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第一,大脑分析性活动。

(一)光分析器。

i)狗对于光线强度的分析力是极精微的,没有可以测定该强度极限的方法(表55)(图14)。试看此图,最下方两种浓度较深的影纸是人眼所难于区别的,但狗却能够对于这两种浓度个别地形成条件反射。

ii)关于狗对形态的分析力,例如在分析正圆形与椭圆形的场合,可以确定该分析力的限度(图15)。

iii)关于许多形态或点的运动方向,狗也具有分析力。

(二)声音分析器。

i)对于声音强度,狗的分析力远远超过于人类;这不仅从强度的差异上,而也从时间的关系上,都是很显然的(表56)。

ii)对于音的高度,狗的分析力极强。狗能区别1/8的音,这是人类所不能的。

iii)对于声音高度的极限,狗的分析力也远远超过人类——它能听见人类所不能听见的声音。

iv)关于音色和声响的地位,狗的分析力的限度,仍未能够确定。

v)关于声音彼此间的间隔时程,狗的分析力极强——它能区别拍节机每分钟100次响声与每分钟96次响声的差异,这是人类所不能分析的。

(三)狗的皮肤机械性分析器。

关于刺激地位的局限性,及关于各种形式的机械性刺激,所做的分化性制止的实验都已经成立;但在精微度的关系上,尚未确定。

(四)皮肤温度性分析器。

各种温度性分化相的实验也顺利地做过。

第八讲 - 图1

图 14

第八讲 - 图2

图15 仕格尔·克列斯托夫尼可娃实验用的圆与椭圆图(正圆形下方的椭圆形半径为8∶9)

(五)气味分析器。

关于若干种类的气味,虽然做了分化性制止的实验,但由于气味有关的主观性及客观性标准的缺乏,所以有关的实验还是很少的。

(六)口腔化学性分析器。

用动物的常用食物及所厌恶的物质个别地形成了条件反射(肉粉、面包粉、糖、干酪、酸液、苏打及其他),再检验这些条件反射的相互的制止作用。

i)表57及表58在应用了荷兰干酪性条件刺激物的回转物以后,其次位的通常食物性条件刺激物的皮肤机械性刺激就蒙受了后继性制止的作用。

ii)在沙维契实验内,用糖和肉粉分别地形成了条件反射。在把动物的常用食物中的肉粉除去而增加糖量的场合,肉粉的条件反射增强,糖的条件反射几乎消失。

iii)哈仁实验则利用酸性反射而证明了,血液的化学构成上的差异是能为化学性分析器的脑终末部所区别的,其表现就是该终末部兴奋性的增强或减弱。

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食物性条件反射。

第二,大脑两半球综合性活动。

(一)同时性复合刺激物。

i)如果同时性复合刺激物是由两个各别的分析器的刺激物而成立的,那么,一个刺激物会掩蔽另一个刺激物的作用。

甲、琶拉定实验(表59)。皮肤机械性刺激掩蔽皮肤温度性刺激。

乙、泽廖尼实验(表60)。声音刺激掩蔽光线刺激。

ii)在同时性复合刺激物是由一个分析器内的两个刺激物而成立的场合,两个刺激物的相互关系如下。

甲、如果在这场合的两个刺激物的强度相等,两个刺激物的个别的反射量相等(泽廖尼实验)。

乙、如果两个刺激物的强度大有差异,那么,两个刺激物的个别反射量也大有差异,即是强刺激物掩蔽弱刺激物(泽廖尼实验)。

根据这些实验而了然,在同时性复合物的场合,不论两个刺激物是属于同一个分析器或不同的分析器,一个刺激物为另一刺激物所掩蔽的程度是由于两个刺激物强度彼此间的差异而决定的。

iii)在同时性复合刺激物中较强成分的刺激物单独地重复地被应用着而不受强化手续的场合,如果同时该复合刺激物不断地受着强化手续的处理,那么,该较强刺激物就失去作用而该复合物却保存着原有的作用。这就意味着,较弱成分的另一刺激物具有潜在的作用。

iv)第四讲内的彼累里茨凡格的实验(表10)证明了,较弱成分的刺激物,如果继续地受条件反射消去的处置,就可能使较强刺激物及该复合物都显现第二级消去的现象。

v)如果属于不同的分析器内的各动因预先个别地受了一定的处理而各成为条件刺激物,其次,这些各动因又互相复合而成为一个复合刺激物,那么,纵然尽量地重复应用这复合物,也不会发生掩蔽的现象。

vi)如果同时性复合刺激物继续受强化处置而其各个别成分却不受强化处置,反复地被应用下去,那么,该复合物会保存着效力,而各个别成分却失去效力,会变成制止性刺激物。

(二)后继性复合刺激物。

i)后继性复合刺激物构成的方式。

甲、同一分析器内的一个刺激物,以一定的时间发挥作用若干次,各次间的间隔时程却有长短的差异。

乙、由同一分析器内采取3~4个不同的刺激物,构成一个复合物,而这些个别的刺激物却以一定的顺序互相衔接地发挥作用。作用时间是一定的,休息时间也是一定的。

丙、从不同的分析器内采取3~4个刺激物,构成一个复合物。各刺激物发挥作用的顺序、时间和休息,都是一定的。

对于上述三种方式的复合物,经过一定的手续处理以后,这些复合刺激物会成为阳性复合物,而各复合物内的个别成分也分别与其强度及种类相符合地具有阳性条件作用。

ii)后继性复合刺激物分化的方法。

甲、把上项甲类复合刺激物内个别刺激物之间的间隔时程作适当的变动。

乙、把上项乙类和丙类复合物内个别刺激物的排列顺序作适当的变动,或者做完全的变动,或者在复合物由4个刺激物而成立的场合,只将中间两个刺激物的位置变动。

改变了排列次序以后的复合物,以后在重复地被应用的时候,都不并用强化手续,于是该复合物就会变成制止性复合物,而原有顺序的复合物却依然接受强化处置,依然保持阳性作用。这样,复合物的分化现象就成立了。

实验  案例一(表61)。阳性复合物内(电、皮、水)各刺激物的排列次序有了变动以后(水、皮、电),经过一定的处理手续以后,次序已变动的复合物变成了完全的制止性复合物了。

实验  案例二(表62)。阳性复合物(嘘、高、低、电)的中间两个刺激物的次序更动以后(嘘、低、高、电),经过一定的处理手续以后,也就变成制止性复合物。

iii)后继性复合刺激物分化的机制。

一个复合刺激物中各个刺激物的排列次序及各刺激物间的间隔时程,必定是决定某一个复合物的最后结果的因素,并能决定该复合物作用的总和(可能也具有质变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分析器中枢性终末部的特性及活动而成立的。

iv)实际的应用。

甲、利用复合刺激物的综合性机能有关的实验,证明了亥姆霍兹共鸣学说的正确性(表63)。

乙、利用复合刺激物的综合性机能有关的实验而证明了,对于声音位置的分化,大脑两半球的协同作用是必需的(表64)。

第三,由本讲及以前各讲所引证的事实而了然,所谓感觉生理学范围以内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利用动物条件反射的实验而获得解决。

譬如用优美的浮雕图做例子吧。对于浮雕图的感觉是这样成立的。我们先用手摸索浮雕图所表现的事物,其时我们手部的触觉(即对于皮肤机械性刺激)和运动,是最初的基本性刺激,而光线刺激是由浮雕本身或多或少地照明地位的浓淡而成立的信号性刺激。如果这些信号性刺激与上述皮肤机械性刺激及运动性刺激同时地互相复合,才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是说,才会构成浮雕图的综合性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