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第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性机能有两种,即是分化性机能和综合性机能。
分化性机能是使生物个体能从复杂的环境辨别个别成分的机能。
综合性机能是使生物个体把环境内个别的成分联合起来成为某种复合物的机能。
第二,分化性机能。
(一)分化性机能是由分析器的装置而实现的。巴甫洛夫所说的分析器是指周围性(末梢性)感受器、各感受器有关的神经及分析器的脑终末部等三个成分而言的。
i)从分析器有关的研究方法而言,条件反射的研究方法,具有一个特征,就是它能够给予客观性的数值标准。过去有关感觉器官的研究,是以我们的感觉为标准的,因此就不免陷于主观性的观察,而不能成为真正客观的标准。
ii)方位制定反应,即探索反射,虽然往往具有极大的锐敏性,但不适于神经系统分析性机能的研究。尤其在若干微弱刺激的场合,探索反射的过程,迅速而易变,不能够受详细精微的观察,因此在实际上不适用于研究。
(二)条件刺激物的泛化(一般化)过程。
i)泛化作用。在条件刺激物成立的初期,与该条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动因,也会获得相同的条件作用,这就是泛化作用。
ii)普遍性泛化作用。在由远隔性痕迹(外方动因作用以后经过1~3分钟)而成立的条件刺激物的场合,属于其他一些分析器的动因,也可能获得条件性作用,这就是普遍性泛化作用。
表43中的皮肤机械性刺激是痕迹性条件性酸性刺激物。当它成为条件刺激物以后,随后被应用的、属于其他分析器的温度性刺激(零摄氏度)和音,也都获得了条件性作用。
这类泛化作用发生的机制,既不是由于实验者本身的刺激(甲),也不是由于条件性环境反射的作用(乙),而是由于综合性条件性环境反射和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性。
(三)条件刺激物的特殊化即分化的方法。
i)对于预定的作为条件刺激物的某一个动因,继续不断地应用无条件刺激物而加以强化,这是一个办法。实际上,这个方法并不适用,因为预定的条件刺激物有时受了强化处置千次以上,也不能成为条件刺激物。
ii)对于预定的某个条件刺激物不断地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于靠近条件刺激物的某一个近似的动因却不施行强化的处置,这样轮流交替地应用无条件刺激物以后,该预定的条件刺激物的特殊化就容易成立。
(四)条件刺激物与其邻近动因的区别,在初期是不明显的,这正与条件性制止复合物的初期情形相同[参看本笔记第六讲的第(一)、(二)项]。这样的动摇状态的发生,是与引起一时性方位判定反应的邻近动因有关的。
分化相的过程(процесс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ки)与分化过程的意义相等,在本书中皆采取简单的译名“分化相”。
在完全的分化相形成以前,相近似的被分化的动因的作用,可能是:最初很弱→加强(强过条件刺激物)→减弱→零(表44);最初很弱→加强(接近条件刺激物)→减弱→零(表45);最初很弱→加强(不太强)→减弱→零(表46)。
(五)分化相形成手续上的要点。从与预定的条件刺激物间隔较远的动因,开始分化的处理,等到分化相成立以后,才渐渐着手于邻近各动因的分化。这样做,精微的分化相就较易地成立,否则难于成立(参看古拜尔格立兹实验)。
(六)分化相的耐久性。这是与条件刺激物和被分化的动因两者间间隔时程的大小有关的。
完全的分化相(即完全的分化过程)。在进行分化过程实验之中,如果在某一天开始实验的场合,最先受检查的、被分化的动因显出零的效力,该动因的分化相就被认为是完全的。
(七)被分化的动因,不论是以阳性刺激物的性质或阴性刺激物的性质而被应用,所获得的分化程度,几乎相等。
以痕迹条件刺激物而被分化的动因,也与上述情形相同(参看表47)。
(八)分化性制止的神经性机制。这是一种制止性过程。在表48内,分化音(1/8的音)对于其次位的风琴管音(条件刺激物)发挥了制止作用,因此阳性条件刺激物的效果就变成0.5,这就是后继性制止的现象,所以分化性制止也是一种内制止的过程。
分化性制止的作用,有如下的性质。
i)分化性制止的后继性制止作用会逐渐缩短,如果实验的重复回数越多。
ii)分化相的精微度越高,后继性制止就越显著(表49)。
iii)除在后继性制止上的相似性以外,分化性制止也是与消去性制止、条件性制止及延缓性反射等完全相同的。
iv)分化性制止的作用也会与时俱进地汇积起来(表50)。
v)分化性制止的强度与该分化性动因的强度有关,也与中枢神经系统一般的及局部的兴奋性变化有关。
在表51内,咖啡因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兴奋性,因此分化的背部刺激的反应紊乱了。
vi)分化性制止也能解除制止化[表52:新异刺激物的乙酸戊酯和水泡音都对分化音(1/8音)引起了解除制止出现象]。
vii)在分化性制止的后作用的时相,新异刺激物也可能引起解除制止的现象(表53)。
viii)特殊的新异刺激物可能对于分化性动因引起长时间的解除制止的现象(表54)。
第三,动物行动的训练和分化相精确度两者间的关系。
动物的分析性机能是可以由分化性制止的条件反射的实验而测定的。分化性制止性反射成立的难易,则由于实验方法的如何而决定(本讲笔记的第(二)、(三)项)。
但有时即使对动物利用了适当的实验方法,分化性制止却不容易成立。巴甫洛夫曾关于此点,认为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星三会志一卷165页上,有如下的记载:
巴甫洛夫先生关于一只最兴奋型的狗做了说明给我们听。这只狗叫做白狗,在几年以来,都是受着库帕洛夫的支配;它总是攻击性的,咬了好几个人。在实验的场合,制止性过程不足的状态显现出来,这本来是兴奋型狗的特色。以后这只狗被交给彼特洛娃了。她采取了如下的步骤,以求分化相的形成:各条件刺激物的系统被简单化了,这样,就达到分化相暂时改善的结果;其次,在许多实验进行之中,轮流交替地应用阳性反射与分化相,这个节奏性的处置很有助于制止过程,可是这也是一时性的;与此平行地,彼特洛娃对这只狗进行训练,使狗变为很顺从的,于是它不再显出以前的攻击性和野蛮性。由于上述全部训练的结果,现在制止过程即在通常的(非简单化的)条件刺激物的系统内也是完全的。在人类的方面,也有这一种训练,从孩提时代就养成生活所必需的类型。……
在星三会志的一卷169页上,又有如下的记载:
……巴甫洛夫先生想起库帕洛夫的那一只“白狗”,这是兴奋型的。同时,发现了这只狗制止性机能的缺陷:分化相也具有显著的阳性效力,消去性反射非常缓慢地形成(无强化处置手续35次以上)。最近这只狗接受了彼特洛娃的训练,变成很顺从了,不再显出攻击性的态度,并且同时这只狗的制止性机能也受到训练。由于这训练的结果,精确的分化相完成了;条件反射的消去也在无强化处置中重复地应用15次以后即能成立。……这样很显然,具有强烈兴奋型过程的特色的狗,在接受了训练的场合,就可能发展强烈的制止过程的能力。
这两段的记载都指明,在特别易于兴奋的狗的场合,分化性制止不容易形成。但经过训练和条件刺激物系统的简单化以后,分化性制止和消去性制止就都能成立。巴甫洛夫指出,在人类中也有易于兴奋的人。为了使这类人适于实际生活必要条件的缘故,训练也是有效的。这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上是一个重要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