经逐渐成形。(14)罗斯福对这些主张在“图斯卡露莎”号上已作了仔细的考虑。12月16日他回到华盛顿时,已经拿定主意,准备采取行动。第二天,罗斯福在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15)对租借法的原则作了一般的说明。他说,这一主张就是美国政府应该负责完成并资助英国的战争物资定货,其后并应作出某种安排,使这些物资能为英国人用上,因为这才是保卫美国最好的办法。战争结束后,美国将在某个时候让对方用实物来偿还。总统把他建议的武器租借办法,比作一个人借出自己花园里的水龙带去扑灭邻居屋里的火灾。

    12月29日,在一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进一步阐述了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已经扼要谈过的主张。他如叙家常地强调了美国面临的危险和支持英国的必要。他说:“我们爬到床上去,用被单把头蒙起来……是不能逃脱危险的。”如果英国垮掉,美国人“就会生活在枪口之下——一支装着炸裂弹的枪口之下,军事上以及经济上都是这样”。总统抨击美国那些对纳粹搞绥靖的人们,他说:“谁也不能靠捋顺毛就把老虎驯成猫”;他还大大地嘲笑所谓“谈判和平”的想法,因为当时有些方面又在鼓吹这种主张。英国和英帝国是抵抗纳粹征服世界的矛头。还来得及加以援助。美国的防务正在非常迫切地筹划之中,而英国的战时需要,作为美国防务的一部分,必须成为一体。目前在生产方面所作的努力还不够。工业必须扩充,产品的分配必须最有利于美国的防务。美国必须是伟大的“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6)

    1941年1月3日,罗斯福宣布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初步措施,准备开始一项大规模的商船建造计划,并且他即将派遣哈里·霍普金斯作为他的私人代表去英国,和英国政府建立更密切的接触。(17)

    3天后,罗斯福在提交给新国会的年度国情咨文中,重申政府通过援助反抗侵略的各国人民以保卫美国的政策,并扼要说明租借法的原则。(18)一项旨在使租借法生效的议案于1月10日在国会中提出。(19)

    这个议案被称为“增强美国防御的一项法令”,它规定制造“总统认为对美国防务有重大关系的任何一国政府所需要的一切防务物品”,并规定用出售、交换、租或借的办法来处理这种物品。将来用“实物或财产、或者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其他直接的或间接的利益”偿还。议案中的其他条款准许英国军舰在美国港口维修和准许提供防务情报。此项议案有几样好处:第一也是最明显的好处是这时可以继续向英国供应武器和货物,尽管英国缺少美元。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的定货单都集中在美国政府手里,使它能协调生产计划,并有效地控制美国生产的武器的分配。

    关于租借法案的辩论在国会的一些委员会里,在两院的议员席上以及在全国各地展开,不久就具有一种正式的对外政策辩论的性质。1939年和1940年间为了修订中立法而展开辩论时援引的一些理由,又到处在谈论。

    反对派援引的两个主要理由,是此项法案增加了美国卷入战争的危险,它赋予总统的权力大得可怕。所谓英国打败不会危及美国那种孤立主义的老调又在重弹,同时还提出新的论点,认为进一步援助英国,会造成一旦德国得胜,美国自己反而国防空虚。反对派还提出其他一些论点,既然英国无论得到多少援助也不能取胜,那就不应该鼓励它再作这种没有希望的挣扎,而应该要它立即同德国讲和;(20)认为此项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认为它也违背1939年的巴拿马宣言。有人提出,既然英国将来不会有能力偿还,就应该要它提供实物担保,例如以它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来担保;还听到这样的建议,认为英国应该让出它在西半球的殖民地,作为抵偿美国援助的代价。

    使国会议员们大伤脑筋的两项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害怕政府也许会把美国海军的舰艇转让给英国,一是害怕罗斯福用美国海军护航可能使美国卷入战争。曾有人提过一些修正案,规定非经国会同意不得转让海军舰艇,但未获通过;不过另有一项修正案却通过了,它为已在手头可以转让的物资规定了一个价值限额,这多少消除了他们对第一个问题感到的忧虑。在第二个问题上,反对派成功地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声明“本法令中任何部分不得被解释为授权或者允许授权把美国海军舰艇用作护航船舶”。(21)作证支持此项法案的主要阁员是赫尔、史汀生、诺克斯和摩根索。有关的委员会还听取了海军和陆军领导人、大使、政界人士、国际法专家以及和平主义者和狂谈怪论者的证词。

    辩论仍然在进行的时候,哈里·霍普金斯作了非常重要的访问英国之行。在他于1941年1月9日到达至2月10日离去这一个月中,他和丘吉尔及其政府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安排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于春季会晤。英国政治家和英国三军负责人就他们的处境和需要给霍普金斯作了坦率的和充分的说明。霍普金斯在一系列的电报中向罗斯福报告了英国具体要求的详情,并就如何满足这些要求提出他自己的意见。英国的要求中包括更多的驱逐舰、更多的商船、更多的飞机、更多的飞行员训练学校以及由美国提供船只运送飞机到英国。(22)霍普金斯于2月16日回到纽约时,告诉记者们说,英国人决心争取胜利,并说他相信,有了美国的物资援助,英国人能够取胜。(23)另一个到英国去访问的重要人物是温德尔·威尔基。他回国后立即于2月11日向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作证,再一次敦促全国一致给予英国最充分的援助,并敦促通过租借法案。(24)

    1941年3月8日,此项法案以60票对31票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早在2月8日,它就以260票对165票在众议院获得通过——3月11日由罗斯福签署。(25)另一项为执行租借法条款提供70亿美元的议案,于次日提交国会,迅即通过。监督租借计划的任务,由罗斯福委托给霍普金斯。又派艾夫里尔·哈里曼前往伦敦,以公使衔在“租借”干线的另一端保持接触。(26)

    租借法标志着美国在实行“除参战外给予全面援助”的既定政策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大多数美国人还不准备让他们的商船不受限制地从事贸易,或者让海军担当在大西洋上护航的责任,从而冒可能卷入战争的危险。但是,到1941年春天的时候,美国已经和英国为进行战争而多方合作。美国不仅供应武器和弹药,而且美国科学家正在和英国科学家交换资料,美国陆军和海军已经开始集中使用军事情报,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英国保安组织也已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许多美国军事专家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已经到了英国,英国军舰正在美国船厂修理,英国飞行员和空勤、地勤人员正在美国培训。(27)在外交和经济领域,两国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二)英美参谋工作会议

    当然,美国的公众大多不知道美国和英国这种不成文的“联盟”的范围。因此,在华盛顿举行的英美参谋工作会议,从1月29日第一天开会起,直到1941年3月27日,始终非常秘密地进行。(28)在这两个月中制订了美国在大西洋方面“除参战外”的援助计划,并且准备了一项战略合作的计划,以供万一美国“不得已而诉诸战争”时之用。双方商定的基本联合战略是斯塔克的D计划,这个计划已被接受为参谋工作会议上讨论的基础。既然德国被认为是“轴心国家的主要成员”,大西洋和欧洲地区就被认定是决定性的战场。在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战略应该是采取守势,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将用于对付德国,即使日本决定介入也罢。1941年初,美国国务院和英国外交部仍然希望能劝阻日本不作进一步的侵略。虽然这些希望终于落空,但是参谋工作会议所商定的战略计划在珍珠港受到袭击后稍作修改,仍继续采用,作为基本的联合战略,指导美英两国部队未来的作战行动。

    会议商定应作出安排,立即在华盛顿设置一个英国参谋代表团和在伦敦设置一个美国参谋代表团。会议还建议尽可能早日采取步骤,确立一种处理事务的方法,以保证在美国参战以前和以后对军用物资的分配,使能最适合于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

    参谋工作会议的报告(ABC-1)包括一项说明一般战略概念的主要报告和五项附录,这些附录详细地论述了一般的概念以及同盟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技术性方法:

    (1)军事代表团的组织。

    (2)对军事力量作战略指导的责任。

    (3)美国和英联邦的基本作战计划。

    (4)交通联络。

    (5)船舶运输的管理和保护。(29)

    美国和英国的代表商定,如果美国参战,他们将在大西洋采取攻势战略,而在太平洋采取守势战略,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实行这种守势战略却未能达成协议,只是商定由驻远东各军的司令在新加坡会晤,准备协调守军的计划。于是美国、英国和荷兰的军队司令于1941年4月21—27日在新加坡开会,制订在远东指挥军事行动的计划。他们把自己的建议拟了一份报告(ADB),(30)但在7月3日被斯塔克和马歇尔否决。(31)这个计划是美国最高统帅部认为不能接受的,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政治原因,另一个是战略原因。如果采用这个计划,万一发生某种情况,包括日本进攻或者扬言要进攻英国或荷兰的属地时,美国就得承担义务,参加对抗日本的集体军事行动。战略上的缺点主要是因为这个计划规定有些基地,特别是新加坡,必须不惜一切牺牲保住。(32)

    ABC-1报告于5月28日获得海军部长的同意,6月2日获得陆军部长的同意。虽然罗斯福尚未正式批准,但是他已经默许了。经过修改的基本作战计划是根据这个报告制订的,而海军的部署也是按照报告中的规定作出的。(33)

    第二节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一)生产问题

    延误生产计划的执行,然后再对组织生产的机构进行批评,是共和党竞选运动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对这个问题的批评不仅来自共和党人。生产的进展慢得厉害。克努森和其他一些人曾强调必须彻底检查防务组织。12月13日,克努森说,飞机生产落后于计划30%。(34)如果美国要起到它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作用,显然生产的速度必须大大地加快,而且,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由一个更强有力和更有权威的机构来替代原来的顾问委员会。许多人认为管理工业动员的机构必须集中由一个负责的首脑主持,这个人要有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伯纳德·巴鲁克那样的地位。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都坚持这种意见。12月18日,他们向罗斯福建议任命克努森承担这项工作。(35)然而,罗斯福不准备接受这种建议,因为1940年5月间曾使他不赞成设立一个超级机构的许多理由仍然适用。

    1940年12月20日,罗斯福举行一次特别记者招待会,(36)说明他的改组计划。他说,由于生产涉及许多方面,不可能找到一个“沙皇”或者“普巴”(37)来总揽一切。因此,他决定设立一个生产管理局,由4人掌管:局长,克努森,总管一切;副局长,希尔曼,负责劳工;以及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以使用所生产武器的军方领导人身分参加。

    1941年1月7日,生产管理局根据行政命令成立。因为它属于紧急战备局,所以不需要国会批准。

    生产管理局既是顾问机构又是执行机构,它的权限虽比国防顾问委员会的权限范围较广和力量较大,但这个新成立的局仍然主要是一个设计和咨询的机构。(38)布置生产的权力是分散的,生产管理局对工业实行控制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防务计划的其他部分掌握在军队和政府其他常设部门以及许多为应急而设立的机构手里,这类机构在这个时期中像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各部门和各机构当中常常就管辖范围发生争执,特别是在军事部门和非军事机构之间。

    3月间生产管理局的生产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局编造的一份美英两国所需物资的粗略概要,(39)显示出这些需要中某些项目竟超过估计生产能力达50%。为了适应防务计划的需要,必须大大地加速生产,必须增添设备,必须训练和动用更多的劳动力。凡已感到严重缺乏的原料必须增加供应,而民用消费则不得不削减。(40)

    1941年春天和夏天,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在美国扩大重要原料的生产,并积聚进口物资的储备。4月20日,罗斯福和麦肯齐·金在纽约海德公园会晤,并发表一项声明说,正在作出安排,以动员北美洲的经济资源。双方同意“两国应以本国最擅长生产的防务用品供给对方……并为达到此目的而协调生产计划”。(41)

    在秋天以前,削减民用消费方面的工作进展得非常缓慢。对于必须削减的程度以及实现这种削减的方法,各防务机构意见分歧。生产管理局可用来削减民用企业物资供应的优先配给权,受到严格的限制。(42)另外,各机构之间在民用物资的优先配给方面也有矛盾。(43)

    国会和报纸对防务工作的批评,由于1941年1月间的改组曾暂时平息,夏季又重新开始。6月28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向全院提出一份非难防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说,“人们痛心地看到……我们目前在整个这条线上所遭受到的生产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协调和没有一个负责的领导人来明确职责”。(44)

    虽然国会对于政府指导防务工作的情况提出批评,但是它却不愿通过立法来增加总统的权力,使之能强行规定优先配给、实行物价管制以及征用资产。陆军部于6月2日提出一项议案,建议授权总统为国防而征用所需要的资产;国会和报纸对此表示非常敌视的态度。极端分子说它是“独裁议案”,比较温和的批评者则一致认为它给予政府太大的权力。这项议案经过修改,于6月23日提交国会;经过进一步的修改,最后于1941年10月16日通过。

    国会一方面不愿通过增加总统权力的立法,一方面在对劳工强加控制方面却准备走得远远超过政府认为明智的程度。1941年国防工业方面的罢工在全国引起很大的愤慨。要求制订镇压性反劳工立法的喧嚣,由于3月19日罗斯福宣布成立国防调解委员会,才暂时平静下来。虽然这个委员会没有强制的权力,只依靠舆论来展开工作,但它也成功地解决了不少争端。6月间,由于防务需要越来越迫切,政府不得不在劳工纠纷中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就在那个月,当宣布全国无限期地处于紧急状态以后,(45)罗斯福命令军队接管加利福尼亚州罢工不休的北美飞机制造厂。同时征兵局局长发出指示:凡因从事重要工作而延缓服役的人,当他不再从事这项工作时,其缓役即应取消。但是,政府继续发挥它的影响,反对把限制性的立法强加于人。各种反罢工的议案一再在国会提出,可是都未能获得通过,列入法典。

    1941年的夏季渐渐地过去了,情况越来越明显,美国生产能力的提高赶不上需求的增长。1941年3月制订的计划,到4月就作了第一次扩充。在阿诺德将军访问英国以后,美国政府同意加速重轰炸机的生产计划。(46)同时欧洲战局的发展以及日本向南亚的挺进,也要求美国自己的重整军备计划必须扩充。海军要求加快造船计划,陆军部要求增加兵员和装备。商船运输计划也扩大和加快了。(47)再则,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俄国后,对美国的资源又增加了要求。(48)丘吉尔和罗斯福答应给俄国援助,(49)7月28日,霍普金斯奉派赴莫斯科,同斯大林取得联系,并了解俄国主要的需求。(50)

    在华盛顿,对防务机构再次进行了仔细检查。8月28日,罗斯福建立了一个“供应、优先权和分配委员会”。打算以这个委员会作为整个防务计划的决策和协调的中心,并以再度经过改组的生产管理局作为它的执行机构。委员会由生产管理局原有的负责成员克努森、希尔曼、史汀生和诺克斯,外加三名官员亨德森、霍普金斯和华莱士组成。纳尔逊被任命为这个新设委员会的执行委员。这个委员会的成立,被新闻界人士称为“实质上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场革命”,也被伯纳德·巴鲁克称为“畏畏缩缩地向前走了一步”。(51)从8月间成立这个委员会到珍珠港遭到袭击以后美国参战这一段时期中,民用消费方面实行了第一批大量的削减,优先配给制度也经过了仔细的检查和修改。

    (二)胜利计划

    1941年间对美国军火和各项供应的需求剧增,加上美国陆军和海军以及那些已经和德国交战的国家对美国工业提出的相互矛盾的要求,使得下述两种情况越来越明显。必须加速生产,必须确立一种标准,以便对竞相要求供应的各方进行分配。

    为了给工业规定生产目标,首先要对那些必须满足的需求有比较精确的了解。这就要求不仅估计美国本国军队的长期需要,而且也要估计可以指望从美国的未来盟友那里取得的贡献——这种盟友当然主要是英联邦的成员国。

    显然,首先需要对美国军队的长期需求有较清楚的估计。负责生产工作的人员曾几次试图从军队领导方面获得这种估计,但都未能办到。许多原因造成了军队领导方面的这种拖延。没有疑问,部分地是由于他们一心想要为自己的军种取得尽可能多的份额。以陆军来说,由于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它的压倒一切的需要是立即取得装备来武装已经列入计划的兵力,也许因此而使得马歇尔不愿考虑未来进一步扩充兵力的需要。再则,在更高当局对国家的战争政策还没有作出明确决定的时候,要精确估计长期的需要,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有困难。

    这是1941年4月的局面,当时陆军部次长帕特森法官提出一项备忘录,迅即得到史汀生的同意。帕特森要求对于陆军部究竟需要生产多少军火作出一个决定,并说他确信必须尽快地决定,为了取得胜利,需要在生产上作多大努力,这种决定的基础应根据明智的设想,谁可能是敌人,谁可能是朋友,哪里可能是战场。(52)6月30日,史汀生分别致函生产管理局的克努森、海军部长、海运委员会主席以及英国供应委员会主席珀维斯,提议需要有一种英美生产方面的全面的贷借对照表。(53)对于英美两国工业计划需要更密切的协调这一点,大西洋两边的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最初促使根据战略计划和英美两国的工业能力编制一份英美两国各项需要的统一对照表的人,也许是法国人让·莫内,此人在法国溃败以前曾任英法协调委员会主席,以后就一直为英国供应委员会工作。(54)

    7月9日罗斯福采取行动。他指示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生产管理局和哈里·霍普金斯——代表租借物资管理局——修订美国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使之扩充到可能需要的最大限度,以确保打败美国的潜在敌人。霍普金斯在大西洋会议以前访问伦敦期间,曾和丘吉尔讨论了各项计划,7月25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他说,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应不失时机,立即(一)就我们共同需要的主要作战武器作出意见一致的估计……(二)然后考虑如何由我们联合生产以满足这些需要”。(55)

    “胜利计划”由两国的军事首脑在1941年8月的大西洋会议上讨论研究,同时也考虑了对俄国的援助。8月30日,罗斯福请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立即拟订一项直到1942年6月30日为止的美国生产的军火在美国、英国和俄国之间的分配计划。(56)

    同时,生产管理局调查统计处处长斯塔西·梅奉派前往伦敦,和英国军需主管部门一同作出估计。作为第一步,编成一份直到1942年底为止的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和库存的统一对照表。对已有的产品根据战略需要进行分配,以及为了实现胜利而需要增加的数量,先由英美高级参谋将领和官员在伦敦开会讨论,然后英美代表团于9月底动身前往莫斯科,和斯大林讨论俄国所需要的供应。

    这些估计显示出当时的生产和长期的战略需要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既然英国的军工生产不可能再增加多少,供与求之间大得可怕的差额就必须由大大地扩充美国的军工生产来补足。(57)在华盛顿,在估计出美国的陆军、海军和运输需要以后,再加上根据租借法估计要向英、俄两国提供的物资数量,就可能编制出美国总共必须对“胜利计划”贡献多少力量的计划。12月4日,斯塔西·梅把对“胜利计划”所作的最后分析,以及根据美国工业潜力来看此项计划能否实现的一份报告交给了纳尔逊。报告清楚地说明,只要美国人民准备接受一种全面的战时经济,“胜利计划”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58)1940—1941年间经历的许多迟延和困难,都是由于美国人不准备经受各种管制和束缚而造成的;一个自由的民族除非在发现自己真正处于交战状态而受到激励的时候,通常是不肯接受这类管束的。不论是政府,还是工厂主,或是劳工,对于要把国家的生产彻底转变为以战争为基础,都没有准备。产量始终未能赶上迅速增长的需要,虽然通过尝试和摸索也应付和解决了许多问题,朝着工业动员迈进了一大步。1940年第三季度只生产了飞机1 612架、海军舰艇14艘和商船14艘,而1941年第四季度的相应数字是飞机6 884架、舰艇344艘和商船29艘。(59)

    能否把“胜利计划”所要求采取的管制和束缚强加在处于和平状态的国民身上,这个问题事实上并没有成为一个实际的争端。在此项最后的分析报告提出后3天,日本就动手打起来,次日美国就参加到交战国的行列中去了。

    虽然以上各页已经把美国的生产问题一直叙说到它参战的时候,但是还有必要回溯一下1941年春天的情况,以进一步阐述美国在作为反轴心国家的一个非交战“盟友”的后期阶段中主要的政治发展情况。

    第三节 大西洋战役(1941年3—12月)

    1941年3月租借法的通过是一种明显的证据,说明大多数美国人同意有必要对英国“除参战外”给予一切援助。问题的关键在于“除参战外”这几个字。美国国内在应该冒多大风险以确保美国物资安全到达英国这个问题上,意见分歧得很厉害。这种分歧甚至在内阁里也存在。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要求采取更直接的行动,而国务院则主张谨慎行事。

    直接援助的方法可以把更多的海军舰艇转让给英国,或者让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参加护航。其中第二点是1941年全国范围内争论的主题。反对租借法的人已认识到对英国租借战争物资的必然结果是要采取行动以确保这些物资的安全交货。他们已经争取到通过了一项修正案,说明租借法不能被解释为允许美国海军护航,(60)可是未能达到他们的主要目的:明确地禁止使用海军。该议案通过后,辩论继续进行下去。援助盟国委员会发动了一个赞成护航的运动,得到了主要的报纸、作家和演说家的支持。

    3月15日,罗斯福在对全国的广播演说中说道,(61)美国决心履行它要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诺言,并讲到需要维持“跨越大洋的十分重要的桥梁——替那些为正义而战的人们运送武器和食物的船舶之桥”。至于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则没有说明,实际上也没有决定。

    史汀生和诺克斯、斯塔克和马歇尔都相信,由于英国船只损失惨重,英国要保护大西洋的通道,必须有美国海军帮助。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护航的计划,已由海军部拟定,并在1941年1月至3月的英美参谋工作会议中经过审查。(62)史汀生在他的日记中记载说,3月24日他和诺克斯都认为紧要关头即将到来,护航是惟一的解决方法,应该立即实行。在华盛顿的英国高级将领明确地说,他们可以动用的海军力量不足以确保运输军需品到英国的船队安全通过。(63)3月25日,德国政府把它的北大西洋作战区域向西扩展到格陵兰海岸。(64)

    罗斯福显然曾打算于4月间实行海军的护航计划,可是这时他犹豫不决了。他和赫尔都相信要求国会授权实行护航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方面的任何决议案几乎肯定不会通过。(65)赫尔反对任何具有对德交战性质的行动,因为他恐怕这会导致日本根据1940年9月27日的三国公约对美国宣战。他的这种担心由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和其他日本领导人气势汹汹的言论而显得确有根据;他们表示,如果美国在大西洋卷入对德国的战争行动,日本将感到有责任履行它根据该条约而承担的义务。(66)4月13日苏日中立协定宣布以后,(67)美国海军在西大西洋采取积极行动的计划推迟执行,而代之以一项扩大海军巡逻的计划。(68)美国请英国人把他们护航队的行动秘密地通知美国海军当局。(69)西半球的安全区扩大到包括西经26度以西所有的北大西洋水域——大致占大西洋的一半。美国海军奉令尾随在这个界线以西发现的轴心国家的船只和飞机,并“播送出……它们的行动,每隔4小时播送一次,或者必要时增加次数”。美国海军又奉令防止对美国航运的干扰,但须注意“避免介入或者干涉交战国的武装交战”。(70)4月25日,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扩大巡逻的范围,并且说,巡逻将进行到“为了保护本半球而必须深入的七大海洋的水域”。(71)5月间,美国在太平洋的舰队大约1/4的力量转移到了大西洋。(72)

    罗斯福原定于5月14日就美国的政策发表一篇重要的演说,后来延期到5月27日。在发表这篇演说以前,内阁内外支持和反对采取强硬行动的人都加倍努力,想说服罗斯福采纳各自的观点。结果,大家热切等待的这篇演说却折衷了两派的观点。罗斯福指出,美国的海军巡逻有助于确保援英物资可以运到,又说“将采取为安全交货所必需的一切其他措施”。他最后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73)但是,第二天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的讲话并不意味着海军将承担护航的任务。(74)

    罗斯福还没有准备采取这一步骤,或者请国会修改中立法以使美国商船可以武装起来,运输物资到英国,这种办法是史汀生和诺克斯在5月间公开主张的。罗斯福希望,政府除了把美国的海上边界伸展到西经26度这一步骤以外,正在采取的一些其他办法,可能加强“船舶之桥”。美国已经开始的宏伟的建造商船计划(75)仍然处在初期阶段,可是同时也在试行其他办法,以增加船舶来源。4月10日,罗斯福已要求国会授权征用美国港口中闲着不用的外国船只。(76)航运路线业经重新组织,以便抽出更多的运输力量用于大西洋。总统于1940年6月11日宣布的作战区域经过修改,使美国船只能进入红海,向驻在埃及的英国军队运送给养。(77)4月11日商定,可以允许那些仅为防御而配备有战斗机的英国商船进入美国港口。(78)

    在华盛顿,春季和夏初,另外又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以加强西半球的防务,并在大西洋的战斗中帮助英国。

    第一项是决定承担对格陵兰的保护。若干月来,英国和加拿大一直在敦促美国政府在格陵兰修建机场,以便利输送飞机到英国,或者让它们两国来建造。3月间,美国政府同意为此目的派遣一个测量队到格陵兰。4月9日,驻华盛顿的丹麦公使考夫曼签署了一项协议,(79)根据协议,美国政府承担在格陵兰建造和保护防务设施的责任。丹麦政府后来否认考夫曼的行动,并要求将他撤职,当然这是出于德国的压力,所以美国政府置之不理。在1941年4月19日致丹麦国王的一份电报中(电文由罗斯福帮助起草),美国政府说,在当前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把它自己看作是受丹麦的委托来代管格陵兰的,直到丹麦政府不受胁迫,丹麦对格陵兰的控制能完全恢复为止。(80)

    第二项措施是有关冰岛的。6月间,罗斯福和丘吉尔商定,将冰岛包括在美国的防务范围以内。(81)罗斯福在7月7日致国会的一项咨文中宣布,根据和冰岛政府达成的协议,“美国海军部队已于今日到达冰岛,补充并最后替代迄今驻守冰岛的英国部队,以确保该国有充分的防务”。总统说,美国不能容许德国占领大西洋中的战略前哨,用来向西半球进攻。德国如攫取冰岛,就会构成三重威胁:(1)威胁北美大陆的安全,(2)威胁北大西洋所有的航运,(3)威胁对英国源源不绝的军火运输。罗斯福又说,他已经指示美国海军采取一切必要步骤“以确保冰岛和美国之间的交通安全,以及美国和一切其他战略前哨之间的海上交通”。(82)海军奉命要保证冰岛的充分防务,保卫挂着美国国旗或者冰岛国旗的船舶,使其不会受到敌人的袭击或遭受袭击的威胁,并预先通知西半球国家(83)提防可能即将发生的危险。到做好必要的准备时,海军对冰岛航线上的保护范围将扩大到对其他国家的船舶进行保护。(84)美国军队派往冰岛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和英国海军部商定,马上由美国海军护送哈利法克斯和冰岛之间的英国船队。可是由于远东出现了新的威胁,这些计划推迟执行。美国政府从截获到的日本电讯(85)中了解到日本人企图占领印度支那南部的计划,以及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的一些决议。(86)不过驶往冰岛的英国船只仍获准参加由美国海军护航的船队。(87)

    到7月的时候,情况已经清楚,不仅美国海军不久将不得不在大西洋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中立法必须修改,以便让美国商船在运送物资到英国方面发挥作用。德国人仍在使英国航运遭受重大损失,而向苏联政府提供军火的决定,更给任务紧张的英国海军带来额外的工作,要在驶往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这条危险的路线上护送运载物资的船只。不幸的是,在1941年夏天,美国人民的心理是踌躇不定的。美国所处的尴尬地位——在和与战之间犹豫不决——造成一种混乱和灰心丧气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义务兵役期再延长一年的议案,于12月8日在华盛顿仅以一票之多获得众议院通过,也许是不足为奇的。当国会在国内辩论这个十分重要的议案时,英美两国海军将领正在大西洋会议上拟订完成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参加护航工作的计划。(88)正当这些计划(“西半球防务计划”第4号)准备实施的过程中,恰巧德国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格利尔”号,给了罗斯福一个必要的藉口来正式实行这些计划。(89)9月4日,在美国的安全区域和德国的作战区域交界的地方,“格利尔”号遭到一艘德国潜艇的攻击,当时它正在跟踪这艘潜艇,并将其所在地点发信号告知英国空军巡逻机队。9月11日,罗斯福通过电台对全国同胞讲话:

    现在是需要积极防卫的时候了。……我们的巡逻舰艇和飞机将保护在我们防守的水域里从事商务活动的一切商船——不仅是美国船而且是悬挂任何国旗的船。……从现在开始,如果德国军舰或者意大利军舰进入为美国防务所必须保卫的水域,一切后果要由它们自己负责。我作为总司令已经向美国陆军和海军发出命令,执行这个政策——立即执行。(90)

    总统下达的“一看到就开炮”的命令,结束了美国海军在这以前一直面临的那种尴尬的情况。今后它有权攻击在其执勤地区以内的轴心国的船只,而不必等待对方先进攻。从9月16日起,美国海军正式承担它事实上自从8月20日以来一直在执行的任务,直接保护在这些水域中航行的英国北大西洋船队。(91)

    虽然罗斯福于9月11日已明白表示正在向海军发出开炮的命令,美国人民似乎还没有完全领会他讲话的重大意义。所以,10月17日驱逐舰“卡尼”号中了鱼雷并死亡11人时,人们这才发觉该舰是在执行护航任务,从而引起了国会中孤立主义派议员愤怒的抗议。10月27日——海军节——罗斯福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美国人决不会被德国的进攻所吓倒。海军已经接到“一看到就开炮”的命令。他又说,美国决定抵抗轴心国家,这也要求取消中立法中一些妨碍行动的规定。(92)

    10月9日,罗斯福已请求国会修改中立法第6条禁止商船武装的规定。他在前言里说,取消这一条,完全不会使美国中立的程度比当时有所降低,而会使它有可能更成功地保卫美洲和更有效地提供援助。他说:“到时候了,我们国家决不能再让希特勒得手,决不能再束缚我们自己的手脚了。”(93)10月25日,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出要取消中立法中的第6条以及第2条和第3条,后面这两条规定,禁止美国商船进入指定的作战区域以及载运物资到交战国家的港口。尽管孤立主义集团坚决反对,但是规定全部取消所有上述三条的修正法案于11月7日以50票对37票由参议院通过,接着又于11月13日以212票对194票在众议院通过。从此以后,美国商船既可以武装,又可以载运物资到英国了。(94)

    第四节 大西洋会议

    1941年8月9—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见,举行他们的第一次会议。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乘军舰到达,停泊在纽芬兰阿根夏外面的海湾里——英国政府于1940年9月让与美国的基地之一。陪同他们前往的有双方的主要军事和外交顾问。罗斯福身边有陆军上将马歇尔和阿诺德、海军上将斯塔克和金以及武装部队的其他代表,还有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和哈里·霍普金斯。丘吉尔的顾问们包括英国三军的参谋长庞德海军上将和迪尔陆军上将、空军元帅弗里曼以及外交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8月11日,英国方面又来了军需大臣比弗布鲁克勋爵。

    会议的主题是英美两国在进行战争和处理战后世界种种问题时双方的合作。在大西洋会议以前的几个月中,美国的私人和官方团体都越来越注意和平目标这个问题。媾和时机到来时美国应该起什么作用,这早在“假战”期间就已经有人在讨论了。(95)法国沦陷以前,美国国内在考虑媾和条件时,是以假定盟国会战胜为根据的。法国沦陷以后,关于西半球的防务以及对英援助这些更迫切的问题,使得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已不处于显著的地位。然而,到了年底,由于美国人越来越确信英国有力量坚持下去,他们又想起了未来的和平。这种重新唤起的对和平目标的兴趣,由于1940—1941年之交的那个冬季孤立主义者争取谈判和平的运动而受到了鼓励。人们纷纷公开议论英国和美国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和平条件与环境,并且议论一旦重建和平以后,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使之保持下去。

    1940年12月27日,参议员范登堡曾说过:“如果我们准备赞同英国的作战目标,现在是应该由权威方面来宣布这些目标的时候了。宣布我们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到了。”(96)租借法案提出以前,罗斯福在1941年1月6日对国会的演说中也扼要地讲了政府的想法。“让我对民主国家说:‘我们美国人非常关心你们保卫自由的斗争。我们正在拿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组织能力,使你们能有力量恢复和保持一个自由世界。’”他说,美国正在设法巩固这个自由世界,它必须建立在四项根本自由的基础上: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以及免于恐怖的自由。(97)官方对和平目标的态度,先后由赫尔于5月18日、韦尔斯于7月22日以及伯利于8月8日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些讲话中所阐述的原则有:小国和大国同样享有独立自主之权,在国际监督下裁减军备以及各国经济机会均等。韦尔斯说,必须设置一种“适当的工具”——类似威尔逊所设想的国际联盟——用以实现这些目标。(98)虽然罗斯福同意需要有一个国际组织,但是他认为,在这个组织可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以前,势必要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中,美国和英国将作为世界警察发挥作用。(99)

    大西洋会议第一天晚上,罗斯福向丘吉尔建议,由他们发表一项联合宣言,次日丘吉尔提出一份草稿,这是他和霍普金斯已经在航程中讨论过的。(100)原稿说,总统和首相“认为应该阐明某些原则,他们都同意以此为指导来制订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希望世界能有一个较好的前途”,接着将这些原则列为5条。丘吉尔的草稿中,头两条没有引起争议,最后一字不改地写进了大西洋宪章。第3条略加修改后罗斯福即同意。第4条远远达不到美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和平目标。韦尔斯认为它完全没有意义,只是重复“无数的经济会议所表示的虔诚希望”。它没有保证英国准备废除渥太华协定以及它的帝国特惠权的政策,这种政策是美国人非常厌恶的。据韦尔斯说,第5条美国人也觉得不适当。

    罗斯福和韦尔斯另拟了一个草稿,于8月11日同丘吉尔和卡多根讨论。对丘吉尔原稿中的措辞作了部分改动,以表示此项宣言是说明两个友好国家意见一致的共同原则,而不是说明两个盟国协同商定的政策。有关“国际组织”的内容被删掉,因为罗斯福说,这会在美国引起猜疑和反对。后来他同意写进这样的词句:“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这样讲也许听起来两样,实际并无区别,可是他们觉得这样对敏感的美国人会比较中听。原稿中含糊不清的第4条,改得措词有力得多,表明了宗旨:“两国力求使各国人民在不受歧视和平等的条件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的经济繁荣所需要的市场和原料。”然而,这修正的条款立刻遭到英国方面的反对。丘吉尔说,由于它影响到渥太华协定,他没有征求自治领的意见,不能同意。必须和各自治领政府商量;既然在一个星期内不能指望得到各自治领的答复,宣言的发表就不得不延迟。韦尔斯激烈反对作任何让步以迁就英国的观点;霍普金斯则主张罗斯福接受英方的修改,他的理由是联合宣言应该在宣布大西洋会议的消息时一起发表,认为这样做是要紧的。罗斯福决定不采纳韦尔斯的意见而接受丘吉尔的修改,包括删除“不受歧视”这几个字,并加上“适当地照顾它们现有的义务”这种保留意见。(101)到8月12日,双方就宣言全文取得一致意见,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宣布,除了正在讨论物资供应问题以及为了对付轴心国侵略而准备采取的步骤以外,他们同意发表下列联合宣言:(102)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代表联合王国国王陛下政府的首相丘吉尔先生举行会谈,认为应当公布某些为双方接受的原则,作为两国制订国策的共同原则,并据此希望世界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谋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愿望的领土变更;
    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
    第四,两国在适当照顾到它们现有的义务的条件下,力求使一切国家,不论大国或小国,战胜国或战败国,在平等条件下,为其经济繁荣所必需,在全世界进行贸易和获得原料;
    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
    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国家的人民得以在自己的国境以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终身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
    第七,这样的一种和平应当使所有的人能够不受阻碍地航行在公共海洋上;
    第八,两国认为,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精神上的和实际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有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武器,在自己的国境以外进行侵略威胁或者可能进行侵略威胁,那就不能保持未来的和平。有鉴于此,两国认为,在尚未建立更为广泛而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必须解除这类国家的武装。两国也将赞助和提倡其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减轻沉重的军备负担。

    在比较迫切的英美合作进行战争方面,讨论范围比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103)讨论的内容涉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支援、亚速尔群岛受到的威胁、对俄国的援助、物资分配以及抵抗日本侵略的方法。(104)拟定了美国海军护送英国船队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半个大西洋的计划,这些计划拟于8月间实行,9月间公开。(105)美国的军事首脑还讨论了英国三军参谋长们的一份“全面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对英美的作战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并付诸实行。丘吉尔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显然希望,这次会议的结果会使美国和英国之间有限的合伙关系扩大为更明确的同盟,并使美国早日参加战争。然而,罗斯福和美国的三军参谋长们都不愿签订任何协议而使美国进入完全的交战状态。

    因此,美国的参谋长们通知他们的英国同行,虽然他们准备讨论英国的计划,但不能承担任何实行这些计划的义务。此外,美国人还对“报告”中的许多战略性结论——例如,认为单凭空中轰炸就可以征服德国,而用不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提出了批评,他们很希望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美国陆军和海军制订计划的人员回华盛顿以后,对该“报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对英国人提出的许多战略性建议是否明智或适当,更有疑问。他们也不相信“报告”中推断的结论,所谓“美国介入,不仅使胜利有把握,而且会使胜利迅速实现”,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觉得,美国最好还是作为一个非交战国来提供军火和在大西洋进行海军支援,等到它的武装部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能在战争策略的执行和指导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再说。(106)

    因此,在他们看来,大西洋会议上最紧要的事是根据“胜利计划”从事军火的生产和分配,以执行联合战略。在这方面,对俄援助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必须考虑的事。

    霍普金斯就访问莫斯科以及在那里得到的结论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一份详细报告。(107)斯大林向他提供的情况,使他相信军事形势不是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无可救药,而且俄国的抵抗力量比英美军事当局所想象的强得多。霍普金斯建议在10月初派一个特别代表团去莫斯科——届时莫斯科前哨的战役大概已见分晓——和斯大林本人讨论整个对俄援助问题。他的亲身经历已经使他明白,苏联政府中没有人愿意向外国人提供任何重要情况,除了斯大林本人。他曾和斯大林讨论到有无可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斯大林明白表示欢迎。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应立即准备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丘吉尔说,他将提名比弗布鲁克为英国的代表。人们预料罗斯福将派遣霍普金斯,可是后来,由于霍普金斯的健康状况不佳,就任命哈里曼为美国代表团团长。(108)在阿根夏拟就的一份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的电报,(109)于8月15日发给英美两国驻莫斯科的大使,由他们递交斯大林。电报中提出一项正式建议,拟在莫斯科开会研究俄国的需要。罗斯福和丘吉尔说,“在这个会议作出决定以前,我们将继续尽快地运送给养和物资”。(110)

    大西洋会议上讨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是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度。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就上述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将在本书的另一编中加以论述。(111)

    第五节 和日本的关系(112)

    1941年春季和夏初,在华盛顿举行了几次详尽的会谈,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否还可能就那些使两国分歧的根本问题达成协议。虽然日本人大谈其争取和平的愿望,但是他们一次接一次提出的建议,却显示他们不准备在有争论的主要问题上作出任何真正的让步,这些问题是,继续在中国的战争、日本对它根据三国公约承担之义务所作的解释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不歧视的原则。(113)此外,日本的行动以及美国通过截获日本政府发给驻外使节和军事代表的电讯而了解的情况,证实了美国的印象,认为日本领导人不准备错过欧洲战争带来的机会,他们要乘机扩张日本对东亚的统治。美国政府则不准备在援助中国和在欧洲抵抗轴心国家的政策上有所让步——这种政策需要日益增多对英国的援助,并可能需要美国加入这场战争,同德国和意大利对抗。美国政府也不愿意放松对输往日本的重要物资实行禁运,除非它得到某种证明,可以相信日本准备放弃侵略政策。自从1940年7月2日出口统制法通过以来,这一年美国对日输出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114)但是,美国政府亟欲避免和日本打仗,只要还有可能避免的话;另一方面,它正在改建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加强英国的兵力。在1941年上半年,仍有一点希望(尽管是微弱的希望),指望日本国内那些希望用和平手段达到其目的的比较温和的人士,也许能占好战分子的上风。这种希望,由于7月间日本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消失了。7月2日在东京召开御前会议以后,(115)接着就在日本动员100万至200万人,并采取了其他一些似乎显示大规模备战的步骤。截获到的一份从东京发给日本驻外大使的电讯说:

    1.日本帝国将坚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政策,不管世界形势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2.帝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解决中国事件,并采取措施,谋求南进,以坚固地奠定自存和自保的基础。(116)

    7月21日,日本军队进犯印度支那南部(117)——从这里可以进攻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或者菲律宾。美国对这些挑战的回答和日本对美国行动的反应,在本书的另一编中有所记述。(118)

    到1941年11月第一周的时候,虽然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已觉察到日本不久就要动手,但是他们却没有预料到日本会直接进攻美国。罗斯福对霍普金斯说,他相信日本会设法尽可能推迟和美国的冲突。(119)在美国以及在英国,人们都以为最初一定是对一个英属殖民地或荷属殖民地发动进攻,或者可能进攻俄国。华盛顿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在这些预料的日本挑战之中,美国应该把哪一种挑战作为“宣战的理由”。

    在11月5日交给总统的一项备忘录里,(120)马歇尔和斯塔克列举了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同时他们也说明了所以得出这些结论的总的战略根据。这些都是以英美参谋工作会谈中商定的军事政策和战略为根据的。两国的第一目标是打败德国。而美国如不从大西洋撤回它的大部分航运设备,就不能在远东成功地展开攻势行动,而这些航运设备又是大西洋迫切需要的。因此当时美国的打算是,万一对日开战,暂取守势,同英国和荷兰合作。美国的部队正在菲律宾集结,(121)一方面英国政府则在加强新加坡的驻军。准备到1942年2月或3月时,使在南方对抗日本的西方国家防御力量达到“令人注目的规模”。

    备忘录体现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11月3日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议,当时曾讨论了美国对于蒋介石将军请求援助抗日应如何答复的问题。这位委员长吁请美国和英国给予空中支援,以便击退日军可能对云南的入侵;他还呼吁美英发出联合警告,指出这种进攻会损害它们两国的利益。美国军事当局的意见强烈反对提出最后通牒。他们认为,在尚未建立起充分的防御力量以前,应竭力设法和日本达成暂时的协议,即使是对它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也罢。(122)

    在截获的另一份11月5日的日本电讯中,东乡给日本驻美大使野村规定11月25日为完成在华盛顿的谈判并签订协议的最后限期。随着这个限期越来越近,危险的迹象大大地增多了。(123)11月20日,野村和新来的日本特使来栖在华盛顿提出一项谋取达成暂时协定的六点建议。(124)罗斯福、赫尔以及政府中的其他高级官员根据截获的电讯,知道这是日本的最后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一份最后通牒。

    21日,华盛顿接到消息,说有一支日本军队已经到了帕劳——日本受托代管的岛屿中距离荷属东印度最近的地点——还说印度支那方面的日军正在加强。(125)被截获的一份东乡22日给野村的电讯,把谈判的最后限期从11月25日推迟到29日,可是预兆不祥地说:“限期过后事情会自动地发生。”(126)

    日本11月20日的建议显然是美国不能同意的。这些建议将使日本可以放手继续征服中国和进攻俄国,并使它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以后可以重新南进。但是,美国政府也不想断然拒绝这些建议,从而使自己成为造成谈判破裂的一方。再则,参谋长们仍然急于要争取较多的时间以改善防务。(127)因此,在这以后的5天中,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考虑了是否可以另向日本提出一个建议,谋取暂时休战或者签订暂时协议,并附带地重申美国在今后谈判中将采取的态度。暂时协议的条款经过总统和他的主要顾问们研究,并提交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中国政府考虑。11月25日在华盛顿商定的最后草案,规定休战3个月。它要日本承诺不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动并退出印度支那南部,一方面作为交换条件,将对日本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包括数量有限的石油供应。(128)

    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于所建议的暂时协议表示强烈反对。(129)他说美国的建议结果会使中国的士气完全涣散。丘吉尔在11月26日上午送达罗斯福的一份电报里也表示,这样做恐怕对中国的继续抗战可能有不利的影响。(130)罗斯福和赫尔不得不权衡得失,一方面是日本接受美国建议的可能性甚微,另一方面是美国迁就日本会在中国产生不良的后果,并在较小的程度上也在英国和其他有关国家产生不良的后果,同时对美国国内的舆论影响也不好。因此,罗斯福于11月26日同意赫尔的意见,取消签订暂时协议的建议,只向日本政府提出一些关于太平洋地区全面解决办法的建议,后面的这些建议原来只是打算附带提出的。(131)

    这些建议由赫尔于26日下午交给野村,建议是根据一向左右美国远东政策的那些根本原则提出的。内容包括日本军队退出中国和印度支那,并暗示日本应放弃和德意两国的联盟。(132)

    虽然要日本政府接受美国关于暂时协议的条件,本来就没有多少指望,但是美国政府决定不再努力争取达成这种协议,却使美国的陆军和海军当局大为失望,(133)因为事先没有告诉他们。鉴于有此决定以及前一天接到报告说日本的远征军已离开上海向印度支那方向调动,陆海军当局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向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陆、海军指挥官发出“战争警报”的信息。27日,在总统的同意下,发了电报给各前哨指挥官,通知他们谈判已经失败,日本可能随时发动攻势。海军部的电报进一步具体地指出,有迹象表明进攻的目标将是菲律宾群岛,泰国或克拉半岛,也有可能是婆罗洲。(134)同一天(27日),斯塔克和马歇尔匆匆忙忙地完成了他们一直在草拟的一份联名备忘录,作了一些修改以适应新的形势,提交总统。这两位军事首脑主张,“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应避免由我们这方面轻率地采取军事行动”。在加强菲律宾美国驻军的计划尚未完成以前,只有在发生他们11月5日的备忘录里已经陈述的那些意外事故时,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他们还建议,

    如果日军进入泰国,美、英、荷三国政府即须警告日本,越过规定的界线可能导致战争;在发出这种警告以前,不进行联合的军事对抗;立即采取步骤同英国和荷兰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发出这种警告。(135)

    第二天,即11月28日,华盛顿的军事会议开会,再度研究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政治行动和军事行动时,对这份备忘录进行了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如果容许日本远征军到达印度支那的南端一带,那不久就会出现一种形势,使得美国必须采取军事行动。史汀生主张争取主动,抢先进攻。但是,罗斯福已经向美国人民保证过,除非美国先受到攻击,否则不会发生战争。即使一旦日本进攻英国属地或者荷兰属地时国会同意宣战,美国也不会举国一致地投入战争。因此,在美国和日本的战争中,最好是由日本人首先采取公开行动。会上商定应警告日本,如果它逾越一定的限度,美国就要与之战斗。同时决定,应起草一份由总统致国会的咨文,把局势告知国会,(136)并准备向日本天皇发出最后的呼吁。(137)

    同一天,11月28日,美国政府截获一份从东京发给驻华盛顿的野村和来栖的电报,通知他们日本政府将于两三天内中断谈判,但日方即将采取的这一行动不可让美国政府知道,因此日本的使节必须保持在华盛顿的讨论照常进行。(138)

    12月1日,罗斯福和赫尔讨论了致国会咨文和致裕仁天皇的电报草稿。他们两人一致认为,总统致国会的咨文应该等到向日本天皇作了最后一分钟的呼吁以后再提出。赫尔说,把任何新的情况告诉国会,不可能不使日本领导人捞到稻草,来煽动日本人民的反美情绪,而且在美国国内,国会里面以及全国的孤立主义者也一定会在所建议的警告中找到新的弹药。罗斯福和赫尔还都认为,军事会议28日讨论过的给日本的那个警告(丘吉尔在11月30日给罗斯福的电报中对这份警告极力赞成)是否要发出,也应该取决于日本对罗斯福向裕仁天皇呼吁的反应如何。12月2日,韦尔斯以代理国务卿的身分向野村递交一件照会,要求日本政府解释日军在印度支那的行动。(139)

    12月6日(星期六)收到的报告说,一支包括35艘运输舰的日本舰队正从印度支那驶向克拉地峡,这预示发动进攻的时刻已经逼近。当天傍晚,罗斯福向日本天皇发出最后呼吁,争取维护和平。(140)同一天,罗斯福通知澳大利亚驻在华盛顿的公使R·G·凯塞说,如果到12月8日(星期一)晚间还未收到天皇的答复,他将于次日对日本发出警告。英联邦各国政府将于星期三上午采取同样的行动。(141)

    然而,这个经过长时间辩论的联合对日警告注定了不会发出。就在12月6日当晚较迟的时候,截获并破译了东乡给野村的一份内容很长的电报。(142)内容包括日本政府答复美国11月26日照会的开头13条,这个复照将由野村递交美国政府。美国的建议被傲慢无礼地拒绝了,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它无意放弃在亚洲的好战计划。它谴责美国政府同英国和荷兰勾结起来危害日本帝国的安全,并策划干预欧洲战争,反对轴心国家。把这个电报送给罗斯福的一位海军部官员证实,总统看了电报以后转身对霍普金斯说,实际上“这就是战争”。(143)

    复照的第14条——中断谈判的一条——直到12月7日清晨才截获,(144)大约和截获另外两份非常重要的给野村和来栖的电报在同一时间。这两位日本使节奉令于当天下午1时(华盛顿时间)递交日本复照,并销毁其余所有的密码本和秘密文件。(145)和早先的一些电报结合起来看,要在1时递交的这个信息正是暗示了日本可能动手的确切时间,但是当然没有说在什么地方动手。这个消息一送到马歇尔那里(星期日上午大约11时30分),他马上就发出警告,通知各前哨指挥官。不幸,由于一系列的贻误,马歇尔的通知直到日本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以后才到达在夏威夷的肖特和金梅尔那里,袭击发生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25分(在檀香山是上午7时55分)。(146)大约在下午1时40分,诺克斯打电话给罗斯福说,据来自檀香山的无线电报告,它正在受到空袭。40分钟后,日本的两位使节来到国务院递交日本的答复。他们解释说,因为翻译电报遇到困难,所以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于1时到达。(147)

    12月8日下午12时30分,罗斯福到国会要求宣战。他只用了几句话告诉参加联席会议的两院议员,在两国还是处于和平状态的时候,日本背信弃义地进攻了美国。美国的海军和陆军部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日军还对马来亚、香港、关岛、菲律宾、威克岛和中途岛发动了进攻。两院仅仅以一票反对,立即通过决议,正式对日本宣战,并保证将全国所有的资源用于进行战争。

    3天后,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虽然由于明显的理由,当时没有发表美国舰艇和飞机损失的数目,(148)但所公布的消息已足以说明美国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挫折对美国人的自尊心是严重的打击。这个被人瞧不起的矮小的黄种人,固然是凭借背信弃义(如同1904年在旅顺口一样),但也是由于美国人的疏忽大意和过分自信,(149)在战争一开始就使美国舰队的很大一部分失去战斗力。然而,同时也使整个美国团结起来,以压倒一切的决心尽可能迅速而彻底地报仇雪耻。人民终于体会到罗斯福一再告诫的真理,就是,美国不可能使自己离开其余的人们而孤立,不能在一个被匪徒行为的原则所支配的世界上祈求和平。(150)


    (1) 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1940年卷》,第563页。

    (2) 见下文,原著第507页。

    (3) 见下文,原著第513页。

    (4) 莫里森:《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42—44页。又见沃森:《参谋长》,第119页以后;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221—222页。

    (5) 1940年11月22日给第一海务大臣的备忘录(丘吉尔,第2卷,第614—615页;美国版,第2卷,第690—691页)。

    (6) 美国战略计划中出现这些新的倾向,以及美国决定和英国举行全面的参谋工作会议,以研究在东方和西方两面作战问题,主要是由于日本在1940年9月27日签署了三国公约(见下文,原著第591—597页)。美国政府觉得德日联盟可能导致某种行动,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参战,结果将是或者日本在远东发动新的侵略,或者美国在西方支持英国抵抗德国(见菲斯:《到珍珠港的道路》,第122—123页)。

    (7) 此事又见《概览,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772—789页。

    (8) 1940年5月15日的信(丘吉尔,第2卷,第22—23页;美国版,第2卷,第24—25页)。

    (9) 汉考克和高英:《英国的战时经济》,第232页。

    (10) 《纽约时报》,1940年10月1日。

    (11) 斯退丁纽斯:《租借法》,第60—61页。

    (12) 《纽约时报》,1940年11月24日。详情见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225页以后。

    (13) 丘吉尔,第2卷,第494页以后;美国版,第2卷,第558页以后。

    (14) 见斯退丁纽斯:《租借法》,第62—63页;赫尔:《回忆录》,第1卷,第872—873页。租借军队财产——根据1892年的一项老法令是可以的——的主意最初是财政部提出的(斯退丁纽斯,前引书,第63页)。

    (15) 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1940年卷》,第604页以后。

    (16) 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1940年卷》,第633—644页。

    (17) 同上书,第645页。

    (18) 同上书,第663页。

    (19) 1月10日提出的租借法案是由政府各部门协同拟订的。该法案原由财政部起草,后经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国务卿、司法部长和国会领袖们讨论与修改。法案的文本和修正案,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715—723页。

    (20) 林白上校1941年2月6日在参议院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强调了这种论点。林白是反对租借法和反对以各种形式援助英国的最激烈的人物之一。

    (21)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716页。

    (22)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230—263页;英国版,第1卷,第231—263页。

    (23) 《纽约时报》,1941年2月17日。

    (24) 《纽约时报》,1941年2月12日。

    (25) 法令的文本,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712—715页。

    (26) 1941年5月2日,在紧急战备局内(见上文,原著第479页)设立了一个防务援助报告处,负责执行此项法令。这个处一直工作到秋天租借管理局成立为止,该局由斯退丁纽斯任局长。

    (27) 见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270—271页;英国版,第1卷,第270—271页。

    (28) 英国代表团的成员身穿便服,在公开场合作为英国采购委员会的技术顾问出现。

    (29) ABC报告的文本,见美国国会:《在袭击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的证词》(U.S.A., Congress;Hearings before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rl Harbor Attack),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46年版,第15编,第1485页以后〔以下简称《袭击珍珠港事件:证词》〕。

    (30) 同上书,第1551页以后。

    (31) 同上书,第1677页。又见沃森:《参谋长》,第393页以后。

    (32) 在制订远东战略计划时达成全面协议所遇到的这些障碍,直至袭击珍珠港事件发生时仍未消除,甚至在对日战争爆发以后,盟国在远东的协作始终未能达到它们在欧洲战场上那种程度的团结。

    (33) 见菲斯:《到珍珠港的道路》,第168—169页,以及莫里森:《美国海军作战史》,第3卷,第50页。

    (34) 《纽约时报》,1940年12月14日。

    (35) 史汀生与邦迪:《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在第一线供职》,第168页。

    (36) 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1940年卷》,第622页以后;参阅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243页。

    (37) 普巴,歌剧《日本天皇》中的人物,比喻身居高位的人。——译者

    (38) 见唐纳德·M·纳尔逊:《民主国家的兵工厂》(Donald M.Nelson: Arsenal of Democracy),纽约,哈考特·布雷斯,1946年版,第117—118页。

    (39) 所估计的需要包括美国重整军备计划(此项计划已于1940年批准),以及租借法项下英国的需要;国会已于1941年3月27日为租借法拨款70亿美元(《工业动员》,第1卷,第122—123页)。

    (40) 《工业动员》,第1卷,第133—136页。

    (41)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161—162页。

    (42) 1941年5月31日,国会扩大了赋予总统的优先配给的权力,但直到8月28日防务机构进一步改组以后,这些权力才交给生产管理局。

    (43) 《工业动员》,第1卷,第102页以后;纳尔逊:《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第126—127页,第141页以后。

    (44) 《纽约先驱论坛报》,1941年6月29日。

    (45) 见下文,原著第521页。

    (46) 《工业动员》,第1卷,第126页。

    (47) 为满足这些要求而提出的两项增加拨款的议案,于8月和9月先后由国会通过,并于12月间又作了第三次补充拨款,用于支付动员菲律宾军队的费用和更换转让给俄国的装备(同上书,第127—129页)。

    (48) 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实际运往俄国的美国物资为数极少。一开始人们以为俄国在一两个月内就会被德国打败。虽然7月底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以后,人们对俄国能否持久抗战的估计有所改变,但是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们却不愿把美国和英国军队迫切需要的武器让给俄国人用。运送给养到俄国的问题引起巨大困难。政府在对俄援助的经费方面也遇到困难,因为美国公众和议员中间都有一些大的集团对苏维埃政府感到厌恶和怀疑。为了应付这种困难,9月间通过金融复兴公司定出一种临时的贷款和易货办法,以待进一步的发展。9月底美英两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后,俄国被包括在可以根据租借法取得援助的国家以内(见《概览,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23—25页)。

    (49) 罗斯福在使本国人民赞成他这样支持和帮助苏联的共产主义政权方面,比丘吉尔更伤脑筋,任务更加艰巨。美国尚未参战,而英国人民已被逼上梁山,不会看不出终于又有一个大国成为他们的抗德战友所具有的价值。再则,英国国内的反共情绪,即使在保守的人士中间,也不像在美国那样激烈。因此,萨姆纳·韦尔斯在1941年6月23日作为罗斯福的代言人讲话时,措辞不得不审慎。他明确地说,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一样,美国人“受不了”;同时他谴责德国对俄国的进攻,斥之为背信弃义;他宣称“希特勒的军队是美洲今天的主要危险”;并指出总统有权对任何国家给予物资援助,只要他认为这个国家的防务对美国的防务有重大关系。等到韦尔斯讲完这番话的时候,已经相当明显,罗斯福将给予苏联物资援助(《纽约时报》,1941年6月24日)。

    美国身居负责地位的其他知名人士对德国进攻俄国这项消息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恰当的。例如,参议员哈里·杜鲁门说了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在得胜,我们就应该帮助俄国,如果俄国在得胜,我们就应该帮助德国,这样让它们尽量多死一些人,虽然在任何情况下,我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胜利。它们两个谁也不想履行自己保证过的话。”(同上)参议员的这番话,被莫斯科注意到并牢记不忘。

    (50) 见上文,原著第428—430页。

    (51) 纳尔逊:《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第159页。

    (52) 沃森:《参谋长》,第322页。

    (53) 沃森:《参谋长》,第337页。

    (54) 见《工业动员》,第1卷,第134—136页。

    (55) 汉考克和高英:《英国的战时经济》,第386页。

    (56) 沃森:《参谋长》,第348页。

    (57) 见汉考克和高英:《英国的战时经济》,第384—388页。

    (58) 见《工业动员》,第1卷,第138—140页。

    (59) 同上书,第169页。

    (60) 见上文,原著第509页。

    (61)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34—41页。

    (62) 莫里森:《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44—45页,第49—50页;丘吉尔,第3卷,第119—120页;美国版,第3卷,第137—138页。

    (63) 史汀生与邦迪:《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在第一线供职》,第177—178页。

    (64) 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421—422页。

    (65) 史汀生与邦迪,前引书。

    (66)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989页以后。

    (67) 见下文,原著第607页。

    (68)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291—292页;英国版,第1卷,第291—292页。

    (69) 丘吉尔,第3卷,第122页;美国版,第3卷,第140页。

    (70) “西半球防务计划”第2号的详细情况,见《袭击珍珠港事件:证词》,第5编,第2293页。它代替了较早的一个计划(“西半球防务计划”第1号),后者曾规定,对于在西半球水域的轴心国船只或者飞机可以采取攻击行动(舍伍德,前引书,第291页;英国版,第1卷,第291页)。

    (71) 《纽约时报》,1941年4月26日。

    (72) 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451页。

    (73)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48页以后。

    (74) 《纽约时报》,1941年5月29日。

    (75) 见上文,原著第508页。

    (76) 国会很快就制订了授权这样做的立法,并于1941年6月6日通过,成为法律。

    (77)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654页。

    (78)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944页。

    (79) 文本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0—1941年》,第232页;《文件(皇家国际事务学会),1939—1946年,第2卷:希特勒的欧洲》,第216页。

    (80) 参阅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935—939页,以及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430页。

    (81) 莫里森:《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74页;丘吉尔,第3卷,第129页;美国版,第3卷,第150页。

    (82)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457—458页。

    (83) 指那些在西半球有领地的国家。

    (84) “西半球防务计划第4号”(《袭击珍珠港事件:证词》,第5编,第2294—2295页)。关于整个事件,又见兰格与格利森:《不宣之战》,第173—174页,第452—454页,第522—524页,第575—578页。

    (85) 陆军和海军的密码专家破译出日本人在和他们的驻外代表通讯中所用的密码。因此美国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核心人物可以获得关于日本的政策和计划的宝贵情报。

    (86) 见下文,原著第611页。

    (87) 丘吉尔,第3卷,第129页;美国版,第3卷,第150页;莫里森:《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78—79页。

    (88) 莫里森,同上书,第70页。此项计划的海事细节,见罗斯基尔:《1939—1945年的海战》,第470—473页。

    (89) 莫里森,前引书,第84—86页;丘吉尔,第3卷,第458—459页;美国版,第3卷,第516—517页。

    (90)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21—22页。

    (91) 美国的航线从北极起沿着西经10度到北纬60度,从那里到北纬53度、西经26度,然后沿着西经26度向南。

    (92)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27—32页。

    (93)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25页。

    (94) 此项法案由罗斯福于11月17日签署。25日,他同意了海军上将兰德(海运委员会主席)提出的建议,主张美国商船配备了武装以后,应逐渐转到在阿尔汉格尔和英国的航线上定期往返行驶(菲斯:《到珍珠港的道路》,第319页)。

    (95) 见上文,原著第453页以后。

    (96) 《芝加哥论坛报》,1940年12月27日。

    (97) 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1940年卷》,第663—672页。类似的几项“自由”,罗斯福已于1940年2月间对迈伦·泰勒(见上文,原著第454页)以及1940年7月5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过。

    (98) 《纽约时报》,1941年7月23日。

    (99) 萨姆纳·韦尔斯:《我们走向何处?》(Sumner Welles: Where are We Heading?),纽约,哈珀,1946年版,第3—5页,第15页。

    (100) 霍普金斯于1941年7月由罗斯福派往英国,讨论战局的发展,并为大西洋会议做准备。在伦敦时双方商定,由他飞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他于8月2日回到英国,和丘吉尔一起乘英国军舰“威尔士亲王”号前往参加大西洋会议。

    (101) 关于联合宣言的两个不同稿本以及就这两个稿本进行讨论的详细记述,见韦尔斯:《我们走向何处?》,第1章。

    (102)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11页;英国外交部:《美国总统……和温斯顿·丘吉尔先生的联合宣言……通称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4日》(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Joint Declaration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Mr.Winston Churchill ...known as the Atlantic Charter, August 14, 1941),敕令,第6321号(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1941年)。

    (103)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10页。

    (104) 关于大西洋会议的概括叙述,见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349—365页;英国版,第1卷,第350—366页。

    (105) 见上文,原著第523页。

    (106) 沃森:《参谋长》,第400页以后。

    (107)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323—345页;英国版,第1卷,第324—346页。

    (108) 同上书,第359页;英国版,第1卷,第360页。

    (109)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602页。

    (110) 关于莫斯科会议,见《概览,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23—25页。

    (111) 见下文,原著第660页以后。

    (112) 美日开战之前的这个最后阶段中两国间的相互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因此需要在一部书里分别就两国的对外关系作全面的论述。但是,本书论述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对外关系;而且由于没有理由要重复详细叙述同样的一些事件,编者不得不作出抉择,究竟把这全部内容放在第七编里还是放在第八编里。考虑的结果,认为在第七编里去掉这一部分内容比在第八编里去掉更合适。因此,本章的读者最好也参阅第八编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全部内容。

    (113) 对这些问题讨论的详细情况,见下文,原著第641—651页。

    (114) 见上文,原著第481页。

    (115) 见下文,原著第611页。这次会议决定“如果外交谈判失败,对英美两国作战的准备工作也要继续进行”。此项决议,在美国政府截获的日本7月2日发给驻外代表的电讯中没有提到。

    (116)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013页;美国国会:《袭击珍珠港事件联合调查委员会报告》(U.S.A., Congress: Report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rl Harbor Attack),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46年版〔以下简称《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295—296页。

    (117) 见下文,原著第651页以后。

    (118) 见下文,原著第654页以后。

    (119) 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第428页;英国版,第1卷,第432页。

    (120) 沃森:《参谋长》,第504页。详情见下文,原著第676—677页。

    (121) 11月3日,马歇尔表示有希望,认为当时正在赶运到菲律宾增援的兵员和给养到12月中旬将达到相当的数量,足以有效地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沃森,前引书,第503页)。

    (122)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339页。

    (123) 见下文,原著第678—681页。

    (124) 这一建议的条件,见下文,原著第681页注④(即本书第904页注④。——译者)。

    (125)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33页。

    (126) 同上书,第362—363页。

    (127) 见沃森:《参谋长》,第506—507页。

    (128) 详情见下文,原著第689页。

    (129) 见下文,原著第685—686页。

    (130) 丘吉尔,第3卷,第530页;美国版,第3卷,第596—597页。

    (131)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081—1082页。又见下文,原著第685—686页。

    (132) 详情见下文,原著第688—689页。

    (133)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175—176页。

    (134) 这些警告以及后来各次警告的原文,见《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98—103页。

    (135)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174—175页。菲斯(《到珍珠港的道路》,第319页)说,这份备忘录之所以提出,主要是为了给哈特海军上将规定一种行动方针。哈特作为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曾奉令和英国在远东的军事指挥官们讨论万一日本进攻时的行动部署,可是关于日本采取什么行动才对美国构成宣战的理由这个问题,他还没有得到指示。

    (136)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394—395页。

    (137) 同上书,第177—179页。

    (138) 见下文,原著第693页。

    (139)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090—1094页。丘吉尔电报的文本(丘吉尔,第3卷,第533页;美国版,第3卷,第599页)。

    (140) 见下文,原著第699—700页。

    (141)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428—430页。

    (142) 见下文,原著第696—698页。

    (143)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211页以后。

    (144) 见下文,原著第700页。

    (145)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222—223页。

    (146) 《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223—225页。

    (147)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095—1096页。

    (148) 后来有关方面承认被击毁或重创的有飞机188架、主力舰8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和其他各式船舶4艘(《袭击珍珠港事件:报告》,第65页,第71页)。

    (149) 1942年1月间公布的总统的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报告,第一次试图追究责任。此后又有根据1944年6月国会的一项决议为了查究这个问题而任命的陆军委员会和海军委员会的报告。这两个委员会的报告于1945年8月公布。这些报告,对于谁应该对这场灾难负主要的责任,意见不一致。最后成立了一个珍珠港事件国会调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从1945年11月15日到1946年5月31日举行了多次公开的听证会,审查了大量官方和非官方的文件和证件——委员会的记录总共达1 000万字以上。委员会的报告于1946年7月20日公布。经多数通过的这个报告认为这一灾难的主要责任在于驻在夏威夷的指挥官们,他们不顾接到的警告,未能保持必要的戒备状态。陆军部和海军部的情报司和作战计划司也有责任,因为它们未能确保驻在夏威夷的军队处于充分警戒状态,未能了解截获的电讯的含义,未能把这种情报立即传达给太平洋地区的指挥官。虽然该报告说罗斯福、赫尔、史汀生和诺克斯已经以“卓识、才干和远见”尽了他们的职责,但言外之意,罗斯福作为总司令,以及史汀生和诺克斯作为有关部长,也有一部分责任。

    (150) 日本袭击珍珠港对世界舆论的影响,见《概览,1939—1946年:美国、英国和俄国》,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