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参看注〔26〕。[213] 参看注〔26〕。 - 图1

    [214] Balabhadra,义云“力贤”。[213] 参看注〔26〕。 - 图2

    [215] Kośala,古代印度北部国名,约当以前的乌德省,现在的北方省的一部分。[213] 参看注〔26〕。 - 图3

    [216] Ayodhya。[213] 参看注〔26〕。 - 图4

    [217] Suratha。[213] 参看注〔26〕。 - 图5

    [218] Vindhyaka。[213] 参看注〔26〕。 - 图6

    [219] Praśnavyākaraṇa。[213] 参看注〔26〕。 - 图7

    [220] Devānāṃ priyaḥ,印度国王的尊号之一,参阅阿育王碑的Devānaṃpiya Piyadasi,有点像中国的“奉天承运皇帝”的味道。[213] 参看注〔26〕。 - 图8

    [221] 参看注〔66〕。这里的意思是:“他已经成为众大师的魁首”。[213] 参看注〔26〕。 - 图9

    [222] RajagṚha,古代北印度城名,在现在的巴特拿(Patna)附近。[213] 参看注〔26〕。 - 图10

    [223] Vāsuki,蛇王。[213] 参看注〔26〕。 - 图11

    [224] Kutkuṭanagara。[213] 参看注〔26〕。 - 图12

    [225] 原文作Mahattama,意思是“高贵的人”,用在这里不大恰当;似应作Mahattara。[213] 参看注〔26〕。 - 图13

    [226] Puṣpaka。[213] 参看注〔26〕。 - 图14

    [227] 参看注〔64〕。[213] 参看注〔26〕。 - 图15

    [228] 参看本卷第三八〇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6

    [229] 参看本卷第三七八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7

    [230] Ketaki,学名是Pandanus odoratissimus。[213] 参看注〔26〕。 - 图18

    [231] Āmalakī,学名是Emblic Myrobalan,就是山楂。[213] 参看注〔26〕。 - 图19

    [232] 原文是Āhāranirgamasthānam,意思是“东西吃进去又拉出来的地方”。[213] 参看注〔26〕。 - 图20

    [233] Sūcīmukhī,意思是“尖嘴的家伙”。[213] 参看注〔26〕。 - 图21

    [234] 参看本卷第三八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2

    [235] Dharmabuddhi,意思是“居心良善的”。[213] 参看注〔26〕。 - 图23

    [236] Duṣṭabuddhi,意思是“居心不良的”。[213] 参看注〔26〕。 - 图24

    [237] 这里是双关:一方面说出自己的名字,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居心良善。[213] 参看注〔26〕。 - 图25

    [238] Śamī,学名是Prosopis Spicigera,也有人说是Mimosa Suma。木质极硬,据印度人说,里面含着火。[213] 参看注〔26〕。 - 图26

    [239] 参看本卷第三九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7

    [240] 重出,参看本卷第一四一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8

    [241] 参看本卷第三八九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9

    [242] Nāḍuka。[213] 参看注〔26〕。 - 图30

    [243] Lakṣmaṇa。[213] 参看注〔26〕。 - 图31

    [244] Dhanadeva。[213] 参看注〔26〕。 - 图32

    [245] 重出,参看本卷第四〇四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33

    [246] 参看本卷第四〇四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34

    [247] 参看本卷第四一七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35

    [248] Rohaṇa,山名,就是现在斯里兰卡的亚当峰(Adam's Peak)。[213] 参看注〔26〕。 - 图36

    [249] Bhilla,住在文底耶山中的一种人。[213] 参看注〔26〕。 - 图37

    [250] 参看本卷第四一八首诗。这里与原诗稍有不同。[213] 参看注〔26〕。 - 图38

    [251] 参看注〔26〕。[213] 参看注〔26〕。 - 图39

    [252] Cakora,鸟名,英文叫作希腊鹧鸪(The Greek Partridge),学名是Perdix rufa。这种鸟据说吃月光为生,一看到有毒的食品,眼睛就变成红的。国王喜欢它,可能就是因为它有这一种本领。[213] 参看注〔26〕。 - 图40

    [253] 参看本卷第四一八首诗和第四二一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41

    [254] 重出,参看本卷第四一八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42

    [255] Dhanada,可能是指的财神俱毗罗(Kubera)。[213] 参看注〔26〕。 - 图43

    [256] Vajrin,很多神都有这样一个绰号,最平常的是指因陀罗。[213] 参看注〔26〕。 - 图44

    [257] Jaleśvara,指的是大神婆楼那(Varuṇa)。[213] 参看注〔26〕。 - 图45

    [258] 参看注〔211〕。[213] 参看注〔26〕。 - 图46

    [259] 参看本卷第一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47

    [260] Pramadāropya。[213] 参看注〔26〕。 - 图48

    [261] Laghupatanaka,意思是“快飞者”。[213] 参看注〔26〕。 - 图49

    [262] Citragrīva,意思是“脖子上有斑点的”。[213] 参看注〔26〕。 - 图50

    [263] Rāvaṇa(罗波那)是印度古代长诗《罗摩衍那》里面的十头巨魔,他是楞伽岛(现在的锡兰)的统治者。他的妹妹女妖首哩薄那迦(śūrpaṇakhā)爱上了罗摩,罗摩把她让给自己的还没有结婚的兄弟罗什曼那(Lakṣmaṇa)。罗什曼那拒绝了她,把她的耳朵和鼻子都割了下来。她逃往楞伽岛,告诉罗波那说,罗摩的老婆悉多(Sītā)如何如何美,怂恿他去抢。罗波那果然把悉多抢了来。罗摩得神猴之助,最后打败了罗波那,夺回了自己的老婆。[213] 参看注〔26〕。 - 图51

    [264] 罗波那为了抢悉多,先派手下一个小妖,化身为一头奇异的金鹿,到林子里来引诱悉多。悉多请罗摩去捉这鹿,愈跑愈远。只剩下悉多一个人,为罗波那掳走。[213] 参看注〔26〕。 - 图52

    [265] 这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的故事。欲底湿提罗(Yudhiṣṭhira)和他的从兄弟杜哩由陀那(Duryodhana)掷骰子。杜哩由陀那用不正当的手段赢了欲底湿提罗。欲底湿提罗把自己的财宝、国家和王位输了个一干二净,最后连自己的身体也输掉了。杜哩由陀那把他和他的四个兄弟流放到森林里去住十二年。然后又隐姓埋名一年。十三年满后,欲底湿提罗带领军队与杜哩由陀那大战。杜哩由陀那战死,他恢复了王位。[213] 参看注〔26〕。 - 图53

    [266] Bhāruṇḍa,一种鸟名。[213] 参看注〔26〕。 - 图54

    [267] 参看本卷第六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55

    [268] Śankha,财神俱毗罗的财宝之一。[213] 参看注〔26〕。 - 图56

    [269] Hiraṇya,意思是“金子”。[213] 参看注〔26〕。 - 图57

    [270] Hari,这里仍是指的毗湿奴。[213] 参看注〔26〕。 - 图58

    [271] Yojana,印度古代长度名,有人说约等于四五英里,有人说约等于九英里。[213] 参看注〔26〕。 - 图59

    [272] 原文是Graha,意思是“捉人的东西”,是恶魔罗睺(Rāhu)的一个别号;因为罗睺能够把太阳和月亮捉住,让它们发不出光来。这现象指的是日蚀和月蚀。[213] 参看注〔26〕。 - 图60

    [273] 原文是Kāla,也有“时间”的意思。[213] 参看注〔26〕。 - 图61

    [274] Svāti。[213] 参看注〔26〕。 - 图62

    [275] Pāṇini,印度古代最伟大的文法学家。他所著的《文法规律八章》(Aṣṭ-ādhyāyī)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为梵文文法学家的金科玉律。他的生存时代,同其他印度古代的大人物一样,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一般的说法是,他生在公元前三五〇年左右。[213] 参看注〔26〕。 - 图63

    [276] Mīmāṃsa,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之一。婆罗门教最初有哲理的探讨,后来日趋下流,专重祭祀,讲求繁琐的仪式。经年既久,就产生了一种对抗的潮流,逐渐形成一宗。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就产生了《弥曼差经》,专门注意理性的探讨,经的作者相传就是耆米尼(Jaimini)。[213] 参看注〔26〕。 - 图64

    [277] Piṇgala,相传是《阐陀经》(Chandassūtra)的作者。所谓阐陀,就是诗歌的节奏。这种学问在吠陀时代已肇其端。后来更加发展,遂被认为是六个吠陀分支(Vedāṇga)之一。有一种说法主张,冰揭罗就是《大注》(Mahābhāṣya)的作者钵檀伽利(Patañjali)。[213] 参看注〔26〕。 - 图65

    [278] Śakra,就是因陀罗,参看注〔64〕。[213] 参看注〔26〕。 - 图66

    [279] VṚtra,《梨俱吠陀》里面毒龙的名字。天将落雨的时候,它捉住云彩,不许雨往下降。因陀罗手持金刚杵,同它战斗,最后把它杀死。于是雨就沛然下降。整个神话是描写热带雨季暴雨前黑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情况。[213] 参看注〔26〕。 - 图67

    [280] Diti,印度神话中女神的名字,风神马鲁特(Marut)据说就是生在她胎里的胎儿,给因陀罗打成碎片。[213] 参看注〔26〕。 - 图68

    [281] Tridaśendra,众神之王,指的是因陀罗。[213] 参看注〔26〕。 - 图69

    [282] Kiṃśuka,植物名,学名是Butea frondosa。开花很美丽,因此常见于诗中。[213] 参看注〔26〕。 - 图70

    [283] Mantharaka。[213] 参看注〔26〕。 - 图71

    [284] 原译文如此,只列举了七种飞行方式。[213] 参看注〔26〕。 - 图72

    [285] 上面这名字都写作“尸赖拏”,这里忽然加了一个“迦”字(Hiraṇyaka)。意思没有变。[213] 参看注〔26〕。 - 图73

    [286] Pramadāropya,义云“乐置”。[213] 参看注〔26〕。 - 图74

    [287] 指的是湿婆,参看注〔42〕。[213] 参看注〔26〕。 - 图75

    [288] Būṭakarṇa。[213] 参看注〔26〕。 - 图76

    [289] BṚhatsphij。[213] 参看注〔26〕。 - 图77

    [290] Śāṇḍilī。[213] 参看注〔26〕。 - 图78

    [291] 指的是结婚。[213] 参看注〔26〕。 - 图79

    [292] 这一句诗是双关。Mitra这个字意思是“朋友”,也是“太阳”;Kara的意思是“手”,也是“光线”;所以这句诗又可以译为:“即使是太阳,如果经常放射着强光,人们连看也不敢看。”[213] 参看注〔26〕。 - 图80

    [293] Pulinda,印度一种部落的名字,住在山上。[213] 参看注〔26〕。 - 图81

    [294] Mahāñjana,山名。[213] 参看注〔26〕。 - 图82

    [295] 参看本卷第五九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83

    [296] Kāmandaki。[213] 参看注〔26〕。 - 图84

    [297] 参看本卷第五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85

    [298] Kākayava,一种植物的名字。虽然名之曰麦,实际上是什么也不结。[213] 参看注〔26〕。 - 图86

    [299] 原文是daurgatyatamasāvṚtaiḥ,是具格复数;似应作daurgatyatamasāvṚtaḥ体格单数。[213] 参看注〔26〕。 - 图87

    [300] 这首诗词藻非常堆砌。如果意译,当然比较容易了解,但又难以保留原诗风格。所以我还是直译了。[213] 参看注〔26〕。 - 图88

    [301] Sāgaradatta,义云“海授”。[213] 参看注〔26〕。 - 图89

    [302] Candramatī。[213] 参看注〔26〕。 - 图90

    [303] 意思就是:为爱神的箭所中。在印度神话里,爱神的箭上是有花朵的。参看注〔97〕。[213] 参看注〔26〕。 - 图91

    [304] Vinayavatī。[213] 参看注〔26〕。 - 图92

    [305] 参看注〔106〕。[213] 参看注〔26〕。 - 图93

    [306] 原文是Vikasitanayanavadanakamalā,直译应该是:“她那眼睛的荷花、脸的荷花盛开了。”这样的比喻在印度诗中是很常见的。[213] 参看注〔26〕。 - 图94

    [307] Varakīrti。[213] 参看注〔26〕。 - 图95

    [308] 原文是abhayapradānaṃ dattvā。[213] 参看注〔26〕。 - 图96

    [309] 参看本卷第九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97

    [310] 参看注〔272〕。[213] 参看注〔26〕。 - 图98

    [311] 侏儒是大神毗湿奴化身之一。据印度神话,有一次,毗湿奴生为迦叶(Kaśyapa)和阿底提(Aditi)的儿子,因陀罗的弟弟,生来就是一个侏儒。有一个叫做婆离(Bali)的阿修罗篡夺了因陀罗的统治权。生为侏儒的毗湿奴就走到婆离面前,只向他乞求三步能跨到的地方。他答应了。毗湿奴于是立刻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把婆离赶走。参阅A.A.Macdonell, Vedic Mythology, Strassburg 1897, p.39及E.Washburn Hopkins, Epic Mythology, Strassburg 1915, p.211。[213] 参看注〔26〕。 - 图99

    [312] Yoga,参看注〔167〕。[213] 参看注〔26〕。 - 图100

    [313] “幸运女神”,在上一首诗里是 Śrī,在第一一三首和这一首里是Lakṣmī。在印度神话里,Śrī和Lakṣmī有的时候是两个人,有时候又是一个人。在后期的神话里,两者多半是一个人,是毗湿奴的老婆。当天神和恶魔搅海找寻甘露的时候,她从白色的泡沫里跳出来,手里托着一枝莲花。参阅E.Washburn Hopkins, Epic Mythology, p.208—209。[213] 参看注〔26〕。 - 图101

    [314] 原书是这样排列的。[213] 参看注〔26〕。 - 图102

    [315] 参看注〔114〕。[213] 参看注〔26〕。 - 图103

    [316] Saptadvīpa,古代印度人相信,整个地球是七个大岛组成的;所谓七洲就是指的全世界。这种想法在古代印度极为流行,《摩诃婆罗多》、《古事记》(Purāṇa)等书中都有这样的看法。[213] 参看注〔26〕。 - 图104

    [317] Śīla,义云“戒律”。[213] 参看注〔26〕。 - 图105

    [318] Somilaka。[213] 参看注〔26〕。 - 图106

    [319] 梵语曰“羯磨”(Karman),中文译作“业”,就是人们所作所为的一切事情。[213] 参看注〔26〕。 - 图107

    [320] 原文是bhagavān,汉语音译“薄伽梵”,意译“尊贵的,神圣的”。山东某一些地区的农民把太阳叫做“老爷爷”,今借用。[213] 参看注〔26〕。 - 图108

    [321] KartṚ,指的是世界的创造者,有时候是毗湿奴的别号,有时候是梵天的别号。[213] 参看注〔26〕。 - 图109

    [322] 梵文是rakṣas或rākṣasa,这是音译,意思是“恶魔”。[213] 参看注〔26〕。 - 图110

    [323] Darbha。[213] 参看注〔26〕。 - 图111

    [324] 当货币用。[213] 参看注〔26〕。 - 图112

    [325] PralambavṚsaṇa,意思是“垂着睾丸的”。[213] 参看注〔26〕。 - 图113

    [326] Pralobhika。[213] 参看注〔26〕。 - 图114

    [327] Cātaka,鸟名,学名是Cucculus melanolencus,据说是吃雨点为生。[213] 参看注〔26〕。 - 图115

    [328] 重出,参看本卷第一四二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16

    [329] Dhanagupta,意思是“把钱藏起来的人”。[213] 参看注〔26〕。 - 图117

    [330] Bhuktadhana,意思是“享受金钱的人”。[213] 参看注〔26〕。 - 图118

    [331] 原文是śrutaṃ,意思是“神仙所启示的知识”。与之相对的是smṚti,意思是“传承”。[213] 参看注〔26〕。 - 图119

    [332] 原文是Dattabhuktadhana,里面隐含着“部乞多檀那”这一个人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120

    [333] 原文是Dhanaguptatā,里面隐含着“檀那笈多”这一个人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121

    [334] 参看本卷第一三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22

    [335] 山东一带土话,意思是“没有用”。[213] 参看注〔26〕。 - 图123

    [336] Citrāṇga,意思是“身上有花纹的”。[213] 参看注〔26〕。 - 图124

    [337] 参看本卷第一六九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25

    [338] Khadira,树名,学名是Acacia Catechu。[213] 参看注〔26〕。 - 图126

    [339] Kuśa,梵书平常称之为darbha,学名是Poacynosuroides,是一种印度人认为神圣的草。[213] 参看注〔26〕。 - 图127

    [340] 这一首诗的涵义又是双关的。如果指的是弓,就应该这样译。如果指的是朋友和女人,就应该翻译如下:

    能够服从,品质也不错,遇到困难不低头,出身很好,

    这样的弓,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女人实在是很难找。 [213] 参看注〔26〕。 - 图128

    [341] 梵文mitra,意思是“朋友”,中译要用三个字,而按照梵文的规则,这个字只有两个音节:mi和tra。[213] 参看注〔26〕。 - 图129

    [342] 与本卷第一首诗同。[213] 参看注〔26〕。 - 图130

    [343] PṚthvīpratiṣṭhāna。[213] 参看注〔26〕。 - 图131

    [344] Meghavarṇa,义云“云色”。[213] 参看注〔26〕。 - 图132

    [345] Arimardana。[213] 参看注〔26〕。 - 图133

    [346] Uj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34

    [347] Saṃ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35

    [348] Anu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36

    [349] Pra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37

    [350] Cira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38

    [351] 参看注〔31〕。[213] 参看注〔26〕。 - 图139

    [352] 蛇只能直线前进,身子不容易转弯。[213] 参看注〔26〕。 - 图140

    [353] 古代印度人主张,战胜敌人是四种策略,第四种是使用武力。参看注〔174〕。[213] 参看注〔26〕。 - 图141

    [354] 这是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的故事。吉质迦(Kīcaka)是国王毗罗吒(Virāṭa)的大将之一,为毗摩羡那(Bhīma-sena)所败;见《摩诃婆罗多》I, 328;Ⅳ,376 ff。[213] 参看注〔26〕。 - 图142

    [355] Kārttika,玄奘《大唐西域记》卷第二,印度总说四,历日季候,译作“迦剌底迦月”,《翻译名义大集》作“羯栗底迦月”(8269)。是秋三月的第三个月,据玄奘的意见,秋三月“当此从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那么迦剌底迦月也就约略相当于旧历的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公历十月到十一月,以前的所谓仲秋。详细说明参看立足喜六的《大唐西域记之研究》上卷,页一二四至一二八。[213] 参看注〔26〕。 - 图143

    [356] Caitra,玄奘《大唐西域记》译作《制呾逻月》,《翻译名义大集》同。是春三月的第三个月,据玄奘的意见,春三月“当此从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那么制呾逻月也就约略相当于旧历的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公历的二月到三月。[213] 参看注〔26〕。 - 图144

    [357] 关于欲底湿提罗的故事,参阅注〔266〕。[213] 参看注〔26〕。 - 图145

    [358] Sthirajīvin。[213] 参看注〔26〕。 - 图146

    [359] 参看注〔266〕。[213] 参看注〔26〕。 - 图147

    [360] Nārada,参看注〔47〕。[213] 参看注〔26〕。 - 图148

    [361] PraśāstṚ,祭官的一种。[213] 参看注〔26〕。 - 图149

    [362] Sārasa,学名是Ardea Sibirica。[213] 参看注〔26〕。 - 图150

    [363] Kokila。[213] 参看注〔26〕。 - 图151

    [364] 参看注〔327〕。[213] 参看注〔26〕。 - 图152

    [365] Pārāpata,一种鸽子。[213] 参看注〔26〕。 - 图153

    [366] Śyāma。[213] 参看注〔26〕。 - 图154

    [367] 即金翅鸟。参看注〔105〕。[213] 参看注〔26〕。 - 图155

    [368] 指的是毗湿奴。参看注〔100〕。[213] 参看注〔26〕。 - 图156

    [369] Cakrāṇkitā。[213] 参看注〔26〕。 - 图157

    [370] Sahadevī。

    〔371〕 参看注〔316〕。 [213] 参看注〔26〕。 - 图158

    [371] 古代印度的四部圣典:《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这四部书在印度的地位有点像中国的五经四书。[213] 参看注〔26〕。 - 图159

    [372] Araka,植物名,学名是Blyxa Octandra或Gardenia Enneandra。[213] 参看注〔26〕。 - 图160

    [373] Kreṇ,形容乌鸦叫的声音。[213] 参看注〔26〕。 - 图161

    [374] 穿白色衣服的乞丐,善于骗人。[213] 参看注〔26〕。 - 图162

    [375] Cakravāka,一种鸭子,与中国的鸳鸯相似。[213] 参看注〔26〕。 - 图163

    [376] Caturdanta,义云“四牙”。[213] 参看注〔26〕。 - 图164

    [377] Candrasaras,义云“月池”。[213] 参看注〔26〕。 - 图165

    [378] Pulinda,一种山地民族,在《摩诃婆罗多》里面,已经有这个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166

    [379] 从文体方面来看,上面这一段描写可以说是跟“宫廷体”很接近,同其余的部分是不很调和的。这种现象在梵文散文里不是稀见的。参看注〔96〕。[213] 参看注〔26〕。 - 图167

    [380] 上面说象王的名字是柘斗惮多,这里忽然又改成柘斗陀娑那(Caturdaś-ana),两个字的意思都是“四牙”。[213] 参看注〔26〕。 - 图168

    [381] Vijaya,义云“胜利”。[213] 参看注〔26〕。 - 图169

    [382] Karmasākṣin,指的是太阳神,因为太阳天天照临大地,人类所作所为,它都能看到。[213] 参看注〔26〕。 - 图170

    [383] Śilīmukha。[213] 参看注〔26〕。 - 图171

    [384] Karṇikāra,学名是Pterospermum acerifolium。[213] 参看注〔26〕。 - 图172

    [385] Airāvata,天帝因陀罗的坐骑,一只大象的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173

    [386] 参看第二卷第一七〇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74

    [387] 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相信,月亮里面的黑影是一只兔子。[213] 参看注〔26〕。 - 图175

    [388] Śaśāṇka。[213] 参看注〔26〕。 - 图176

    [389] 参看本卷第七二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77

    [390] Purāṇa,印度古代一类书籍的名称,内容是神话与史实相间杂。[213] 参看注〔26〕。 - 图178

    [391] Sīghraga。[213] 参看注〔26〕。 - 图179

    [392] 参看注〔331〕。[213] 参看注〔26〕。 - 图180

    [393] Nārada,参看注〔47〕。[213] 参看注〔26〕。 - 图181

    [394] Dadhikarṇa,意思是“奶耳”。[213] 参看注〔26〕。 - 图182

    [395] 参看注〔331〕。[213] 参看注〔26〕。 - 图183

    [396]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通俗字源学。往往因为声音相同或类似,就牵强附会,创造出一种字源的解释,实际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玩艺儿中国也不少,像“妻者齐也”,“好者服也”等等都是。汉儒注疏特别喜欢这一套。[213] 参看注〔26〕。 - 图184

    [397] 参看本卷第八一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85

    [398] KṚkālika,一种鸟的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186

    [399] 意思是他这个人挣得许多幸福和荣誉,像是一个填满了这些东西的罐子。[213] 参看注〔26〕。 - 图187

    [400] 参看注〔26〕。[213] 参看注〔26〕。 - 图188

    [401] Mitraśarman。[213] 参看注〔26〕。 - 图189

    [402] Māgha,玄奘《大唐西域记》译为“磨祛月”,是冬三月之一,约当中国旧历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213] 参看注〔26〕。 - 图190

    [403] 参看注〔57〕。[213] 参看注〔26〕。 - 图191

    [404] Pañcagavya,指的是牛奶、凝固的牛奶或者酸牛奶、奶油、尿和粪。[213] 参看注〔26〕。 - 图192

    [405] 《摩奴法典》十一,二一七说:“如果一个人在黑暗的那半个月里,每天少吃一口饭;而在明亮的那半个月里,每天多吃一口;每天在早、午、晚三次奠酒时沐浴,这就叫做月亮忏悔。”[213] 参看注〔26〕。 - 图193

    [406] 参看本卷第一〇四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94

    [407] Atidarpa,意思是“极端骄傲”。[213] 参看注〔26〕。 - 图195

    [408] 意思就是死了。古代印度哲学家有的主张宇宙根源是五种原素:地、水、火、风和以太。人死后,就分解为五种原素。[213] 参看注〔26〕。 - 图196

    [409] 参看本卷第一〇九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197

    [410] Ṛṣyamūka。[213] 参看注〔26〕。 - 图198

    [411] Raktākṣa。[213] 参看注〔26〕。 - 图199

    [412] Krūrakṣa。[213] 参看注〔26〕。 - 图200

    [413] Dīptāksa。[213] 参看注〔26〕。 - 图201

    [414] Vakranāsa。[213] 参看注〔26〕。 - 图202

    [415] Prākārakarṇa。[213] 参看注〔26〕。 - 图203

    [416] 参看注〔409〕。[213] 参看注〔26〕。 - 图204

    [417] Citraratha。[213] 参看注〔26〕。 - 图205

    [418] Padmasaras。[213] 参看注〔26〕。 - 图206

    [419] 参看本卷第一一九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07

    [420] 参看本卷第一一八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08

    [421] 母鸽子给这一个捕鸟人逮住了,就关在笼子里。[213] 参看注〔26〕。 - 图209

    [422] Dharma,参看注〔68〕及本文。[213] 参看注〔26〕。 - 图210

    [423] 参看注〔423〕。[213] 参看注〔26〕。 - 图211

    [424] 参看本卷第一二〇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12

    [425] Kamātura。[213] 参看注〔26〕。 - 图213

    [426] 参看注〔57〕。[213] 参看注〔26〕。 - 图214

    [427] 参看本卷第一六六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15

    [428] 参看本卷第一六七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16

    [429] Satyavacana,意思是“实话”。[213] 参看注〔26〕。 - 图217

    [430] 参看本卷第一七〇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18

    [431] 尸毗王(Sibi)的故事见于《摩诃婆罗多》。中译佛典里也有许多关于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213] 参看注〔26〕。 - 图219

    [432] Devaśakti。[213] 参看注〔26〕。 - 图220

    [433] Bali。[213] 参看注〔26〕。 - 图221

    [434] 蚁垤里埋着金子。蛇就是守护这金子的。如果有人给蛇东西吃,它也会把金子拿出来送人。两蛇对骂,互相揭对方的短处。嘴里的那一条蛇说的就是这件事。[213] 参看注〔26〕。 - 图222

    [435] Rājikā,学名是Sinapis Ramosa。[213] 参看注〔26〕。 - 图223

    [436] 参看本卷第一七二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24

    [437] Devadatta。[213] 参看注〔26〕。 - 图225

    [438] Caṇḍikā,参看注〔43〕。[213] 参看注〔26〕。 - 图226

    [439] 参看本卷第一七四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27

    [440] Śaivala,一种水草的名字,学名是Blyxa Octandra。[213] 参看注〔26〕。 - 图228

    [441] Yajñavalkya。[213] 参看注〔26〕。 - 图229

    [442] Jāhnavī,指的是恒河,参看注〔188〕。[213] 参看注〔26〕。 - 图230

    [443] Gaurī。[213] 参看注〔26〕。 - 图231

    [444] Rohiṇī。[213] 参看注〔26〕。 - 图232

    [445] Kanyā。[213] 参看注〔26〕。 - 图233

    [446] Nagnikā。[213] 参看注〔26〕。 - 图234

    [447] 由于气候的关系,印度女孩发育较快。因此,早婚的风气自古以来就比较流行。以上这几首诗就说明这情形。此外,这些诗里面还有一些远古时代野蛮的风俗和迷信的残余。[213] 参看注〔26〕。 - 图235

    [448] Nagnā,就是Nagnikā。[213] 参看注〔26〕。 - 图236

    [449] Svāyaṃbhuva。[213] 参看注〔26〕。 - 图237

    [450] SavitṚ,就是太阳神。[213] 参看注〔26〕。 - 图238

    [451] 参看本卷第一八〇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39

    [452] 参看本卷第一九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40

    [453] 参看本卷第一九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41

    [454] Kharanakhara。[213] 参看注〔26〕。 - 图242

    [455] Dadhimukha。[213] 参看注〔26〕。 - 图243

    [456] 参看本卷第一九四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44

    [457] Kumbhīpāka。[213] 参看注〔26〕。 - 图245

    [458] 意思是,做事情必须趁热打铁,一气呵成。中间稍有停顿,拖延时间,就会垮台。[213] 参看注〔26〕。 - 图246

    [459] Arjuna,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般荼家的第三个儿子,是书中英雄之一。这首诗讲的故事见于这部史诗。般荼家的儿子们被放逐后,在森林里过了十二年。根据协定,他们要伪装起来渡过第十三年。他们就决定到麻蹉王宫中去。阿罗顺那取了一个女子的名字,伪装成一个太监。[213] 参看注〔26〕。 - 图247

    [460] 毗摩(Bhīma)也是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英雄之一,是般荼家的第二个儿子。他在麻蹉王宫廷中伪装成一个厨师。参看注〔460〕。[213] 参看注〔26〕。 - 图248

    [461] Gāṇḍiva,阿罗顺那的弓的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249

    [462] 参看注〔460〕。[213] 参看注〔26〕。 - 图250

    [463] Yudhiṣṭhira,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英雄之一,般荼家最大的儿子。[213] 参看注〔26〕。 - 图251

    [464] 上面几首诗讲到的故事都见于史诗《摩诃婆罗多》。[213] 参看注〔26〕。 - 图252

    [465] Kunti,般荼的老婆,欲底湿提罗,毗摩和阿罗顺那的母亲。[213] 参看注〔26〕。 - 图253

    [466] Virāṭa,国王名。般荼王子在流浪中曾在他的宫廷里住过,见《摩诃婆罗多》第四卷Virāṭaparvan。[213] 参看注〔26〕。 - 图254

    [467] Draupadī,是般荼家五个儿子共有的老婆,见《摩诃婆罗多》。[213] 参看注〔26〕。 - 图255

    [468] Trivarga,可能指的是Trigaṇa: dharma(法),kāma(爱)和artha(利)。参看注〔213〕。[213] 参看注〔26〕。 - 图256

    [469] Mandaviṣa。[213] 参看注〔26〕。 - 图257

    [470] Jalapāda。[213] 参看注〔26〕。 - 图258

    [471] Yajñadatta。[213] 参看注〔26〕。 - 图259

    [472] BhagavatīDevī,就是女神难近母。[213] 参看注〔26〕。 - 图260

    [473] 就是薄 [213] 参看注〔26〕。 - 图261 缚底帝毗。[213] 参看注〔26〕。 - 图262

    [474] 参看本卷第二一六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63

    [475] 参看本卷第二一五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64

    [476] 参看本卷第二一三首诗。[213] 参看注〔26〕。 - 图265

    [477] 长出了乳房,而不能出乳,一点用处也没有。[213] 参看注〔26〕。 - 图266

    [478] Rāma是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里面的主人公。他是国王达舍罗陀(Daśaratha)的太子。因谗被流放。他带了自己的老婆悉多(sītā)到森林里去过放逐生活。[213] 参看注〔26〕。 - 图267

    [479] Bali,一个阿修罗的名字。他统治三界,趾高气扬。毗湿奴化为一个矮子,向他请求三步能跨过的土地;他答应了。于是毗湿奴立刻化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两步就跨过了天和地,只把地下的那一个世界留给他。参看注〔91〕和注〔311〕。[213] 参看注〔26〕。 - 图268

    [480] VṚṣṇi,古代印度的一个部落。它被消灭的故事见于《摩诃婆罗多》第四卷。[213] 参看注〔26〕。 - 图269

    [481] Nala,是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一个插曲那罗与多摩阎底(Damayantī)的恋爱故事的男主角。[213] 参看注〔26〕。 - 图270

    [482] Laṇkā,就是现在的锡兰。所谓楞伽岛上的主人是指十头恶魔Rāvaṇa(罗波那),它抢走了罗摩的爱人悉多。罗摩寻了来,仗着神猴哈奴曼(Hanumant)的帮助,灭了罗波那,夺回了悉多。史诗《罗摩衍那》讲的就是这个故事。[213] 参看注〔26〕。 - 图271

    [483] 达舍罗陀曾帮助因陀罗杀死恶魔商波罗(Śambara)。[213] 参看注〔26〕。 - 图272

    [484] Sagara,古代阿逾陀(Ayodhyā)国王。他修海堤的故事见于《摩诃婆罗多》第一卷。[213] 参看注〔26〕。 - 图273

    [485] Vaiṇya, Veṇa的儿子。据说婆罗门摩擦了他的胳臂,就生了这个儿子。[213] 参看注〔26〕。 - 图274

    [486] Manu,据说是人类的始祖。[213] 参看注〔26〕。 - 图275

    [487] MāndhātṚ,古代一个国王的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276

    [488] Satyavrata,古代一个国王的名字,据说是没有死,就上了天。[213] 参看注〔26〕。 - 图277

    [489] Nahuṣa,古代一个国王的名字,曾夺过因陀罗的宝座。因为骄傲自大,又被颠覆。[213] 参看注〔26〕。 - 图278

    [490] Keśava,古代一个作家的名字。[213] 参看注〔26〕。 - 图279

    [491] 与本卷第一首诗同。[213] 参看注〔26〕。 - 图280

    第四卷书

    吉祥!

    在这里开始了叫做《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丧失》的第四卷书,它的第一首诗是:

    东西已经拿在手里,
    听了几句好话就丢弃;
    傻子就是这样受人愚弄,
    正如海怪为猴子所欺。〔一〕

    国王的儿子们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毗湿奴舍哩曼讲道:

    在大海的附近,有一棵阎 浮树[1] ,永远结着果子。这里住着 一个猴子,名字叫做罗多牟迦[2] 。有一天,一个叫毗迦罗罗牟迦[3] 的海怪从海水里爬上来,爬到树下面,就在那布满了非常柔软的砂子的海岸上躺了下来。罗多牟迦对它说道:“你是我的客人,请你吃我送给你的这些跟甘露一样的阎浮果吧!常言道:

    不管他是朋友,还是敌人,
    不管他呆头呆脑,还是满腹文章,
    只要他在一切神之日[4] 来到,
    这个客人就是上天的桥梁。〔二〕
    举行过祭一切神的典礼以后,
    在祭祀祖先的典礼上,
    来了客人不问家世、学业和原籍:
    摩奴就是这样地主张。〔三〕

    同样:

    客人从远处来,走路走得疲倦,
    祭一切神典礼举行后来到跟前;
    谁要是向这样的客人致敬,
    他就会走上最高的路,走上天。〔四〕

    另外:

    一个客人从谁的房子里走出来,
    长吁短叹,没有受到尊敬和款待;
    那么谁的祖先就会同神仙们一起
    怒气冲冲地离开这一个住宅。〔五〕”

    这样说过以后,就把阎浮果递给它。它吃完了,痛痛快快地说了挺长时间的话,然后才回到自己家里去。就这样,猴子和海怪它们俩经常呆在阎浮树的树荫里,谈着各种各样的美妙的闲话,来消磨时间,愉快地过下去。但是那一个海怪回到家里以后,把吃剩的阎浮果给了自己的老婆。有一天,老婆问它道:“夫主呀!这些含着甘露的果子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的呢?”它说道:“亲爱的!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字叫做罗多牟迦,是一只猴子。是它这样好心好意地给了我这些果子。”老婆说道:“谁要是常吃这种甘露果子,他的心里面一定也有甘露。如果你认为我,你的老婆,还有什么用处的话,那就请你把它的心带给我,我吃了以后,再不至衰老等等,好跟你痛痛快快地玩耍。”它说道:“亲爱的!一方面,它已经成了我们的弟兄;另一方面,它又给了我们果子:它是杀不得的。不要这样毫无意义地固执了!常言道:

    是谁给自己生了兄弟?
    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语言。[5]
    人们说,语言产生的那一个,
    甚至比同胞兄弟还要在前。〔六〕”

    它说道:“我说的话你从来还没有不听的。现在呢,一定是那只母猴子使你着了迷,你才天天往那里跑,而且不再满足我的愿望。由于这个缘故,当你在夜里跟我一块寻欢取乐的时候,你也是经常长吁短叹,叹出的气跟火一般热,懒洋洋的不愿意搂我,亲我。你的心里一定是有了另一个女人。”它于是就愁容满面地对自己的老婆说道:

    “我虽然跪在你的脚下,
    虽然是你的奴仆;
    但是你这可爱的爱生气的人,
    总要无缘无故地发怒。〔七〕”

    听了它的话以后,它就泪流满面地说道:

    “流氓呀!你的那个情人,
    装模作样,忸忸怩怩;
    她带了一百多个心愿,
    就住在你的心里。
    对我来说,那里面
    没有留下什么余地;
    因此,你跪在地上,
    也只能是逢场作戏。〔八〕

    此外,如果它不是你的情人的话,为什么我这样说了以后你还不肯把它杀掉呢?它是一只猴子,你怎样能同它结成朋友呢?简单地说吧,如果我吃不到它的心,为了你的缘故,我就要绝食死去。”

    它看到了老婆这样坚决,心里真是七上八下,它说道:“哎呀,人们说得好:

    胶泥、傻子,还有女人,
    螃蟹、鱼、蓝靛和醇酒:
    它们一抓住什么东西,
    就决不会再放手。〔九〕

    那么我怎么办呢?我怎样杀掉它呢?”它想着想着,就到了猴子那里。猴子看到它来得这样晚,又是满怀心事,说道:“喂,朋友呀!为什么今天这样晚才来呢?你为什么不高高兴兴地说话,不说一些格言谚语等等呢?”它说道:“朋友呀!你兄弟媳妇今天跟我说了一些很粗暴的话,它说:‘喂,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呀!你不要再让我看到你那一副嘴脸!你天天吃你的朋友,你竟不想报答,你连自己家里的大门都不指给它看一下。你这个罪是没有法子赎的。常言道:

    杀了婆罗门,喝了烧酒,
    偷了东西,破坏了誓言;
    好人们都规定了赎罪办法,
    忘恩负义的人却罪无可逭。〔一〇〕

    因此,你要把我的大伯哥带到家来,好向它道谢。不然的话,我到阴间里才能同你会面了。’它这样跟我说过以后,我就到你这里来了。为了你的缘故,我同它争吵,所以就费了这样多时间。你现在就到我家里去吧!你兄弟媳妇已经在天井里布置好了一个四方形的迎接客人的地方,自己穿上好衣服,戴上宝石、红宝石等等装饰品,在门口挂上了欢迎客人的花环,正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等你哩。”猴子说道:“唉,朋友呀!我弟妹说对了。因为常言道:

    给人东西,也接受人家的东西,
    谈一谈问一问各人的秘密,
    吃别人的饭,请别人吃饭:
    这六种标志就叫做友谊。〔一一〕

    可是,我们是住在树林子里的,你的家却在水里,我怎样到你那里去呢?因此,你把弟妹带到这里来吧,我好向它致敬,并且接受它的祝福!”它说道:“朋友呀!我们的房子是在海里面一个美丽的小岛上。因此,你爬在我背上,舒舒服服地,一点不用害怕,到那里去吧!”听了这话,它愉快地说道:“伙计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快一点吧!还耽误这样多时间干嘛呢?我已经爬到你背上来了。”这样做了以后,猴子看到海怪在没有底的大海里浮过去,心里吓得直打哆嗦,对海怪说道:“兄弟呀!你走慢一点!我身上已经给波浪打湿了。”听了这话,海怪就在心里琢磨起来:“如果这家伙从我背上滑下去,海水这样深,它连一个芝麻粒远也游不了:它现在是在我支配之下了。因此,我就要把我的打算告诉它,好让它有时间祈祷自己的保护神。”于是它就说道:“伙计呀!我听了老婆的话,骗得你相信了,把你弄了来,是想杀你的。你现在就祈祷你的保护神吧!”它说道:“兄弟呀!我做了什么对不起它或你的事情,你才想法子把我杀掉呢?”海怪说道:“啊,它想吃你的心,你总是吃充满了甘露一般的果汁的果子,你那心一定很好吃。因此,我才干了这一手。”于是猴子心生一计,说道:“伙计呀!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在那里就告诉我呢?好让我把我那放在阎浮树树洞里非常好吃的心一块儿拿了来。你现在没有让我把那美味的心带来就把我这一个没有心的家伙糊里糊涂地弄来了。”听了这话,海怪高兴地说道:“伙计呀!既然是这样,你就把那个心给我吧,我那坏老婆吃了以后,就不再绝食了。我把你送到那一棵阎浮树那里去。”

    说完了,它就回转身子,浮到那一棵阎浮树底下。那一只猴子,早就对自己的保护神祷告了一百遍,还没有到岸,它从老远老远的地方一跳,就跳到那一棵阎浮树上去,心里想道:“哎呀!我这一条命算是有了救了!人们说得实在很对:

    不能相信不相信我们的人,
    相信我们的人也不能相信:
    从盲目相信中产生的危险,
    这样一来就可以连根拔尽。〔一二〕

    今天又成了我的生日。”海怪说道:“喂,朋友呀!把那个心给我吧,你兄弟媳妇吃了,好停止绝食!”猴子大笑起来,讥讽它道:“呸,你这个糊涂蛋!你这个没有良心的家伙!有什么人有两个心吗?你快滚回你那窝子里去吧,你不要再到这一棵阎浮树下来了!常言道:

    同一个朋友闹翻了,
    如果再想讲和,
    他就会遭到死亡,
    像那一匹母骡。〔一三〕”

    听了这话,海怪觉得很难为情,心里想道:“哎呀!我这个糊涂蛋怎么竟把我的想法告诉它了呢?因此,如果有什么办法再让它相信我的话,我就要让它相信我。”这样想过以后,说道:“朋友呀!你的心对它一点用处都没有。我只是想试一试你的心,所以才这样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你还是到我家里做客去吧!你兄弟媳妇正在那里迫不及待地等着你哩。”猴子说道:“喂,你这个混蛋呀!快滚蛋吧!我不去了。因为:

    肚子饿的人什么坏事干不成?
    在苦难里面的人不懂什么同情。
    好人哪!你告诉毕哩耶达梨舍那[6] 吧:
    恒迦多陀[7] 不会再回到井中。〔一四〕”

    海怪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它说道:

    第一个故事

    在某一个地方的一口井里,有一个虾蟆王,名叫恒迦多陀。有一回,它受到亲属的排挤,就爬到辘轳上的一个水罐子里去,慢慢地从井里走出来。它于是就想道:“我怎样才能对这些亲属报仇呢?常言道:

    在患难中一个人对他投井下石,
    在逆境中一个人对他讥笑讽刺:
    谁要是对这两种人进行报复,
    我就认为他是重新出世。〔—五〕”

    它这样想过以后,看到一条黑蛇,名字叫做毕哩耶达梨舍那,正向洞里钻。看到以后,它又想道:“我要把这一条黑蛇引到井里去,然后把所有的亲属都消灭掉。因为常言道:

    自己的敌人如果是穷凶极恶,
    聪明人就用另一个凶恶敌人去铲除;
    手上扎进了荆棘要用荆棘去挑,
    目的就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六〕”

    它这样想过以后,就爬到洞门口,对着它喊起来:“出来,出来!毕哩耶达梨舍那,出来!”蛇听到喊声,心里想道:“喊我的这个家伙不是我的一家,它的声音也不是蛇的声音。在有生有死的动物的世界上,我同任何动物也没有什么友好的联系。因此,我要在这里等一会,我要知道:这究竟是谁。常言道:

    如果不知道他的脾气,
    不知道他的家世和力量,
    就不应该同他结成朋友:
    祈祷主就是这样讲。〔一七〕

    说不定是一个会念咒的人,或者是一个精通药草的人,他喊我一声,是想把我捆起来。也许是一个人跟别人有仇,喊我去给他报仇。”它说道:“你是谁呀?”它说道:“我是虾蟆的头子,名字叫做恒迦多陀。我到你这儿来,是想跟你交朋友的。”听了这话,蛇就说道:“哎呀!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草和火怎能恋爱呢?常言道:

    一下生就注定了为谁所杀,
    一个人即使是在梦里,
    再也不敢往他跟前走。
    你在那里胡说些什么东西?〔一八〕”

    恒迦多陀说道:“喂,这是对的。你是我们天生的仇敌;但是,我受了虐待,就到你这里来了。因为常言道:

    如果全部财产都要丢掉,
    甚至连性命都有了危险;
    那么就在敌人面前屈膝,
    好来保护自己的性命和财产。〔一九〕”

    蛇说道:“谁虐待了你呢?”它说道:“我的亲属。”蛇说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呢?是在湖里,井里,池子里,还是在潭里?”它说道:“我住在一个井里。”蛇说道:“那么,我是没有法子到那里去的;就算我到了那里,我也找不到地方把你的亲属吃掉。你还是走吧!常言道:

    只要是能够吃的东西,
    只要吃了能够消化,
    只要消化了觉得舒服,
    想健康的人就去吃吧!〔二〇〕”

    恒迦多陀说道:“你来吧!我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到了那里;而且在那里面,在水边上,还有一个妙透了的洞。你可以呆在那里面,像游戏一般,就把我那些亲属收拾了。”听了这话以后,蛇就想道:“我现在也老了。有时候费上很大劲,才逮住那么一个老鼠,有时候连一个也逮不住。人们说得对:

    谁的生命快要结束,
    谁孤身一人没有朋友,
    如果他是聪明的话,
    应该找简便方法糊口。〔二一〕”

    它这样想过以后,就对它说道:“喂,恒迦多陀呀!既然这样,你就在前面带路吧,我们俩一块去!”恒迦多陀说道:“喂,毕哩耶达梨舍那呀!我用一个简便的方法把你带到那里,把那地方指给你。可是,你一定要保护我的那一些随从;我把谁指给你,你就只准吃谁。”蛇说道:“伙计呀!你现在是我的朋友了,你不必害怕!你愿意怎样,我就怎样办。”这样说过之后,它就从洞里爬出来,拥抱了它,然后跟它一块上路。到了井边上的时候,蛇就跟它一块从辘轳上的那一个罐子里到了它的窝里。于是恒迦多陀就把这一条黑蛇带到那个洞里,把那些亲属指给它。它慢慢地把它们都吃掉了。等到一个也不剩的时候,它又鬼鬼祟祟地把它的八个随从骗到手,吃掉了。这一条蛇然后说道:“伙计呀!你的敌人都给我吃光了。你给我弄一点吃的东西吧!是你把我弄到这里来的呀!”恒迦多陀说道:“伙计呀!你已经尽上做朋友的责任了。你现在从这一个罐子里走掉吧!”蛇说道:“喂,恒迦多陀呀!你说得不对头呀!我怎么能再回去呢?我的那一座洞穴堡垒已经给别的东西堵住了。我还是留在这里吧,你一次只需要给我一只虾蟆,即使是拥护你的也可以!不然的话,我就把所有的都吃掉。”恒迦多陀听了这话,心里慌了起来,想道:“哎呀!我自己干的好事,我竟把它弄到这里来了。如果我拒绝的话,它就会把所有的都吃掉。人们说得实在对:

    谁要是把敌人当成朋友,
    因为他比自己有力气;
    他自作自受吃了毒药,
    这丝毫也无可怀疑。〔二二〕

    因此,我就只好每天送给它一只虾蟆,即使是我的朋友,也没有法子了。常言道:

    敌人有力量夺走全部财产,
    聪明人就得把方法来琢磨:
    给他一点点东西把他安抚,
    正如海洋安抚地中的烈火。〔二三〕[8]

    同样:

    如果有全部丢掉的危险,
    聪明人就自动放弃一半,
    用剩下的那一半来办事:
    全部都丢掉实在难以承担。〔二四〕

    同样:

    他决不会弃多取少,
    如果他真正聪明能干;
    能够以少取多,
    正是聪明的表现。〔二五〕”

    它这样下定了决心以后,就经常把一只虾蟆指给蛇。蛇吃掉了,还偷偷摸摸地吃另外一只。人们说得实在很对:

    无论哪里都敢坐,
    只要穿上脏衣服;
    干的事眼前要失败,
    干下去更不在乎。〔二六〕

    有一天, 那一条蛇在吃虾蟆的时候,连恒迦多陀的儿子,一只叫做阎牟那多陀[9] 的虾蟆,也吃掉了。恒迦多陀看到这事情,高声悲鸣,它的老婆说道:

    “你叫唤什么?你这个白叫唤的家伙!
    你这家伙把你的随从都断送!
    你的随从一个个消灭掉以后,
    有什么人再替你前呼后拥?〔二七〕

    因此,你自己今天也要想一想,怎样能逃掉,或者把它杀死。”时间过去了,所有的虾蟆都给蛇吃掉了,只剩了恒迦多陀一个。毕哩耶达梨舍那说道:“亲爱的恒迦多陀呀!我饿了,所有的虾蟆都完了。你给我点什么东西吃吧!是你把我弄到这里来的。”它说道:“喂,伙计呀!只要我还活着,你就用不着为这一件事操心。如果你派我去的话,我就到别的井里去,把所有的虾蟆都骗到这里来。”它说道:“因为你是我的兄弟,我不能吃你。你要是这样做的话,你现在就是我的爸爸了。”它想出了这个法子以后,就从那一口井里爬出来;而毕哩耶达梨舍那呢,却呆在那里面望眼欲穿地等候恒迦多陀回来。等了很久以后,毕哩耶达梨舍那就对住在这口井里面另一个洞里的蜥蜴说道:“伙计呀!请你替我做一件事。因为你同恒迦多陀早就熟识了,请你到随便哪一个池子里把它找到,把我的话告诉它:‘如果其他的虾蟆不一块来的话,即使你单身一个,也请赶快回来吧!没有你,我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如果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的话,那么我这一辈子干的好事就都算是你的。’”听了它的话,蜥蜴立刻就找到了恒迦多陀,对它说道:“伙计呀!你的好朋友毕哩耶达梨舍那呆在那里,眼睛望着你走来的路。你赶快回去吧!此外,如果它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的话,它把一辈子做的好事都送给你。你不必担心,同我一块回去吧!”恒迦多陀听了这话以后,说道:

    “肚子饿的人什么坏事干不成?
    在苦难里的人们不懂什么同情。
    好人哪!你告诉毕哩耶达梨舍那吧:
    恒迦多陀不会再回到井中。〔二八〕[10]

    这样说过以后,就把它送走了。

    因此,你这个水里生长的坏东西呀!我同恒迦多陀一样,无论如何也不再回到你的家里去了。”

    海怪听了以后,说道:“喂,朋友呀!这样做是不对的。无论如何请你到我家去一趟,把我这个忘恩负义的罪名拿掉吧!不然的话,为了你的缘故,我就要绝食 而死了。”猴子说道:“傻子呀!难道我竟像那一条叫做滥婆迦哩拿[11] 的驴子一样,明明看到了危险,自己还是到那里去,结果死掉吗?”海怪说道:“这一个滥婆迦哩拿是谁呢?它既然看出了危险,为什么还是死掉了呢?请你给我讲一讲吧!”猴子说道:

    第二个故事

    在某一个森林地带里,有一只狮子,名字叫 做迦罗罗计娑罗[12] 。它有一个仆役,是一只名字叫做杜娑罗迦[13] 的豺狼,经常跟在它身后。有一回,狮子同一只大象打架,身上被戳的伤是这样厉害,它连一步都迈不开了。因为它不能动了,所以杜娑罗迦饿得脖子细长细长的,身体虚弱。有一天,它说道:“主子呀!我饿得要命,我连脚都抬不起来了。我怎样还能听你的命令呢?”狮子说道:“喂,杜娑罗迦呀!你去随便找一个动物吧,找到以后,即使我现在是这样子,我也要把它杀死。”听了这话,豺狼就寻找起来了;它走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看到了一条名字叫做滥婆迦哩拿的驴子,在一个池塘边上,吃力地啃着少得可怜的豆哩婆草茎。它走到它跟前,说道:“舅舅呀!请你接受我的敬意!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你的身体怎么这样不好呀?”滥婆迦哩拿说道:“喂,外甥呀!我有什么办法呢?那一个染匠一点好心眼都没有,他拼命让我多干活,这样来折磨我,给我吃的东西却连一把都不够。因为我只能在这里吃这些搀杂了一些尘土的豆哩婆草茎,我的身子决不会壮起来的。”豺狼说道:“舅舅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一个很可爱的地方,那里全是像翡翠一样的草,一条小河从中间流过;你到那里去吧,你可以住在那里,跟我一块说着美丽动人的词句来享受友谊的快乐。”滥婆迦哩拿说道:“喂,外甥呀!你说得对。但是家畜是林子里野兽的牺牲品;那一个好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豺狼说道:“不要这样说!我的胳臂形成了一座栅栏,把这个地方保护住了;因此什么人也不能到那地方去。但是,那地方却有三条没有丈夫的母驴,它们跟你一样给染匠折磨得不成样子。它们身体壮了,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它们对我说道:“喂,舅舅呀!你不管到哪一个村庄里去给我们带回一个年貌相当的丈夫来吧!’因此,我就到这里来,把你带去。”滥婆迦哩拿听了豺狼的话以后,全身都为爱欲所苦,它说道:“伙计呀!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在前面带路,我们俩赶快到那里去吧!人们说得好:

    除了美丽活泼的女人以外,
    没有什么甘露,没有什么毒药;
    跟她在一起就能够活下去,
    没有了她,就会死掉。〔二九〕”

    它跟豺狼一块走到狮子那里去。狮子看到那一条驴呆头呆脑地来到了它一跳就能达到的地方,高兴得要命,纵身一跳,就扑上去;但是却跳得太远了,摔倒在地上。那一条驴子以为打下来的是金刚杵,心里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因为运气好,身上一点没有受伤。它向四下里一看,就看到那一个凶恶的眼睛红红的让人看了就害怕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野兽,吓得要命,赶快跑进城去了。

    豺狼就对狮子说道:“喂,你是怎么一回事呀?我现在看到你的本领了。”狮子大吃一惊,说道:“喂!我跳的时候没有作好准备;我现在怎么办呢?如果我能扑到它的话,一只大象难道能逃掉吗?”豺狼说道:“现在你就呆在这儿,作好跳跃的准备!我再去把它带到你跟前来。”狮子说道:“伙计呀!已经看到我吓得逃走了,它怎肯再回到这里来呢?你还是另外找一匹野兽带来吧!”豺狼说道:“你操这个心干嘛?这是我应该注意的事情。”豺狼说完了就顺着驴子走过的路走去,那一条驴子还在原来那地方晃来晃去哩。驴子看到了豺狼,就说道:“喂,外甥呀!你带我去的真是一个好地方!因为我运气好,我才幸免于死。你告诉我,那一匹异常凶恶的我在它的爪下幸而逃出来的野兽是什么东西呀!”豺狼听了这话,笑了一笑,说道:“舅舅呀!那是一匹怀春的母驴,它看到你以后,爱你爱得要命,站起来想拥抱你;但是你因为胆小,就逃掉了。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别的花样。来吧!它已经下了决心,为了你的缘故绝食死掉,它说:‘如果滥婆迦哩拿不当我的丈夫,我就要跳入火内,或者投水,或者服毒。跟它分离,我受不了这痛苦。’因此,你可怜可怜它,就转回去吧!不然的话,你就会犯谋杀妻子的罪行,爱神会生你的气。常言道:

    爱神手里那一颗女人之印[14]
    可以招致胜利,满足一切愿望;
    有人想求得解脱,求得升天,
    然而竟把这一颗印丢在一旁。
    犯了这样的错误,很快变成和尚,
    赤身露体,剃光了头,到处游逛;
    或者身上披上红颜色的袈裟,
    头发梳成绺,死人头盖带在身上。〔三〇〕”

    听了它的话以后,它放了心,又同它一块走回来。常言说得好:

    由于命运作祟,
    一个人才明知故犯:
    在这一个世界上,
    谁喜欢把坏事去干?〔三一〕

    在这时候,这一条驴子给那一百种花言巧语蒙蔽住了,又走到狮子跟前来;这一回狮子已经作好跳跃姿势,一扑就把驴子杀死了。杀死驴子以后,它就派豺狼在那里看守着,自己到河里去洗澡。狮子离开以后,豺狼馋得要命,就把驴子的耳朵和心都吃掉了。狮子洗完了澡,按照常规办完了一切应该办的事情,就回来了。它看到驴子的耳朵和心都没有了,勃然大怒,对豺狼说道:“哈,你这个坏蛋呀!你为什么干这种坏事呢?你把驴子的耳朵和心都吃掉了,驴子就成了残羹剩饭。”豺狼恭恭敬敬地说道:“主子呀!不要这样说吧!这家伙根本没有耳朵和心呀!不然的话,它自己已经来过一次,看到了你因而吓得逃跑了,怎么竟会再转回来呢?常言道:

    看到了你那可怕的样子,
    它到了这里,又离开这里;
    离开这里,竟然又再转回来,
    它是一个没有耳朵和心的傻东西。〔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