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潘维明摄影集《中国农家》
艺术追求的是美,再详细一点说,是真、善、美相结合。
摄影是艺术的一个分支,追求的目标,当无二致。《中国农家》的英文译名是The charm of China's Countryside,干脆就把“美”字点出来。charm的含义当然比“美”字要广泛;但是其中至少也包含了“美”。
潘维明先生在北大学习的科目与摄影无关,但是,他长期以来酷爱摄影。同所有的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敬业精神,他敬业到玩命的程度。他不远千里,甚至不远万里,走遍了全国许多地区,连一般人认为是偏远的地方他也不放过,比如西藏、新疆、云南丽江地区,等等。他的着眼点是中国农村。他能从平凡处见到charm,从细微处见到charm,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见到charm。他用自己精心改造的照相机,咔嚓一声,暂时的charm遂成为永恒,收在《中国农家》中的照片可以为证。我想,谁看了都会说,这些照片是美的,是具有charm的。
我还想进一步指出,潘维明是摄影家,而不是摄影匠。“家”与“匠”虽只是一字之差,其间的区别却是巨大的。“匠”追求的只是技巧方面的东西,而“家”则除了技巧以外还有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维明告诉我,他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一样,对云南的丽江情有独钟,在那里待的时间最长。丽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是极为难得的事情。维明在那里悟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中国城市建设中,保存文化遗产与现代化的矛盾问题,一个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天人合一问题。下面我分别来谈一谈。
先谈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改造大城市时就遇到了。当时的领导人大概还没有意识到这竟是一个问题。他们只注意到现代化,几乎很少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他们认为是阻碍其现代化者,一律拆除。首当其冲的是城墙,今日已知其非。实际上,现代化与保留文化遗产,如果处理好了,并不会成为你死我活的矛盾。例子也不缺少,外国有德国的波恩,中国有云南的丽江。
再谈第二个问题。维明告诉我,他在云南丽江感悟到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的重要性,详细一点说,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不要提什么“征服自然”,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伸手向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前途的大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以上两点我认为就是潘维明摄影艺术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我认为他不是一个摄影匠,而是一位摄影家,一位特立独行的摄影家。
2002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