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说明

    本卷收《糖史》的第一编《国内编》。

    《糖史》的写作始于1981年,最终完成于1998年,是作者晚年用力最勤、篇幅最大的著作。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为国内编,第二编为国际编,第三编为结束语。其中若干章节曾在刊物上发表,“国内编”曾以《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之名收入“东方文化集成丛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1998年《糖史》全书收入《季羡林文集》第九、十两卷(江西教育出版社)刊行。2009年海关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作者改书名为“蔗糖史”;此次收入全集仍保留原名。

    由于《糖史》是历时十余年陆续写成,所以各章节体例不尽一致,这次编入全集,亦遵照作者生前指示,只对少数几处略作更动,绝大部分保持原貌。

    《糖史》的引文多出于古代典籍,部分引文在不同古文献中字句略有差异,某些字的形音义和用法较为特殊。我们依据作者意愿,少数专名适当保留古代典籍中的繁体、异体等原有字形和异形词语,与其他卷处理有别。如“飴、第十八卷说明 - 图1 、餳、餹”、“崑第十八卷说明 - 图2 蔗”、“饗糖、嚮糖、響糖”、“砂糖、沙糖”等(个别文献作者征引使用的原是简化字本,则从原书用字)。除专名用字外,会影响普通读者阅读或造成歧义的,一律改作通行的简化字形。

    本卷订正了原版文献引用及排印中的一些错讹,特此说明。

    《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