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脑两半球的正常和病理状态
(在巴黎索拜学堂,巴黎大学赠与巴甫洛夫教授名誉学位时宣读,1925年12月)
无条件与条件反射间的区别——大脑皮质部的两种机能——阳性和阴性条件刺激——作为镶嵌的脑髓——醒觉与睡眠状态间的过渡位相——两个实验例子——反常相与催眠——睡眠与抑制作用在性质上相同的又一证明——两个实验表示抑制过程有一种改变(一种用电流作为条件刺激;另一种用困难的分化作用)——以休息和溴剂来复原——其他表明抑制性过程占优势的实验——困难的冲突是病理扰乱的原因——关于条件反射的形成地点及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性质的假设——皮层细胞的机能敏感性;由俄罗斯饥荒证实——神经系统的两种类型
我有很大的荣誉来请诸位注意我实验室中最近的研究结果。这个研究报告,我确信,会引起大家相当的兴趣。实验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即在从史前时期起即是人类朋友的狗身上做的。我们在这种动物身上做研究已经有25年了,为的是从纯粹生理学的观点来了解它机体的全部高级神经活动,一直都没有利用心理学的解释和名词。
这个高级神经活动的主要器官,当然就是大脑两半球。
所有我们的实验材料都是向它集中的,大脑半球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就是我所谓的条件反射 。在生理学中,笛卡儿的天才贡献,反射的概念,是一种纯粹自然科学的理解。所谓本能 [1] 与反射是同样的现象,虽然它时常是属于更复杂的一种,我们可以说,现在也是被充分建立起来了。所以,为机体所有的这些固定而有规则的反应,应用“反射”这一个名词是更为合宜些,并且为了精确起见,我们在这个词上面加上“无条件”或“条件”这个形容词。
让我们举出这些无条件反射中最普通的一个,每天所发生的,即食物反射。当食物作为一种刺激,被放在狗的面前或者进入它的口中时,一种确定的动作和唾液反应就发生了。如果食物在被放进狗嘴之前几秒钟,譬如,有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对于它的耳朵起作用,并且如果这样地同时发生一次或多次,那么,节拍器便会唤起与食物一样的反应,就是说,会出现同样的动作和同样的唾液以及其他的消化腺分泌。这个新的食物反应可能成为好像食物实际在口中一样的准确,并且它可能存在无定限的长时间。
这些反应就是我所谓的条件反射 。
为什么不把这个当做是一种反射呢?很显然,它们的机理是一样的——一定的外在动因,冲动沿着某个感觉神经的传导,和中央联结,通到肌肉和腺体的一定离心神经。这区别 不是在反应的机理,而是在它的完成。从出生那天起,无条件反射机理的所有部分就已齐备了。条件反射是在个体生存过程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区域中建立起来的,即在大脑两半球中建立起来的;因为随着它们的除去,条件反射就从神经系统的活动中消逝。在正常动物中,反射机理的这种建立,于确定的生理情况之下是必然发生的,除了从生理学的基础来考虑它之外,绝对没有其他基础可言。条件反射机理的完成,很明显就是一种接通 ,即在兴奋过程移动着的通路中一种机能联合的形成。现在我们具有许多事实,允许我们把这种接通的动作认为是一种生理的过程,并且甚至于是一种单纯的过程。
对周围环境任何可以想象到的动因,都能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在一个动物身上存在着对于它们的一种感受器官,并且可以在任何无条件反射上形成起来。它们的生物学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单只由于它们才有可能使复杂的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建立 最微妙而精确的平衡。那些不可胜数的起条件作用的动因,对于一些很少而近的,直接对于机体有益或有害的动因起信号作用。甚至很细微而远的条件刺激作用于眼睛、耳朵及其他感受器官,都可能引起动物的动作——在一方面,趋向着 食物,趋向着 异性,等等,在另一方面,从所有有害的和破坏性的动因避开。
从这样一种观点看来,大脑皮层的生理任务是,(1)一种联系或接通 的机能(依机理而言),(2)一种信号 的机能(依它的意义而言)。而且信号作用是与外在动因准确相应地发生变化。
关于我们的方法,在这里只说几句话。为了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差不多只应用两种无条件反射:食物 反射和防御 反射(后者是不用食物,而用一些狗所拒绝的物品,像弱的酸溶液,并将它们放进动物口中时所看到的)。我们不记录条件反射的运动成分,而记录分泌的成分,就是唾液的分泌;因为这个反应是比较容易测量的。
上面所描写的反应是一种阳性条件反射 ;因为条件刺激在大脑两半球皮层内,唤起一种兴奋过程。但是,当条件地起作用的动因引起的不是一种兴奋过程,而是一种抑制过程,则产生的是一种阴性的 ,抑制性的条件反射。例如我们对于一个每秒钟振动100次的乐音建立起一个阳性条件反射。现在如果我们试用其他乐音,便发现它们也有一种阳性条件作用。但是,如果我们重复它们而不用无条件刺激(食物或酸)伴随它们,那么,它们逐渐地,不但失去它们的阳性效力,而且变成为抑制性动因了。它们的抑制性质可以很清楚地被表证出来:在应用它们之后很短的时间,在一分钟内,或者甚至在几分钟内,起阳性作用的乐音也减弱或完全不起作用。
目前,我们的条件反射研究已经特别扩大了,所以,我现在不能较全面地来叙述它。除了上述的必要介绍之外,在讨论我报告的特殊题材之前,我必须简单地提到两项或三项其他细节。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两种过程都在大脑皮层上进行运动,起初从发源点或多或少广泛地扩散 着,然后围绕这一点集中 。当这些过程集中时,它们的一种很精细确定的定位就发生,并且由于这个缘故,整个皮层就变成紧密错综着的兴奋作用点和抑制作用点的一种巨大镶嵌 。
这种镶嵌的形成和强化,一部分是由于相应的外在 动因物所直接唤起的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的相反过程的相互聚集;而另一部分是由于内在 关系,特别是由于相互诱导作用 ,一个过程引至另一个过程的加强。
在最近的一篇演讲中(第三十二章),我报告了一长系列的实验,我想毫无疑问,可以证明,睡眠与清醒状态中与兴奋作用过程同时并存的抑制作用是同样的,然而,并不像在清醒状态时那样被限制在分散的地位,而是连续不断的,并且不仅扩散到两半球,而且扩散到脑邻近的低级部分。
最近我们曾研究了醒觉状态和睡眠状态之间的过渡位相 。在我们的实验中,狗是这样被放在架子上,它的动作被限制,并且它是单独留在实验室中,甚至于和实验者都隔离。在这些条件的影响之下,还由于所用的刺激的确定性质,在这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便发展出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趋向于睡眠。一部分由于不同的狗的神经系统的个别特点,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验中的某种特殊手续,我们可以观察并研究从醒觉状态过渡到完全睡眠状态中的某种确像是固定的位相。这类的位相,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辨为好几种。这里我只谈及其中的两种。
当条件反射是用不同的外在动因借同样的无条件刺激的帮助而形成时,所得到的效果就表现出一种很大的量的变化,虽然所有的反射都是确定建立了的。对于普通的温度和机械的皮肤刺激,以及对于光的刺激,所起的条件反射通常是比那些对声音刺激所引起的条件反射要小些。如我们最近的实验告诉我们的那样,这是依靠着每一个刺激的绝对能量——刺激的能量越大,其效力也越大。在从醒觉状态转变到睡眠的一个特殊位相中,效果的这种正常关系就消逝了。若不是所有的效果都相等(均等相),就是这个关系变成相反的,以致从弱的刺激所得到的效果是大于从强的刺激所得到的那些效果,或者后一种甚至于可能没有任何效果(反常 相)。
这里是一些例子。一只狗以前与不同力量的刺激相应表现出大小不同的条件反射,在时期延长的实验过程中,堕入一种几乎觉察不出的瞌睡状态,而条件反射的效力就都成为相等的了。为了使这动物完全清醒,只需要在皮下注射小量的咖啡因便可以做到,并且在这之后所有的反射,以它们效力的大小来测量,立刻又回复到正确的秩序。
在另一只狗,它在实验时总是保持完全清醒的,我们时常重复并继续应用抑制性刺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之就把它引入睡眠状态。现在试用一种弱的阳性条件刺激,我们发现它不起作用,在这之后我们给狗一点食物。这当然把睡眠状态减少到某种程度。在第二次重复条件刺激时,我们从它得到了一点轻微的作用。我们又喂饲这只狗。在第三次,对于那个刺激的条件反射达到了它平常的大小,或者甚至于超过了它。条件刺激现在是伴随以食物。随后应用一个强的条件刺激——它表现出比先前应用的弱刺激的效力更小。实验以此方式继续进行,我们最后成功地又建立了刺激之间与它们的力量相应的正常关系,像在前一个案例中一样。
很明显,由于反复地吃食动作所产生的兴奋作用逐渐克服了我们在实验开始时所引起的大脑的睡眠抑制性状态,并且从这种状态它又以同样的连续位相转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这里是另一个例子。一只对不同强度的动因很快地建立了很多反射的狗,现在又来建立一个新的反射(对于一个弱的刺激)。刺激在每次实验中是被数次连续应用的,并且继续好几天。这就使得动物的一般状况有显著的改变。它在架子上逐渐变得安静些,并且迟钝地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就好像它是大理石所雕刻的一样,同时,在先前建立的刺激中,只有弱刺激的作用被保持住了。对于弱的刺激,在它们起作用的全部时间内,得到了十足的分泌效果,并且现在当食物呈现给这只狗时,它立即开始吃食物。对于强的刺激,只有在它们的作用一开始时,流出少量的唾液来,其后这种分泌也停止了,而且狗没有转向所给的食物。如果我们进入屋内,并以某种方法刺激狗,触摸它,唤它的名字等,那么,在此之后所有的条件反射就又建立起来,而且刺激,以它们的作用的力量来比较,就有了它们正常的效果。相反,当狗在架子上几天都不受到特别的刺激作用时,最后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消逝了,这动物没吃给予它的食物。但是你只要把动物从架子上解脱下来,把它放在地板上,它就贪婪地吃起来。
未必能够怀疑,在所描写的实验中我们所遇到的是一种特殊的催眠 位相。我想这个反常相,是实际类同于人类的一种特别有趣的催眠位相,暗示 位相,其中,现实世界中强的刺激让步于弱的刺激,即催眠者所说的话。这个反常位相解释许多短期的或持续的变态睡眠 的案例。有时它继续好几年。在这个时期中,睡眠者只短期间隙回复到醒觉状态,特别是在没有强刺激的时候。强烈刺激常在日间发生,因此醒觉时期在夜间是较常发生。皮尔·让内所观察过的5年之久的睡眠实例,和在圣彼得堡所看到的20年睡眠的案例是这种例子 [2] 。
因此,清醒状态到睡眠之间的过渡 位相,看来就是抑制性过程在两半球中广度和强度的不同程度。所谓动物催眠 (已经知道很久了)是一种真正的催眠,是醒觉状态到睡眠之间的过渡位相的一种,是一种抑制作用主要影响着皮层运动区(这是由于产生它的程序的特点所致)。催眠中所发生的僵直状态 显然是由于麦格纳斯和克兰因所发现的脑的平衡中枢活动的表现而兴起的,这些中枢现在已不受皮层运动区的影响所遮盖了。我们的实验指出,各种过渡位相和睡眠,可以由弱的以及强的刺激产生出来,并且也能从不平常的刺激产生出来。所以醒觉状态一般是由一种中等力量的习惯刺激所建立的,某些类型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这种情况。
特别有趣的事实是除了上面在狗方面所描写的状态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其他状态中观察到反常相。在每次单独使用抑制性条件刺激之后,特别是在反射已经建立之后的不久,我们曾看到一个长的连续时期的抑制作用布满到整个两半球中。并且在这个时期中,我们也可以侦察出明显的反常相。我们先前认为睡眠和抑制作用是同一过程的结论在这里获得了另一次的证实。
让我们转到另一系列的实验。在起初我们偶然遇到,但是后来我们在狗身上能够随意引起,类似人类神经病的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机能变化。
在两只狗身上,条件反射不是从无关的刺激,而是以一种应用到皮肤上的很强的电流逐渐形成的。用这种电击并没有引起狗的任何咆哮,也没有显示出任何防御反射,这些动物相反地转向它们所惯于获得食物的地方,舔它们的嘴唇,等等,简言之,它们以一种活泼的食物反应来回答,并且有大量唾液的流出。电流可以被皮肤的烧灼和伤害所代替,但是效力仍是一样的。
这个条件反射继续很久而不变。然后我们开始移动刺激作用的位置,就是说,每次将电流应用到皮肤上的一个新地点。很长时期效力保持不变。其后,在一只狗身上,当某些地点被试验过后,结果发生了突然而彻底的改变。对于电流所起的条件食物反射完全消逝了,现在一个更弱的电流即使应用在第一个已经建立好的地点也只会唤起最强烈的防御反应。在另一只狗,仅只转换到一个新的皮肤地点,没有引起同样的结果;但是当在同一实验中,我们连续地刺激了这些不同的地点,就得到像在第一只狗身上所见到的完全同样的效果。两只狗都变得很激动而不安。只得让它们三个月不做任何实验,但是,即使如此,也只在两只狗中的一只狗身上,并且很缓慢地用一个很弱的电流开始才有可能来重新形成那个老的反射。在另一只狗身上,我们没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在其次一只狗,用投射到靠近动物面前的一幅幕上的一个光亮的圆形,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然后从圆形分化出一个椭圆形。在开始时,它也给予一种阳性的条件作用,但是经过重复而不以喂饲伴随,它就成为一种抑制性的动因了。这第一个分化了的椭圆形和圆形有相同的面积,相同的光亮程度,但是它的形状是很不相同的(狭长的)。后来,又有继续分化出来的椭圆形,每一个更趋近于圆形。这些新的分化作用是建立得很好而且稳定的。现在试用一个在形状上与原来的圆形最接近的椭圆形,就开始有一种相反的情形;分化作用在几次试验之后已变成有效果的了,但当反复再试验就不能保持它的抑制特性,也就是,虽然从未伴随以喂饲,这个最后的椭圆形又重新开始有一种阳性的作用,随着每次的应用而增加。同时,所有先前的不太精细可是更稳定的分化作用也是如此。现在我们必须完全重建这些椭圆形,并且要比第一次做得更仔细而且更慢些,从那个和圆形的形状差得最远的椭圆形开始。在应用第一次最近于圆形的那个椭圆形时,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并且在这只狗身上,在实验之后,一般的行为也有显著的改变;它不再是温和而驯服的了,它变得很激动和急躁(神经质的)。
很明显,在两个案例中——在用电击所做的条件反射的实验中以及在用圆形和分化了的椭圆形的实验中——抑制过程是永远遭受到损伤的。在第一个案例中,为了使食物反应和电击有所联系,首先需要把对于电流所起的防御反射抑制住。在第二个案例中,如上面所示,分化作用也是基于抑制过程的。
这些观察在我们的工作中早就开始了,但是它们一直是未曾被应用过的事实。只是在最近几年中我们才能够较大规模地用它们做出特别的题旨,并且因之领会它们的关系。
我们曾用一些狗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类似情况影响之下,它们的神经系统显著失掉了抑制性机能。在大量抑制作用不同的案例中,只有很少数最简单的保持完整,并且即使在这些之中也有缺陷。这种病理状态有时候持续几个月,并且时常是保持不变的。很有趣的是,在某些实例中由于几天每日注射溴剂很快地得到一种显著的进步。
但是在另一些狗,明显是属于另一种神经类型的(参看前一章),我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它们身上我们的实验使得抑制 过程占了优势 。阳性条件反射若不是全部消逝,就表现出上面所描写的从醒觉到睡眠状态之间过渡位相的特殊性质。
这里是这样的一个实验。对于皮肤的有节奏的机械刺激(具有确定的频率)建立起了一个条件反射。从这个条件刺激分化出另一个差不多与它相同、只是节奏的频率不同的刺激。一个频率做成阳性条件刺激,另一个做成阴性条件刺激。当这两种反射都变得稳定的时候,立刻施用阳性条件刺激于条件抑制者,即分化了的刺激起作用之后,不加任何间隔;换言之,一种频率的皮肤机械刺激是被另一种所代替了。这就引起神经系统一种显著的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只有经过许多星期之后,然后或许借我们的某些特殊方法的帮助,才恢复到常态。我们毫无例外地每天观察这个动物。困难由所有的条件反射都消逝而开始。于是我们观察到它们渐渐地恢复,经过描写过的那些确定的位相;并且每一个特殊位相停留好几天,在有些情况中停留到10天。在这些位相之中,特别显著地出现了反常相和均等相。
因此,在病态的案例中所发生的神经现象是和我们在常态中所观察到的一样。不过在后者,它们只持续一个短时期,而在病态案例中它们是长期的。这是指阳性(兴奋性)过程占优势,也是指抑制过程占优势而言。
什么是所有这些病态实例的普遍特点呢?由于我们的程序所引起的持久而显著的失常是依靠着什么呢?我们有权利来回答,我相信,它是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两种相反过程的一种困难的冲撞,一种不平常的对抗(不管它是在时间或强度关系上,或者竟在二者同时) ,它引起这两种过程间所存在的正常对称的长期破坏。
然而,我们有必要补充,我们引起病理状态所采用的某些方法并不是在所有的狗身上都有效。有些动物良好地经受我们的程序而无损害。我们不能把这种说法引申到施用电击作为条件刺激的情况,因为这类实验做得是太少了。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假设,描写所有上述的事实作为大脑两半球生理工作的特征;这个假设也给予我们一个指导进一步实验的方案。接通,新联合的建立(在两半球中神经过程的新通路),我们认为是属于细胞间薄膜的机能,如果这种薄膜是存在的话,或者简单地就是属于神经原之间的细微分支,个别神经细胞之间的细微分支的机能。兴奋性的起伏变化,及其转变为抑制作用可以说是由于细胞自己本身所致使的。当新联系建立得很好,它们就能保持到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兴奋性的转换,改变成抑制作用,是一种变化不定的现象,照这样的事实看来,机能的这种分配好像是一种很可能的解释。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的过程,依我们看来好像是大脑皮层细胞活动中的不同位相。我们不得不阐明这些细胞是具有一种高度的反应性,因此,也就有易破坏性。
这种迅速的机能易破坏性是细胞中一种特殊抑制过程出现的主要冲动——一种经济的过程,它不仅限制了进一步极端的机能破坏,而且也帮助消费了的兴奋物质的恢复。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在条件反射的工作中我们所要处理的最固定而显著的事实。事实的本身如下:如果条件刺激是被应用,即使是约10秒钟,不以无条件反射支援,就在所有案例中,而且在某些狗身上是以惊人的快速,会迟早无可避免地在细胞中发生一种抑制状态;并且在细胞之外,这种状态散布到皮层上,甚至于散布进入脑髓的某些低级中枢,直到完全睡眠的来临。接近条件刺激起作用的开始,及时加入无条件刺激,就会阻止这种情形发生,这与我们对于事实的解释并无矛盾。我们最近的实验指出,在无条件刺激起作用的时候,阳性条件刺激就失去它的效用,变成被抑制的了。最清醒的信号尽其职责——然后当它的任务完成之后,而它的工作不再需要的时候,它的休息就被充分地保障并且很留心地被保护着。
皮层细胞兴奋性物质的价值,以及它的储藏量是有限的,可由下列实验清楚地指出。几年以前,当我们遭受到一次很大的食物缺乏时,我们实验的动物当然也是处于饥饿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不可能进行条件反射的研究。一个阳性条件刺激,虽然经过我们所有矫正的努力,但是很快地便转为一种抑制性刺激。所有的研究都聚集于一个主题——饥荒对于条件反射的影响。我们需要补充,就是刺激转到抑制状态的这种倾向,不仅是由条件食物反射表现出来,而且也由对于酸的条件反射以同样程度表现出来。这个事实又一次表明了在大脑两半球的生理研究中条件反射的方法之极端精细性。
从刚才所讨论的事实看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在我们的狗中遇到有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存在。很明显,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也是一样的。很容易找到这种神经系统,从出生那天起,或是由于在个人生活中遭遇到艰难的工作的结果,在皮层细胞中只储存有少量的兴奋性物质,因此很容易转入抑制状态,进入到抑制状态的某一个位相中。甚至能够经常坚持在这些位相中的某一个之内。
我已经讲完了,如果我极为敬仰的听众中有任何人来向我要求解释,或者向我提出反对的意见,我将会很高兴的。这般广泛而复杂的题目,用这么短的时间,是难以讨论得圆满的。
[1] 关于本能和反射关系的讨论,赞成所谓本能不外乎是复杂的反射这个事实的生理学证据,见第二十五章,第九段,又见《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第一章。巴甫洛夫说:我们需要在普通反射组之外,加入另外一组天生的反射。它们也发生于神经系统中,而且它们是对于完全确定的刺激,所发生的必然的反应。它们是机体整个的反应,而且构成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一般行为……在最简单的反射和一种本能之间,有许多过渡阶段,在这些阶段之间,却很难找到一个清楚的界限。例如,看新孵出来的雏鸡吧。它见到任何斑点,它的反应就是啄食,不论这是某种物体颗粒,或者仅仅是地上的一个点。但是这和当见到有东西闪过时就转头,或者关闭眼皮,有什么区别呢?后者我们叫做防御反射;第一种叫做喂饲本能,虽然啄食不过是头的倾低和嘴的运动而已。本能据说是比反射较复杂些。但是有些很复杂的反射,绝不会错认为本能,例如呕吐。这是很复杂的,它牵涉到许多肌肉(骨骼的和内脏的都有)的协同作用,这些肌肉散布于一个大的区域,而且一般是在机体完全不同的机能方面应用到的。它也牵涉到某些腺的一种分泌反应,而它们的活动一般是为了要达到另一种目的。某些本能起作用所需要的长时期,曾被假定是和反射相对比的一点,因为反射在它的构造方面,总被认为是简单的。让我们举鸟搭巢或兽造窝为例。事情就像一条链似的连接起来:采集材料,把它运输到选择的地方,把它布置和加强起来。如把这种事情看做是一种反射,就必需假设:一个反射引起下一个,就是说,它是一个连锁反射。但是这种活动的连接并不是本能单独所特有的。有许多反射也形成连锁。假若我们刺激某条内导神经,例如,坐骨神经,血压就有一种反射的增加;心脏左心房和总动脉第一部中的高血压,是第二个反射的有效刺激,一种减压反射,它倾向于中和第一个反射。还有麦格纳斯所描写的连锁反射。一只猫从高处跌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脚先会落在地上,甚至于就是大脑两半球被除去之后也是如此。这是怎样造成的呢?耳应器官的空间关系一经改变,就引起一种确定的反射,颈子肌肉发生一种收缩,把动物的头恢复到正常位置。这是第一个反射。随着头的转正,于是引起另一个反射,把动物转到站立姿势。这是第二个反射。然后,又有人辩护说还有这种差别;本能依靠动物的内在状况。譬如说,一只鸟只是在配偶时期搭巢;或者一个更简单的例子———一个饱食了的动物不再被食物所吸引,而停止进食。性冲动有一种类似的变化,要看机体的年龄和生殖腺的状况如何,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还靠荷尔蒙———内分泌腺的产物的出现。但是这么一种依靠性并不单独是本能的一种特质。每一个反射的强度,甚至于它本身的出现,是随着中枢的激动性而变的,而中枢的激动性又依靠血液的物理和化学特质(自动刺激作用),以及别的反射的相互作用。最后,有时认为,反射只决定组织或单个器官的活动,而本能就牵连到整个机体的活动。但是,从麦格纳斯和窦·克兰因最近的研究中,我们知道,站立、走路,以及保持平衡,不过是反射而已。因此我们知道,反射与本能,都是机体对于内在和外在刺激的不可避免的反应,所以我们不需要替它们另起名称。反射在这两个名称中是比较好些,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纯粹科学的含义。反射的总和是人类和动物神经活动的基础。——英译者
[2] 参看第二十九章。——英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