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梵文Śataghnī,兵器名。有的注说,是在石头或圆锥形的木头上钉上铁钉。参阅本译作5.2.22,注〔38〕。
[2] 梵文ayuta,大数名。《翻译名义大集》7701作“兆”,8054又作“万”,该书即有矛盾,可见含义之不确切。
[3] 梵文niyuta,《翻译名义大集》8056作“兆(百万)”。
[4] 梵文prayuta,大数名。
[5] 梵文arbuda,《翻译名义大集》8058作“梯(万万)”。
[6] 另一个版本不是“树丛”gulma,而是“城中心地区”madhyamaṃ skandham。
[7] 梵文Uttarāphalgunī,二十八宿之一。
[8] 梵文Hasta,二十八宿之一。
[9] 梵文Airāvata,因陀罗的坐骑大象,神话中方位大象之一,顶住了大地的东方。
[10] 梵文Sārvabhauma,大象名,财神的坐骑。
[11] 梵文Vegadarśin。
[12] 梵文Kesarin,哈奴曼之父,见本译作4.38.17。
[13] 梵文Arka,原系花名,这里是猴子名。
[14] 参阅本译作4.38.22。
[15] 梵文Prajaṇgha。
[16] 梵文Jamba。
[17] 梵文Rabhasa。
[18] 梵文Sahya,大山名。
[19] 精校本作grāhābhyāṃ,疑误,似应作grahābhyāṃ。
[20] 梵文Brahmarāśi,星座名。
[21] 梵文Paramarṣayaḥ,意思是“最高的仙人”。
[22] 这里指的是众友。
[23] 梵文Nairṛta,二十八宿之一。
[24] 梵文Tāraka,恶魔名。
[25] 指大海。婆楼那后来变成水神。
[26] 梵文Timitimiṇgila。
[27] 梵文Maya,一个阿修罗的名字,是群魔中的巧匠。
[28] 梵文Kumbhīnasī。
[29] 梵文Śaṇkha。
[30] 梵文Jaṭī。
[31] 梵文Śālmalī,地狱名。
[32] 梵文Nikumbha。
[33] 罗波那的意译。
[34] 梵文Vajrahanu。
[35] 梵文Rabbasa,参阅本译作1.27.4。
[36] 梵文Suptaghna。
[37] 梵文Yajñakopa。
[38] 梵文Agniketu。
[39] 梵文Durdharṣa。
[40] 梵文Raśmiketu,参阅本译作5.5.20。
[41] 罗波那的弟弟,在阇那斯陀那林里为非作歹,被罗摩杀死,参阅本译作2.108.11等等。
[42] 梵文sādhaka。《翻译名义大集》4273作“修习士”。
[43] 参阅本译作2.18.27;4.47.10。
[44] 指大海。
[45] 以上这些都是树名,在本译作前面各篇中都分别注释过。
[46] 梵文tāla,原意是棕榈,这里是高度的名称。一多罗等于一棵棕榈树的高度。
[47] 梵文Saṃkocana。
[48] 梵文vyāma,《翻译名义大集》9398作“托”。
[49] 梵文Sālveya。
[50] 梵文Vihāra。
[51] 梵文Parṇāśā。
[52] 梵文Krathana。
[53] 参阅上面6.17.23,两首诗几乎完全一样。
[54] 梵文Hara。
[55] 参阅本译作1.16.18。
[56] 参阅本译作4.40.8。
[57] 梵文Sahasrākṣa。
[58] 梵文Saṃnādana。
[59] 梵文Krathana。
[60] 梵文Haimavatī。
[61] 梵文Uśīrabīja。
[62] 参阅本译作3.22.33。
[63] 梵文Śatabali。
[64] 梵文Śaṇku,《翻译名义大集》8064作“载”,印度大数名。
[65] 梵文vṛnda,印度大数名,不见于《翻译名义大集》。
[66] 梵文Sumukha。
[67] 梵文Vimukha。
[68] 这是一种“人民语源学”。哈奴曼,梵文是Hanumat(单数第一格是Hanumān),hanu的意思是“颚”,因而产生了这种解释。
[69] 梵文Tārā,猴王的老婆。
[70] 梵文Gadgada。
[71] 梵文注说,指的是图牟罗。
[72] 因陀罗师傅指的是祈祷主,儿子指的是吉萨陵。
[73] 梵文Jyotirmukha。
[74] 梵文Hemakūṭa。
[75] 梵文Suduradhara。
[76] 指魔王罗波那。
[77] 梵文Vṛtra,恶魔名,因陀罗主要敌人之一,为他所杀。
[78] 梵文Bāṇajāla,不知道是什么兵器。
[79] 梵文Bhāsvara,兵器名。
[80] 梵文kūṭa,《翻译名义大集》5579作“边椽”。
[81] 梵文mudgara,《翻译名义大集》6933作“锤”。
[82] 梵文yaṣṭi,《翻译名义大集》7064作“命木柄”。
[83] 梵文musala,《翻译名义大集》5890作“碓”。
[84] 指罗刹。
[85] 指猴子。
[86] 指须弥山。
[87] 指大梵天。
[88] 参阅本译作《童年篇》注〔72〕。
[89] 这一首诗含义比较隐晦。印度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黑女人是死神的使者。
[90] 梵文Anala。
[91] 指须羯哩婆。
[92] 指维毗沙那。
[93] 梵文nāgamālā,树名。
[94] 梵文hintāla,一种沼泽地枣树,学名是Phoenix or Elate Paludosa。
[95] 梵文pāṭala,《翻译名义大集》6198作“灰色”。
[96] 天帝因陀罗的乐园。
[97] 梵文Citraratha,一个乾闼婆的名字。
[98] 梵文Nandana,因陀罗的林园。
[99] 原文作bhaka,似应作baka。
[100] 梵文koṇālaka,字典上无此字。
[101] 梵文Vaiṣṇavapada,梵文注作“ākāśam”。
[102] 梵文caitya,《翻译名义大集》7000作“塔”、“庙”。
[103] 梵文Golāṇgūla。
[104] 梵文Dhrūmra。
[105] 一个阿修罗的名字,他是迦叶波和底提的儿子。
[106] 梵文Mitraghna。
[107] 梵文Tapana。
[108] 梵文Vajramuṣṭi。
[109] 梵文Aśaniprabha。
[110] 梵文Pratapana。
[111] 梵文Kṣiprahasta。
[112] 梵文bhalla,《翻译名义大集》6100作“斧刃箭”。
[113] 意思是牛尾猴。
[114] 指因陀罗耆。
[115] 梵文Vinata。
[116] 梵文Sānuprastha。
[117] 梵文Ṛṣabhaskandha。
[118] 梵文ardhanārāca,意思是“半铁箭”,《翻译名义大集》6097作“铁舌箭”。
[119] 梵文añjalika,兵器名,具体含义不详。
[120] 梵文Sattra,苏摩祭之一种,时间长达十天至一百天,由许多婆罗门主祭。
[121] 意思就是:命运什么都能负担。
[122] 梵文Kārtavīrya,即阿周那,被大斧罗摩所杀。
[123] 梵文Candra。
[124] 梵文Droṇa。
[125] 梵文Kādraveya,蛇怪名。
[126] 梵文Akampana。
[127] 原文是anyonyaṃrajasātena kauśeyoddhūtapāṇdunā,含义不很清楚。两个印地文的译本都把这一句跳过未译,不知原因何在。
[128] 因陀罗。
[129] 一个妖魔的名字。
[130] 梵文Amitranāśana,阿修罗名。
[131] 应为ṛṣti。精校本作aṣṭi,疑误。
[132] 梵文Narāntaka。
[133] 梵文Kumbhahanu。
[134] 梵文Mahānāda。
[135] 梵文Samunnata。
[136] 梵文Mādhava,春季第二个月,亦名吠舍佉月。
[137] 吃死尸的。
[138] 阿甘波那前面已经被杀,参阅本篇第四十四章。这里是同名的另一个罗刹。
[139] 梵文Atikāya。
[140] 那兰陀伽前面已被杀死。这里是同名的另一个罗刹。
[141] 梵文Krauñca。
[142] 梵文Sudaṃṣṭra。
[143] 古代国王名。大神毗湿奴化作侏儒,走了三步,跨过世界,从而夺走了他的王国,交还因陀罗。参阅本译作《童年篇》第二十八章。
[144] 两个印地文译本都注明指罗什曼那。但是按照梵文原文,应是罗摩。
[145] 两个印地文译本都把“他”译成了“我”,中间还有脱落。
[146] 梵文musuṇḍi,一种兵器名。
[147] 此处似稍有矛盾。上面6.48.72说他已经起身了。
[148] 梵文Viśravas,参阅本译作1.19.17。一个仙人的名字,是补罗私底耶之子,财神爷、罗波那和维毗沙那之父。
[149] 印度神话中方位大象之一。
[150] “老祖宗”和下一颂的“造物主”、“自存物”,都是指大梵天。
[151] 指的不是祭火。
[152] 上、中、下三种事情。
[153] 根据梵文注,指的是:一、行动开始时的手段和措施;二、人力;三、决定地点和时间;四、阻止困难的产生;五、成功。
[154] 这是所谓人生三要素,在本译作前面曾多次提到。
[155] 这一颂的含义大概是:实行法和利,今生或来世可以得到报偿;实行爱,则立刻就能够得到好处。
[156] 梵文Dvijihva。
[157] 梵文Saṃhrādin。
[158] 梵文Vitardana。
[159] 这里指的是毗湿奴。
[160] 梵文Vāyuputra。
[161] 梵文Guha,指战神或湿婆。
[162] 梵文bhāra,重量名,等于20 tulā,又等于2000 pala金子。
[163] 这些都是被罗摩杀死的罗刹或猴子,参阅本译作前几篇。
[164] 梵文Vāyavya,含义是“与风有关的”。
[165] 梵文Sura,神仙,是阿修罗的对立面。阿修罗意译“非修罗”,指魔怪。
[166] 梵文Guhyaka,一种半神的东西,同夜叉一样,是财神爷俱毗罗的侍从,负责看管财神爷的财富。从名字看来,住于山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