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履行里约热内卢协定

    (1942—1943年)

    第一节 军事和经济动员

    1942年3月30日,美洲国家间防务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者有来自拉美共和国的全体代表。会议主席是美国陆军中将S·D·恩比克。这次会议马歇尔将军把它说成是“一个明确制定军事计划的防务集团”。它的内容是有关西半球防务协作,向美洲国家供应物资,以及统一管理与保护美洲国家间航运的计划等事宜。(1)

    但是,有关美国和拉美国家间军事合作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双边谈判和协定而逐步制定出来的。墨西哥—美国联合防务委员会于1942年1月12日宣告成立,(2)巴西—美国联合防务委员会则于同年8月宣告成立。由于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所签订的协定,美国海军和军事前哨已遍布加勒比海整个地区。厄瓜多尔同意让美国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和圣埃伦娜半岛建立空军和海军基地。3月,厄瓜多尔政府宣布美国已获准在这个半岛上建立一个海空军基地,美军一直在岛上从事修建防御工事6个星期之久。9月,厄瓜多尔政府将让与美国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基地之事予以公布。

    1943年春,为了加强拉美军事力量和防务设施,美国同所有其他美洲国家(巴拿马和阿根廷除外)都签署了租借协定。(3)由于阿根廷没有同西半球其他国家合作反抗极权主义大国,所以它没有资格得到军用物资,而巴拿马则根据保护运河区的特殊安排取得了美国援助。美国在1941年8月同其他美洲国家首先达成的协议是同多米尼加共和国签订的,而最后是在1943年3月(即智利同轴心国断交以后)同智利签订的一项协定。(4)根据这些协定,美国承诺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需用品给其他美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则依次答应向美国提供它们所能提供的一切防务物品、服务或情报。(5)美洲各共和国给美国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维持反潜艇巡逻,允许美国在它们的国土上建立陆、海、空军基地,使用港口和机场,和美国军用飞机飞越它们的领空。美国和其他美洲共和国缔结的租借协定,规定了以现金偿还的方式来转让军用品,应偿还的数目由谈判后达成的协议决定。(6)里约热内卢会议后,有关加速美洲大陆经济动员的各项措施愈益有力地得到了贯彻。1942年3月和4月,为了落实里约热内卢计划,在美国和巴西、(7)墨西哥(8)以及秘鲁之间都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协议。

    虽然巴西、墨西哥和秘鲁协定是在1942年签订的主要双边协定,美国还同玻利维亚等其他美洲国家缔结了一些协定。4月23日和秘鲁签订的那个协定,(9)尽管在细节上与其他协定不同,但在当时所作出的这一类安排中仍是很典型的。该协定规定由秘鲁负责建立秘鲁亚马孙公司来发展野生橡胶,美国保证在5年内购买秘鲁橡胶的几乎全部产品。美国还要收购秘鲁全部过剩的棉花,并提供价值2 500万美元的信贷,用来资助发展有益的公共事业、农业、矿业和工业计划,并由美国专家在这些领域方面给予帮助。秘鲁方面,同意采取一些措施,对轴心国侨民在商业上和财政上的活动加以管制。

    马来亚的沦陷导致美国政府加紧努力,用刺激现有生产来源和寻找新来源的方法来充分发挥拉丁美洲的橡胶资源能力。在这些计划中规模最大的和最雄心勃勃的一个计划,就是在亚马孙河流域发展橡胶生产。美国通过橡胶储备公司同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墨西哥以及萨尔瓦多订立了独家采购合同。(10)此外还同生产矿物、纤维、油脂和药材等多种战略物资的一些最重要的国家进行过关于全面采购的谈判。(11)

    第二节 政治战和经济战

    1942年,大多数的拉丁美洲共和国都采取了步骤,把在里约热内卢商定的措施付诸实施。在里约热内卢会议结束前,除阿根廷和智利外,其余的共和国都同轴心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在大多数的共和国,轴心国的资金都被冻结了。然而,要执行这些建议,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完全断绝所有的经济和财政关系,包括监督与管制轴心国侨民在各该国内的所有活动,困难是相当大的。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政府不情愿面对由于过激地解释美国所主张的决议而使本国经济陷于混乱。(12)1942年6月30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洲经济与财政管制制度会议上,讨论了有关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了关于程序和行动方面的一些协议。(13)最后,大多数的拉丁美洲政府采取了在程度上和效率上各不相同的措施,来管制出口并接管或限制由轴心国侨民和轴心国同情者所经营的商业和银行业。

    1942年2月25日,泛美联盟执行理事会选定蒙得维的亚作为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或称为政治防卫委员会)的所在地,并邀请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美国和委内瑞拉指派代表参加委员会工作。鉴于这7名委员会成员不仅仅代表本国,同时也代表泛美联盟的21个成员国,所以要求各共和国政府指派特别联络员,以便与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此外,为了促进同个别政府直接进行磋商,委员会受权指派它的一名或一名以上成员访问各个不同的国家。

    委员会建议,所有尚未这样做的美洲政府,应即建立各国的政治防卫委员会,以协商现有的负责反政治侵略的部门的工作。委员会还建议在必要的时候召开美洲各共和国官员全体会议或区域性的会议。(14)从1942年5月27日到6月9日期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美洲国家间警察和司法当局会议,(15)就划入了这一类会议,虽然这一会议是早在政治防卫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经定下来的。

    1942年期间,这个委员会为了管制外国危险分子而建议的措施,包括通过一些法律和规章,规定所有外国人都必须登记,以便以后对他们进行监督,并对违反这些规章者给予适当的处罚。委员会提议在战争期间拘留外国危险分子。外国危险分子的定义就是指那些犯有“图谋破坏任何一个美洲共和国的防务和安全,或坚决地同情三国协定成员国的政治观念”的行为的人。委员会提出的其他措施有:限制受轴心国侨民指导和支持的组织,对出入国境线实行管制,保护船舶、港口、工厂和其他侨民的财产免遭破坏,以及检查所有国际通讯工具。为贯彻执行这些建议,各共和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不是强化了现行的法律规章,就是颁布了新的法律规章。(16)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制定的法律到了执行时就有很大的差距。执行时的松弛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是由于负责人对实施这些法令漫不经心,但更常见的是大多数的共和国行政机构不能尽责所造成的。此外,还是遇到许多必须加以克服的自然困难。例如,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要把所有轴心国侨民都兜捕起来,就很困难;要把真正亲轴心国的个人和组织与当地的民族主义集团区分开来,也是很困难的。在巴西等国,有大量德国和意大利后裔的公民,要区别其中的忠诚分子与不忠分子,也不总是很容易的事。有组织的特种警察部队多半是不具备的,同时也缺少建造集中营的各种设备和管理人员。

    然而,由于拉丁美洲政府采取了措施,加上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协助,到1942年秋,德国人进行颠覆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受到限制。墨西哥和巴西两国政府于1942年5月和8月相继参战,这就促使上述两国对轴心国侨民和其同情者便于采取严厉行动。(17)巴西在8月22日宣战后,政治防卫委员会在巴西的要求下,召开了一次拉普拉塔河国家会议,讨论如何控制轴心国谍报人员偷渡国境线的问题。会议不仅关心到如何防止轴心国难民从巴西逃往毗邻各国,而且也关心到假如边境两方当局没有建立适当的保安设施,那么,阿根廷境内亲轴心国的德国人与定居巴西南部的大量德国人就有可能暗中勾结起来,狼狈为奸。这次会议之所以大部分没有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阿根廷代表采取了不合作态度的缘故,他不愿意采取任何将会触犯德国的行动,因而拒绝接受有关反对敌国侨民的措施。(18)阿根廷的代表们,在5月和6月召开的美洲国家间警察和司法当局会议上,也采取了同样的立场。

    到了秋天,轴心国就只剩下了两个搞阴谋活动的中心:阿根廷和智利。只有在这两个国家里,轴心国和他们的支持者才有可能在外交豁免权掩护下搞颠覆活动。美国和其他政府收集的情报表明,迄今仍在拉丁美洲活动的各谍报小组,都是由驻在智利和阿根廷的外交官员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并提供经费的,并且除了秘密电台之外,还利用外交渠道传递情报。从截获的由瓦尔帕莱索的秘密电台发给汉堡的电文中曾得到大量证据,证明德国间谍系统在美洲进行活动。6月30日,美国政府提交给智利政府的一份备忘录,列举了在智利的德国间谍活动的详细情况,并点了一些间谍头子的名。同月,美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奉命提交给阿根廷政府一份关于他们境内轴心国间谍活动的照会;11月初,又连续提交了一批备忘录,提供更多的有关德国间谍和宣传活动的情报。(19)

    1942年10月8日,韦尔斯在波士顿的一次演说中说,两个美洲共和国未能执行在里约热内卢一致商定的同轴心国断交的协议,而且至今还允许它们的领土“被轴心国的官员和搞颠覆活动分子利用,来作为对它们的邻国从事敌对活动的基地”,对此他表示遗憾,他说,由于这些间谍送出了有关盟国船只活动的情报,结果使许多美国人丧生。他希望这两个共和国(阿根廷和智利)不再允许在它们境内活动的轴心国间谍从背后暗算它们的美洲兄弟的邻邦。(20)

    韦尔斯的演说轰动了整个拉丁美洲。一般地说,这次演说并没有被认为美国触犯了弱小邻国的尊严和主权而引起它们的愤慨。一些评论家只批评了这一演说的态度,但几乎无人对它的实质有何异议,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同美国的观点是一致的,希望结成反对轴心国的统一战线。11月30日,政治防卫委员会同意公开发表美国在6月30日暗地提交给智利的备忘录。(21)这一决定以5票赞同,1票(智利)反对,1票(阿根廷)弃权而获得通过。智利总统里奥斯立即推迟了早已接受邀请的对华盛顿的访问。虽然,由于美国副国务卿公开嘲笑智利,从而伤害了该国的自尊心,但是,韦尔斯的演说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利内阁和国内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分歧达到顶点的导火线。公众舆论强烈地表示支持总统,但不支持外交部长埃内斯托·巴罗斯·哈尔帕,他对事态的处理引起了人们的不信任。10月20日内阁辞职,重新组阁时埃内斯托·巴罗斯·哈尔帕由一名新的外交部长接替了他的职务。

    这时智利政府才采取强硬措施,摧毁了轴心国的谍报网。德国间谍,包括领事官员,有的被捕,有的拘留,有的则驱逐出境。11月23日国会提出了一份关于国家外部安全的法案。1943年1月20日,智利同轴心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虽然给阿根廷施加压力,要它同轴心国断交并取缔轴心国间谍活动,但是收效甚微。美国在11月提出备忘录后,阿根廷政府逮捕了一些德国间谍,但没有真心诚意地采取措施,肃清轴心国的颠覆活动。(22)所以,在1月22日,政治防卫委员会同意发表美国政府1月4日提交给阿根廷的一份详述轴心国间谍在阿根廷活动的备忘录。在提出的证据中,有一张主要间谍的名单,其中最主要的是德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馆海军武官迪特里希·尼布尔上校,以及已经发往德国最高司令部的有关盟国作战努力和西半球防卫措施的情报的抄本。(23)

    阿根廷通过发表公报进行反驳,详细叙述阿根廷政府和司法当局早已采取的步骤,并指出已要求德国政府召回它的海军武官。鉴于这一行动,阿根廷政府声称,备忘录的发表“带有偏见而且是多余的”。(24)

    第三节 墨西哥与阿根廷、巴西、智利

    前文已简单地回顾了从里约热内卢会议到1943年初这个时期内在西半球合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至今,两个较重要的拉美共和国,巴西和墨西哥已经参战,第三个国家智利则同轴心国断绝了关系。在美洲国家中,惟有阿根廷仍顽固地坚守中立。下文将比较详细地叙述一下决定上述四个国家政策发展的那些国内外事件。

    (一)墨西哥

    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墨西哥外长埃塞基耶尔·帕迪利亚立即发表声明,宣布墨西哥同美国共同捍卫民主,将不遗余力,来显示它与美国的团结和亲密友谊。两天后,1941年12月9日,曼努埃尔·阿维拉·卡马乔总统在向全国广播时,进一步阐明了墨西哥政府的态度。总统指出,美国的事就是美洲的事。他说,墨西哥受到了直接威胁。如果需要的话,墨西哥武装部队将履行他们的职责,但全国当前的任务是大力发展军工生产。墨西哥政府决心与美国团结一致的表示,立即付诸行动。同轴心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敌国资金被冻结。1942年1月12日,墨西哥政府宣布已成立了墨美联合防务委员会,来协调两国间陆、海、空三军的防务工作。参众两院和各种不同政治色彩的组织都纷纷发表声明和宣言,表示支持政府同美国积极合作和反对轴心国的政策。

    墨西哥政府与人民对于进攻美国所作出的反应——这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国的关系形成鲜明对照——是卡德纳斯总统在1940年提出的并由他的继任者阿维拉·卡马乔执行的政策的必然结果。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紧密合作,虽然是出于战时两国在经济上和战略上的需要,但是,它之所以能得到实现,完全要归功于两国总统和外长在前几年中所显示的明智。

    1939年9月,当战争在欧洲爆发时,墨西哥人的情绪虽然是普遍反纳粹的,但也是强烈反美和反英的。除了过去两国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对美国干涉的恐惧感,此外,由于继墨西哥政府1938年没收外国石油公司之后而发生的石油争端,(25)近来两国关系就更加恶化了。此外,那些继承墨西哥革命的各政党,自然都是反帝的、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的。1940年夏,西方民主国家初遭挫败后,墨西哥的政治领袖们开始领悟到,孤立和中立都是不可靠的防御武器。鉴于墨西哥的安全已受到威胁,那就再不能把对外政策建立在政治思想的爱憎上,或者把它主要用做为促进国内各政党利益的基础了。因此,在珍珠港事件的前几个月里,墨西哥公众对政府同美国合作的政策的支持日益增强。

    日本进攻西半球所引起的震惊,一度几乎使墨西哥所有各党派都联合起来一致支持政府。左派方面,拉丁美洲最有影响的劳工领袖隆巴多·托莱达诺,及墨西哥劳工联盟,热烈支持实行征兵制,以及同美国合作的其他广泛的防御措施。虽然极左派早期的一些政策和声明看来是不一致的,但它们却表明了一种一贯支持那些抵抗德国侵略的国家的倾向。在德国人获得1940年的胜利后,隆巴多·托莱达诺向拉丁美洲工人联合会指出,工人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同法西斯主义战斗,而且同美国的友谊正在增强。1941年期间,墨西哥劳工联盟和它的机关报《人民报》又一次强调,抗击轴心国的侵略是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的职责,但同时又把这场战争称之为一场与美洲利益不相干的反人民的战争,是同墨西哥毫无关系的、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26)德国入侵俄国后,隆巴多才指出,这场以帝国主义相互搏斗开始的战争,现已上升为全世界反纳粹法西斯战线这一庄严任务,并号召工人们组成反法西斯的民族阵线。但与此同时,他继续攻击了美国佬的经济帝国主义。(27)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的翌日,隆巴多代表拉丁美洲工人向罗斯福总统发去了支持电。他称这场战争是一场反对野蛮的神圣战争。墨西哥和四大国站在一起。(28)

    在极右派方面,辛那基全国联盟和国家行动党两组织的同情态度却不那么明确。隆巴多·托莱达诺和墨西哥劳工联合会扬言,这些组织是同纳粹有密切联系,并勾结纳粹分子一起搞地下活动的。毫无疑问,纳粹在极端分子中确实有一些同盟者。这两个组织都是反革命、反民主的,而且是反美的,但这并不就使它们一定成为亲纳粹的。它们的大多数成员,就像整个拉丁美洲的西班牙主义运动的大多数拥护者那样,指望西班牙作他们文化上和精神上的先导,但并不接受要同纳粹合作的那种极端的长枪党纲领。害怕佛朗哥可能站到希特勒一边参战,是西班牙文明第一主义的鼓吹者普遍感到不安的一个根源。

    1942年期间,墨西哥政府采取了其他一些步骤,同美国合作来加强本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防卫力量。3月,帕迪利亚和财政部副部长访问了华盛顿,共同商讨有关发展墨西哥的经济生活和增加生产盟国作战需要的物资的措施。4月8日,帕迪利亚和韦尔斯共同宣布,已一致同意就签订一项互惠通商条约,以及两国在墨西哥合作建立一系列基础工业,以满足墨西哥的消费需要和提供美国作战需要的物资等问题开始谈判。他们还进一步同意考虑采取某些办法,来发展墨西哥的铁路网,在墨西哥船厂中建造货船,以及兴建一座生产高辛烷汽油的炼油厂。(29)

    墨美联合防务委员会于1942年1月宣告成立,然后双方于1942年3月签署了一项租借协定,由美国向墨西哥武装部队提供所需的其他军事装备。(30)

    5月,墨西哥政府在损失了两艘油船之后,决定向轴心国宣战。5月30日,宣战书经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通过。国会也同时批准一项法令,即暂停行使受到宪法保证的一些权利,授予总统以广泛权力,以便根据国防需要而采取必要行动。(31)这就使总统有权对劳工和企业进行管制。阿维拉·卡马乔向工人许诺,紧急状态将不会被用做一种中断革命纲领的借口。授予总统的其他那些权力,使他能够为解决墨西哥的敌侨问题采取更为坚决的行动。

    某些轴心国侨民被逮捕了,余者则被迁离沿海和边境地区,属于敌侨的财产都被置于一个为此目的而设立的行政机构管制之下。为了反间谍活动,新成立了一支联邦秘密警察部队。管理墨西哥的经济生活和发展生产的其他附属机构也都建立了,其中包括一个协调与发展生产委员会,由一名对财政、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拥有广泛权力的主任领导。9月1日,阿维拉·卡马乔任命前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为其内阁的国防部长,这对于解除左派担心阿维拉·卡马乔过分偏袒右派利益的顾虑,起了很大作用。

    8月19日,两年前通过的征兵法令付诸实施。10月,同古巴签订了彼此相互使用海、空基地的防务协定。

    (二)巴西

    1942年上半年期间,巴西所持的态度是同战时美国及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但不参战。巴西断绝了同轴心国的外交、商务和金融关系,禁止了亲轴心国的刊物出版,封闭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新闻通讯社,并大力制止了颠覆性的活动。

    2月,巴西当局采取了严厉的行动,粉碎了一个一直在巴西境内活动的间谍网。德国特务有的被捕了,有的则越过国境逃跑了。为了遏制巴西境内大量德国、意大利(32)和日本侨民当中潜在的第五纵队分子,巴西采取了更为强有力的措施。

    巴西当局把陆军预备役军人都召集起来,并实行了强制性的民防制度。巴西的海军部队与美国的海军沿着巴西的海岸联合进行巡逻。巴西的军事当局尽管有点勉强,但还是允许美国的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驻扎在巴西各基地上。巴西对轴心国的立场,事实上是一种不宣布的敌对态度,这跟美国在珍珠港遭到袭击之前的立场并没有什么两样。

    当时,巴西政府仍竭尽全力建立他们自己的武装部队,但是武器仍很缺乏。1942年3月3日,巴西同美国就增加军需用品达成了协议。(33)然而,据报道,巴西政府对美国拖延提供先前协议承诺的武器感到失望。《民族报》写道,在萨姆纳·韦尔斯访问里约热内卢时,人们就告诉他缺乏武器,正在拖大陆防务计划的后腿。(34)

    在2月和3月间,同美国通商的几艘巴西商船被击沉。公众进行了游行示威并袭击了轴心国的机构,以示愤慨。3月12日,瓦加斯总统颁布一项法令,宣布没收轴心国在巴西侨民的资产,以赔偿巴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35)迄今为止,政府以及人民都还不准备进行全面参战,但是,如果德国曾想威吓巴西政府使其取消同美国的海上贸易,那么,这种希望是落了空了。同美国通商对于巴西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根据1942年3月3日签订的一系列协议,美国将获得重要的战略物资,而这也就能使巴西在其经济和工业发展上大踏步前进。(36)瓦加斯在他确定的亲联合国家和反轴心国的方针方面是阻挡不了的。在春季和夏初期间,不时发生船只被击沉事件;同时,德国通过报刊和电台发动了一场宣传战,企图以此影响巴西人民起来反对其本国政府的政策。德国宣传遵循其通常的方针,企图使巴西人民相信他们的领导人正在把祖国“出卖”给美国,并且威胁着说,如果继续“迫害”在巴西的德国团体,德国就将进行报复。可是,这样做法仍然无法制止事态的发展,而其主要结果只是激起了巴西人民的义愤,加深同仇敌忾而已。防卫措施正在稳步地实施着。6月,又召集了预备役军人,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扩展空军,诸如除了从美国取得供给外,也在巴西制造飞机,以及提供额外的训练设备。美国的军事和技术人员,在巴西人的帮助下,正在防卫基地和各种装置方面努力工作。到德国准备在南大西洋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潜艇战时,在沿海地区建造系统的基地工程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37)

    1942年6月15日,希特勒决定(38)对巴西发动一次集中的潜艇攻击,结果巴西在8月15日至16日的夜间损失了5艘商船。这次对巴西船只的攻击,使巴西人义愤填膺、惊骇万状。反对轴心国的游行示威遍及全国,并在里约热内卢和其他一些中心地区发生了骚乱。8月22日,瓦加斯宣布同德国和意大利处于交战状态。同时,他宣布封闭国内所有的港口,命令所有商船全部进港。直到美国南大西洋舰队司令乔纳斯·H·英格拉姆海军上将答应提供更多的护航舰之后,才取消上述禁令,恢复航运。(39)

    宣战标志着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对政府的支持,其中包括昔日的反对派和政治流放犯。颁布了几条扩大总统管辖权力的法令。根据这些法令,政府对全国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

    9月,政府下令总动员,整编了巴西的海军,将北方空军大队置于英格拉姆海军上将作战指挥之下。同时还通过了沿海地区海空军联合作战计划。巴西的海军军官被派往美国在基韦斯特和迈阿密的海军学校,接受有关反潜艇战的训练。美国还给巴西海军提供了其他巡逻机和猎潜舰艇。

    1942年至1943年的冬天,在巴西沿海,商船不断遭到重大损失,因此,美国海军决定加紧组织护航舰队。1942年12月,当巴伊亚—特立尼达的护航舰队终于建成时,巴西海军参加了护航工作,承担位于巴伊亚和累西腓之间航线最南一段的护航任务。(40)在北非登陆的盟军解除了巴西再受侵略的危险以后,瓦加斯开始考虑调派巴西军队到海外去。(41)巴西沿海的各基地对于非洲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1943年1月,罗斯福从卡萨布兰卡返回途中,曾在巴西海岸的纳塔尔逗留,同瓦加斯讨论了美国同巴西的合作问题,并将盟国进一步的行动计划告知了瓦加斯。(42)在罗斯福访问后,巴西空军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紧接着在累西腓举行了会议。

    1943年2月6日,巴西政府表示恪守联合国家宣言。

    (三)智利

    1942年2月1日,胡安·安东尼奥·里奥斯当选为智利总统。在他施展政治策略的一个时期以后,里奥斯得到了从极左派、中间派到几个保守集团各党派的支持竞选总统。虽然支持他的各集团彼此间的观点决不是一致的,实际上也决不是全都赞同里奥斯,但是,他们却一致反对极权主义的前独裁主义者伊瓦涅斯。伊瓦涅斯的主要支持来自各民族主义的党派。因此,里奥斯的当选意味着已故总统阿吉雷·塞尔达领导下的人民阵线政府的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将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断。里奥斯的支持者把他这次当选说成是对民主与反极权主义情绪的肯定。可是,人们一下子就很清楚地看到,这决不意味着智利政府准备去实现里约热内卢的同轴心国断交的建议,或者采取坚决行动去镇压轴心国与第五纵队的活动。

    1942年的上半年,盟国在轴心国手下遭到了挫折,特别是美国海军在西半球水域对德国潜艇掠夺商船的活动未能采取有效反击,这使智利政府和人民深信,小心即大勇。智利人不准备采取任何可能会开罪轴心国并有损他们保守中立的行动。他们争辩说,当智利承认美国享有非交战国的权利时,智利已表现出了它的团结一致态度,而且,通过保持中立与促进美国作战所需原料的生产,智利将能对西半球防务作出最有益的贡献。里奥斯在4月2日的就职演说中说,他的政府将在履行本大陆团结的义务的同时,同其他国家保持睦邻的关系,而且,只有在符合民族愿望的情况下才能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变更。(43)当时,阿根廷外长鲁伊斯·吉尼亚苏正访问智利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受到了热烈欢迎。接踵而来访问智利的是阿根廷贸易代表团,它渴望就两国之间的关税同盟问题进行磋商。在这个时期,共产党是惟一有组织地支持同轴心国绝交的政党,它的这个提议在5月9日参议院的表决中,以18票对3票遭到否决。(44)

    里奥斯将其主要注意力放在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上,由于欧战而变得更为严重的经济不平衡,使智利遇到了困难,而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又失去了对日贸易,使困难愈益严重了。智利需要新的出口市场与供应来源。它也需要筹措开发资源的资金,但是,智利人对他们过去视为美国资本家的剥削行径还有着痛苦的记忆。然而,在1942年,智利眼前明摆着的经济要求,只有增加它对美国的依赖才能得到解决。

    随着这一年的进展,智利人民日益意识到,他们不能模棱两可地继续他们那种搞平衡的做法,要同轴心国保持友好关系,那就不能同美国保持亲善,也得不到除了阿根廷以外的拉美邻邦的尊重。那年夏季期间,在支持政府的各党派中,有一种日益增长的倾向,主张同轴心国绝交。早在6月21日,由新成立的民族民主阵线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示威运动,通过决议要求同轴心国绝交、承认苏联,以及采取严厉行动镇压第五纵队。这些要求都被里奥斯及其外长巴罗斯·哈尔帕所拒绝。后者大概是利用民族主义思想感情与反美情绪压制了这种倾向的,因此政府的外交政策得以在6月24日的一次参议院的秘密会议上以34票对2票通过。(45)

    可是,8月22日巴西的参战,给了反对里奥斯“审慎的”中立政策运动以一种新的动力。韦尔斯10月8日对智利步调不一致的严厉批评,(46)于是便落到了一个在外交政策方面早已争论不休的政府和国家身上,并加速了前已谈到的智利政府内部的危机。(47)在以后几个月中,要求里奥斯同轴心国断交的压力增加了。为配合左翼力量而成立的民主联盟,与在墨西哥劳工领袖隆巴多·托莱达诺赞助下的智利工人同盟联合组织了多次示威和集会。里奥斯虽然不愿承担责任,但还是对国会说,如果在他所促成的措施证明不足以保卫大陆的话,他将同轴心国断绝关系。可是,他又补充道,决不能让外国军队驻在智利境内,而保卫智利海岸的本国力量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严重地受到了限制。(48)很有影响的内政部长劳尔·莫拉莱斯·贝尔特拉米,于12月访问了华盛顿。在他回国以后,参议院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

    最后,在1943年1月19日,莫拉莱斯宣布总统已决定同轴心国断绝关系。这个决定在参议院以30票对10票获得通过,并在1月20日正式宣布断绝外交关系。

    (四)阿根廷

    1942年1月底,阿根廷代表团非常满意地从里约热内卢会议回国。虽然他们未能说服其他南美国家组成一个集团来对抗美国那个动员西半球反对德国的政策,但还是成功地使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听任他们继续实行中立政策。阿根廷政府衷心相信,这项政策在他们看来是一项最符合他们国家利益的政策。另外还有一个动机,即这也是一项最能促进他们的党派目的的政策。继续使保守联盟党掌权,是卡斯蒂略及其支持者的主要目的。(49)在反政府的自由派和左翼分子以及一些主要的报纸中,可以找到主张同美国合作以反对轴心国的主要鼓吹者。政府在1941年12月16日宣布戒严状态后,报界很难积极进行活动以支持一项政府所反对的亲盟国的政策。再说,赞同合作的那些政治力量,由于他们团结涣散和内部争吵而受到了掣肘。主要由反对派组成的激进党,曾经在1940年众议院的选举中获得了多数,但是由于保守党政府和参议院所施展的策略,使他们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进党为他们的处境忿忿不平,于是就采取了使国会程序趋于无效的手段。

    民众对激进党的领导和效能失去信任,在1942年3月众议院的选举中表现出来了。这次选举结果,保守党集团在各省取得了巨大的收获,跟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选举情况不同,那里选出了12名社会党议员和6名激进党议员。在新的国会中,政府联盟党是惟一的最大的党,但未能取得有效的大多数。可是,说到头,议院的组成对制定外交政策只起很小的作用,因为每当议院的观点同卡斯蒂略和他的外交部长不一致时,它们就会被置之不理,而且也不可能动员舆论来支持这些观点。卡斯蒂略压制自由发表意见的政策,阻塞了持反对政府政策意见的人们的言路。因此,公众大多数都赞成中立政策,他们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立为阿根廷带来繁荣的历史将会重演。

    虽然阿根廷政府决心严守中立,拒绝参加大西洋海上护航警卫的计划,但是,他们却非常想要从美国取得军火,为此于1941年12月派遣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华盛顿。美国政府指出,既然阿根廷在本半球的防务方面拒绝和其他美洲国家合作,甚至还没有同轴心国断绝外交关系,所以它不能指望从为数有限的军事物资中分享一杯羹,这些物资是将分派给那些帮助抵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的。(50)

    阿根廷政府同德国政府继续保持友好关系的决心,在他们对德潜艇袭击阿根廷商船事件的反应中进一步显示出来。这两艘阿根廷商船在1942年4月和6月先后被击沉。德国政府在答复阿根廷政府的抗议时表示歉意并愿提供赔款。德国政府还答应,如果阿根廷船只把航行时间和路线通知他们,德国保证它们安全航行到达海湾地区指定的港口。(51)

    当时,主张同轴心国断绝关系的决议在众议院被提了出来;人们在报刊上要求采取有力的措施镇压第五纵队的活动和宣传。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控制颠覆活动,但总的看来,政府用这些措施来反对所谓的共产党,要比反对纳粹分子显得劲头更大。7月,国会在1940年成立的调查第五纵队活动委员会的领导成员达蒙特·塔沃尔达,由于委员会的工作正在受到政府和军事当局的阻挠,愤而辞职。(52)这个委员会以一个社会党人为主席,重新进行了改组,并根据它的调查结果,于1942年9月和10月发表了另外一些报告。(53)这些报告揭露了以下这些事实:已被政府宣布为非法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在德意志联邦福利文化协会的伪装下,正在继续他们的活动;在德国人的学校里,仍在进行着纳粹宣传的教育;德国领事和外交官员还在从事组织颠覆性宣传和德国间谍的工作。委员会要求召回那些有直接牵连的德国海军武官和文化参赞。9月29日,众议院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主张同轴心国断绝关系的决议和批准里约热内卢的协定。卡斯蒂略反驳说对外政策是总统的特权。于是,众议院宣布休会,任凭卡斯蒂略以法令自由行事,一直到1943年5月复会时为止。

    在1942年夏秋期间,美国政府继续努力说服阿根廷政府去执行在里约热内卢所达成的协议。美国通过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美国大使和驻华盛顿的阿根廷大使费利佩·埃斯皮尔提出他们的意见。10月,赫尔接见了回国休假后返任的埃斯皮尔,并向他指出:在反对轴心国的战争中,阿根廷的不合作政策可能损害它战后的利益。埃斯皮尔回答说,阿根廷的政策是根据轴心国和联合国家同样都可能取胜的这一假设制订出来的。(54)同月,韦尔斯公开批评阿根廷资敌,并在11月向阿根廷政府递交了列有纳粹间谍活动证据的照会。(55)

    虽然政府不能忽视国内外越来越多地批评他们的政策这个事实,但是,他们仍然无意改变这个政策,以迎合一个不受欢迎的国外强国和国内政敌的要求。在阿根廷国内,他们采取了日益严厉的措施来压制批评;更多的集会和报刊都被查禁,并从1942年12月4日起,宣布戒严状态无限期地延长下去。

    当时曾企图声称英国赞成阿根廷中立为理由来抵制美国的批评。阿根廷的英国商人所提出有关这方面的言论被举出作为反映英国政府的意见。12月31日,为了响应美国国务院的建议,英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公告,对阿根廷未能同轴心国断绝关系表示遗憾。与此同时,英国大使向卡斯蒂略指出,如果他的政府不能采取更有效的步骤来阻止德国潜艇获取盟国船只的活动情报,那么,英国就不可能继续购买阿根廷的物资。(56)因为英国是阿根廷牛肉的主要市场,所以英国的照会是十分不愉快的事。政府为了制止一些比较露骨的轴心国间谍活动又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讯设备受到了限制;有几个德国人被逮捕;最高法院要求那个因有牵连而受到指控的海军武官应递解法院受审。德国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以后,阿根廷政府于1943年1月11日要求把这个武官召回。

    美国和其他美洲国家都希望,这些步骤将是阿根廷政府采取更为有力的行动以反对轴心国的先声。因此,政治防卫委员会始终扣住美国有关德国在阿根廷的间谍活动的备忘录不予发表,一直到智利同轴心国断交以后,希望阿根廷也会仿效智利的榜样。

    智利同轴心国断交以后,剩下了阿根廷成为惟一的同其他美洲国家分道扬镳的国家。它在拉丁美洲丧失了威信,它的政策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批评。虽然政府由于他们陷于孤立的境地而感到不安,但是,他们仍然不相信一致行动会带来什么好处。1943年2月,卡斯蒂略宣布,他的政府将继续恪守中立政策。


    (1) 《泛美联盟公报》(Bulletin of the Pan American Union),1942年6月。

    (2) 见下文,原著第125页。

    (3) 《总统向国会所作的第14次关于租借法工作的报告》(Fourteenth Report to Congress by the President on Lend-Lease Operations),1943年12月31日(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1943年)。

    (4) 见下文,原著第132页。

    (5) 美国助理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1943年2月3日的声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2—1943年》,第364—366页)。

    (6) 《向国会所作的第11次(和第14次)关于租借法工作的报告》,日期分别为1943年7月31日和12月31日。

    (7) 见下文,原著第129页。

    (8) 见下文,原著第127页。

    (9) 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371—372页。

    (10) S·I·罗森曼编:《富兰克林·D·罗斯福公开发表的文件和讲话》(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Roosevelt, compiled by S.I.Rosenman),伦敦,麦克米伦,1941年版;纽约,哈珀,1950年版〔以后称为罗斯福:文件〕,1942年卷,第381页。

    (11) 关于美国从拉美获得的各种战略物资的进口比率,见达根:《美洲国家》,第99页。

    (12) 同上书,第92页。

    (13)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393页以后。

    (14) 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提交给美洲各共和国政府的年度报告,1943年7月》(Annual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Governments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s, July 1943),蒙得维的亚,泛美联盟,1943年版,第9—23页和附录,第257—286页。

    (15) 有关《委员会的最后法令》(Final Act of the Conference)的文本,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2—1943年》,第366页以下。

    (16) 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年度报告,1943年7月》,第22—42页和附录,第249—256页。

    (17) 见下文,原著第127、129—130页。

    (18) 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年度报告,1943年7月》,第156—176页。

    (19)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380—1382页。

    (20) 原文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2—1943年》,第16页以下。

    (21) 原文见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年度报告,1943年7月》,第85页以下。

    (22)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382—1383页。

    (23) 政治防卫紧急咨询委员会:《年度报告,1943年7月》,第107页以下。

    (24)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383页。另见下文,原著第135页。

    (25) 见上文,原著第110页。

    (26) 例如:《人民报》(El Popular),1941年2月25日、4月11日。

    (27) 同上,1941年7月7日、15日、31日。

    (28) 《至上报》(Excelsior),1941年12月8日。

    (29)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361—362页。

    (30) 同上书,1942—1943年,第364页。

    (31) 《国民报》(Nacional),1942年5月30日。

    (32) 当几个意大利组织被封闭、少数现行法西斯分子被逮捕时,意大利殖民主义者所表示出的支持祖国的愿望要比德国和日本殖民主义者差得多。

    (33) 在战争年代,美国根据租借法案计划,给拉美共和国提供军需用品,其中巴西获得了总数的2/3。见《向国会所作的第21次关于租借法工作的报告》,1945年9月30日。

    (34) 《民族报》(Nación),1942年2月10日。

    (35) 《商业日报》(Jornal do Commercio),1942年3月13日。

    (36)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1—1942年》,第364—367页。

    (37) 莫里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379页。

    (38) 英国海军部:《关于海军事务的德国元首会议,1939年(—1945年)》〔Fuehrer Conferences on Naval Affairs 1939(—1945)〕,伦敦,英王陛下文书局,1947—1948年版,共8卷,油印本,1942年卷,第45—46页(以后简称《元首会议》)。

    (39) 莫里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第1卷,第382—386页。

    (40) 同上。

    (41) 1944年7月16日,一支巴西远征军在那不勒斯港登陆,参加了对意大利战役。

    (42) 罗斯福:《公文……1943年卷》,第51—53页。

    (43) 见《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42年4月3日。

    (44) 见《法兰西报》(France),1942年5月9日。

    (45) 见《信使报》(Mercurio),1942年6月26日。

    (46) 见上文,原著第123页。

    (47) 见上文,原著第123—124页。

    (48)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1942年11月24日。

    (49) 1930年的一场革命,把从1916年至1930年统治阿根廷的激进党赶下了台,保守党寡头集团重新掌权。自1930年以来,他们一直是用多少有点专横的手段来进行统治的。1938年罗伯托·奥尔蒂斯继任总统,虽然奥尔蒂斯是由保守党集团提名的,但他有激进倾向,并且被认为怀有恢复到一个比较民主的政府体制的愿望。1940年奥尔蒂斯因病不得不委托其副总统,一个反动的政客,拉蒙·卡斯蒂略将军代行职权。1942年6月,即在他逝世前一个月,奥尔蒂斯辞去了总统职务,卡斯蒂略就此成为法律上和事实上的总统了。

    (50)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378—1379页。另见韦尔斯有关他在里约热内卢会议同鲁伊斯·吉尼亚苏的会晤记载(《决定的时刻》,第228—229页)。

    (51) 《纽约时报》,1942年7月16日。

    (52) 同上,1942年7月3日、16日。

    (53) 5份列有颠覆活动证据的报告,已在1941年发表。

    (54)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381—1382页。

    (55) 见上文,原著第123—124页。

    (56) 赫尔:《回忆录》,第2卷,第1409—1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