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挪威战役

    (1940年4月9日—6月10日(1)

    当1939—1940年之交的严冬来临时,波的尼亚湾结了冰,德国不能再通过吕勒欧港得到瑞典供应的优质铁矿砂,于是矿砂就从铁路运到挪威大西洋沿岸的不冻港纳尔维克,再通过挪威和丹麦的领海运到德国各港口。这些领海已经被德国军舰恣意滥用了一段时间,2月16日,英国驱逐舰“哥萨克”号在耶辛峡湾进入挪威领海,俘获德国政府的船只“阿尔特马克”号,救出了关在船上的大约300名英国战俘。(2)4月8日,英国和法国政府宣布以水雷封锁挪威领海,以阻止这种运输。(3)英国驱逐舰在纳尔维克港口外设置了布雷区。同时还做好准备,以便用船载运一支小小的远征军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干涉。

    德国自从3月1日起就在计划的反击已经在进行了。4月9日清晨,德国一支机械化纵队侵入丹麦,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哥本哈根。同时德国海军在4月7日以前已经离开波罗的海和北海基地,挂着英国皇家海军军旗,驶进并占领了奥斯陆、霍尔滕、阿伦达耳、克里斯蒂安桑、埃格松、卑尔根、特隆赫姆和北极圈内的纳尔维克等港口。这些军事行动,得到停泊在挪威港口内一些商船货舱中的武装德军的支援。空降部队也在奥斯陆和斯塔万格的机场降落。挪威陆军、海军和海防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国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和几艘运输船及较小的船只,在企图进入奥斯陆峡湾时被击沉了;然而德国的攻势锐不可当,于是小小的挪威野战军在骁勇的总司令奥托·鲁盖将军率领下撤退到米耶萨湖源头的防线,掩护北至卑尔根和特隆赫姆的内陆交通。

    地理条件使英法两国要立刻进行任何援助都很困难,但是在英国皇家海军4月13日摧毁了纳尔维克港内的德国驱逐舰队以后,一支小规模的英法远征军于4月15日在纳尔维克附近的哈尔斯塔登陆。16日和17日,另一支英法部队在特隆赫姆以北的纳姆索斯登陆。18日,英国本土军的一旅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军在罗姆斯达尔峡湾口的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并向南推进到奥斯陆铁路线上的当博斯和沃塔。这些都是为在特隆赫姆登陆的主要行动计划所作的输助战。然而,这个主要的作战计划由于缺乏空军掩护,经英国海军部的要求而放弃了。4月24日,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在翁达尔斯内斯以南的冰冻的莱斯亚斯科格湖上筑一个机场,供一个中队战斗机使用,可是由于德国的空中优势而被挫败了,两星期以后(5月2日和3日),在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的小支部队遭空袭而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以后,只好撤退。撤退的决定是于4月27日在伦敦作出的。在哈康国王和挪威政府官员于4月29日在莫耳德登上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前往挪威北部的特朗瑟以后,(4)倒霉的挪威军队只好听天由命,被迫于5月4日向德国人投降。纳尔维克后来于5月28日为一支由英、法、挪威和波兰分遣队组成的联军所占领,但是那时盟军正胶着在佛兰德作殊死战,把部队留在北极圈内不是其目的,因为在这夏季不夜的几个月中,部队的给养线经常暴露在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空袭之下。盟军于6月8日从纳尔维克撤退,两天以后,驻扎在挪威北部的挪威部队放弃了战斗。


    (1) 有关这一战役的详情见T·K·德里;《挪威战役》〔(T.K.Derry: The Campaign in Norway),J·R·M·巴特勒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军事丛书》(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U.K.Military Series,ed. J.R.M.Butler),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1952年版〕。

    (2) 见英国海军上校S·W·罗斯基尔;《1939—1945年的海战》〔S.W.Roskill: The War at Sea,1939—1945),J·R·M·巴特勒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军事丛书》,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1954年版〕,第1卷,第151—153页。又见下文,原著第114—115页。

    (3) 详情见下文,原著第117—118页。

    (4) 哈康国王和他的政府官员最后从特朗瑟乘巡洋舰“德文郡”号撤退,6月9日到达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