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的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从以上的粗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巴甫洛夫在科学活动中一向重视科学方法的创新。他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一切在于方法,在于有求得坚定不移的真理的机会。”(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3卷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6.)在他看来,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钥匙,可以为获得可靠的真理提供可能性。在谈到消化生理的研究时,他还说过:“初期研究工作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法。”(注:巴甫洛夫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320.)

然而,要真正实现科学方法的创新,还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作为出发点。据苏联学者的考证,巴甫洛夫在青年时代读过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在晚年,他还读过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其他经典著作。(注:阿·尤果夫.巴甫洛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214.)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启蒙宣传,对巴甫洛夫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青年时代的巴甫洛夫,对世界观问题和尖锐的哲学论争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别林斯基、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列夫等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大量著作。正是在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出身于神父家庭的巴甫洛夫才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立志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应当提到的是,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先驱者谢切诺夫于1863年出版的《脑的反射》,以其新奇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强烈地吸引了巴甫洛夫,对他后半生的科学探索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巴甫洛夫发扬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传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逐渐接近了辩证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形成了自己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客观性原则。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自然界,自然科学的任何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巴甫洛夫说:“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绝不能使鸟体上升。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心机。”(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6.)科学研究不能向壁虚构,不能用主观的猜测来代替客观的事实。但是,在研究动物行为时,许多生理学家喜欢采取拟人化的方式,把人的主观状态机械地搬用到动物身上。在确立“条件反射”这一概念之前,巴甫洛大也使用过“精神兴奋”、“心理性分泌”一类术语。但他很快就发现这种拟人化倾向对于研究工作毫无裨益,因而下决心“仍然保持纯生理学家的身份,即作为客观的外部观察者和实验者”(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3卷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在他的实验室里,他与助手们甚至订立了使用“猜想”、“愿望”、“喜欢”之类语言解释动物的行为就要被罚款的约定。

2.决定论原则 。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探寻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找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应当始终如一地坚持决定论原则。巴甫洛夫在谈到反射理论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时说:“第一是决定论原理,即任何特定的动作和反应都有其推动力、理由和原因。”(注:转引自C.A.彼特鲁舍夫斯基.巴甫洛夫学说的哲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3、59.)对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巴甫洛夫极力摈弃“不顾真正原因的反决定论的思考方式”(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3卷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45.),坚持从动物的行为与其内部条件、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找寻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他还特别注意选择和确立能够体现决定论原则的科学概念。例如,“反射”和“本能”这两个词通常为生理学家作为同义词使用,巴甫洛夫主张采用“反射”一词,“因为其中决定论的思想更为清楚。”(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3卷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76.)

3.整体性(或系统性)原则 。巴甫洛夫认为,生命有机体是复杂的统一整体,是有着有机联系的系统。在生理学的研究中,他强调动物机体的整体性,反对把机体当做各个器官、各个生理系统的机械组合,而且特别注意神经系统对整个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他承袭了著名的俄国临床医学家泡特金的“神经论”思想,“竭力要把神经系统的影响尽量扩大到机体活动上”(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5.),始终把生命有机体看做是由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整体。不但如此,在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中,巴甫洛夫站在“从空间来思考的生理学家”的立场上,更进一步地把动物与生存环境作为一个有整体性联系的系统来研究,并注意改造和完善实验环境。

4.渐进性原则 。利学研究是一个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的渐进过程。坚持渐进性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研究课题应当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巴甫洛夫由研究血液循环生理开始,经过消化生理研究,最后过渡到高级神经活动生理研究,就体现了这一要求。第二,要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曲折的,难免犯错误,任何科学理论都不会终止科学的发展。巴甫洛夫从不认为生理学的某一方面理论,包括自己所创立的学说已经完美无缺;相反,总是包含有不正确的成分,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发展。他说:“显而易见,在今后的长久时期内,未知事实的大山仍然要无可比拟地高于既知事实的断片。”(注:巴甫洛夫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392—393.)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科学方法的创新才会有持久不懈的驱动力。

如今,在生理学领域内,尤其在大脑生理学方面,由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影响,由于实验技术手段的更新,已有了许许多多的重大进展。巴甫洛夫学说同其他一切科学理论一样,理所当然地要留有时代的印记和局限性。科学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对前人理论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对巴甫洛夫学说本身的评价和剖析,已不属本文的讨论范围。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巴甫洛夫是生理学研究方法的大革新家。他以新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生理学理论体系,在生理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一座里程碑。他的创新精神,他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对今天的科学工作者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科学方法的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 图1

巴甫洛夫的一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