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这一讲的内容主要是对于动物条件反射的实验资料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问题,作了简单的说明。
第一,在人类正常生活方面,如何应用条件反射的理论,关于这一点,巴甫洛夫只作了一些极简单的说明,然而其含义却是非常重大的。
他在此处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显然,我们一切的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的系列的条件反射。”这寥寥的几句话,不就是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几乎全部吗?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等等,已经把人类从幼儿时代、学生时代、服务时代——人类生活的全部行为都包括进去了。人类的行为是如此复杂的,大脑与人类行动的联系是如此微妙的,是直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成立以前没有被确实证明的。天才的巴甫洛夫以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把握了大脑活动的规律,这样,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才获得坚固的基础,这就是巴甫洛夫在科学上最伟大的功勋。
巴甫洛夫在这一讲内只以比较不多的几行文字指明了大脑皮质与人类行动的关系,并未曾作详细的说明。他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条件反射学说与人类行动关系的难于说明,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太明显的事实,不需要作更多说明的缘故。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既然这样充实而周到地证实了人类行为与大脑两半球的关系,成为“反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证明,这就成为一切科学工作者必需的学习资料。哲学家、心理学专家,乃至教育工作者、一般的生物科学工作者都有学习条件反射学说的必要,而医务工作者之必须加强学习,这是无疑的。
然而,彻底地学习和领会条件反射学说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苏联的权威心理学家之一的捷勃洛夫(Б.М.Теплов),其心理学教科书在苏联有了相当广泛的读者,并且有了中文的译本。他在1950年6月29日苏联科学院及苏联医学科学院的联合大会上作了一个自我批评的检讨,其中有如下的坦白的话:“我要详细地谈及我的中学心理学教科书,这是很广泛地被采用的。苏联的多数青年都是从这本书学习心理学的。……在有关技能(навык)这一篇内,我写了如下的几句话:‘条件反射的机制构成动物技能在生理学上的基础,而人类技能在生理学上的基础是远远更为复杂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在人类技能形成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更高级的大脑机制具有更大的意义。’这更高级的大脑机制究竟是什么东西?”(注:苏联科学院及苏联医学科学院联合举行的巴甫洛夫院士生理学学说有关的科学常会报告集中的捷氏报告(1950年,154页)。)当捷氏这样地反问他自己的时候,在会议场内响起了笑声。以后,捷氏这本书在1951年改版时,已经根据巴甫洛夫学说而做了订正。
巴甫洛夫在这一讲最初的简单数语内,已经包括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很大范围,这是应该充分领会的。
第二,从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看所谓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这是一个古老的分类。过去有些人以为这两种疾病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学说而指明了,在神经病的场合,大脑两半球活动的障碍是比较微小的、简单的;而在精神病的场合,该活动的障碍是更大的、更复杂的。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说明。
他断定地说,两个条件是构成人类神经病和精神病通常的原因,即是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的冲突,及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他利用条件反射在动物身上的实验,事实上已经证明了这两个条件是构成神经活动障碍的原因,同时,从临床方面也不能不达到同一的结论。
动物神经系统类型的如何,在神经病或精神病成立的机制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由条件反射而已证明的事实,是需要临床家特别注意的。本书对于神经衰弱和歇斯底里症及特殊的长期睡眠的发生机制,给出了极富于兴趣的说明。
第三,神经性障碍的治疗问题。
在神经性障碍的治疗关系上,巴甫洛夫指出,在我们人类的这类疾病和动物的这类实验性疾病之间,不仅从药物治疗的观点看起来有一个类似性,而且从休息的意义说,在这两个场合存在着同一的效力。所谓药物的治疗,当然是指溴素剂的应用而言的。
休息对于神经性障碍之有效,在以前的讲义内已经有过说明。在本讲中,彼特洛娃的一只实验狗由于实验性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的冲突,发生了神经性障碍,但是以后由于应用弱刺激物的结果,该神经症状就消失了。
巴甫洛夫再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利用大脑两半球制止过程的慢性发展,以达到大脑两半球神经过程一般地平衡障碍的恢复。他认为在人类的这类疾病的场合,也可以应用这个治疗的原则。
第四,动物实验性催眠的意义。
(一)催眠的条件。巴甫洛夫利用动物实验性催眠的条件,说明了人类催眠方法的条件。
(二)动物催眠与人类催眠在表现上的类似性。
催眠状态的种种时相,由于动物实验的结果已经是清楚的了。人类催眠状态中的若干状态,譬如僵直状态,也因此而即刻就可以获得适当的解释。不过催眠状态各时相移行次序的关系,依然需要今后的继续研究(图40)。
图40 鸟类的正常睡眠(站着)与催眠状态(仰卧着)
关于催眠状态机械式动作症的现象,巴甫洛夫用大脑两半球若干领域的被制止态而做了说明。他的说明是令人感兴趣的。在催眠状态中,新的刺激(环境中的种种刺激)可以引起正常的复杂的活动;同样,大脑皮质中的一切旧刺激的痕迹也能形成种种的结合而引起多少复杂的活动。然而由于被制止态的发展,这些新旧刺激所可能引起的各种动作就被排除,就能依照催眠者的动作而行动,这就是一种模仿性反射。
在这一节中,巴甫洛夫所说的“由于模仿反射,我们人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的复杂行为在孩提时代就构筑起来”一个命题,值得郑重的注意。这一说明也同时意味着,人类的行为是与环境的条件不可分离的。
(三)催眠中暗示的意义。言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最高级的产物。我们每个人的言语,正是我们全生活的内容的信号。一个受着催眠术处置的成人,直到被催眠的当时以前,言语与进入大脑两半球的一切外来的和内在的刺激都是互相适合的,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所以作为条件刺激物的暗示具有强大的力量,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从暗示与做梦的区别而言,巴甫洛夫举出了三点。第一,催眠术的刺激是现在存在的刺激,而做梦的刺激是痕迹刺激。第二,催眠状态是一种制止过程,但又是比较弱的制止过程,所以暗示的力量很强。第三,做梦是复杂的、互相对立的各痕迹刺激的链索。
在催眠状态中的被催眠者可以由现存的刺激而引起相反的反应。现存的实在刺激是甜味,被催眠者会由暗示而感觉苦味;现存的刺激是温暖的刺激,被催眠者可以由暗示而感觉寒冷。从正常的关系而言,现存的刺激是第一级条件刺激物,常常强于第二级条件刺激物,这是由以前各讲的实验资料而显然的。但是在催眠状态的场合,反常时相是会出现的,因此第二级的条件刺激物的效力(苦味、寒冷)就会大于第一级条件刺激物的效力了(甜味、温暖)。
巴甫洛夫的说明常常是简单而深刻的。他在这一节内说:“我们可以想象,有些正常的人从言语所受到的影响,还大于从周围环境现实的事实所受的影响;而反常时相对于这一类的正常人却是具有影响的。”这几句话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四)被动性防御反射的意义。
根据动物条件反射的实验,巴甫洛夫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刺激的异常性,决定于动物以前的生活如何,而外来刺激作用的强度,却系于神经系统状态的如何,……系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或病态,末了,系于健康生活各种不同的阶段。……心理学上所谓恐怖、怯懦、不安心理等等,从生理学的本质而言,是大脑两半球的制止状态,表现着被动的防御性反射的各种不同的程度。”巴甫洛夫的这个结论,可以认为是身心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客观性条件反射研究的丰富的成绩。
(五)关于我们主观界意识的及无意识的两者间暧昧不明的现象,巴甫洛夫举出第二十二讲最后实验的资料(即无条件刺激物遮蔽条件刺激物的实验),而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前提。无意识界与意识界的联系是很复杂的事情。如果从弗洛伊德的玄学的精神分析法说,一切都是性的关系的表现。这个见解显然地是主观的神秘的空想,并没有客观性实验的证明,根本上是不能成立的。巴甫洛夫在此处关于“意识”问题的断言是值得非常重视的。
第五,条件反射学说与心理学的关系。
在本讲笔记第一项内,已经关于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说明。巴甫洛夫在1935年(即《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出版后七年)更具体地论及精神现象与条件反射学说的关系。现在,摘译若干这类重要的说明(巴甫洛夫全集,三卷,568页)如下:
“……把上方记载的动物头脑高级部分(即大脑)生理学的机能,与我们主观界现象,在主观界的若干点上,作成天然的、直接的联系,这是容易的事情。
如上所述的条件性联系显然就是我们所谓同时性的联想。条件性联系的泛化作用是与所谓类似性联想相当的。条件反射性的综合与分析(联想)实质上就是我们智力工作的基本性过程。在集中于思索的场合,在热心于某件事情的场合,我们不看见、不听见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这是显然的阴性诱导。关于无条件的、复杂的反射(本能),谁能把生理学的身体方面的现象与精神的现象,就是说,与强有力的、情绪上的体验,譬如饥饿、性的恋慕、愤怒等等的体验互相分离呢。我们的愉快和不愉快、容易和艰难、快乐和苦痛、胜利和绝望等等的感觉,或者与最强烈的本能及其刺激物向着相当的效验外现性动作的转变有关,或者与这些本能及刺激物的制止有关,并且具有一切可能的方式,有时是在大脑皮质内神经过程轻易地进行,有时是艰难地进行。这是由于狗能解决或不能解决各种不同程度困难课题的事实而能明了的。我们对比性的体验当然就是相互诱导的现象。在扩展性兴奋的时候,我们所说所做的是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所不能允许自己做的。很显然,兴奋的波浪把皮质若干点的制止过程变成阳性过程了。有关对现在事情的记忆力的薄弱——正常老龄时的通常现象——这就是特殊的兴奋过程变动性在年龄上的降低,也就是这类兴奋过程的惰性。以及其他等等,都可以这样类推。”
在这篇论文中,巴甫洛夫所举的资料虽然是有限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经把生理学条件反射研究的成绩和心理学现象的解释联合起来,使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概括性的观念,因此心理学应该以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理由也自然明了了。
所以巴甫洛夫本人自始至终地坚持着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理解精神现象而反对任何唯心主义式的解释。试举两三事例如下。
譬如关于意识的问题,柏克森(Bergson)的直观说就是绝对唯心主义的、似是而非的见解。在星三会志二卷227页上就有一个事例,说明直观说的不能成立:
巴甫洛夫说:“我再谈及这个事实,还因为我本人的自己观察与这个事实有关。必须对你们说,我在自己的脑子里总是采取因果决定说的方针,努力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一切行为,努力确定因果关系地发现自己的欲望、决心和思想。
一个事例是与实验中的时间条件有关的。……阿斯拉羌很悲伤地告知我,实验中的制止过程消去了。于是我想说‘那么,明天您会只获得阳性刺激物的零值’,可是我不曾说。过了一天我又到实验室去。他告知我,零值实在出现了。当时我对他说明了自己的假定,然而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想一下,这是很重要的事情。的确,我首先自己也不会知道,我的正确的假定是从何处来的。别人也许会说,这是直观,自己猜着了,可是不懂得什么缘故。可是当回到家里开始思索的时候,于是想出这个道理来了。这是很简单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形——这就是一种自己诱导(самоиндукция)。在实验里这个位置上,阳性反射非常地增强了,以后就必定会发生阴性诱导,而阴性诱导是与强化手续的不曾应用有关的,这个说明是正确的。
现在,究竟我的直观是怎样成立的呢?是这样成立的,就是我记忆着结果,可是忘记了动机的过程。如果我们倾向于非因果决定说,那么,我们很长久地会莫名其妙;如果我们肯分析,那么很显然,我记得结果,可是忘记了思想的前一段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缘故,这似乎是一种直观。我看出,一切的直观都是应该如此解释的。……”
巴甫洛夫的这一段说明,使柏克森直观说的反动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完全暴露出来了。
巴甫洛夫为了表达对条件反射学说的拥护,在他的生涯中,不断地与唯心主义学派斗争着。英国的生理学派是以二元主义的谢灵顿为首的。在星三会志三卷25页上,记载了巴甫洛夫斥击谢灵顿二元主义的意见:
巴甫洛夫说:“如你们所知道的,……我们的条件反射学说受到被二元主义所浸润的人们的妨碍。……
英国人谢灵顿对于条件反射学说的态度也是不相信的。当我在1912年和他谈话的时候,他说道:‘不,您的实验在英国不会通行,因为这些实验是唯物主义的。’这就是全部的原因所在。谢灵顿去年的讲义也谈及这个,他以二元主义者的态度而演讲说:人类是两种实体的复合物,即是高级的灵魂和有罪的肉体。不管这对于今天的一个生理学者是多么可怪的事情,他居然宣称,在智力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可能是有的,也可能是没有的。
于是我们应该懂得,从这个观点,条件反射在生理学界里占领着一个无比的地位,就是许多人因为二元主义宇宙观的缘故而厌恶条件反射的学说,这是完全明白的。条件反射开拓着自己的道路。条件反射总是与这必然不肯投降的二元主义斗争着。……”
巴甫洛夫在另一次座谈会上(星三会志,三卷,72页)说过:
“……当我的高级神经机能讲义德文版出版的时候,在英国的‘自然界’杂志上出现了有特征的短评。这是谢灵顿的一个学生所写的。首先是种种的恭维话,而之后却说道:‘然而有理由地怀疑,这样壮丽的、巨大的资料的如此说明是否正确。’继续下去:‘所以有些人认为可疑,巴甫洛夫的专门名词能不能帮助明了正确的思索。可能的是,在我们今天的知识情况下,用心理学的专门名词解释这些发现,毋宁是更适当的:譬如用联想、不注意、兴趣、意识、注意、记忆等等。’
这样的批评是万物有灵论的。在谢灵顿那里,有万物有灵论的巢窟。他疑惑智力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这就是一个证明。……
我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可是,难不成如果教师是万物有灵论者,所有的学生就都应该是万物有灵论者吗?难不成在英国的环境里有这样的智力奴隶身份的存在吗?
我认为谢灵顿的立场是有害的,他养成这样的一些门人。本人随便怎样想都行,为什么把旁人也弄糊涂呢。……”
巴甫洛夫对于美国心理学者刘绪理(Лешли)和海斯(Гесс)的概念,也给予过批评(星三会志,一卷,130页):
巴甫洛夫先生说,他现在正从事于一篇论文的写作,要批评海斯和刘绪理两人所发表的对条件反射科学的反驳。巴甫洛夫先生顺便地说,这些美国的心理学者们(刘绪理稍稍懂得生理学)竭力提出最复杂的事实,想昭示生理学者没有力量说明这些事实。这些人所举的不能奏效的事例之一,就是猴子选择长棒子打倒高高悬挂的果实的事实。巴甫洛夫先生简单地说明这个事实:就是由于食物的强化而对长棒子形成了阳性条件反射,对于不用食物强化的短棒子却形成了分化相。
对于美国桑代克学派以及完形派心理学,巴甫洛夫作了更为精辟的批评。很可惜,这个批评占很大的篇幅(星三会志,三卷,561—589页),如果全译,也许有三四万字之多。现在只摘译几句如下:
巴甫洛夫说:“今天我们继续上星三谈话的对象,因为这还是不曾完结的。这是有价值的、适宜的主题,因为我们现在认真地把心理学的事情与生理学的事情联合起来了。
这是伍德沃斯(Вудворс)有关完形派心理学(гештальтистскаяпсихология)的记载:
‘从艾宾浩斯的时代以来,现代心理学学说的趋向是在机械式地解释‘学习’的动向上进行的。’
往后,他继续地说:‘从一方面说,巴甫洛夫的和他的学派的研究,以及接受条件反射观念的心理学者们的热情,都加强了有关‘学习’的旧的、联想的学说,以为这能够阐明刺激与应答(стимулиответ)间的联系。’
‘完形派心理学现在是联想说的主要反对者,不相信这些初级的联系。包括与生俱来的和获得的联系。不是因为完形派心理学不喜欢大脑机械论或动力论,而是因为它相信,……’
他主张,与感觉、运动性应答以及这两者间的联系相并行地,还有力学性机构的存在。……
除感觉以外,除应答以外和除联系以外,还有力学性机构吗?这个是一种联系。如果这不是一种联系,那么,就是想到灵魂,这就意味着一点不可捉摸的东西,……我说,他们的全部都相信这个不可捉摸性——这个灵魂。”
巴甫洛夫拥护他自己的条件反射学说而反对完形派学说,反对直观说,这也就是坚持他自己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而反对西欧及英美的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学说。这是一场原则性的斗争!
在学习巴甫洛夫学说的时候,我们从最初起就必须认清这一学说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否则就会陷于糊涂和错误。在1950年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医学科学院的联合大会上,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洛夫(Г.Ф.Александров)做了一个很精辟的报告,强调了巴甫洛夫学说唯物主义的立场(该大会会议录,282页)。他写道:
……这些见解都会陷于柏克森和其赞成者的、臭名昭彰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直观主义的哲学的泥沼里面去。一切这些柏克森学派人、杜威学派人、罗素学派人都是唯心主义的、布尔乔亚的黑暗势力——他们恰恰号召着:要限于事物流转中的某些神奇的、秘密的内觉力的应用,来代替逻辑,来代替向自然规律内的合理深入。大家知道,巴甫洛夫是多么抨斥柏克森的。巴甫洛夫讥笑柏克森的哲学,曾经说过,这是“奇怪的哲学”,就是说,柏克森的哲学是蠢人的哲学。
巴甫洛夫是不能够、也不曾站在不可知论的立场上的。……他的全部学说都是面向着人类与环境间的规律性联系的认识的。他的全部生涯是忘我地为科学服务的模范,是以科学成就为苏维埃社会的人们服务作为志向的模范。
我想请诸位注意一个事实,就是巴甫洛夫在科学上的活动,对于布尔乔亚的英美社会学者和生物学者的现代种族优劣的理论和马尔萨斯理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打击。
巴甫洛夫以他自己的条件反射学说——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显示了他是我们现代最大人道主义者中的一人,是全世界各民族、各种族在社会上和生物学上具有完全尊严和平等权利的拥护者。”
亚历山德洛夫的这个意见是很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第六,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在此讲内论及语言的重要性。巴甫洛夫在观察病人的时候,很注意病人的过去生活的情形,譬如病人个人从孩提时代的发展、社会及家庭的关系、身体过去的疾病、精神性的创伤、神经系统的类型等等的问题。正是由于在神经精神病诊疗部分与病人的接触,巴甫洛夫发展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理论。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出版了8年之后,巴甫洛夫把这两个系统的特色表现出来(巴甫洛夫全集,三卷,508页):
“在发展中的动物界的人类阶段上,对于神经活动的机制,产生了异乎寻常的附加物。在动物方面,现实是几乎只由生物个体中的大脑里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受器细胞里直接发生的刺激和其痕迹而信号化的。这正是我们人类在自己本身上从一般自然界的及社会的周围环境所获得的印象、感觉和观念,不过可见的和可听的语言不在此列。这就是我们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现实的第一信号系统。然而语言却构成我们特有的、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这是第一信号系统信号的信号。从一方面说,多数的语言性刺激使我们与现实相乖离,所以必须不断地记忆着这一点,以防歪曲我们与现实间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正是语言才使我们成为人类,这当然是不需要详细说的事情。然而绝对无疑的是,关于第一信号系统机能所确立的规律必定也支配第二信号系统,因为这是同一个神经系统的机能。”
在1933年1月,巴甫洛夫曾经指出三个反射系统的相互关系(星三会志,一卷,272页):
巴甫洛夫提到我们神经系统高位部分的三个系统:“与具体形象有关的皮质下位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动物所具有的)及与语言抽象性概念有关的第二信号系统(纯粹地为人类独有的)。在正常的、具有健全意识的人的场合,这三个系统是保持平衡状态的。……”
关于信号系统的病态,巴甫洛夫发表了如下的见解(星三会志,三卷,8—10页):
巴甫洛夫说:“诸位,现在是如下的问题。当我们在神经诊疗部讨论各种神经性病人的时候,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有两种特殊的人类神经症——歇斯底里和神经衰弱。其时我把这个与一点联系起来,就是人类有两种高级神经的类型:一个是艺术家的类型,这正是与动物类型比较地接近的,这是只用直接的感受器感受全部的外界而构成印象的;另一个类型是思想家的类型,这是智力的类型,其工作在于第二信号系统。
这样,人类的头脑是由动物的脑部和语言形式的人的脑部而构成的。在人类方面,这个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着优势。可以这样想,在若干不利的条件之下,在神经系统薄弱的场合,头脑的这个生物系统发达史上的区别又会发生,于是就发生一个可能性,即是一些人主要地运用第一信号系统,而另一些人却主要地运用第二信号系统。这就把人分成艺术性的人和纯粹智力的、抽象力的人。
当这个乖离在不同的不利条件之下而达到很大程度的时候,就会显现人类神经活动上很复杂的病态症候,就是说,歪曲化的艺术家和歪曲化的思想家(病理的)。我想把前者归纳于歇斯底里病人的一组,把后者归纳于神经衰弱者的一组。……
我对自己提出一个问题,这在动物方面是怎样?在动物方面,神经衰弱者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它们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另有一个问题:在它们之中,有没有歇斯底里者?的确,它们有第一信号系统。归根到底,人类的复杂关系都转移到第二信号系统去。我们人类形成了语言的和不具体的思想。在生活关系上,最恒常的、最长久的调整者是这第二信号系统。动物没有这个东西。……人类的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位部,以两个方式发挥作用:第一是制止过程,这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方面如此发达而在皮质下位部分是缺乏或几乎缺乏的;第一信号系统也由于积极性活动——即由于诱导的规律而发挥作用。如果我们的活动集中于语言的部分——即第二信号系统,那么,诱导过程就会对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位系统发挥作用。
在动物方面,这样的关系是不可能有的。……然而这种关系可能在动物方面这样地表现的,就是第一信号系统的(动物的第一信号系统位于皮质下位部分之上)制止过程的薄弱……那么,就可能发生与歇斯底里病人相类似的情形。……
一只实验狗使我持有了这种见解。……这只狗是没有节制性的。……我们很久地不能获得它的勉强过得去的条件反射。它的条件反射与刺激物的强度没有关系,没有任何完全的分化相,简直接连发生的是超反常时相。在延缓性反射的延缓期间,就是说,在条件刺激物的孤立性作用的期间,它的条件反射的进程是有趣的:在最初的5秒间,条件性唾液分泌是大量的;但在其次的5秒间,唾液分泌是零。我准备要说,这就是歇斯底里病人,它的调整神经系统和皮质下位部分的第一信号系统是完全无力的。在此处,信号系统的作用与皮质下位部的情绪基源两者间的适应关系是缺乏的。这是可以这样证明的:如果我们利用溴素剂而加强第一信号系统的制止过程,适应于各种关系的秩序就会确立起来。在用6克的大量药品的场合,我们就把这条件反射的混沌状态调整了。”
巴甫洛夫把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这样地应用于神经活动的病理生理学了。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上述狗条件反射的反常时相应用于对歇斯底里病人的说明的事实。
第二信号的语言,如果被应用于催眠术的暗示,就可能变动内脏的机能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勃拉托洛夫实验)。在完全觉醒状态之下,语言也可能成为人类的条件刺激物而引起心脏节奏的加速或缓慢、血压的增高、瞳孔的缩小和扩大等等的条件反射,并且这不仅在实验者使用语言的时候,而且在受试验者自己说话的时候也是如此的(伊凡诺夫·斯莫连斯基研究室诸人的研究)。这些事实更说明了第二信号系统在神经精神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性。
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出版以后,由于临床观察资料的增多,巴甫洛夫关于神经衰弱和歇斯底里的分类及说明也多少更改了他初期的见解。而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在神经精神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大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正是今后的一个具有远大远景的范畴。
学习笔记在此处暂告一段落。
关于本书的学习方法,译者在此处大胆地再贡献一点意见如下。
第一,为了初步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这本书至少要细读三四遍。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轮廓;第二遍阅读的目的是在于记忆个别实验的意义;第三至第四遍阅读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反射学说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譬如要想了解条件反射学说与哲学的联系,就不能不学习列宁的天才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如果要想了解条件反射学说与一般生物学的联系,就不能不对于米丘林、李森科、勒柏辛斯卡耶的学说系统有或多或少的理解。
第二,为比较容易地领会本书的大意起见,必须循序渐进地把每讲的正文和每讲的实验材料有联系地记忆住。如果少读一讲,甚至于少读一讲中的一节,就绝不能达到了解的目的。本书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只读一遍而能领会的。
巴甫洛夫先生在他的生涯之中,他自己执笔所写的著作,可以算是极少的。他的最著名的演讲笔记有两个:一个是有关消化作用生理的笔记,也就是他获得国际奖金的研究;另一个就是本书。这本书的最初稿也是其演讲的速记,但是因为速记稿不能使他满意,他就花费了一年半的时光,从事于改写的工作,由此可见他对于本书所下的工夫了。
本来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问题是自然科学研究中难题的难题,这本书就是天才的巴甫洛夫本人和他所指导的多数门人二三十年间集体工作的成果——二百余篇研究论文的总结。所以这本书无疑是自然科学研究历史上最大成绩的一个记录,因此,我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从事于本书的学习。
1953年5月戈绍龙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