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一,外制止与内制止的区别。外制止发生很快;内制止的发生,不仅很慢,有时很困难。

第二,自然的反射与人工的反射。自然的反射是利用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本身,譬如食物(无条件刺激物)放在若干距离的地位给动物看而引起的反射。人工的反射是不用无条件刺激物的本身,而用其他的外来动因经过一定的手续所形成的条件反射,譬如,表5中的拍节机的条件反射就是。

第三,条件反射的消去。在条件刺激物经过一定的手续(每次应用条件刺激物后,不应用无条件物),条件反射的阳性效力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零,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去。

(一)在条件反射消去性过程进行之中,有时有若干的动摇。如表5中所表示的,反射的消去虽然在全体上是显然的,但有时发生动摇。引起这个动摇的原因是:

i)外在环境的变化;

ii)神经过程的内在条件。

(二)与条件反射消去性过程速度有关的因素。

i)动物的个性,即动物神经系统的个性。

ii)条件反射的坚定度。

iii)形成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反射的强度(表6,表8)。

iv)间隔时程的长短(表7)。

v)条件反射消去性过程实验的次数。

(三)第二级消去性反射。

i)如果第一级反射消去的程度极强,第二级各反射消去的程度就不会有什么差异。

ii)如果第一级反射消去的程度是中等的,第二级消去性反射的消去程度就可能有种种的差异。

第二级条件反射消去的程度与第二级条件反射本身的相对的生理学强度有关。

与生理学的强度有关的条件是:甲、条件反射形成时期的长短,乙、强化工作的如何,丙、过去曾否受过反射消去的实验,丁、实验当天曾否预先接受强化手续。

iii)在一只动物具有几个条件刺激物的场合,如果其中第一级消去的反射的生理学强度是较大的,其他各条件刺激物的第二级消去就容易发生(表9)。

iv)复合性条件刺激物。在复合刺激物本身消去的场合,它的各成分也就消去。在其一个成分的刺激物消去的场合,另一个成分之是否消去,则与已消去的成分的生理学强度有关。

v)生理学强度较弱的条件刺激物,在受了消去性实验而第一次达到零值以后,如果再继续地不受强化手续的处置,就会对于较强的条件刺激物也能引起第二级的消去过程。在表10内,温度刺激物(零摄氏度)消去而达于零以后,继续地不受强化处理数次,就对于皮肤机械性刺激物及复合刺激物本身都引起了第二级的消去(表10)。

所以消去过程的深度,并不仅以第一次的零值为止。

(四)条件反射消去后的恢复效力的过程。

i)可能会自动地恢复作用。自动恢复原有条件作用所需的时间,可成为测定消去度深浅的标准。通常,这个恢复原有效力所需要的时间是几分钟乃至几小时(表11,表12)。

ii)条件反射消去后,也可借无条件反射的帮助而从速恢复原有的阳性作用。

iii)与条件反射消去后恢复原有作用有关的条件是:消去度的深浅,动物的个性,条件反射的强度及消去实验重复应用的次数。

(五)条件反射消去过程的本质。

i)不是条件反射的毁灭;

ii)不是唾液腺分泌机能本身的疲劳;

iii)也不是有关的神经成分的疲劳;而是

iv)制止过程的发展(参看表10)。

(六)在条件反射的场合,有时会自动发生的动摇,这应该当做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两者互相斗争的现象看待。

(七)一个条件反射的消去,可能对于其他的同族条件反射、异族条件反射乃至无条件反射,引起第二级的消去,这是从大脑内某一个起源点的制止过程(第一级消去)向其他各部分扩展(第二级消去)的缘故。

(八)解除制止(化)(растормаживание)。在条件反射消去性过程的实验进行之中,阳性反射效力的减弱,在大体上,是正确地减弱的;但有时因为偶然的环境刺激,或者因为故意地应用的新异刺激,可能把正在进行中的制止过程突然解除,因而阳性效力会突然增强,这就是解除制止的现象(表13,表14)。

第四讲 - 图1

图13 条件反射消去实验的曲线

第四,条件反射的消去,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如果把条件反射消去的过程画成曲线(图13),很显然,这条曲线虽然最后会达到零,但在成为零相以前,唾液分泌的效力是相当摇动的,时而唾液量稍增多,时而又减少。如果把这条曲线与我们的记忆力相比较,这是不无兴趣的。在我们学习一种新事物的场合(譬如高等数学或外国语中的俄文),为了能够记忆起见,必须经过多次的诵读和思索,这就是与阳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手续很相似的。在我们能够把一个新的事物记忆的时候,正与已形成的阳性条件反射相同。但是如果在把某一个事物记忆以后,不再加以温习,迟早就一定会忘却。这忘却的过程,又是与条件反射消去的过程很为相似,有时我们记得比较地清楚一些,有时候又比较地记忆得很不清楚,但是最后会完全忘却,这与条件反射消去的零相很相似的。

为了条件反射消去过程不发生的目的,必须常常接受强化处置。同样地,为了使我们保持对于某一个事物的记忆,我们必须常常温习。

记忆力良好与否,与温习的方法很有关。譬如学习俄文生词,即使起初暂时能够记住,不久又会忘记。在温习的时候,慢慢地、清楚地高声朗读,这是一个保持记忆力的条件。同时在诵读时,如果能够在脑中想象该有关事物的声音、形态、气味等等,所得的印象就会更鲜明,就会更难忘记。如果自己眼到、口到,甚至于如果自己听到而不曾心到(即是不肯在脑中想象),也还是比较易于忘却的。

人的年龄愈老,记忆力愈差,这也是由条件反射实验而能解释的。

巴甫洛夫关于老年健忘症和制止过程的衰弱(старическаязабывчивостииослаблениетормозныхпроцессов)(星三会志,一卷,69页)发表了如下的见解。按照原书的记录简译为:

巴甫洛夫先生关于上星期介绍给他看的一些老年健忘症的病人再说明他的意见,就是这些病人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大脑反应性的减弱,于是病人们不能把长句或长的质问记忆住或结合起来,而对于由几个单词而成立的句子却能作正确的答复。巴甫洛夫先生说,因为他自己是一个老人,所以他想利用他自己的老年,尽可能地理解精神活动的老年性障碍。他发现他自己的大脑皮质反应力的减弱。这是这样表现的,就是当他从事于某件工作的时候,当时过眼的印象,以后就完全不能记忆。但是这并不妨碍巴甫洛夫先生的工作,因为他是这样矫正的,就是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必须记忆的事情,尽力地把这件事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巴甫洛夫先生想起他自己一个同人——医师。这位医师是个聪明、博学的人,但是滥于喝酒,蒙受了老龄时代大脑皮质反应力减弱这样的不幸:他迁居到巴黎以后,虽然当地的医师竞争很厉害,可是他开业却顺利,然而不久却不能不放弃开业,因为他自己发觉了,他不能把病人的既往病历联系起来——接连地写录病历,可是关于在谈话最初的事情,他会忘记,会对病人作几次的同一询问。

巴甫洛夫先生指出:“与兴奋过程的减弱同时,制止过程的减弱也具有同等的意义。我们社会性行动的分析力和精确性的精微工作,譬如钢琴的演奏等等,无疑地是由制止过程而成立的。在老年的制止过程衰弱的场合,这些能力都会有障碍。巴甫洛夫先生举出了一个证明。……安德列耶夫的一只实验狗,具有老年衰弱的明显征兆,不能由实验手续而形成条件制止物。沙洛维易契克的一只狗,在它接近老年的时候,它的从前的确实形成的条件制止物以及制止过程都衰弱了。老年人喜欢饶舌不已,这显然是制止性机能的衰弱。”根据这些事实,巴甫洛夫先生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是制止过程是大脑两半球的一种积极性活动,而不是非活动的状态。……

这一段谈话是很有意思的。巴甫洛夫指出:人类行动的精微工作(譬如钢琴的演奏)是一种由制止过程而成立的技能。这当然指分化性制止过程(见后)而言的。“内制止过程是大脑两半球的积极性活动”的一句话,是很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