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第一,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如果使动物接受大脑机能性的任务,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引起动物大脑机能性的慢性障碍,而这障碍的表现,或者是偏于兴奋过程的方面,或者是偏于制止过程的方面。并且在同一的实验条件之下,有些动物能够比较地长期地不发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的机能性病变,而另一些狗则不然。上述的这些差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动物个性的差异,也即是在于动物神经系统类型的差异。

第二,动物神经系统的类型。

这是与古代分类的所谓气质类型相仿佛的。动物神经系统的类型构成着一个很长的系列。这个系列的两个极端的类型,就是多血质和忧郁质。这两种极端的神经系统类型是不适于生存的,因为多血质需要不断地变化着的环境,而忧郁质却需要绝对不变的环境。从现实而言,这两个需要都是不可能的。

关于睡眠与内制止过程的类似性,在前面已经有了适当而妥切的证明。但是为什么兴奋型的动物反而容易发展弥漫性制止过程(即睡眠)呢?巴甫洛夫关于这一点的解释是有趣而正确的。

在上述两个极端类型之间,存在着许多移行性的类型。分别起来,就是这些中间的类型比较适合于实际的生活。其中应该注意的是兴奋型的胆液质和制止型的黏液质。

第三,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性病态。

有关的实验如下。

(一)叶洛菲耶娃实验。这是一个发端性的实验案例。

(二)仕格尔·克列斯托夫尼可娃实验(表139)。

由于这一个实验的结果而显然,在一定条件之下,兴奋过程与制止过程互相遭遇,会使两者通常的平衡发生障碍,并且在或长或短的时期以内,或多或少地构成神经系统的异常状态,这就是病态的发生。

(三)彼特洛娃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在延缓性反射实验相当长期地进行之中,制止型的狗比较容易地克服延缓过程的困难,而兴奋型的狗却在孤立性条件刺激时间延长的时候发生异常状态(在延缓到2分钟的时候,狗就兴奋;在延缓到3分钟的时候,它就陷于狂暴状态)。以后对于这只兴奋型狗的异常状态所采取的办法也证明了,过度的制止过程(延缓时间很长)与过度的兴奋过程(阳性反射很多)两者的互相遭遇是引起病态的原因。因为按照这个治疗方法,把孤立刺激时间缩短(改用间隔时程5秒钟,以后慢慢地加长)及条件刺激种类的减少(先应用一个条件刺激,以后陆续增加),就缓和了两个对立过程的冲突,于是神经系统的正常平衡状态就能维持了。

(四)电流刺激所引起的神经系统慢性病态。

i)在兴奋型狗发生神经系统机能性慢性病态的场合,制止过程非常减弱,甚至于消失。

表140。在电流形成条件反射以前,各条件反射(阳性及阴性)的效力是相当正常的。

表141。这只兴奋型的狗在该年4月里形成电流反射。在该年8月里,电流非常加强,于是延缓过程才开始紊乱,并且条件性制止也变成不完全了(4点12分)。这是值得注意的。在形成制止性复合物的场合,一般地说,条件制止物与条件刺激物间的间隔时程,如果不超过10秒钟以上,该复合物就能够保持着制止过程,但是在本实验的场合,间隔时程不过是5秒,而条件制止物的嘘音却变成第二级条件刺激物了。

ii)在制止型狗发生神经系统机能性慢性病态的场合。

表142:在用电流形成条件反射以前,各阳性和阴性条件反射的效力是相当正常的。

表143:在电流条件反射长期重复地被应用以后,阳性反射就迅速地开始减弱,最后就消失。

表144:在动物实验中辍了相当长久时期以后,将原来延缓3分钟的反射改为延缓30秒钟,可是这个处置并不曾能够把动物的病态改善。

第四,大脑两半球机能性病态的治疗。

(一)对于兴奋型狗的这类病态应用了溴剂。在若干天以后(本例是10天),全部的条件反射都恢复正常(表145)。

使用溴素剂的结果,各阳性反射不但不减弱,而且保持着很大的恒常值。这样,可以断定地说,溴素剂不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的,而是调整神经兴奋性的。

(二)制止型狗的这类病态,不受溴素剂及其他疗法的影响。但在相当长期休息(不做实验)以后,它的这个病态自然地消失了。……

第五,巴甫洛夫动物神经系统类型学说以后的发展。在本书中,巴甫洛夫已经把高等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类型作了一个很重要的分类。但是本书印行(1927年)以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资料更加丰富起来,因此他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更详细的论文。关于类型(或型式)的问题,巴甫洛夫在这篇论文里的解释是这样的(《巴甫洛夫全集》,三卷,517页,1949年版):

因为我们人类的和高等动物的一般行动在正常时候(指健康的生物个体而言)都是受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高位部分——即大脑两半球及其最近的下位部——的支配的,所以在正常条件之下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而进行这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就必定会达到高级神经活动真正类型的认识,也即是达到人类和高等动物行动的基本型式的认识。

在转而讨论我们的事实材料以前,必须先谈及一个很重要的、与决定神经类型有关的、目前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人类和动物的行动方式,不仅是决定于神经系统先天的性质,而也是决定于生物个体生存中个体所遭遇过的及不断地遭遇着的影响,就是说,与最广义的、经常的培育及训练有关。这是因为这个缘故的,就是与上述神经系统的性质并行地,不断地也显现着神经系统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即最高度的可塑性。所以,如果论及神经系统自然的类型的问题,就不能不考虑该生物个体在其出生后所受过的及现在正受到的一切影响。……

根据巴甫洛夫的这个说明,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生来的特征和在个体生存及发展中由环境的影响而后天地获得的变异两者的铸合物,而后天获得的变异是由高级神经活动的最高度的可塑性而成立的。巴甫洛夫的这个说明正意味着生物个体与外界环境间的统一性,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论题。

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性质的决定,巴甫洛夫在上述论文内举出了三个原则:

……所以第一个最重要的力量(即强度——译者注)原则被强调了。……胆液质者由于其放肆不拘的性质,就是说,由于其不能节制自己的力量于适当的限度以内而从强型的一组被分离开来,换句话说——这是兴奋过程优于制止过程的。因此就树立了相对立过程间的平衡原则。末了,由于黏液质者和多血质者的对比,成立了神经过程的变动性(即易变性——译者注)的原则。

还剩着一个问题:人类和动物一般行动的基本的变异方式的数目真正是限于古典的四个分类吗?我们对于狗的多年观察和多数研究,使我们目前承认,这个数字是与现实相当的,同时我们承认着,在神经系统里这些基本性类型之中,还存在着若干微小的变式,尤其是在弱型之中为然。……

第六,药品治疗的问题。

(一)在本讲内,巴甫洛夫关于溴素剂的作用,认为是在于兴奋过程的调整,而并不是在于兴奋过程的减弱。这是与从来有关溴素剂作用的见解相反的,是远远更增加了溴素剂应用范围的新结论。

根据巴甫洛夫的理论,伊凡诺夫·斯莫连斯基在他的《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概论》内说:

……这些研究完全鲜明地证明了,溴素剂的作用不是在于兴奋性的降低,……而是在于制止过程的增强,尤其是在于各种内制止过程(即主动性制止过程)的增强。溴素剂协助着内制止过程的集中,并且其次因为阳性诱导现象的缘故,溴素剂能促进兴奋过程的增强和同时地集中,这样,在大脑皮质内就树立神经性兴奋与制止间的正确的平衡。

以后又被证明了,应用溴素剂而没有积极性的效力,这不一定证实溴素剂的用量不足和用量的需要增大,而是相反地在多数症例能够由于用量的减少,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实验性神经症治疗的经验所证明的(对于本来健康的或对于去势的狗所做的实验),由于神经系统特性的不同,溴素剂的最良度的每次用量是由1~2毫克乃至几克。

在长期对强型和弱型动物应用溴素剂的场合,弱型动物的溴素中毒及全身中毒现象是比强型动物远远更早发的。……

因此就获得一个结论,就是溴素剂的正确用量,必须以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为根据,也就是正确的用量方法,必须与神经系统的类型相适合(对于强型动物的每次用量是2.0~3.0,并且有时达到5.0以上;对于弱型动物的用量是0.001~0.005乃至几个分克)。巴甫洛夫说:“神经类型越薄弱,有关的神经状态越薄弱,溴素剂的用量就必须越小。”

由巴甫洛夫所指导的多数研究,获得了如上的结论。在治疗人类神经症状的场合,溴素剂的应用,也是应该斟酌人类神经系统的类型的。

(二)咖啡因对于神经症的应用。

伊凡诺夫·斯莫连斯基在他的书中说:

然而在采取特别严重经过的症例,尤其在若干极长期的、顽固的、局限性的障碍(与孤立性疾病点有关的障碍)的场合,溴素剂和休息都不能给予所希冀的效果,于是就不得不寻觅新的治疗方法(参看十八讲有关分析器孤立性病变的正文)。

……能够确定了咖啡因的最良用量(0.03~0.05一次量)。这个用量能使兴奋过程增强,然而并不致引起衰弱的征候。并且被察觉了,这兴奋过程最良度的增强,由于负性诱导的缘故,能够有助于分化相(就是内制止过程)的巩固化。所以就发生一个观念,就是咖啡因对于兴奋过程的作用,正与溴素剂对兴奋过程的作用相同。

全体地估计着这个方法的价值,巴甫洛夫说:“应该想象,在绝大多数的场合,神经系统的疾病是兴奋与制止过程间正当关系的障碍,这是在我们实验性疾病处置的场合显然可见的。现在我们既然以药剂的形式,就好像掌握着两个杠杆,即是掌握着两个主要器械——神经活动两种过程的联动机,有时发动这一个杠杆,有时发动那一个杠杆,相应地变动杠杆的力量,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可以把已障碍的过程安排到原有的地位上去,即是安排到正确的关系上去。”

咖啡因与溴素剂共同应用而有效的机制,由于这个说明而显然。

第七,睡眠疗法的发展。

根据巴甫洛夫的“制止过程的发生,……是具有皮质细胞保护者的作用”(本书第十五讲)的概念,弥漫性制止过程的睡眠状态当然更具有保护作用。

在巴甫洛夫逝世以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保护性制止过程的概念,进行了药物睡眠疗法的实验,起先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

伊凡诺夫·斯莫连斯基的书中(《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概论》,169页)与此有关的记载,现在意译如下:

巴甫洛夫关于保护性制止的概念,是把超限界性制止及睡眠都认为具有保护作用的。彼特洛娃写道:“……在巴甫洛夫逝世以后,我们研究了维洛那尔(веронал)的催眠性睡眠对于类型不同的神经病者,即对于不同年龄的狗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

睡眠继续6至13昼夜,可是通常以6昼夜为限,有时对于一只动物把这样的睡眠重复地应用两三次,间隔时程是两三周。维洛那尔在一昼夜间被应用两次,早晨及夜间各一次,每次1~2克。可是对于一只老衰的、在神经关系上很疲弱的狗,为了获得深沉的、连续的睡眠的目的,在6昼夜内,每昼夜一次0.5克的维洛那尔的应用就足够了。在全部应用这方法的实验场合,睡眠疗法(соннаятерапия)都帮助了狗神经性活动的恢复。不论狗神经类型、年龄及疲惫的如何,这麻醉性催眠(наркотическийсон)对于全部的这些狗显现了极高度的、本质上的效益(彼特洛娃)。这类睡眠的影响对于皮肤的营养性失调症是特别显著的:溃疡,湿疹,乳头状瘤和脱毛症。全部受了麻醉性睡眠处置的狗,以后对于各式各样的神经性创伤,比以前更显著地能抵抗了。

与进行长时间的麻醉性睡眠的实验同时,在另一些实验的场合,彼特洛娃应用了微弱的、单调的刺激物,譬如不断地消去性反射、慢慢地闪亮的蓝色光线和微弱的皮肤机械性刺激物(即皮肤刺激器)等等,她就获得了狗发展很深的睡眠(按照她的说法,这是催眠性睡眠)。她把这样的睡眠也利用于治疗的目的,有时并用小量的симпатомиметин(药名,尤其用在实验性恐怖症的场合)。在沉重的神经状态的场合,由于皮质细胞消耗的缘故,狗显出超限界性、保护性制止的过程,容易移行于睡眠。根据这一点,彼特洛娃给狗有2.5~3小时的附加的睡眠,继续3周~3个月,这样就使神经症的狗获得高级神经活动优良的恢复。

……目前我们只能够说,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机能性障碍的时候,特别有效的结果,主要地可以发现于如下几种办法之影响的场合:甲、在应用溴素剂的场合(溴化钠、溴化钙及溴化钾),同时应该斟酌神经类型的特色;乙、在并用溴素剂与咖啡因的场合;丙、在促进保护性制止的场合(长时间麻醉性睡眠,催眠性睡眠和延长的、天然的睡眠)。

如我们以前说过的,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内,阿斯拉羌(Асратян)在狗脊髓的和大脑的实验性创伤的场合,很成功地应用了麻醉性睡眠。在阿氏的这个研究里,也在彼特洛娃的研究里,巴甫洛夫关于保护性治疗性制止的概念是当做基础而被接受的。

上述的资料就说明了,睡眠疗法的初期是由动物实验而证实的。以后在1950年,菲·安德列耶夫(Ф.А.Андреев)教授由于应用睡眠疗法于人类疾病的成绩,获得了斯大林奖金。关于这类睡眠疗法,已经有不少的论文,这不是本笔记所能尽举的。此处只译记安氏在1950年发表的有关睡眠疗法的意见。他这样说过:

“已经确定了,大多数不容易地或者完全不可能由寻常的疗法而奏效的内科疾病,譬如早期高血压病、胃溃疡、支气管喘息、皮肤的许多疾病、神经性及其他的疾病,都可以利用长时间的睡眠而治愈。我在1943年开始应用这个方法。在这7年间,经过我的手治疗的病人大约700名,并且对于这些病人能够进行了治疗结果的远期性观察。在大多数的场合,效果是顺利而稳定的。……”

“百年以来,在医学方面,存在着关于人类的双重见解,即是人工地把人类生活分成精神的与肉体的两种生活。……德国的科学家魏尔绍(Virchow)也抱了这个观点。他把疾病当做个别器官的障碍,而不当做全身的障碍。医学只医治有病的器官,而不医治全身。在医治内脏疾病的场合,理论医学上这个错误的原则产生了几乎不可克服的失败。……”

“事实上,在巴甫洛夫以前,关于精神机能,医学的科学并不曾上升到唯物主义科学的水平。由于巴甫洛夫的研究,大脑是生物个体的最高调整者的事实才被阐明了。……克·贝可夫院士有关大脑与内脏之联系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大脑对于内脏疾病的关系也成为显然了。……”

“为什么,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呢?因为神经细胞只能很慢慢地、很困难地恢复正常的状态。时间较短的睡眠也许不能像较长时间睡眠效力之大。……”

“在原则上,这个方法的新事情是什么?这个方法确证了,疾病并不是生物个体生活中偶然的事情,而是深入于人的以往精神的和肉体的生活之中的。……”

睡眠疗法的发展又证明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