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作者还在大学本科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在当地报社门前阅读有关1930年9月14日选举结果的报道,获悉纳粹党已成为德国最强大的政党。这是作者头脑中有关德国的最初印象之一。作者对纳粹上台所造成的局势极为关切,因此在1939年以前曾五度返回德国,凡是能到手的印刷品都一一阅读,并与德国朋友保持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三年期间,有机会接触盟国掌握的有关德国平民状况和士气的绝大部分情报。1945年6月回到德国,同年9月作为盟国管制委员会(英方)的一个官员前赴柏林,其间从1946年4月至1947年9月任对德新闻管理处主任。其后辞去该职,赴伦敦任职,但后来又曾两度访问德国。
以上所述作者的详细经历可以说明:当1952年末皇家国际事务学会询问作者能否撰写一本阐述占领初期情况的书时,作者真是跃跃欲试。然而这并不是一项能轻易接受的任务。要写一本符合要求的书,首先得搜集大量事实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到各图书馆去查考,而作者身负的其他任务又不容许就此课题进行持续的研究或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帮助扫除了障碍。首先作者的妻子表示愿意承担大部分具体的研究工作;没有她的协助,这本书是写不出来的。其次,皇家国际事务学会明确表示这本书只需对事实勾画出一个轮廓而不必对问题的每一个方面详加论述。
尽管如此,这本书是作者利用零星时间拼凑而成的,疏漏之处很多。作者愿意在一开始就把最突出的一些缺点讲清楚,这对批评家或许不无裨益。
首先,所选定的历史时期是武断的。因为本卷是《国际事务概览》战时编(1939—1946年)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会建议本书论述的历史从欧洲胜利日起至1946年12月31日止。从德国问题的观点来看,后一日期委实没有特殊意义,仅仅是双占区财政安排生效的前夕。但是思考再三,选择其他的日期作为终点同样会遭到反对。盟国管制委员会的解体,货币改革,对柏林的封锁等都处在一个历史时期的中间而不是开始或末尾,如果把这几个历史事件都罗列进来,势必要大大增加本书的篇幅。而且在1947年内也找不到明显的终点日期。在这种情况下,本书论述的时期乃从1945年5月7日开始至1946年12月31日止,但是为了阐明一项政策的来龙去脉,或勾画出一幅较完整的景象,需要越出这两个时间界限时,作者也毫无犹豫之处。这样做,无疑会使体例欠完整,然而对读者还是较为方便的。
第二,有许多题目完全放过了,包括一些重要事情,如:法律改革,公共卫生,德国思想的发展等等。还有一些题目,特别是德国的政治发展过程,只作了粗略的叙述。对比起来,关于新闻宣传机构的论述也许失之于过长,与其地位不相称;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处理,是鉴于过去对这一问题尚无其他充分论述的材料,而本人对这个问题又特别熟悉。总而言之,作者的目的是广泛地论述,而不作详尽的描绘。这个题目写上7本书肯定也是值得的,作者没有这样做,也许还是受到一些读者欢迎的。事实上,全书已比原计划的字数几乎超出了一倍。
第三,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原本本,而不是仅仅编纂大事记。同时读者也可能非常希望从这样一本著作中找到有关占领的主要事实和统计资料。为了不让这两项材料妨碍叙述,作者尽量将其集中放在脚注中,这就可能使很多书页下面塞满了脚注。对使用本书的大多数读者说来,不妨将脚注略去不看。
第四,一个老问题,即对几桩平行发生的历史事件如何展开叙述。作者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使材料的安排务求有利于突出要说明问题的最主要方面。以第二章为例,关于战时演变是按国家分头叙述的,这样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重复并需采用大量的前后参照材料。由于有关这一时期的编年史料早已出版,而且毫无疑问今后还会有其他类似的著作问世,本书的目的不在于重复叙述史实,而是要说明各占领国对德国的不同态度。有关占领的主要史实则放在经济发展状况的历史中加以叙述,因为这似乎是全部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书叙述的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像到处流浪的米迪安军队那样的倾向,时而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因此希望批评家就整本书而不要就某一部分进行评论。
第五,作者在阐述某些为自己所不同意的观点时,则力求客观,但深信完全排除个人偏见则不可能,同时也不想掩饰自己是站在英国自由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来研究阐述这段历史的。在一个自由民主主义者看来,英美两国演化形成的政治制度是人类设计过的最好的政治制度,惟一的前提是在这种制度下生活的人们,首先要能适应这种必需的相当严格的条件,这一政治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作者在写作时力求避免以恩人自居的面貌出现,作为一个非德国籍的自由党党员,在探讨德国问题时是很容易造成这种印象的。如果作者能做到不期望猪也会飞翔的话,那么他也很容易使人感到好像他之怜悯猪正是由于猪不会飞翔。
初稿写成以后,承蒙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慷慨协助,把油印稿分送给从不同角度关心德国占领问题的友好审阅。他们提出的意见不仅使作者避免了许多事实错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想法,使作者澄清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由于种种原因,不便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谨借此机会对他们不辞劳苦给予协助公开表示最深切的谢意。同时必须申明,本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本书于1954年秋定稿,因此在这以后出版的书刊材料,只在个别情况下予以引用。
迈克尔·鲍尔弗
195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