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法的部署

    (1939年9月3日—11月30日)

    希特勒在1938年和1939年靠了虚张声势征服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随后用闪电战征服波兰,其主要先决条件,是要确保后方安全不受攻击。在这两次行动中,他的军事顾问都曾警告他说,德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在这两次行动中,他都直觉地察觉到西方敌人的软弱,他有理由可以冒一下险,而且不用到冬天就可结束波兰的战争,届时他就可从容地把胜利的军队从东线战场调到“西壁”。

    法国无意为它的波兰盟国担负起主要的攻势,除非从马其诺防线的西北端到英吉利海峡的那个180英里的缺口能由一支全副装备的英国军队来增援;无可讳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1939年5月19日签订的法波武装部队合作的军事条约中,(1)甘末林将军对法国用来进攻德国的兵力,小心地避不讲定任何明确的数字,但是他答应,在德国进攻波兰的16天内,法国将以“大部分的兵力”进攻德国。(2)由于波兰军队不到16天就已经覆灭,法国政府无疑地认为自己可以解除道义上的责任,事实上,9月7日法国第二集团军群(第五集团军、第四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曾谨慎地向前进入德国领土,没有遇到抵抗,一直推进到德国人在劳特堡和特里尔之间的筑垒防线,方才停止。他们在那里按兵不动,继续待了几个星期,由于要抽出人力、物力用于北方防区,才决定于9月30日撤回到马其诺防线后面。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支包括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的英国远征军(据说有10万人)于1个月内就在法国登陆,并部署在前方的集中地区。而在1939年,就不可能有同样的成绩。经过25年,空军的潜在威胁力量大大加强了;因此,在1914年曾经使用过的登陆港口,即哈佛、第厄普,甚至布洛涅和加来,都非常危险地暴露在空袭下。主要的登陆处不得不朝后转移到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半岛上的瑟堡、布雷斯特、南特和圣纳泽尔等港口。结果法国交通线的长度是从前的3倍,供应工作当然就随之而复杂并成倍地增加。经过25年,还产生了另一个新的特点:坦克和重型机动运输车辆不仅需要更大吨位的船只装载,还需要更大的船坞设备和起重机。一支机械化部队与骑兵不同,在交通线上还需要范围大得多的维修机构,包括有关工场和抢修车等较笨重的设备,并需大大增加维修人员。

    所有这些不利条件和种种限制,加上英国必须缩小野战军规模,加强国内防空力量,(3)以致在英国宣战后的第一个月中,只有8万人在法国登陆,其中有许多部署在交通线上,作战兵力只有两个步兵师,没有任何装甲部队。10月3日,英国第一军接防毗连比利时边境上从莫尔德到格鲁森一段的法国防区。直到1939年10月中旬,戈特勋爵的远征军总数才达到两个军(4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旅);直到6个月以后,他仅有的一个装甲师才开赴法国。


    (1) 法国人坚持这个军事条约必须在签订政治条约之后才能生效,而政治条约直到大战爆发以后还未签订(见《概览,1939—1946年;大战前夕,1939年》,第153—154页,第164—166页)。

    (2) 《概览,1939—1946年;大战前夕,1939年》,第165—166页,法国所作的承诺,法国人和波兰人的解释各不相同。

    (3) 见《概览,1939—1946年;大战前夕,1939年》,第692—6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