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后一个月
到1939年8月5日国会休会时,它几乎已经答应了总统曾提出的关于增加美国防务的全部要求。另一方面,国会拒绝取消军火禁运,使总统没有能得到他所希望的那个政治武器。取消禁运会使美国外交政策如虎添翼,它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起恫吓作用的。对独裁者们已经讲过严厉的话;但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愿意让它的政府在喊喊之外还有什么行动。事实上,国会通过坚持继续实行军火禁运,已经告诉了全世界,它不准备冒任何的风险来支持欧洲的民主国家。罗斯福深信,一旦战争爆发,舆论将会改变,但此时政府又实在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战争爆发。到了8月初,形势变得越来越清楚,战争的爆发不会再拖很长的时间了,除非英法两国能同苏联达成一项成功的协议来共同制止德国的侵略。旷日持久的谈判表明,达成一项圆满的协定的希望并不大。(1)美国政府通过它的驻莫斯科大使馆接到的消息说,德国在拉拢苏联政府;因此它担心斯大林可能会屈服于这个竞争对手的百般拉拢。(2)于是,罗斯福在8月初作了一次私人的尝试,劝告斯大林说,同德国达成一项协议并不符合苏联的最高利益。当苏联驻华盛顿大使离美返回莫斯科的前夕,罗斯福请他代为警告斯大林,如果苏联同德国“联合在一起”而战争爆发,那么希特勒肯定会在战胜法国之后转过来扑向苏联。所以,他希望苏联政府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能够使它目前同英、法两国的谈判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美国同俄国一样有着根本的利害关系。与此同时,还将一份这次谈话的备忘录寄给新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斯坦哈特,并指示他再向莫洛托夫转达总统的这种看法。(3)
在剩下的那些和平日子里,美国政府的精力主要是用在完成战略的、外交的和经济的计划上面,以保障美国不受国外战争的冲击。8月间,海军部长和陆军部长分别批准了联席会议7月里决定的关于西半球防务的战略计划。8月9日,成立了一个由非官方人员组成的、由斯退丁纽斯任主席的战争资源局,从而使防务计划的实施又前进了一步。在宣告这一机构成立的声明中,三军代理部长们宣称它的职责是“与陆海军军火局就战争非常时期动员全国经济资源的政策问题进行协商,审查和修改这一机构已制定的各项计划”。声明又说,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战争资源局将成为一个执行机构,它所拥有的广泛权力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工业局所拥有的相类似。(4)这个声明引起了相当大的惊恐和愤怒。这个新局的名称和提到了战争紧急情况,使抱有和平思想的公众感到震惊;再加上声明中含有工业将由政府和军方控制的意思,更遭到各界的反对。此外,该局几乎全由大企业的代表组成这一事实,在自由派和工人中间也引起了疑虑。(5)在8月17日召开的战争资源局第一次会议上,陆海军领导人和斯退丁纽斯极力设法扭转那个不谨慎的声明和它的笨拙措词所造成的恶劣印象。
设立这个新局的决定是罗斯福8月7日离开华盛顿去度夏季假日前作出的最后一批决定之一。他还同韦尔斯详尽地讨论了在迫近的危机中美国应遵循的政策问题。所讨论的计划中有在最后时刻给意大利国王发一个电报,请求他运用对希特勒的影响来拯救和平;战争一爆发立即向交战各国发出呼吁,要求它们不轰炸平民;以及召开一次紧急泛美会议。(6)
制定这些计划的根据是假定战争可能即将爆发。这种可能性由于美国政府在8月中旬得到的情报已变成确实无疑的了。这些情报包括,美国驻柏林代办8月17至21日发来的电报,报告德国动员的措施和军队的集结,准备进攻波兰,(7)以及驻莫斯科的斯坦哈特8月16日发来的一份报告,指出德苏谈判显然在逐渐取得进展。(8)
第二天,韦尔斯召开了部际中立地位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这个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处理战争发生后政府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为政府必需采取的行动做好准备。该委员会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财政部的代表和司法部长组成。(9)21日,柏林宣布德苏两国已经同意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事情因此已很清楚:德国早就在威胁的进攻波兰已无法制止,除非波兰接受德国的要求。来自驻伦敦的肯尼迪(10)和驻巴黎的布利特(11)的消息表明,英法两国的领导人相信战争已经迫近,实际上是无法避免的了。不过,法国人仍在绝望地挣扎,希望罗斯福能创造奇迹,找到某种避免战争的办法。(12)在北大西洋上巡游度假中,罗斯福仍不断注视着形势的发展,8月24日他返回华盛顿以便亲自掌握局面。他给意大利国王的私人电报已在前一天傍晚发出。总统说,基于两国之间的传统联系,他向国王呼吁并相信国王在促进战争和避免战争的抉择上是很能够加以影响的。他建议意大利政府可以根据1939年4月14日他自己所建议的原则,再提出一项和平解决现在争端的办法。(13)24日,罗斯福决定继发给意大利国王的电报之后,再直接向希特勒和波兰总统莫希齐茨基呼吁。他敦促德国和波兰避免敌对行动,并且用直接谈判、听从公正的仲裁,或者挑选一个无偏见的调停人的办法来和平解决它们的争端。同时,他也指出,达成的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应该是建立在慕尼黑协定路线之上的:“当然,不言而喻,无论是采取我建议的哪一种办法,每一国家都应同意完全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给希特勒的电报的结尾警告说,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来达到政治目的。(14)
莫希齐茨基的答复在第二天,8月25日,到达华盛顿。他说波兰愿意通过直接谈判或仲裁的办法来解决争端。他向总统保证说,波兰决不会首先发动战争,鉴于在目前的危机中波兰并不是提出要求的一方这一事实,这只能说是很自然的事。这一复电立即由罗斯福转给了希特勒,并向德国元首作最后一次的呼吁,希望他也同意已被波兰接受了的和平解决办法。(15)虽然罗斯福和赫尔早已料到这最后呼吁不会有任何效果,但用总统的话来说,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责任完全推在德国身上,在1914年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自找麻烦这样做的”。(16)8月30日,意大利国王答复罗斯福23日的呼吁,说:“人所共知,我们过去已经、现在也还在尽一切可能来实现一个正义的和平。”(17)希特勒对总统的两次呼吁的答复(在侵略波兰开始后才送达)采取了预料中的不妥协姿态。31日,里宾特洛甫训令驻华盛顿的德国代办去告诉赫尔,两次呼吁都已收到,并说元首对它们“十分赞赏”。他同样也已经“想尽一切办法”,以求用友好的方式解决争端,但由于波兰的态度,他的一切努力都没有成功。(18)
9月1日凌晨,驻巴黎的布利特把几分钟前美国驻华沙大使发来的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用电话通知了华盛顿。几小时后,布利特和肯尼迪又分别用电话通知罗斯福说,巴黎和伦敦决定履行它们对波兰的保证。(19)在8月间就已经拟好的关于飞机轰炸的罗斯福呼吁文件,于是立即发送给已经卷入和可能要卷入战争的各国政府。他要求德国、波兰、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政府作出保证,即它们的空军将决不轰炸平民百姓或不设防的城市,条件是对方也将遵守同样的规定。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在同一天作了答复,表示同意总统的建议。波兰政府的答复说,它完全赞同罗斯福倡议的那些原则,但不幸的是这些原则已经被德国军队践踏在脚下了。(20)
9月1日下午,罗斯福在他的每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他希望而且也相信美国可以置身于战争之外。他还说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来做到这一点。
(1) 见上文,原著第451页以后。
(2) 见《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312页以后。
(3) 兰格和格利森:《对孤立的挑战》,第160—161页。关于斯坦哈特8月16日同莫洛托夫的谈话,见《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296—299页。
(4) 《纽约时报》,1938年8月10日。
(5) 美国民用生产管理局:《战时工业动员……1940—1945年》(U.S.A., Civilian P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Industrial Mobilization for War… 1940—1945),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47年版,第1卷,第6—9页。
(6) 艾尔索普和金特纳:《美国白皮书》,第70—71页。
(7) 赫尔:《回忆录》,第1卷,第655页。又见,例如,《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218页。
(8) 《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334页。
(9) 赫尔,前引书,第654—655页。
(10) 见,例如,《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339—342页,第355页。
(11) 同上书,第350页,第353页。
(12) 见,例如,《美国外交文件,1939年》,第1卷,第356—358页。
(13) 照会原文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9—1940年》,第324—325页。4月14日的建议见上文,原著第592页。
(14)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9—1940年》,第326—328页。
(15) 同上书,第328—329页。
(16) 艾尔索普和金特纳:《美国白皮书》,第76—77页。赫尔:《回忆录》,第1卷,第662—663页。
(17)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9—1940年》,第325页。
(18) 《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7卷,第486号;参阅《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9—1940年》,第330页。
(19) 艾尔索普和金特纳,前引书,第79—80页。
(20)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9—1940年》,第352—355页。关于德国的答复,又见《德国外交政策文件》,第7卷,第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