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儿几何 - 图1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

    笛卡儿几何 - 图2 笛卡儿的出生地  1596年3月31日,笛卡儿诞生于法国南部图赖讷省(今属安德尔-卢瓦尔省)莱依镇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个孩子,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因肺病去世。笛卡儿自小就体质孱弱,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来,大概因此得名René,René是“重生”的意思。

    笛卡儿几何 - 图3 笛卡儿祖母的房子,现为笛卡儿博物馆  笛卡儿幼时虽然体弱,但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戏谑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笛卡儿几何 - 图4 拉弗莱什公学  1604年,八岁的笛卡儿进入法国最有名望的拉弗莱什公学学习。校方为照顾他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上早操和晨课,早晨可以在床上读书。他喜欢在早上醒来时躺在床上沉思冥想,这种生活方式渐渐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伴随他终生。

    在拉弗莱什公学,笛卡儿是个模范生,他广泛地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诗学、物理学、数学、逻辑学、道德学、形而上学等课程,为一生的学术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笛卡儿的古典文学很出色,有时还创作一些诗歌抒情言志,据说晚年还曾写过一本诗集。

    笛卡儿几何 - 图5 普瓦提埃大学  笛卡儿在拉弗莱什公学毕业后,曾在普瓦提埃大学学习法律,并于1616年获得法学学位。

    笛卡儿几何 - 图6 笛卡儿几何 - 图7
    笛卡儿拉弗莱什公学毕业档案 笛卡儿普瓦提埃大学的法律学位论文

    尽管笛卡儿接受了当时很好的学校教育,但他对学校教育的结果并不满意。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他后来总结道:“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在学问的哺育下成长……可是,一旦我完成了全部学业……我似乎觉得,我受教育的结果无非是越来越发现我的愚昧。”于是,笛卡儿决定,要放弃学校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到欧洲各地旅游,去读世界这部大书。

    从1617年开始,笛卡儿自费从军,服了四年兵役,借机走了很多地方。对笛卡儿来说,服兵役是他游历世界、认识世界的良好方式。他在军队里只是干些文职工作,军务并不繁忙,有时间从事科学活动。在服役期间,他最重要的事不是战争,而是进行沉思,他是穿着军装的思想家。

    笛卡儿几何 - 图8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战争的后果》  此图反映的是欧洲经过三十年战争后遭受破坏的后果,笛卡儿曾经参加过三十年战争。

    笛卡儿几何 - 图9 击剑  笛卡儿在游历期间曾经遭遇过一次历险,他所乘坐船只的水手企图抢劫并杀死他。平素孱弱、温文尔雅的笛卡儿果敢地拔出剑,使抢劫者望而却步。这个人生插曲展现了思想家笛卡儿的另外一面。事实上,笛卡儿迷恋剑术,曾写过一本《击剑术》的书,外出旅行时,他总是仗剑出游。

    笛卡儿几何 - 图10 罗马的建筑  1621年,笛卡儿从军队退役。退役后,笛卡儿觉得对世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于是继续游历,继续阅读世界这本大书。这回,他的目标指向欧洲南部,从巴黎起程,他途经巴塞尔、格里松斯、因斯布鲁克等地,于1624年圣诞节前抵达罗马;之后又到了佛罗伦萨、都灵等地。其实,真正让笛卡儿感兴趣的,并不是游历本身,而是游历引发的思索。

    笛卡儿几何 - 图11 阿尔卑斯山风光  1625年中期,笛卡儿结束南游返回法国,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他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在这一带观察山体的走势、雷电、雪崩和旋风等现象,他还研究高山云层的作用,研究此地夏季长于冬季的原因。这些为他的气象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笛卡儿几何 - 图12 17世纪的巴黎  1626年初夏,笛卡尔来到巴黎,在巴黎居住了三年。在此期间,他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简称《原则》)。该书用拉丁文写成,原计划全稿应为36则,每12则一组,但未写完,如今只见到21则。

    笛卡儿几何 - 图13 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油画《林间小道》  1629年,笛卡儿对世界的研究完成了,他需要时间和宁静来进行思考、研究和写作。于是,他告别巴黎,来到荷兰,寻求“一小块宁静的乐土”。荷兰是当时欧洲最富裕、最文明和最宽容的地区,而且那里气候温暖、景色宜人。笛卡儿非常喜欢在荷兰生活,认为荷兰具有繁华都市所有的一切便利,又能过一种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

    笛卡儿几何 - 图14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沉思的哲学家》  笛卡儿喜欢宁静、不被打扰的生活,他认为,要想生活得愉快,就得躲起来生活。为了清修,他四处躲藏,甚至有意用假地址,并且常常改变住所。他在荷兰生活了20年,改变居所24次,穿梭于13个不同的寓所。

    笛卡儿追求隐居生活,极力不让人知道他的形迹,但奇怪的是他拥有很多朋友。他在给明友的信中曾说:这个世界,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少数杰出人物来说,实在显得太大了。他们要是都能生活在一座城市中该有多好啊!要是那样,我真的愿意离开我的隐居所,如果他们愿意,我也想和他们在同一所城市中生活在一起。

    笛卡儿几何 - 图15 伦勃朗的名画《解剖课》  笛卡儿是一个爱陷入冥想之中的的思想家,但他并不只是关在书房里在纸堆里搞创作,而是重视实践,他曾亲自动手磨制光学镜片,解剖动物以及人的尸体等。解剖是当时的时髦,学校里的解剖课是公开的。图为伦勃朗1632年创作的《解剖课》,画中的蒂尔普教授戴着黑帽子,正在用刀戳进一具苍白的尸体,外科医生们在围观。在荷兰莱顿,笛卡儿也曾参加过解剖课,其情景类似于画中情景。

    笛卡儿几何 - 图16 阿姆斯特丹的笛卡儿雕像  笛卡儿在荷兰的居住地一般都选择在邻近大学附近,并且能把乡间别墅的方便与邻近城市的优越条件结合起来的地方。例如他曾隐居的安德盖斯特城堡,距离阿姆斯特丹、莱顿、海牙都很近,据描述从他的寓所走到海牙的路是世上最风光绮丽的道路。文明、美丽的荷兰给了笛卡儿创作的灵感,他一生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笛卡儿几何 - 图17 笛卡儿叶线  这是笛卡儿首次提出的美丽的几何曲线,又叫茉莉花瓣曲线。笛卡儿一生未婚,即使在偶然地向他喜爱的女士献殷勤之际,还要说:“没有任何美丽的东西能够比真理更美。”但在他的一生中也曾有过一些爱情小插曲,据说他曾与一位名叫海伦的女士同居并育有一女,小女深得他的宠爱,然而五岁时不幸夭折。笛卡儿曾说:“一位美丽的女人,一部出色的作品,一个完美的传教士,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找到的东西。”

    笛卡儿几何 - 图18 伊丽莎白公主  波希米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笛卡儿交往最长久稳定的女性朋友。公主是个美人,精通数种语言,对科学也颇有见地。两人于1642年相识,此后不辍来往,书信不绝。公主认为笛卡儿是“她灵魂的最好医生”,而笛卡儿则认为公主是唯一能够既理解数学又理解形而上学的有识之士,容貌则酷似专司美丽、温雅、欢乐的美惠女神。

    笛卡儿几何 - 图19 笛卡儿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1649年9月,笛卡儿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来到斯德哥尔摩为女王讲课。女王把学习的时间定在清晨5点,打乱了笛卡儿多年来晚起的习惯,再加上他身体孱弱,不适应那里的气候,1650年2月,笛卡儿因患肺炎辞世,享年54岁。他在去世前不久写的一封信中说:“我呆在这里极不自在,我只想获得安静和休息。”这是笛卡儿留给世人最后的词句。

    笛卡儿几何 - 图20 圣日尔曼教堂  笛卡儿去世后葬在瑞典,瑞典政府于当年授予他荣誉勋章,上面镌刻着阳光普照大地的图案。1666年,笛卡儿的朋友与瑞典政府反复交涉,终于自费将笛卡儿的遗骸迁回法国,后于1819年葬入巴黎圣日尔曼教堂,此后笛卡儿即安息于此。

    笛卡儿几何 - 图21 笛卡儿墓  墓志上面写着:缅怀笛卡儿,第一个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要求恢复并庇护人类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儿几何 - 图22 巴黎笛卡儿大学  笛卡儿是法国人的骄傲,法国人以各种方式纪念笛卡儿。巴黎大学的一部分第五大学以笛卡儿的名字命名,学校以笛卡儿的科学探索精神为指导,注重教学与科研实践。

    笛卡儿几何 - 图23 卢瓦尔河谷  今天在笛卡儿故乡小镇北方的卢瓦尔河谷中,我们可以游览在笛卡儿时期就已经存在的美丽城堡。这些城堡经过整修,已经基本恢复原来的面貌,其内部有许多15、16世纪的装潢摆设,城堡外面则环绕着华丽的庭园造景。这可以让我们重温一下笛卡儿生前的生活场景。

    笛卡儿几何 - 图24

    笛卡儿几何 - 图25 邮票和钱币上的笛卡儿

    终其一生,笛卡儿只想偎依着他的思想有一席恬静之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正直的人:他愿尽毕生努力培育自己的理性,尽可能深入地去认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