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分析现有的证据,可见主张原来类型中某一种性状的损失必须解释为生殖质内也发生过相应的损失这一见解,是没有理由的。
如今把存缺观念的字义推而广之,把所假设的关于性状损失和基因损失的关系,说成是其他基因所产生的效果,这种缺失假设同主张突变起源于基因内某种变化的另一说对比,也没有什么优越性。其次,逆向突变的发生(细眼回原一例除外)虽然还不够确定,但是也同下一见解比较符合,即基因可以由于其组织内的一种变化而发生突变,而不必有整个基因的损失。最后,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证据,同主张每一个等位基因起源于同一基因内的一种变化这个见解,看来是更相符合的。
这里所表述的基因论,把野生型基因看成是染色体上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特定要素。新基因的产生,除了由于旧基因组织内的变化以外,目前还没有证明有其他方法。总的说来,基因总数长期不变;但基因数量也可以借着整组染色体的加倍或其他类似方法而改变。这种变化的效果,将于以后几章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