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者说明
惠更斯的《光论》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他将其光波传播概念运用于阐明错综复杂的晶体双重折射现象及大气折射现象所采用的微妙技巧,即使在现在仍然总是引起光学研究者的赞美。
《光论》英译本扉页
就这部论著在光学科学发展中所施加的重大影响而论,本书英文版面世之前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这似乎不可思议。这种情况或许是由于以前与受人拥护的牛顿思想相抵触的一切东西都遭到其信徒们谴责这种错误的热忱所致。然而,惠更斯的《光论》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他将其光波传播概念运用于阐明错综复杂的晶体双重折射现象及大气折射现象所采用的微妙技巧,即使在现在仍然总是引起光学研究者的赞美。确实,他的波动理论远不如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和奥古斯丁·弗里斯内尔(Augustin Fresnel)后来发展起来的学说那样完美,而且该理论属于几何光学而不是物理光学。假若惠更斯没有横向振动的概念、干涉原理的概念或者存在有序系列波的概念,他仍然会异常清晰地理解波的传播原理;他对这个主题的阐释是处理光学问题的新时代的标志。在准备这个译本的过程中必须小心从事,以免使用了含有现代概念的言词而把后来年代的观念引入作者的原文之中。因此,本书尽可能直译。作者的少数术语需要解释。譬如,他用“折射”(refraction)一词既表示通常的现象或过程,又表示这种过程的结果:例如,他习惯于把折射光线叫做入射光线的“折射”。当一个波前或者如他说的一个“波”已经从某个初始位置到达后一位置时,他就把处于后一位置的波前叫做波的“延续”(the continuation)。他还把由这些基波前组合形成的一组基波包说成是波的“终点”(the termination);他把基波前叫做“特殊”(particular)波。鉴于法文rayon一词具有光线(ray of light)和圆范围(radius of a circle)双重含义这一情况,他避免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并且总是说半径(semidiameter)而不说范围。他关于“以太”的思考、他关于晶体结构的启发性观点以及他对于不透明性的细微解释,也许由于它们看上去似乎是现代的东西而会使读者感到诧异。任何读到他对于在冰洲石中发现的现象所进行的探索的人,都不能不对他的洞见和睿智感到惊奇。
S.P.T.
19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