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过程是否起源于基因的退化?
德弗利在他的突变理论中,谈到我们现在所称为突变隐性型的那些类型,认为是起源于一些基因的缺失或僵化。他把这样的变化看成是退化。同时或者稍后,主张隐性性状起源于生殖物质内一些基因的损失的观念已经是风行一时了。目前有几位原来醉心于进化的哲学讨论的批评家,对于遗传学者所研究的突变型同传统的进化理论有任何关系的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于后一主张,我们姑且不谈,可以把这一争论留待将来解决。至于说单个基因上所发生的突变过程只限于基因的损失或部分损失,或者退化(我冒昧地这样称呼这种变化),这项主张却是理论上颇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正如Bateson在其1914年演说中所精密阐明的,从这项主张自然地引到另一观念:就是我们在研究遗传中所用的材料起源于一些基因的损失;这些缺失实际上就是野生型基因的等位性;而且只就这项证据在进化方面的应用说来,这会引到一个谬论,那就是,这个过程是对于原有的基因库藏中的一种经常的消耗。
现有的有关这个问题的遗传学证据,已经在第6章中讨论过了,无重复叙述的必要,不过容许我重复一下:如果根据许多突变性状都是缺陷或者甚至是部分的或完全的损失这一事实,便断定它们一定是起源于生殖质内有关基因的缺失,这是没有理由的。缺失假说的武断姑且不谈,仅就有关这项问题的直接证据来说,像我已经企图证明过的,都是不支持这样的观点的。
但是还剩下一个颇有兴趣的问题,就是那些引起了突变性状(不论是隐性、中间型或显性都是一样)的基因上的一些变化或许多变化,是否由于一个基因的分裂,或者由于它改造成另一种要素,从而产生略不相同的效应呢?除非先验上认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化合物的破坏,比它的组成更为可能,否则没有理由来假定:这样的变化——如果发生了的话——是一个走下坡路的变化,而不是另一个比较复杂的基因的生成。在我们更多地知道基因化学组成以前,要论证两方面论点的是非曲直,是十分劳而无功的。对遗传理论说来,只需要假定任何样的变化都够以成为所看到的事实的基础便行。
要在目前讨论新基因究竟是在旧基因以外独立发生,也是同样无用的,如果还要讨论基因究竟如何独立发生,那就更糟糕了。我们现有的证据,并未提出任何根据来支持新基因独立发生的见解,不过要证明它们没有发生,虽然不是绝不可能,也应该是极端困难的。对古人说来,河泥化蟮,腐草化萤,并不是毫不可信的。仅仅一百年以前,人们还相信细菌是从腐物中发生出来的,而且,要证明没有这回事,反而感到非常困难。现在要向坚持基因独立发生这项信念的人们确切证明基因不能独立发生,也许是同等困难的,不过在碰到非做这种假设不可的情况以前,遗传理论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必过分考虑的。现在我们看不出在连锁群内或在它的两端有插入新基因的必要。如果白血球同构成哺乳动物的所有其他身体细胞一样,都具备同样数目的基因,如果前者只构成一个变形虫般的细胞,而后者则集合成人体细胞,那么,要假设变形虫的基因较少而人体细胞的基因较多,也就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