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国

    记得鲁迅先生曾批评中国是文字之国,虽然“文字之国”含义颇为宽泛,我基本上是同意鲁迅的意见的。

    试想在旧社会,有一种比较普遍的信仰:敬惜字纸。意思就是,凡是写上了字的纸,都不能随便乱丢乱扔,更不许踩在脚下,原因大概是字是圣人创造的神物,必须尊敬。连当年的遍野的文盲,对此也坚决遵守,不敢或违。今天的青年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情况了。

    还有一种现象,南方城市我不清楚,在北方的许多城市中,往往是在偏僻的陋巷里,墙上嵌着一块石碑,上书“泰山石敢当”,据说能驱逐恶鬼。夜行僻巷,阒静无人,心惊胆战,欲呼无人,只要看到这样一块石碑,胆子立即壮了起来,用不着自己故意高声歌唱了。

    到了今天,早已换了人间,上述的情况已经消泯得无影无踪。然而文字之国,积习照旧。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地无分南北,城不论大小,衙门不管大小,商店不分高低,都在引人注目的地方高悬着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人民服务。内容是绝对正确的,用意是极端美好的。然而实际情况怎样呢?在很多——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仿佛这五个大字一经书写,立即通过某种神力变成了实际行动。在当年红宝书盈满天下的年代里,这五个字或许能产生某种力量,因为当时许多人确实怀着极为虔诚的信仰,诚则灵,因而能产生实际效果。到了今天,对一些人来说已经产生了信仰危机,这五个字的威力就必须大打折扣了。很多地方,在为人民服务的招牌下,干着违反人民利益的勾当,衙门搞官僚主义,商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圆融无碍,处之泰然,反正“为人民服务”的招牌已经打出去了,一了百了了。

    还有一个现象,我觉得,也应归入这个范畴。在燕园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池塘,塘中有鱼,鱼虾无言,塘边成蹊,捉虾垂钓者颇多。学校于是派人竖立了一个白牌,上书“禁止垂钓”几个红色大字。但是,竖立后几年以来,我几乎每天都看到有人在塘边钓鱼,垂数年之久,从未有人过问。垂钓者手持最新式的珍贵的钓竿,巍然坐在马扎上,口含香烟,神情安怡,就正在“禁止钓鱼”的红字白牌的下面,成为燕园一景。在这里,已同上面提到的“泰山石敢当”相反。前者只须写上了一个人(?)名,就能吓退恶鬼。这里写上了具体的内容,却吓不退一个活人。活人的威力真已大矣,恶鬼大概十分羡慕吧。

    类似的情况还可以举一大堆来,政府令不行禁不止的情况也所在多有。我只有一个希望:文字与行动并举。否则,我们国家的前进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1999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