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

    按公历计算,一个新年又开始了。

    什么叫“公历”?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耶稣,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公历”,公历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可是,如果没有公历,我真不知道,当今西方国家怎样来纪年。我们中国现在也采用公历纪年,不过是“吾从众”而已。如果没有什么劳什子公历,我们中华民族照样潇洒自如,我们有一套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甲子纪年。当年元代蒙古人用什么虎儿年、兔儿年等等,也属于甲子这个体系。

    不管用什么历,现在既然是新年,按照老规矩就应该说几句吉利的话。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字古国,现成的吉利话多得很,多得远远超过需要。我现在一摇脑袋,几副现成的对联立即摇了出来。多了也没有用,只说一副: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我小时候在济南过新年,在许多人家的大门上,都能读到这副对联,对仗工整,铿锵上口,我非常欣赏,至今难忘。

    这副对联,内容简明,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第一联讲的是事实,多了一年,天当然就增添了岁月,人当然也就增加了寿命。第二联却只能算是一种希望。春一定会溢满乾坤的,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个春一定能象征吉祥如意,生气勃勃呢?至于“福满门”,那就更有点玄虚。这仅仅是一句吉利话,说者和听者都心照不宣,但彼此都会感到愉快的。

    《新民晚报》是上海人民以及全国人民都喜爱的报纸,新年伊始,我这个作者焉能不按照老规矩,向上海人民恭贺新禧说上几句吉利话呢?最好的吉利话还是:祝愿上海人民以及外地的读者“春满乾坤福满门”!但是,我说这一句话,却同旧日贴在大门上的那一副对联有极大的区别,这不仅仅是一个极有礼貌真诚满腔,但却不免有点空洞的祝愿,而是我的一个预言。我预言,不出十年,上海必将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成为对外贸易的枢纽。

    我不是“季铁嘴”,也不是“季半仙”,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如果问我:有什么根据?这问题且暂时保密。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我欢迎大家来“秋后算账”。

    199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