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大脑皮质内神经过程的扩展与集中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这是极重要的一个问题。从已有研究的发展而言,与内制止过程有关的研究,最占优势。
第一,分化性制止过程的扩展与集中。
实验案例。与内制止过程进行方式有关的实验,以克拉斯诺高尔斯基的研究为最重要。克氏为了这个实验的完成,在几年中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因为内制止过程的发展,有时常发生动摇而不适于这个目的,所以必须坚忍不拔地进行试验,方可以获得确实可靠的结论。
(一)制止过程的扩展。
如表65(图16)表示的,与阴性反射№0部位相距较近的各部位(№1、№2),在第一次受检查的场合,效力都是零,在第二次试验的场合,效力很弱(№1痕迹,№2是3滴),而较远的各部位的效力(№3、№4),在第一次试验的场合,已经是阳性(6滴、7滴),在第二次试验的场合,阳性很显著(№45滴)。这个事实意味着皮肤零部位的制止过程向邻近各部位扩展,而这内制止过程进行(即扩展)的程度,与距离的大小有关,即是较近的部位所受的扩展影响较强,较远的部位所受的扩展影响较弱,这就是皮肤机械性分析器周围部制止过程进行的情形。可以想象,在皮肤机械性分析器的大脑终末部内也必有与该分析器部(周围部)各点(№0…№4)相当的各点,而此处各点间的距离,也正与该分析器末梢部各点间的距离相当,正与射影的关系相同。因此根据本实验皮肤各点制止过程进行的情形,就可以断定,该分析器大脑终末部的制止过程也是与此相当的。
图 16
在表66中,№0部位较强的制止过程,以很小的间隔时程(0.25分钟)重复地被应用4次,结果是,最远部位(№4)的阳性效果显著地减弱(由原来的6滴而减为3滴),这就是№0部位的制止过程向№4扩展的现象。如与表65内相较,这制止过程的扩展是很显然的。
(二)制止过程的集中。
表67的实验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
甲、各点由№0部位的制止过程的扩展影响而成立的制止过程,都会陆续地解除,并且较远距离的制止过程的解除较早(№4部位在0.5分钟以后、№2部位在5分钟以后、№1部位在10分钟以后,解除了制止过程)。
乙、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几天或几周以内,如果上述的实验重复应用的回数越多,远隔各点制止过程的解除就越快。
由于上述两个事实而必然会达到一个结论,就是上述的现象是制止过程的集中。为什么?推理是这样的。制止过程出发点的强度(即制止过程的坚定度)是与阴性刺激物重复地被应用的回数增多相并行地而逐渐增大的。我们从上方有关内制止过程的各讲(消去性制止、条件性制止等等)的实验资料,都可以达到这个结论。这就是说,在上述情形的场合,分化相(即制止性过程)的应用回数越多,它的制止性强度应该是越过越大的,即是该分化相的本身也是越过越坚定的。然而乙项的事实说明着,表67内的实验重复回数越多,远隔各点制止过程的解除也就越快。既然与这类实验回数的增多相并行地,在一方面,出发点(№0)的制止过程越过越强;而同时在另一方面,其他各点(№2、№3、№4)制止性过程的解除越快,这就不能不断定,其他各点的制止过程都向出发点集中了。制止过程的集中,就是这样解释的。
(三)一般地说,集中过程的进行很慢,而扩展过程却很快。
第二,消去性制止过程的扩展及集中。
(一)消去性制止过程是会扩展的。
按照高冈实验,这是很显然的。在表68内(图17)左肩第一级消去点的制止过程对较近的胸左侧,显现了扩展性制止的作用,并且其数值是很大的——89,而对于较远的左后肢大腿,也同样地显现了扩展性制止的作用,不过其数值是较小的——12(第一只狗)。对于第二只狗的实验,意义相同的结果也获得了。
图 17
这个实验结果证明着,消去性制止具有扩展的性质;与第一级消去点相隔较远的部位,其制止过程也较弱。(注:制止过程百分率的算法:
例如 10Ⅺ1913的实验,第一号狗左肩第一次阳性效力是9滴,而胸左侧的阳性效力是1滴。计算如下:
9∶100=1∶x x=11.1 (阳性效力)
100-11.1=88.8=··89 (制止过程百分率)
同样地(11Ⅺ1913):
9∶100=8∶x x=88 (阳性效力)
100-88=12 (制止过程百分率))
(二)消去性制止过程是会集中的。
在表69,这个集中现象很为明显。(注:本表21Ⅺ1913的实验,制止过程百分率,也许应该是56,与29Ⅺ1913的数字相同,而不是65。但原书两种都如此写,所以照记。)
(三)第二级消去各点制止过程消去的速度,因狗而不同(同上表)。
(四)表70。在第一级消去点完全消去以后,即刻检查与发端点有种种距离的各点的制止过程的强度。与这只狗以前的实验结果相较,这次的结果显然不同。
(五)表71。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之下,消去性制止实验的结果是,一号狗的远隔点的阳性效力反而增强,可是三号狗的远隔点却显出显著的制止状态。
(六)在各只狗的制止过程扩展及集中的关系上,进行的速度虽各有不同,但扩展过程与集中过程在时间的比例上,后者比前者需要4~5倍的时间。
(七)在克拉斯诺高尔斯基及高冈的实验里,尤其在高冈一号狗实验的场合(1914年2月6日实验),有些特异的现象。这是在第十一讲里会说明的所谓“诱导”现象。
第三,条件性制止的进行。
由安烈勃实验(表72)(图18)可以了然,在皮肤一定点上形成了条件性制止的场合,其制止过程会向一个分析器的全范围扩展,但较远各点的制止过程也较弱。各点(№0点除外)的最大制止过程只在30秒钟以后才能成立,而零点的制止过程却即刻达到最大值。
图 18
第四,从分化性制止、消去性制止及条件性制止的三种制止过程的进行状态而言,在分化性制止与消去性制止之间,存在着相当的类似性,不过也略有区别。但条件性制止过程的进行状态却独具特色,显有区别。
第五,声音分析器内制止过程的进行。
根据伊万诺夫·斯莫连斯基的实验(表73),可以想象,制止过程在声音分析器内也是具有运动性的。
第六,除皮肤分析器及声音分析器以外,其他分析器内制止过程的运动状态的如何,这由于技术上的理由而尚待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