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梵文原本的发现

    1931年在印度迦湿弥罗Gilgit地方一座古塔里面一个牧牛的孩子发现了许多佛经残卷,是写在白桦树皮上的,字体是笈多正体,与Bower残卷字体相似,比在新疆发现的残卷可能稍晚一点,时间大概是纪元后第6世纪,最晚是第7世纪。刚发现就有一部分流散了。迦湿弥罗的君主听到这消息,认为这是学术史上一件大事,决意把这些残卷整理出版。担任这工作的是印度学者Nalinaksha Dutt。他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到现在一共校订出版了五册。

    这个发现对学术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说,意义是非常大的。以前有许多佛典原文久佚,我们只知道有中文、藏文译本。从中文译本和藏文译本里当然也可以研究出许多东西来,世界学者对中文译本和藏文译本估价也是很高的;但同原文比起来究竟稍逊一筹。现在就忽然发现了这样许多梵文原本,对佛典传播和佛典梵文的研究,其价值就可想见了。现在我写这篇短文还不能够把与这个发现有关的各种问题都一一详细讨论。我只预备就这些梵文原本的一部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要介绍的就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根本说一切有部律(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vastu)在中文和藏文里都有译本。中文译本是出自义净之手(《大正大藏经》第1442—1459页)。以前无论谁也没有想到,梵文原本还有这样多留存在天壤间。在Gilgit发现的梵本中,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占了很大一部分;虽然也还不全,但据Dutt的估计最少有全书的一半。在梵学界和佛教史的研究上,这也可以算是空前的发现了。将来倘能把全部遗留下来的梵本同中文译本和藏文译本仔细对一遍,一定会有很大的发现。目前就我读过的来说,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关于原文语言的问题

    按照古代传说,小乘四大部都各有自己的经语。根本说一切有部的经语是梵文(参看W.Wassiljew,Der Buddhismus,seine Dogmen,Geschichte und Literatur ,St.Petersburg 1860,p.294f.)。但我们现在仔细研究这原本的语言,我们发现,虽然大体上是梵文,有些地方却并不都同Pāṇinī的规律相合,换句话说,并不是纯粹的梵文(参看Dutt,Gilgit Manuscripts ,Vol.III,pt,2,1942 Srinagar-Kashmir,p.iv)。这可以证明,古代传说所谓的梵文还不是真正的梵文雅语,而是或多或少从俗语(prakrit)化来的梵文(关于这个问题参看拙著“Die Verwendung des Aorists als Kriterium für Alter und Ursprung buddhistischer Texte”,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集刊,1949)。

    第二,关于义净译经技术的问题

    义净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翻经大师。他的译经技术当然值得我们重视。过去虽然也有人说到他的译文相当忠实,但也只是揣测之辞,没有梵文原本怎样能够知道他的译文对原文究竟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我曾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梵文原本同中译本仔细对过一段。我发现,义净的译文对原文确实是很忠实的。但这只限于散文部分。一提到韵文部分,所谓伽陀(Gāthā),情形就有点不同。我们举《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沵罗步提缘作一例子(《大正大藏经》第24卷页43上,梵文见Dutt,Gilgit Manuscripts ,Vol.III,pt,1,pp.10-13)。在这里,梵文同中译文有点不同。中译文第一首诗梵文没有。中译本第二首是:

    善调伏诸根 如法净身意

    广大功德海 我今略赞叹

    梵文是:

    praṇidhāya manaḥ sahendriyair vidhivad vāk ca śarīram eva ca|
    guṇabhūta mahāguṇodadhes tava vakṣyāmi guṇaikadeśatām‖

    我们的译文是:

    你如法调伏了意、言、身,连同其他诸根,
    是功德的人呵!我赞叹你的广大功德海的一部分功德。

    中译本第三首是:

    论义中第 一调伏无过失

    能知第一 义击论不能动

    梵文是:

    paramapravaro'si vādinām anavadyaḥ susamāhitendriyaḥ|
    paramārthavid aprakampitaḥ prayataiḥ sarvaparapravādibhiḥ‖

    我们的译文是:

    你在论义者中间是第一,你没有过失,你的诸根都约束好了,
    你坚持第一义,不为其他提出来的议论所动。

    中译本第四首是:

    明行得圆满 善达诸禁戒

    胜定如山王 力等那罗延

    梵文是:

    caraṇaṃ susamāptam eva te susamāptavrata sādhitavrataḥ|
    balavāṃś ca samādhiravya yas tava nārāyaṇaśailarājavat‖

    我们的译文是:

    你的明行圆满了,你的禁戒都已达到,都已完成,
    你的三昧是那罗延山王一般地有力而不能动摇

    到这里中译本的诗就完了,接着是“如是为首,以五百颂赞叹世尊已”。但梵文本的诗一直到四十首才完,以下也是同样的一句话:ityevam ādibhiḥ pañcabhiḥ stotraśatair bhagavān abhiṣṭutaḥ。既然说是“五百颂”,当然梵文本也没有全写出来,但为什么中译本比梵文本中少这样多呢?西藏译本也比中译本多。这使我们有理由推测,义净大概把那些诗都删掉了,没有译。假如我们这个推测对的话,所谓义净译经对原文忠实也只限于散文部分,韵文部分就不然。

    至于别的问题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谈到。

    1950年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