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图1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序 - 图2

    波义耳的父亲科克伯爵一世——理查德·波义耳(Richard Boyle, 1566—1643)在英格兰及苏格兰均拥有大量财产,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奋斗而受封为伯爵的新兴贵族。他对孩子们很严厉,甚至有些冷酷,但是他却帮助每个孩子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志向,为他们聘请优秀的家庭教师,并送他们到国外去学习。

    序 - 图3

    波义耳的母亲凯瑟琳(Catherine Fenton,?—1630)。在波义耳3岁时,母亲不幸去世。也许是缺少母亲的照顾,波义耳从小就体弱多病,这也使他曾经下决心研究医学。

    序 - 图4

    波义耳的姐姐凯瑟琳·波义耳(Catherine Boyle, 1615—1691),雷尼拉(Rane1agh)子爵夫人。在14个兄弟姐妹中,她与波义耳的姐弟情最深。

    序 - 图5

    波义耳的姐姐玛丽·波义耳(Mary Boyle, 1624—1678)。

    序 - 图6

    图为爱尔兰科克市St. Martin教堂,1627年1月25日波义耳就在这里降生。

    序 - 图7

    童年时期的波义耳和家人一起生活在爱尔兰科克市的利斯莫尔(Lismore)。图为今日的利斯莫尔城堡外景。1602年,波义耳的父亲买下该城堡,后来改造成豪华寓所。

    序 - 图8

    利斯莫尔城堡的墙上,至今仍悬挂着纪念波义耳诞辰日的蓝色纪念章。

    序 - 图9

    波义耳的母亲去世后,父亲特别制作了波义耳的塑像,放在St. Patrick's大教堂里,以此让波义耳的母亲能时刻感觉到亲人的陪伴。

    序 - 图10

    波义耳8岁时,父亲将他送到著名的伊顿公学,波义耳在这所专为贵族子弟办的寄宿学校里学习了3年。图为18世纪时的一幅油画,远处可见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伊顿公学的小礼堂。

    序 - 图11

    1639—1644年,在家庭教师的陪同下,波义耳到意大利和瑞士等国游历并求学,他被欧洲大陆的自然哲学、数学、医学、人文艺术与宗教传统深深吸引,先后学习了法语、数学和艺术等课程。图为波义耳在日内瓦学习时做的笔记。

    序 - 图12

    1635年2月18日波义耳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序 - 图13

    17世纪时的日内瓦城市全景,日内瓦是当时欧洲教育中心之一。

    序 - 图14

    1645年,波义耳继承了斯托尔布里奇庄园(Stalbridge House)。如今这里的房子已不复存在。斯托尔布里奇庄园位于牛津和伦敦之间,波义耳将这里的许多建筑改建为实验室后,两地的学者经常来这里聚会。

    序 - 图15

    波义耳在实验室开始进行化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序 - 图16

    波义耳拿出很多资金添置设备,聘请了一些实验助手,很快他就成为了实验室的领导人。

    序 - 图17

    1646年左右,一群对新科学感兴趣的人,其中包括教授、医生、神学家等,定期地在伦敦大学聚会,讨论一些自然科学问题,波义耳也积极地参加这些讨论会。图为今日的伦敦大学俯瞰图。

    序 - 图18

    1655年,波义耳来到牛津,参加了以约翰·威尔金斯(JohnWilkins, 1614-1672)为首的“无形学院”的活动。图为牛津的Catte Street,从波义耳时代到现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远处可以看见牛津大学图书馆。

    序 - 图19

    1662年,经国王查理二世批准,“无形学院”正式成为“以促进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波义耳是最早的皇家学会会员之一。图为今日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波义耳的档案资料就收藏在这里。

    序 - 图20

    “皇家学会”成立后,约翰·威尔金斯成为第一任主席,正是他写信邀请波义耳来牛津的。1680年波义耳也被推举为皇家学会的主席,但他因体弱多病又讨厌宣誓仪式而拒绝就任。

    序 - 图21

    History of the Royal Society 一书的扉页插画,这本书赞扬17世纪科学取得的进步。皇家学会的主席和培根分别坐在查理二世的塑像两边,背景是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

    序 - 图22

    威廉·龚贝格(Wilhelm Gomberg, 1652-1715)在波义耳的实验室里工作过一段时间。1691年,他当选为巴黎科学院院士。

    序 - 图23

    波义耳和助手威廉正在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利用这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烤干后就制成了后来实验常用的酸碱试纸。

    序 - 图24

    1655年波义耳迁居牛津,有一次他在牛津大学上课,注意到教室外有个扫地的青年在认真地偷听,波义耳很受感动。此后的很多年里,这个名叫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青年就成为波义耳的主要助手,胡克后来也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序 - 图25

    亨利·奥尔登伯格(Henry Oldenburg, 1618-1677)也曾协助过波义耳进行各种实验。他后来担任伦敦皇家学会秘书,并将波义耳的许多著作翻译成拉丁文出版,使整个欧洲大陆的科学家都知道波义耳及其思想。

    序 - 图26

    胡克的笔记本,记录着协助波义耳做的一些实验。

    波义耳认为:实验和观察才是形成科学思想的基础,化学必须靠实验来确定自己的基本规律。他反复强调:“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像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波义耳的思想曾经影响了牛顿、笛卡儿、拉瓦锡等科学大师。

    序 - 图27

    由William Faithorne创作的波义耳像,他采用了胡克的建议,在画像的背景加上波义耳的空气泵。

    序 - 图28

    为纪念波义耳而铸造的黄铜奖章。

    序 - 图29

    印有波义耳肖像的邮票。波义耳死于1691年12月30日,死之前他捐献自己所有的财产,成立了一个基金,用于协助将圣经翻译成爱尔兰文与土耳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