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巴甫洛夫在这一篇的开始说明了研究动物现象的三条路线,即是:第一,从物理化学的观念进行研究;其次,从活物质进化的观点,进行活物质基本形态的研究;第三,掌握动物生活的一切条件,而在发现严密规律的方针下进行研究。巴甫洛夫及其学派所采取的研究路线就是这最后的第三条路线。

巴甫洛夫指出,本研究的具体任务就是在于对大脑皮质活动个别表现的记录和描写,要确定这些现象发生时候的正确条件,要系统化这些表现。而所谓大脑皮质的个别表现,从最基本的现象说,就是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的两种。一把握住这两个过程,我们在测定和解释大脑的活动上,就获得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然而即使根据这个方针而进行研究,困难依然是很多的。困难的原因是这样的:大脑两半球本身具有极高度的反应性,时时刻刻因外来的刺激而发生变动,而同时由外方向大脑两半球进行的刺激却是无量数的。因此,大脑两半球的活动,异乎寻常地受着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是高度的条件制约性,也就是大脑两半球活动现象的流动易变而难于捉摸的起源。同时,我们也就可以发现利用条件反射以进行研究的利益。因为我们如果不把握这客观性的准绳而以主观的测定方法从事于大脑两半球活动的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陷于一条绝路。这是很显然的。大脑两半球本身既然因外在条件而时时刻刻地显现种种的反应,如果从事这些反应的研究的尺度是主观的,那么,所研究的结果就会是浮动而不可解了。如果我们从这一个观点看,以条件反射为基础而进行研究的优越性,也就自然明白了。

然而即使在这个方针下进行研究的场合,困难还是不能没有的。巴甫洛夫指明了两个困难,一个是观念的常同性,另一个是偏见。我们的观念常常是刻版式的,永久是常同而不变的,同时我们的偏见总是占着优势的,这就是思想上的两个显著的缺点阻碍着我们接受新观点的勇气,妨碍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巴甫洛夫更指出了这两个缺点所引起的结果,就是“在已经说明的资料内也有不少的缺点,……然而,既然想领会这样的复杂性,也不必耻于错误”,这就是说,不必耻于认错。事实上,用条件反射研究大脑两半球的机能,这是初次开拓的一条新道路。在研究的进展之中,适于这项研究目的的道路,并不是一举手而能发现的,一定是先绕了许多弯路,才能走上平坦的大道,这是必然的。巴甫洛夫很谦逊地说,他很长久地迟疑着,不曾着手做有关这项研究的系统性的说明。然而事实上,在本讲义中所叙述的资料,已经是足够完整的,正如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已经有了坚固的骨干结构,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一,为了证明大脑两半球所受的条件的限制和与大脑活动有关的其他因素,巴甫洛夫举出了如下的若干事例。

(一)与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反应性有关的事例。

i)表174。在本表的第一个实验里,在各条件刺激时间是10秒的时候,各阳性反射与阴性反射都与应有的情形相当;但在第二个实验里,各条件刺激的时间不过增加了5秒,可是反常时相出现了,制止过程占着优势了。

ii)表175~176。与上一个实验相像地,孤立的条件刺激时间每次的加多,都引起该实验狗大脑皮质兴奋过程一时的增强。

(二)大脑皮质活动的表现,即各条件反射效力的数字,与各动因对大脑皮质发挥作用的能量,有本质上的关系。

(三)动物的个性,即动物神经系统的一般特性,是与大脑两半球反应性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大脑两半球活动研究方面的困难从根据直到现在的资料而确立的理论说,柏氏及魏氏两人的实验结果依然不能够获得充分的解释。这就证明了,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是如此困难的。巴甫洛夫在这一段说明的最后曾经说过“我们将继续检查这个原因,并且不能不相信,我们是会发现它的。……必定还有被我们所忽视的某个条件的存在。”这是意义深长的一个暗示。

第三,与大脑两半球机能有关的研究所经验的错误。

巴甫洛夫在这一节内指明了长时间研究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错误。如何发现这些错误,正是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个启示。

(一)消去性制止的恢复作用和解除制止的两个现象,在研究的初期及这讲义的最初几讲内,似乎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现象。但是由于柏德可琶叶夫的实验可见,这两个现象的客观性结果是彼此相同的。

(二)在第二讲内举出了一个条件反射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预定成为条件刺激物的一个新的动因,必须以极短的时间先行于无条件刺激物之前。但是以后经过更详细周到的实验,才知道,在无条件刺激物先行于该预定的条件刺激物的场合,单独地被检查的无关性动因却发挥了与条件刺激物相同的作用(巴夫洛娃……诸人的实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条件反射的研究是极微妙的工作,需要极其高度的观察力,这又是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提示。

第四,神经过程的种类。

巴甫洛夫在这一讲内论及消去性制止恢复作用与解除制止两者在实验结果上的类似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他老早就想象了,解除制止也许是与内制止相当的过程。由于这个实验而证明,消去性制止的过程在客观的实验结果上,与解除制止并无不同之处,因而把制止过程的理论更推进一步了。

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内,巴甫洛夫把大脑的神经过程已经说明得很详细,但是在此讲义出版以后过了5年,即在1932年9月2日,在罗马举行的国际生理学第14次大会上,他把这些神经过程做了一个更有系统的分类,这些过程的名称也多少有了些更改。在理解条件反射学说发展的关系上,对于这些名词必须加以注意,因为现在苏联的医学书籍和杂志都采用这个新的名词系统。

他的这个报告中的节数如下[《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动)客观性研究实验20年》,全集,三卷,480—491页]:

关于大脑两半球,我们可以这样说,就是如下的事情是断定的:在相当的刺激之下,既在兴奋过程而且也在制止过程的微弱的紧张态的场合,过程从出发点的扩展、漫流(растекание)会发生;在兴奋过程中等度的紧张态(напряжение)的场合,在兴奋过程作用点内(пунктприложенияраздражения)会有该过程的集中化,而在非常强有力的紧张态的场合,兴奋过程的扩展又会发生。

……除此以外,在大脑两半球内,兴奋过程的扩展会即刻地暂时地把制止性、阴性各点的制止过程除去而洗清(смывать),使这些点暂时成为阳性作用点。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解除制止。

在制止过程扩展的场合,可以观察各阳性点作用的减弱或完全消失和制止性各点作用的增强。

当阳性和阴性过程被集中的时候,这些过程就会诱导对立过程的发生(既在这作用的期间以内会在周围部发生诱导相,而且也在这作用终止以后,在这作用的部位有这诱导相),……这就是相互诱导相的规律。

在兴奋过程集中的场合,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部,我们会遭遇制止过程的现象。兴奋过程的集中点在或大或小的长度上会为制止过程所包围,这就是阴性诱导相。这个现象在一切反射的场合都会显现,即刻会完全地发生,在兴奋停止后还继续若干时间,既在各小点间、也在大脑的各巨大部分间存在着。我们把它叫做外现的、被动的、无条件性的制止过程(внешнее,пассивное,безусловноеторможение)。……

在大脑两半球内,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种类或场合的制止过程,并且这些过程似乎具有同样的物理化学的本体。首先,这是一种制止过程,就是因此而条件反射会被改正。这类制止过程是上文已经提及过的,是这样发生的,就是条件刺激物在上述条件之下不并用有关的无条件刺激物的时候所发生的。这类制止过程会渐渐发展而增强,并且可以受训练而完美化;并且这些一切现象正是由于大脑皮质细胞完全无比的反应性而出现的,而且正因为这个缘故,皮质细胞内的这类制止过程就具有特殊的不安定性(пабильность)。我们把这类制止过程叫做内在的、自动的、条件性的制止过程(внутреннее,активное,условноеторможение)。

在大脑两半球的作用点内,这样地变成制止状态的发端的各刺激物,叫做阴性、制止性刺激物。如果在大脑两半球的制止状态下重复地应用无关性动因,这一类的制止性刺激物也是可能获得的。……

在大脑两半球内,还有一个场合的制止过程。通常,在一切其他条件相等的场合,条件性刺激的效力是与刺激物物理学的力量相平行地被维持着的,可是能在一定的界限以内向着上方(可能也向下方)被维持着的。超过这上方的界限以后,效力就不再增加,于是或者效力不变,或者减弱。这个事实我们是这样解释的:大脑皮质细胞具有工作能力的一定界限。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为了预防过度的机能性消耗的缘故,制止过程会出现。工作能力的界限并不是恒常的数量,而是在衰惫的场合,在催眠的场合,在疾病的场合,在老年的场合,都可能迅速地或缓慢地变化的。这个制止过程可以叫做超越限度的制止过程(запредельноеторможение),有时即刻会发生,有时只在超极限的刺激重复多次的场合才会发生。……

绝对无疑,制止过程扩展开来,加深起来,就会形成催眠状态各种不同的阶段,并且在制止过程从大脑两半球向下方扩展到脑的全部的场合,就会引起正常的睡眠。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甚至在我们实验狗的身上,也可以发现各式各样的多数的催眠阶段……均等时相、反常时相、超反常时相。……

由于这个说明,我们可以了然,各种内制止过程是可以渐渐修正而成为完美的,所以这叫做自动性或能动性的过程,这是完全有充足理由的。

现在按照伊凡诺夫·斯莫连斯基的说明,列表如下(《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概要》,第25—26页):

第二十二讲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