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V Drolwavarga
XV Sm ti varga
TSRB Heft 2
No. 71—633
我现在介绍Heft 2,No. 71—633。原编者是E. Sieg和 W. Siegling。首先要说明一点:吐火罗文A、B的残卷,虽同为一种语言,但是A残卷几乎全是佛典,而B残卷则绝大部分是佛典,间有一些世俗的文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想,这大概与龟兹和焉耆的地理位置有关。龟兹为新疆丝路北道政治、经济重镇,一度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不可避免地要与政治和经济问题打交道。一直到现在,拜城克孜尔石窟还发现了大量经济木简。
我在下面按照原书排列顺序依次加以介绍,非佛教文献则在排除之列,这是不言自明的。
关于这些残卷被发现的地点,书中也像当年Sieg和Siegling的TSR那样逐一注明,同时又归纳起来在“引言”中讲了讲。总起来看,不出三个地区:库车(龟兹)、吐鲁番和焉耆。细分起来,有以下几个地方:克孜尔的ming- i,克孜尔ming-
i的Rotkuppuram(红穹顶屋),库木图拉,库车,硕尔楚克,胜金峪,Murtuq,Toyoq,高昌。残卷发现地点有其重要性,但只是相对的。下面介绍残卷内容,就不再注明发现地点。
原编者把残卷按照内容分为若干类别,我现在也遵照他们的分类加以介绍。
No. 71—106
Ara ami J
taka
No. 71—76是一首Buddhastotr 。No. 77—98才是Ara
emi. J
taka。No. 99—103是Subh
itogave
ur的故事。
No. 107—116
内容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都属于佛传故事。
No. 107 内容讲的是,如来佛在成正道之前的一餐饭。
No. 108 讲三个K
yapa(迦叶)的故事。两个年青的迦叶步其长兄Urubilv
k
yapa的后尘,摒弃了Ja
ika的拜火外道的信仰,各率250个弟子,皈依佛门。如来佛接受他们成为僧人,首先向他们显示三神通(
ddhi
di
an
)之二,等他们信心固定后,再显示第三个(anu
asan
)。
No. 109 释迦牟尼的妻子耶输陀罗(ya odhara)想用饮食来争取自己的丈夫,但为如来佛的说法所警悟,得到了预流果。僧伽追问缘由,佛答:在过去某一次转生中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这就是独角仙人与
nt
的故事。当如来佛准备离开耶输陀罗时,她从塔楼上跳下,但为佛接住,得以保全性命。众僧追问缘由,佛答:在过去某一次转生中,她当时是一个女紧那罗,曾为爱自己的丈夫而放弃自己的性命。以上这两个故事,在《根本说一切有部破僧事》中可以找到。
No. 110 讲的是舍利弗和大目连的故事。
No. 111 内容有三个国王名:Brahmadatta,Naradeva,Mūrdh gata。
(下面凡无内容介绍者一概不录。)
No. 113 提到 nanda。
No. 117—132
是一篇mah k
vya(德译Kunst-gedicher艺术诗)残卷。一位智者名叫Bodha,教训一位国王在人生所有阶段中如何保持正确的态度。书名可能是R
jav
tti,篇幅大概极长,分为若干音(varga);但这个书名至今未在他处发现。
No. 133—147
这也是一部篇幅极长的mah k
vya,书名和作者都没有。内容是关于宗教的说教,间之以含有教训意义的小故事。整个诗篇线索不明,排列顺序没有把握。
No. 148—169
内容完全是讲Pratityasamutp da(众因缘生法)的。开始时有一小段吐、梵双语残卷,似乎是一本书的开头。
No. 151 Da abhūmikasūtra。
No. 152 对个别的Bhav
ga的描述,有点像龙树的Mulamadhuyamaka-k
rik
。
No. 153 内容与152同。
No. 155 残卷缺漏处绝大部分可用《翻译名义集》和Dharmasa -graha来补充。
No. 156 内容参阅龙树的Mūlamadhyamak rika。
No. 157 其中梵文部分与L vi JA. 10,tome 16(1910 p. 439)完全相同。
No. 159 内容讲正确认识的结果。
No. 170—202
内容完全与世亲(Vasubandhu)的《阿毘达磨俱舍论》(Abhidharmako a)相当。在残卷上常常发现改正原文之处,有时甚至用红色笔,有时还有回鹘文批注,可见这些残卷被阅读之频繁。这些残卷是在Murtug发现的。
No. 181 似为《阿毘达磨俱舍论》I,38和39的阐释。
No. 182 上一章的继续,p. 39。
No. 185似为《阿毘达磨俱舍论》VI,p. 237. VII,178f. 的阐释。
No. 189 讲两个名词pratisa khy
nirodha和apratisa
khy
nirodha。
No. 192 讲skandha(蕴,阴)的划分。
No. 193 《阿毘达磨俱舍论》II,21—23的注释。
No. 197 讲三种vidan (觉,十二因缘之一)。
No. 198 讲《阿毘达磨俱舍论》VI,134d—36。
No. 199 似为《阿毘达磨俱舍论》I,25f. 的阐释。
No. 200 讲vip ka(异熟)的解释和作用。
No. 203—251
是一部分为若干章的mah k
vya
No. 246 说话者是佛母。
No. 251 这是一张双语的残卷,属于Buddhastotra一类。中间有一段M t
ce
a的Adhyardha
ktaka的引文,有梵文原文和逐字译出的吐火罗文B,是原作的82—91首。
No. 253—313
这是一组内容极不相同的格言诗。
No. 252 有Buddhastotra。
No. 273 有Buddhastotra。
No. 274 佛祖教导舍利弗与未来佛弥勒会见的条件。
No. 275 内容似与弥勒时代的情况有关。
No. 284—285是梵文Dhvaj gra
ūtra(见Waldschmidt,Hlcine Sanskritteyti,IV,Leipzig 1932)的吐火罗文B的异本。
No. 290 赞美忏悔的优越。
No. 297 用回鹘文样式书写的。T3主要是梵文字和回鹘文字。
No. 298 最后是书写者的梵文签名:likklukena dharmacandrasya bh k
o。梵文是不准确的,请参阅《龟兹研究三题》中提到的“和尚梵文”。僧人的名字使用梵文,Dharmacandra汉译“法月”。从对吐火罗文B的娴熟和对梵文的疏漏来看,此比丘不可能是从印度来的僧人,而是龟兹人。
No. 299—313 全是Ud navarga。
No. 299 属于Ud navarga的Trakir
akararga(XVI Varga)。
No. 300 是Udv XVIII 6ff. 的译文。
No. 301 是Udv的注疏。
No. 302 Udv的注疏。
No. 304—313 Udv梵文吐火罗文B双语残卷。
No. 304 Udv I 20—25双语。
No. 305 Udv IV 16—22双语。
No. 306 Udv XIX 5—16双语。
No. 307 Udv XXIV,26—XXV 2双语。
No. 308 Udv XXV 2—9双语。
No. 309 Udv XXXIII 7—9双语。
No. 310 Udv XIX 5—9双语。
No. 311 Udv的内容不明。
No. 312 Udv内容不明。
No. 313 属于Ud nastotra。
No. 314—337
这是一组Pr timok
a的残卷。参阅Le Pr
timok
a sūtra des Sarva-stvadim J. As,tome 2,1913,p. 465ff. 和巴利文vin. p. Ⅲ和Ⅳ=sut-taribha
gaⅠ和Ⅱ。
No. 315 内容是Ni
p
r。
No. 316 nih p
r 10—13。
No. 317 p r 55—59。
No. 318 p r 57—60。
No. 319 p r 67—70。
No. 321 aik
Dh. 1—18。
No. 322 aik
Dh. 19—31。
No. 324—332 有详细注释,在许多行下面有用婆罗米字母写成的回鹘文注。
No. 325 sa gh
vu
i
2—4。
No. 326 可能是Ni
p
r 13ff.
No. 327 可能是Ni
p
r 4ff. Aj
ati
No. 328 似与P r. 17ff. 有关。
No. 329 似为P r. 53—57。
No. 330 P r. 69—72。
No. 331 P r. 73,74。
No. 333 P r,巴利文Vin. p. Ⅲ,p. 87 ff. 。
No. 334 Sa gh
va
e
a 1。
No. 335 aik
Dh。
No. 336 Pr timok
a详情不明。
No. 337 Ni
P
r 18—21。
No. 338—374
J taka残卷。在No. 342末页题署中,注明是第六章,书名可惜不全,可能是(Avad
na)或(J
taka)m
lne。作者之名不见,无疑是Jatakam
l
的作者
rya
ūra。
No. 338 参看Kern,J takam
l
,Boston 1891,p. 1—6。
No. 342 末页题署上面已经谈到,但是Pūr ik
的故事则不清楚。
No. 345—348 根据No. 346 b(?)1和b(?)4,似乎是一个叫做Padakaik vali的书,作者
c
rya sarvarak
ita从来没有见过。文体是韵文与散文相间杂,与J
takam
l
同。
No. 349—351 是独角仙人(Eka
ga)故事。
No. 349 故事的导论。
No. 350 由于独角仙人的诅咒,天下大旱。Brahmadatta出谋对付。
No. 351 国王咨询,
nt
出现。
No. 357 梵文和译文并存。先引Udv. XXX 5,接着是国王Subh
ita gave
in的故事。背面引m
t
ce
a的Adhyasha
ataka的第五首诗,与之相当的故事不详。
No. 358 引m t
ce
a诗第25首。然后是Sarabha-J
taka。这个本生故事见于许多书中,巴利文亦有。
No. 361 内容不详,提到Tīrtha,有vibh
a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女王名叫Kūm
或ūm
。
No. 362 Sakra-J tako
No. 363 Vīta oka-Avad
na
No. 364 与 mbara-J
taka相似。
No. 366 Sumati的故事。
No. 367 讲到六个国和因陀罗。
No. 368 一位菩萨走入火中,天帝下雨把火浇灭。
No. 370 Vi vantara-J
taka。
No. 375—414
都属于佛陀故事。
No. 375—379 378a′作者是A oka-rak
ita。
No. 375 一位穷织工Vardhana向富邻priyadeva借钱以款待四位mah
rama
a(大沙门)。
No. 380 舍利弗与给孤独长者对话。
No. 383 有Vimalapu pa这个名字。
No. 384—387 形式似为mah k
vya。
No. 384 有
kyamuni这个名字。
No. 386 有kau
inya这个名字。
No. 394 内容讲kapilavastu城的破坏和释迦族的灭亡。
No. 397 在b3,5说话者是urvbilva k
yapa。
No. 398和399 内容讲菩萨的Pra icdhicary
。
No. 400和401 内容讲菩萨的Pra idhicary
。
No. 406 出现了Bi bis
ra,向vajrap
ni说话的应为因陀罗。
No. 408 如来进入王舍城。
No. 413 出现了国王Dsuma的名字。
No. 415—432
出现了一些龟兹国王的名字,比如 uvar
a pu
pa(亦称ys
a py
yyo),suvar
a phala,没有提Suvar
adeva,Suvar
a pu
pa之子。在这里,suvar
a pu
pa是热心弘扬佛教的。
No. 416 赞颂国王ys
a py
yyo。
No. 417 Suvar a pu
pa出现。
No. 418 罗汉candr vam出现。
No. 419 出现人名Gairipick和公主Nand 。
No. 423 出现国王Kana ka。
No. 424 菩萨自睹史多天下降。
No. 425 提到Baudhas。
No. 428 讲到n gasena的p
ūk
,出现了Dharmasoma和Ratna…,P
u(?)地方的两位师尊,这里的Dharmasoma是否即为Ud
n
la
-k
ra的作者,说不定。
No. 429 赞扬Da
ake m
l
,这部书的作者的名字没有出现,他约生于如来涅槃后四百年。
No. 433—496
都是事务性的报告、信件等等,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不再一一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开头是用毛笔书写的。
No. 497—513
内容讲巫术和医药,也与宗教信仰关系不大,不一一介绍。
No. 514—520
内容是戏剧。
No. 514—515 除了主角(n yaka)太子菩萨外,出台的还有不说出名字的国王,丑角(vidūsaka),一些没有说出名字的王子,妇女Sam
gati和sarasiki,以及无戏可演的王后,地方是王舍城,内容不详。
No. 516 角色中有守门女Priya
ri
ū和王后Ya
o dhar
。
No. 517 角色中有 uklodana和Ampr
to dana。
No. 518 国王与丑角对话。
No. 519 有Pravi aka戏剧术语。
No. 520 有Buddhastotra,有大臣国师与两位仆人在太子庭院中对话。
No. 521—526
内容是karmavibha ga的译文。
No. 522 讲到善行与恶行的后果。
No. 523 讲到行为的果报,但在mah karmavibha
ga中无相应的章节。
No. 524 梵吐双语,梵文散文译为吐火罗B韵文。梵文相当于mah karmavibha
ga XLI,XLII,XLIII至XLVIII。
No. 527—551
都是双语残卷。梵文错误极多,请参阅《龟兹研究三题》中谈到“和尚梵文”的地方。
No. 547 可参阅Ai gutt,N,IV,44,1—3,p. 113。
No. 548 似为梵文原文之注。
No. 549 这一张内容颇多而乱。正面有梵文诗,间有吐火罗文译文。背面有和尚仪规,有用不正确的梵文写的月名,属相名,附有梵文译文。
No. 552—608
这一组残卷,内容庞杂。
No. 552 讲每日礼佛。
No. 553 讲 ryam
rga的优越。
No. 555 讲正法的优越和人生的无常。
No. 558—562 用散文写成,讲的是Dhūta gu a(巴利文dhuta-
ga)。
No. 563—566 韵文散文相间杂。
No. 567—570 残片,内容不联属。
No. 569 Pratītyasamut p da。
No. 570 Pr timok
a。
No. 571—573 是诗体。
No. 571 Ketumati城的描绘,但名字没有出现。羡林按:Ketumati城见于《弥勒会见记》,是弥勒的故乡。
No. 574 菩萨转生为狮王,用正法教诲群兽。
No. 575 内容系No. 574的继续。
No. 576 师尊讲两头怪兽的故事。
No. 577—579 内容不详。577b6有 c
rya mok
anak
ita这个名字。579a4有K
avardhana,578a2有Haima,b6有书名Gu
anird
a。
No. 580 似为一部书或一章之首。缮写者有一首祝辞。
No. 585 属于佛传故事。
No. 588 如来佛与大目连对话。
No. 589 韵散间杂。内容讲ulk mukha等四王子的故事。
No. 590 关于不同Autarakalpa的问和答。
No. 591 关于达到阿罗汉果的认识之路。
No. 592 韵散间杂。关于一个没有写出姓名的公主的故事。
No. 596 请参阅Müller/Wenzel的Dharmasa graha和《翻译名义集》92。
No. 597 正法是达到寂灭的车辆(乘)。
No. 600 讲菩萨的特点,按数字排列。
No. 603 Garbhasūtra。吐火罗文A残卷中也有,参阅TSR 151a 2ff. 。
No. 605 正面有吐火罗文A的题署。背面右下角又有A方言写成的To kits
的馈赠字样。其余纸面则是用B方言写的赞美让人书写、书写和学习这些书写的东西的美德。参阅Sieg和Siegling的TSR(A方言),p. V。
No. 606 韵散间杂。讲的是国王mah sa
mata生平过去不知道的一件事情。
No. 607 可能是Buddhastotra。
No. 609—633
这是一组杂乱的残卷,Siegling生前没有来得及研究的。No. 609—616内容是佛传。
No. 609 讲的是菩萨出走时遇见和尚的故事。
No. 612 讲遇见和尚的故事。
No. 613 讲遇见病人的故事。
No. 614 讲遇见老人的故事。
No. 615 仍是遇见老人的故事。
No. 616 讲遇见死人的故事。
No. 617—620 佛陀故事,主人公是太子和一个govika(=gopik )。
No. 623 韵散间杂。有人名Priyasundasī。
Sieg和Siegling的TSR Sprache B,Heft 2,no. 71—633,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我现在想归纳起来谈几点意见。
一 A、B两种残卷的不同之处
我在本文开头时已经说到过,从残卷的内容来看,A、B两个方言是有差异的。A几乎都是佛典,而B则不然。根据TSRB,Heft 2的目录,本书的内容如下:
引论
Asa emi残卷
菩萨受到饮食的款待
王镜
有宗教内容的mah k
vya
Pratī tyasamut p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