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Ⅳ 笛卡儿生平大事年表
1596—1650
管震湖
Appendix Ⅳ
别人的职业如何我不愿多嘴,我想我只能说我自己所从事的一种,我用我完全一生培养我的理性,尽我的能力依照我以上所述的方法增进我对于真理的知识。
1644年出版的笛卡儿《哲学原理》书影
1596年·诞生
△3月31日:勒内·笛卡少儿(René Descartes,或Des Quartes,Des Quartis;拉丁名:Renatus Descartes) 诞生于法国图赖讷地区的莱依镇(Touraine,La Haye)* 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家庭。
他的家庭是穿袍贵族(noblesse de robe),祖上从南边的普瓦提埃(Póitiers)迁移来,到莱依镇置块田庄(Les Cartes)。他的母亲让娜·布罗沙尔(Jeanne Brochard)在普瓦提埃有块小庄园(seigneurie)。他的父亲约阿希姆·笛卡儿(Joachim Descartes)任布列塔尼省雷恩市(Britagne,Rennes)法官(1586)* 。
他是这个家庭(1589)的第三个孩子,上有兄比埃尔·笛卡儿(Pierre Descartes)、姊安娜·笛卡儿(Anne Descartes)。生就孱弱,深得教父、舅父René Brochard和Michel Ferraud钟爱,由奶妈照抚于普瓦提埃他外祖父家。得到大家精心护理活了下来,大概因此得名René(再生),家人自幼叫他佩隆(M.du Perron),佩隆地方有他母亲留给他的产业。他母亲生下他几天就死于肺病+ ,父亲于半年后续弦,又得一子一女,小约亚金·笛卡儿(M.de Chavagne)和小安娜·笛卡儿。
▲意大利唯物论哲学家特勒肖(Bernardino Telesio,1509—1588)刚去世,英国唯物论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正当盛年,开始发表《散文集》(1597),霍布斯和法国唯物论哲学家伽桑狄追随他们之后,准备迎战“在法国以笛卡儿为主要代表的17世纪的形而上学”(见《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61)
▲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扎利诺,法国怀疑论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政治思想家博丹先后去世(1590,1592,1596)。
●法国波旁王朝(1589—1795)亨利四世(Henri VI,1553—1601)在位。
●九十年代(1593—1595)法国“穷人党”起义,席卷许多省份,余波未平。
*又译: 代伽德,见[清]黄仲骏《畴人传》(1898);
笛楷尔,见钱钟书《管锥篇》2:514,中华书局,1979;
戴斯卡尔特,见《六国著名大学》91,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常见的异译,在姓氏上的分歧多集中到末字,即儿尔;在名字上却非常混乱,有 勒奈,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名索引》215;
若内,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下79;
雷勒,见方书春译《笛卡儿》,三联书店,1956;
李内,见刘春雄等译《世界文明史[二三]理性的考验》320。
*旧建制,今属安德尔-卢瓦尔(Indre-et-Loire)省,莱依在省会图尔(Tours)之南,靠近省界。自从这位乡贤名扬西欧,镇名遂称:La Haye-Des-cartes(笛卡儿莱依镇,普通小地图上不标明全名),他出生的小屋受到保护,巴黎第五大学称笛卡儿大学。
**又译:议员(councillor),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下80;辩护士,见《数学史概论》336;参议员(conseiller),见庞景仁:笛卡儿生平及其主要著作。顾问(coBeTHИK),见敦尼克《哲学史》1:417;李难等译《生命科学史》191;法律顾问,见梅森《自然科学史》153;〔议会〕顾问,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3:10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笛卡儿给伊丽莎白公主的信写道:我生下几天,我娘就死了,她生于忧患,得了痨病。英译者肯尼(Anthony Kenny)注道:笛母故于笛生后13个月,即1597.5.13.(见《笛卡儿哲学信札》[Descartes,Philosophical Letters,牛津,1970,哲学所图书室藏],全书收信101封)。
1598年·2岁
●亨利四世到南部雨格诺派(Huguenots)宗教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的南特市* 颁布宗教宽容敕令,史称南特敕令(édit de Nantes),允许雨格诺派保留多种自由权利,可以担任公职、婚姻受保护,直到保有军队,这样稍稍和缓基督教和天主教、新教和旧教的矛盾,保持国内南北政治统一局面。
亨利本是雨格诺派首领纳瓦拉王亨利(Henri de Navarre)。1593年登基后改宗,但终究未能消弭矛盾。
*南特,位于西南部,靠近卢瓦尔河口的圣纳泽尔(Saint Naxaire ),今属卢瓦尔省(Loiret),在下卢瓦尔(Loire-inférieure)一带。
又:对于建制,有的不称省而称州,见《数学百科辞典》1353。
1600年·4岁 ·布鲁诺死·
▲意大利无神论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于1548年)在天主教教皇国罗马花卉广场火刑场上壮烈牺牲。
1603年·7岁 ·维埃特死·
▲法国数学家维埃特(François Viète,生于1540年)* 去世。他在《美妙的代数》中以字母表示系数,推进了符号代数问题的讨论。他的著作集迟至1646年才由荷兰数学家小凡·斯古顿(Franciscus Van Schooten,1615—1660)整理出版,笛卡儿却前此就熟悉他的贡献。
*又译:维特,见《自然科学史》156;韦达,见《数学史概论》334。
1604年·8岁
△春季:进安茹省拉弗莱什* 学院(Anjou/La Flèche就读。笛卡儿体质瘦弱,得到校长特许,可免参加晨课。
这是王府旧址,亨利四世太后(Jeanne d'Albret)于1552—1553年住过,亨利和教皇招回于1594年为巴黎议会流放的耶稣会士,于1603年借这地方办学,培养贵族子弟,最初学生仅100名。1606年教师33位,1607年学生激增至1500名,500名为première noblesse。
全校有九个班:文法班四,人文学科一班,修辞学一班,哲学二班,伦理神学一班。
教师笛内神甫(Père Dinet)后任耶稣会法国教区大主教,法王忏悔神甫。校长沙勒神甫(le Père Étrenne Charlet157—1652)本年上任,凡六年。**
△麦尔塞纳(Marin Mersenne,生于1588年)* 先一年入学,这时已在高年级学习,修哲学课程。
●法国人开始移民到加拿大。
*旧建制,今属萨尔特省(Sarthe),拉弗莱什市在省会勒芒(Le Mans)之南,南距曼恩-卢瓦尔省(Maine-et-Loire)省会翁热不远。
**当时,许多修会(the Ursulines,the Oratoriens,the Congrégation de Saint Mawr,the Filles de Charité)纷纷办教育。耶稣会较有规模,1599年颁布授课规则(Ratio Studiorum),有意充实教学内容,迎合社会需要,增加人文科学内容,这个学校较有成绩,莫怪笛卡儿说:我进的是欧洲最有名的学校(见《方法谈》第一章)。同时,1853年,克莱里(Jules Clère)的校史(Histoire de l'Ecode de la Flèche)也特别提到校友笛卡儿。
*又译:麦尔欣,见《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1:346,商务印书馆,1978年;默赛尼,见《生命科学史》198。
1605年·9岁
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出版:《新工具》,1602年;《学术的进步》,1605年。“培根……认为生产形式的改变和人对自然的实际统治,是思维方法改变的结果”(见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428)
1609·13岁
△在校期间,前一阶段学人文学科,掌握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学习语法,学习宗教教义。后一阶段学逻辑、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天文学和神学。
科学方面的学科主要以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为课本,神学方面的学科主要以耶稣会士所注释阿奎那著作等为课本。
荷兰逐出西班牙势力,建立联合省共和国。
1610年·14岁
△六月:参加亨利四世心脏埋葬典礼,学校共选派24名学生参加。笛卡儿于盛典后,从哲学班转入伦理班,仍学习物理学和哲学,最后一年学数学。
●亨利四世遭哈布斯王室刺客暗杀,人们按其遗愿,将心脏埋于拉弗莱什教堂内。
●亨利四世的儿子路易十三世(Louis ⅩⅢ,1601—1643)冲龄践阼,母后玛丽亚·美奇第(Marie de Medicis,1573—1642)摄政。
法国王权不振,雨格诺派和天主教封建显贵的斗争再趋激烈,南北之间多乱。
1612年·16岁
△毕业(八月)后,前往他父亲定居的雷恩市。
△进骑士学校,准备服军役。
△写《击剑术》。
1613年·17岁
△前往巴黎,初住市区,后避居郊外圣日耳曼(Saint Germain-en-Lage)。
△与麦尔塞纳(二十五岁)重见,结识数学家米多热(Claude Mydorge,生于1585年),共同研究数学。
米是法官家庭出身,新婚,任议员。*
- 麦已加入最小兄弟会(Minime)。笛米结识,也许迟至1622年,参看司各特(J.F.Scott)《笛卡儿的科学工作》(The scientific work of René Descartes ,伦敦,1952,科学院图书馆藏)204。
米,又译:迈多治,见〔美〕伊夫斯著、欧阳绛译、张理京校《数学史概论》345,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614年·18岁
▲麦尔塞纳神甫受委派去里维尔(Revers),在教团中教哲学、神学,直至1619年。
△笛卡儿由仆人陪伴,离开一帮贵族子弟索居,沉浸于音乐学习中。*
- 笛卡儿这一时期避车马喧,寻耳根清净,争取个人研究环境安静,流传许多轶闻,材料主要见于巴伊叶《笛卡儿先生传》,不少是后来散佚以对证的。他后来以数学成就震动文坛,神童逸闻之类更多,据说普斯托皮(D.Lipstorpi)笔下记录不少,见其Specimina Philosophiae Cartesianae,1653年。
1615年·19岁
△遵父命,进普瓦提埃大学学法律。*
他的哥哥已从这学校毕业。后来继承父业,到布列塔尼任法官(1618年),家人叫他M.de Bretailolier,因为B.地方的产业传给他。
笛卡儿和他这位哥哥,和他的姐姐,以及和父亲,关系都比较疏远。** 他没参加他兄姐[嫁于克雷维(M.du Crevis,Pierre Rogier)]的婚礼,也没奔父丧,此是后话。
*富耶《笛卡儿,法国伟人》(Alfred Fouill)
1616年·20岁
△十一月:得到法学学位(Baccalauréat)。对于科学的兴趣并未稍减。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支持哥白尼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传讯,从佛罗伦萨前往罗马受审。不得不具结,表示不再宣传所谓“邪说”。
·前往荷兰·
1617年·21岁
△五月:到荷兰南部布雷达(Breda),投于荷兰和西兰(Zealand),乌特勒支的执政(Stadtholder,1585—1625),拿骚的摩里斯(Maurice de Nassau,1567—1625,奥伦治的威廉之子)军队总部当侍从军官* 。
摩是军事家,又是学者,身边有一批有学识的人。
●玛丽亚·美奇第的宠臣昂克尔元帅(Maréchal d'Ancre Concini遭暗杀。
●荷兰陷于统一派和地方派、戈马尔派(Gomarists)和阿尔明尼派(Arminians)的政治宗教纷争中** 。
*法国是天主教占上风的国家,在荷兰,基督教势力较强大,宗教上彼此有矛盾。但是,自从荷兰驱赶了西班牙势力,法荷关系密切,法喜见西在荷的势力受挫,法贵族子弟到荷服役者不少。
人名又译:摩利斯·拿萨乌斯基( ),见《论十六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西欧哲学》91,三联书店,1961年。
**这两派得名于各自的首领、神学家:François Gomar,1563—1641:Jaeques Hamensen Arminius,1560—1609。
1618年·22岁 ·结识外国数学家·
△十一月:在布雷达街头,看到荷兰文数学难题征答招贴。他向人请教,结识米德尔堡人(Middelbury)数学家、医师贝克曼(Isaaac Beecdman,1588—1637),晤谈很投机* 。
贝在附近多德雷赫特(Dordrect)教书,常到布雷达拜访服务于军队的工程师,如阿莱奥(Jacque Aleaume,维埃特的学生)、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笛从贝的谈话、热心介绍中了解到当代数学上的一些成就,包括维埃特的贡献,斯蒂文关于无限小的研究。
△以拉丁文《音乐简论》(Musicae compendium /Abrégé de musique,收于《全集》10:89—141)** 《论代数学》(Essay on Algebre )向贝克曼请教。
据说,贝把笛稿誊抄后才退笛。
前者1650年出版于乌特勒支。不久,普瓦松神甫(Père Poisson译为法文并注,1668年出版于巴黎;英文本稍后于1656年出版。
▲英国哲学家、自然神论者爱德华·赫伯特(Edward Herbert,后为第一代彻伯里[Cherbury]的赫伯特勋爵,1583—1648)任驻法大使。
●二月:拿骚的摩里斯成为奥伦治的摩里斯亲王(Prince Maurice of Orange)。
●奥地利哈布斯王室妄图建立天主教大一统帝国,利用1601年组织起来的天主教联盟军发动战争,首先进攻波希米亚(捷克),揭开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序幕。
- 笛贝关系颇好,分别后还常通信联系,但最后疏远了。笛怀疑贝窃取自己的研究成果,笛于1629年向麦尔塞纳提到有人(指贝)自居十年前是他的老师。
他们的来往信札,1619年部分收于《全集》10:151—169。笛署Du Perron,贝称之为Monsieur René Du Perron(勒内·迪佩隆先生)。贝的《日记,1604—1634》(Journal tenu par Isaac Beeckman de 1604 à 1634,三卷)于本世纪初发现后由瓦尔(C.de Waard)撰序、注,出版于莱依。
他们的结识偶然又有趣,当时荷兰大兴土木,贸易频繁,又因卷入西欧战争导致人才缺乏,问题迭出,于是公开招工,设法寻求人才,招贴是一种手段。
人名又译:毕克,见宋孚信等译《科学的历史》90,求实出版社,1983年。
**又译:……提要,见《辞海·理科分册》上4;……概要,见《古今数学思想》2:4。英文本:Compendium of Music ,罗伯特(W.Robert)译,1961年。
本书是受到意大利音乐理论家扎利诺(Gioseffo Zarlino,1517—1590)影响撰写的。参看塞迪编《新格罗弗音乐、音乐家辞典》(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asicians ,20卷,伦敦,1980年,北京图书馆藏)5:387。
1619年·23岁 ·服役于奥地利·
△离开摩里斯的军部,游丹麦、波兰、德国。
△七月:投入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nilian Ier ,du de Baviere,死于1651年)所领导的天主教联盟军,反对新教同盟。
△冬季:驻扎于慕尼黑之北,多瑙河边的诺伊堡(Neubury),附近是乌尔姆(Ulm)。
△在乌尔姆,结识数学家福尔哈贝尔(Faulhaber),这位数学家刚出版一部书,论算术、代数。福热情接待了笛。
▲斯瓦比神学家安德烈(Valentin Andreae,1586—1654)搞起来的虚虚实实的玫瑰十字秘密会社(Rosa+Crux,Rosicrucians)在社会混乱中以神秘主义、迷信方术混杂上化学、数学、医学知识为自己开路。笛卡儿据说一度受到影响。
●五月:荷兰省长奥登巴恩维尔(Oldenbarneveld)被处死刑,格劳秀斯则越狱得以幸免;统一派、阿尔明尼派对地方派、戈马尔派从此占上风。
●捷克国王马特亚斯(Matthias)死(三月),斯提尔的斐迪南(Ferdinand)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于八月在法兰克福当选为皇帝;另一方面,巴拉丁选侯、普法尔兹的腓特烈五世(Frederich V,1595—1632)则在捷克新教徒贵族的拥戴下登基,于是爆发了王位争夺战,构成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结果,后者失败,史称之为:一冬国王(the Winter King)。
1620年·24岁
△军旅生活,辗转各地。偶尔记录思考情况,例如:1619年冬笛卡儿得三梦等。这类材料仅见于莱布尼茨的1675—1676年抄本,莱称之为C.P.,抄自Clirselier。据说已佚,这个拉丁文笔记一般名曰:奥林匹亚(Olympia,《全集》10:179—188)* 。
△冬季:参加奥地利元帅梯利(Joh.Tserclares von Tilly,1559—1632)指挥下在布拉格附近白山(Weisser Berg)一战。
△在布拉格,了解到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等人的天文学研究工作情况。
▲荷兰物理学家斯涅耳(Willebrord Sne11,1580—1626)确定光的折射定律公式 ,可惜他未公布。不出二十年,笛卡儿独立确定这定律,只是所给出的证明是错误的,费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注意到笛在《折光》以及《几何》中的一些错误,进行攻击,引起两人长达十年的争论** 。
*参看福歇(Foucher de Carell)《笛卡儿未刊著作》(Œuvres inédites de Descartes,巴黎,1859)。英文摘译见阿斯康贝等《哲学著作集》3—4(Cogitationes privatae//Pensées/Private Thoughts项下。福是从汉诺威图书馆整理出来的。
**笛结识古尔之后才知道斯的研究,因此这里说他独立给出折射定律。
笛费两人是相识的,也彼此互通信札,涉及一些数学上的争论。莫怪《几何》的1938年俄文本译附费的有关文字和两人的信札。
1621年·25岁 ·东欧战地·
△春季:随布克沃伊伯爵(Karl Bonaventura de Longueval,Graf von boucquoi,1571—1621)在匈牙利服役。
△七月:伯爵死后笛卡儿离开军队,由仆人陪伴,坐马车到摩拉维亚,回荷兰(秋季),路线是:梅克伦堡(Mecklenburg,今属德国)、荷尔斯泰因(Holstein,德国),然后只身从埃姆登(Emden,德国)走水路到西弗里斯兰(West Friesland)* 。
*参看戈戴(J.P.Gordy)译《笛卡儿及其学派》[Descartes and his School ,摘译自古诺·费舍尔(Kuno Fischer)《现代哲学史》(Geschichte derneuern Philosophie 第一卷,海德堡,第三版)]197,伦敦,1887年,哲学所图书室藏。本书对笛的活动,包括社会历史背景交代颇详尽。
1622年·26岁 ·回国·
△二月:离开荷兰,经比利时,回雷恩。
在布鲁塞尔,谒西班牙尼德兰的统治者阿尔伯特(Archduke Albert)的寡后、圣克拉尔隐修院(Order of St.Clare)女修士伊莎贝拉(Infanta Isabella?—1632)。她滞留于此,支持反对尼德兰的国策。
△三月:回家一行,看看Perron,Grand—Maison,Le Marchais各处祖传古屋产业、耕地,这些产业每年可收入六七千法郎,和哥哥商谈家庭财务后就离开。
●罗马教廷设立圣道传信部,统一领导各地(包括海外殖民地侵略地区)活动,积极开展与基督教的斗争。
●法国克尔西省农民起义,起义军包围卡奥尔城(Cahors)* ,后遭政府军残酷镇压。
●十月:蒙彼利埃和约签字,雨格诺派受到重大挫折。
*今南部洛特省(Lot)省会,位于加龙河支流。
1623年·27岁 ·意大利还愿·
△春季:回巴黎两三月。
△把产业出售,包括他母亲遗传给他在佩隆的那份。
△九月:到意大利朝圣。路线是:巴塞尔、格里松斯、瑞士、蒂罗尔(Tyrol,今属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奥地利)、威尼斯、洛勒托(Lorett,圣地)。圣诞节前夕抵罗马。
▲伽利略三上罗马受审。教皇乌尔班八世(Urbanus Ⅷ,1568—1644.7.29)本年上任,一改1616年本意,按教廷原审续讯,扼杀科学新见解。
▲哲学家伽桑狄神甫在艾克斯(Aix)大学讲授哲学,批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遭到耶稣会士反对,不得不离职。
1624年·28岁 ·读世界这部大书·
△在罗马,结识巴格诺(Guidi di Bagno,?—1641),时任帕特雷依(Patrais)大主教;参观罗马盛大的耶稣升天节(Ascension Day)
△在夏特罗,人们劝他在军部买官入幕,他以备款不足婉谢。
△归程路线是:佛罗伦萨、皮埃蒙特(Piemonte)、都灵、苏萨(Susa)。
在佛罗伦萨访问斐迪南一世公爵,而未拜访伽利略*。
▲伽桑狄《反对亚里士多德的似是而非理论练习)(Exercitationes Paradoxicae adversus Aristoteleos )发表,冬季到巴黎。
●法国首席大臣黎塞留红衣主教(Cal de Richelieu,1585—1642)执政。
*笛于1638年给麦尔塞纳的信提到自己此行未访伽利略。
1625年·29岁 ·观察自然现象·
△春季:取道桑尼山(Mont-Cenis)段越过阿尔卑斯山回国。
在这一带观测山,观察雷电现象,研究其夏多于冬之因,观察雪崩、旋风、高山云层的作用。这一切后来成为气象学写作时的资料。
△六月:在巴黎见到老朋友麦尔塞纳、米多热,还结识些新朋友:
笛沙格(Gaspard Desargues,1593—1662),军事工程师、数学家,由他引见介绍给黎塞留;
巴沙扎克(Jean Louis Guez de Balzac,1597—1654),语言学家;
哈尔迪(Claude Hardy,1605—1678),数学家,语言学家;
莫兰(Jean Baptiste Morn,1591—1656),巴黎数学教授;
德博纳(Florimond Debeaune/De Beaume,1601—1652),天文学家,外省议员,欧几里得几何学拉丁文本译者,删节本编订者;
维尔布雷西厄(Etienne de Villcbressieu),格勒诺布的医生,工程师;
吉比夫(Guilliaume Gibieuf,1591—1605),索邦神学博士;
德桑西(de Saucy)
伽桑狄*
新朋旧友欢聚一堂,而他的父亲已先期离京,没见到。
△到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晋见教皇使节(papal legate)
*司各特认为笛伽结识于伽游荷兰时;海尔登(Elizabeth S.Haldane,Descartes,his life and times,398页,伦敦,190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则特别注明伽的荷兰之行未访笛,见第97页。
伽于1655年故世,著作集六卷,1658年出版于里昂,1727年出版于佛罗伦萨,附索比埃(Sorbière)所撰生平。
1626年·30岁
△接近巴黎天主教通俗说教修会(congrégation de l'Oratoire)* 人士,接受奥古斯丁学说。
△和麦尔塞纳、米多热、莫兰共同研究光学,得到工程师、镜片磨匠费里埃(Jean Ferrier)的协作。
△和皮可神甫(Abbé Picot)过从趋密。
▲四月九日(复活节,星期日):英国唯物论哲学家培根病逝。
*这个修会由腓立(Philippe de Nére,1515—1595)创立于罗马,1564年。贝律尔于1611年在巴黎建立支会。
1627年·31岁
△参加教皇使节(Papal Nuncio)巴格诺主教举行的讨论会,听炼金术士尚多尤(Sieur de Chandoux)介绍所谓他发现的新哲学。
笛卡儿在会上持异议,受到红衣主教贝律尔(le cardinal Pierre de Bérulle,1575—1629)的赏识,后者鼓励笛著书立说。
△在巴黎期间,先是寓于友人勒瓦瑟(Le Vasseur d'Etioles)家,后移居郊外圣日耳曼。这样城内城郊搬动几次,有一次竟至长期隐匿,直至友人发现劝回才返城与友人重叙。
●雨格诺派得到英国方面从海上给予的支援[白金汉将军(Buckingham)出面],举事不成。
1628年·32岁 ·南游·
△八月* :前去西南部,参观天主教封建显贵指挥的政府军对雨格诺派主要城堡拉罗歇尔(La Rochelle)发动的围攻战(十月)。
得到笛沙格等友人引导,参观桥梁、军械、要塞、堤岸、海防炮台、舰艇,了解到工程技术与军事国防的结合、作用和演进。
△冬季:写拉丁文著作《指导心灵探求真理的有用而清晰的原则》(Regulae ad Directionem Ingenii ,《全集》10:359—469)** 。
本稿应为36则,每12则一组,可惜未写完,如今只有21则。原稿遗存克莱尔色列手中,阿诺尔、尼古尔均曾过目而援引于《思维术》第二版(1664年),后佚。荷兰有抄本,莱布尼茨于1670年也发现抄本(非作者手迹))。前者为1701年阿姆斯特丹《遗著集》所采用,后者今存汉诺威图书馆,亚当编全集时据以校勘。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理论。
●黎塞留集中权力,完成南北统一。
*据说,贝克曼《日记》记载笛卡儿于1628.10.8在多德雷赫特。巴依叶《笛卡儿先生传》(A.Baillet,La Vie de M.Descartes ,巴黎,1691年)则说笛于1629年三月才去荷兰。再说,笛于1628年冬返布列塔尼一行;1月22日,他哥哥的儿子领洗,他还做教父呢(见海尔登105)
笛参加这场围攻战,载博雷尔《笛卡儿简历)》(Pierre Borel,Cartesii Vitae Compendium,1656年;英译本A Summary or Compendium of the Life of the most famous Philosopher,Renatus Descartes,伦敦,1670年)4。参看司各特3。
**又译:思维的法则,见刘景麟等译《数学的发现》(波利亚诺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39;思想的指导法则,见《古今数学思想》2:4;指导心智的规则。
英文本:①Rules for the Guidance of our Mental Powers ,斯密(N.K.Smith)译,收于《笛卡儿哲学著作集》(317页,3—117),伦敦,1952年,北京图书馆藏;②Rule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吉伯生(W.R.Boyce Gibson)译;③RulesK…of the Mind,阿斯康贝等摘译(E.Anscombe and P.Th.Geach)《笛卡儿哲学著作集》(Descartes:Philosophical Writings ,303页,爱丁堡,1954年,北京图书馆藏)153—180。
德文本:比赫瑙(Artur Buchenau)译,莱比锡,1907年。
日文本:精神指导の 规则(165页,正文7—143)野田又夫 ,岩波书店,1950/75,北京图书馆藏。
俄文本: ,收于《笛卡儿著作选集》77—169,哲学所图书室藏。
1629年·33岁 ·开写《论世界》·
△三月:告别巴黎,流亡荷兰。巴黎方面的事务、财务委托皮可神甫照管,学术交流、友朋联系请麦尔塞纳协助。
△到荷兰并不定居一地。20年里搬迁24次,住过13个地方。第一阶段大概按顺序到下列几处:
阿姆斯特丹、弗兰内卡(Franeker)、德文特(Deventer)、乌特勒支、弗里斯兰的吕伐登(Leeuwarden/Friesland)、弗兰内卡。
△从此写信成为生活中要紧事,既勤又认真,每周总拨一天专门写,赶邮期投寄。巴黎有麦尔塞约代转,荷兰各地也托付有人:
多德雷赫特-贝克曼 哈勒姆-布勒马特(Bloemaërt)
阿姆斯特丹-赖尼尔(Reynier)
莱顿-胡格兰德(Hooghland)
《全集》前头五卷即来往书信(Correspondanco,约收五百封),后来更为完备的八卷本《书信》(1936—1963年版),约收720封。
△开始写《论世界》(Le Monde),两部分:《论光》(Traité de la Lumière)和《论人》(Traité de L'Homme)* ,未终篇。第一部分1664年出版于巴黎,题为Le monde de Descartes,ou le traité de la lumière 。克莱尔色列见到后,发现文字有误,予以订正,亲自出版于1677年。第二部分,莱顿大学哲学教授斯古尔(Florentius Schuyl)出版拉丁文译本Renatus Descartes de homine,Lygduni,Batav.,1662—1664年。不久,1664年,克莱尔色列主持出版。
▲费马发现坐标几何的基本原理,可惜著作直到1679年他去世后才问世,见《平面及空间位置理论的导言》。
*英文本:Treatise on Man,霍尔(Thomas Steele Hall)译注,法英对照,美国康布利奇,1972年;Descartes' World or Treatise on Light,威切斯勒(A.Wechsler)译,1931年。
书名又译;世界体系,见《古今数学思想》4;上流社会,见丘言曦译《西方哲学史》(罗素著)627,台湾中华书局。
俄文本: ,收于《笛卡儿著作选集》171—255页,哲学所图书室藏。
1630年·34岁
△可能短期访英。
△五月:写信给麦尔塞纳,感谢他介绍伽桑狄的天文观测工作。
笛信以给麦者数最多,涉及的方面也最广,光学、声学、美学、语言学、天文学,这些双方都感兴趣的学科,他们讨论法国学术的进展、政治状况、欧洲文化的前景。
▲夏季:麦尔塞纳来访,特别注意考察荷兰国内宗教关系。
△秋季:跟贝克曼开始龃龉,笛怀疑贝要剽窃自己的音乐研究成果为己有。《音乐简论》原是献给贝的,笛一直未与人道,此后即取回再未提起。
△冬季:在阿姆斯特丹学解剖学,经常出入屠户。
和维尔-布鲁西厄结伴去丹麦、德国北部、东弗里斯兰。分手后,前往多德雷赫特探望贝克曼,贝在病中。
1631年·35岁
△夏季:写信给维尔-布鲁西厄,介绍撰写《原则》的背景,即在教皇使节主持的讨论会上受到尚多尤的启发,得到贝律尔的鼓励等等。
▲十一月:伽桑狄首次观察到水星凌日现象。
1632年·36岁 ·潜心研究数学·
△结识莱顿大学数学教授古尔(Jacob Gool,拉丁名Jacobus Golius,1596—1667)* ,熟悉数学史上公元三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帕普斯( /Pappus)所提出的问题。
△在古尔家中,结识荷兰诗人、政治家惠更斯(Constantijn Huygens,Seigneur de Zuylichem,1596—1687),时任奥伦治亲王的秘书(1625年),枢密院成员(Privy Council,1630年),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惠更斯(Ch.Huygens,1629—1695)** 。
在海牙,他们过从颇密。
△四月:赶写《论世界》,译为拉丁文,未完成。
△五月:去德文特,访雷南(Renen),仆人吉洛(Jean Gillot)随伴。
△回答麦尔塞纳所提出与抛物线y n =px 有关的圆形的面积、体积和重心等一系列问题。
▲年底:伽利略终因《潮汐对话》(后取名《托勒密和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对话》)而受到迫害,于下年元月二十三日囚禁于宗教裁判所。
*古尔本教东方语言(1624年)。斯涅耳去世后,他教数学(1629年)。1653年,出版《阿拉伯语拉丁语字典》(Lexicon.Arabico-Latinum,莱顿)。
**小惠更斯发现笛卡儿《哲学原理》第二篇论述的碰撞问题,七种中有六种结论是错误的。他于1669年前后弄清了这种情况,发表《因碰撞引起的物体运动》一书纠正了笛卡儿的错误。参看吴以义:经典物理学的经典,见《科学》1987年第3期,又见《新华文摘》1987年11:168。
1633年·37岁 ·续写《论世界》·
△忙于撰写《论世界》。
△六月:在德文特。
▲六月:伽利略被迫放弃太阳中心说。
△九月:笛卡儿在比利时列日(Liége)看到教会判决伽利略为异端的告示。
△从贝克曼处借到伽利略著作来读。
△十一月:决定不发表《论世界》* 。
*笛卡儿在这期间有信给麦尔塞纳(メルセソヌ ),谈到得知伽利略受判决后想到自己的观点和伽利略学说有唇齿关系。宋孚信等译《科学的历史》(大治正则著,232页,求实出版社,1983年)95作:梅鲁让斯神甫。
1634年·38岁 ·和海伦同居·
△写信给麦尔塞纳,告知原拟将《论世界》全稿或部分寄奉为“新年赠礼”一事作罢论,并告知传闻伽利略著作在罗马遭焚毁。
正是在《论世界》中,笛提出著名的宇宙旋涡理论,说明行星绕日转动不息。这一次,慑于教会的淫威,他退缩了。后来,巧妙地写进《哲学原理》。不幸,曲述固异于直书,狂热的教会神学家仍然饶不了他,这是后话。
△赴丹麦途中,在哈勒姆(Haarlem)结识卢万的医学教授普勒姆(Vopiscus Fortunatus Plempius,1601—1661)* ;去海牙,访问法国大使夏尔纳(Baron de Charnasse)。
△秋季:写信给贝克曼,提到伽利略关于光的理论和他自己的哲学关系很密切。
△冬季:和荷兰新教徒海伦(Hélène)同居,他们是在阿姆斯特丹相识的。
▲霍布斯身为导师,领家馆的学生到欧洲大陆游历、参观、学习,在巴黎会见伽桑狄、麦尔塞纳。
●法兰西学院建立。
*司各特认为笛普结识于1637年。普在解剖学上坚持过时的理论,因此反对笛,但接受血液循环论新观点。他的卒年,司各特系于1671年。
1635年·39岁 ·写《方法谈》·
△寄《折光》稿给惠更斯,并写信讨论稿中问题以及磨研光学镜片问题。
在《折光》中,笛卡儿描述眼的动作,讨论折射现象,设计望远镜、显微镜和眼镜的聚焦透镜,卵形光学透镜* 。
笛惠来往书信总共141封,后来由罗特(L.Roth)整理编译为《笛卡儿和惠更斯书信,1635—1647》(Correspondance of Descartes and Constantyn Huygens ,1635—1647,牛津,1926年)出版。
△七月:在德文特,得一女,取名法兰辛·笛卡儿(Francine Descartes)。
△冬季:在吕伐登,开始写《方法谈》。
●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
*参看〔美〕克莱因著《古今数学思想》2:1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科学年鉴》1977年第156页,马利奥文,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年。
书名又译:《折射光学》,见《科学的历史》91。
1636年·40岁 ·科技兴趣广泛·
△在莱顿,与出版商埃尔策非(Elzevirs)一家友善。
△把拉丁文《机械学札记》寄给惠更斯。后来,通俗说教修会教士普瓦松把《札记》和《音乐简论》译为法文:Traité de la mécanique composé par M.Descartes,de plus l'abrégé de la musique du même auteur 1668年出版于巴黎。
△与《札记》性质相近,有一篇法文《论起重机》(Explicatio des engins/on lifting-machines)。马约(Danie/Mayor)发现后,译为拉丁文,于1672年出版。
△《方法谈》一稿出版过程中,麦尔塞纳建议把《论物理学》(Treatise on Physics)也附上,未采纳。
●乌特勒支大学开办。
1637年·41岁 ·影响荷兰思想界·
△六月:法文《谈关于正确指导理性和在科学中寻找真理的方法,附折光、气象、几何》(Discours/De La Méthode/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et chercher/la verité daps les sciences ,3—78页/Plus La Dioptrigve ,附录:1—153页/Les Météores,155—294页/et/La Géométrie,295—413页/qui sont des Essais de cette Méthode,《全集》6:1—78,79—228,231—366,369—485;巴黎,1973年,北京图书馆藏)* 交约翰·马雷(Jan Mario)匿名出版于莱顿。
△在正文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他的著名公式:Cogito ergo sum/Je pense,donc je suis(我思想,所以我存在/我有思想,故我存在〔拉丁语汉语词典,591页,1988年〕)** 。
△在附录《几何》* 中,作者制定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使“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全集》20:602)。
△以本书呈法王、黎塞留、奥伦治亲王,以及母校拉弗莱什耶稣会士教师。
△在莱顿,争取参加尸体解剖;和老教授瓦尔切(Valche)友善。
△在荷兰的第二阶段,大概在下列这些地方居住:
埃格蒙德(Egmond)、盖尔德斯(Guelders)的哈德威克(Harderwij k)、阿麦斯福特(Amersfoort)、阿姆斯特丹、莱顿、莱顿附近的恩德吉斯特(Endergeest)。
▲乌特勒支大学哲学教授瑞纳里[Henricrs Reneri/Regnier,于伊(Huy,比利时)1593—1639]向学生介绍笛卡儿观点,并跟笛卡儿取得联系。
*书名又译: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见《数学史概论》331。
关于书名,笛于二月致函麦尔塞纳这样解释:我不理解你怎么要反对这书名;要知道,我不题《方法论》(Treatise on Method )而题《方法谈》(Discourse on Method ),这表示是“序言”(Preface)或“札记”(Notice),我并不想教导人以(方法,只想描述而已(见《哲学书信》〔肯尼编译〕30)。
中译本:《方法论》,彭基相,商务印书馆,1934年;《笛卡儿方法论》,关琪桐,商务印书馆,1935年;《方法导论》(选译110—201),钱志纯,收于《我思故我在》(212页),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北京图书馆藏。
法文本:巴若内(Marcelle Barjonet)注释,107页,巴黎,1950年;吉尔松(Étienne Gilson)注释,巴黎,1930/79年,均哲学所图书室藏。勒梅尔(Paul Lemaire)编,63页,巴黎;布罗夏尔(Victor Brochard)编,141页,巴黎,1927年,均北京图书馆藏。La géométrie,拉比埃尔(Claude Rabuel)注释,里昂,1730年。比絮(Jacques de Bourbon Busse)撰序,128页,迪迪埃书店(Didier),1971年,武汉大学图书馆藏。
英译本:Discourse on Method,Optics,Geometry and Meteorology ,奥尔斯坎普(P.Olscamp)译,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1965年。A discourse on method ,维也切(John Veitch)译,1901年;沃拉斯顿(A.Wallaston)译,192页,1960年,均北京图书馆藏。林赛(Lindsay)撰导言,254页,人人丛书第570种,1912/24年,武昌华中师范学院藏。
阿斯康贝等译《方法》(7—57),《折光》(摘译,241—256)。La Géométrie 斯密等(Smith and Latham)译,芝加哥,1925年。
德译本:Abhandlung über die Methode ,布赫瑙(Artur Buchenau)译,150页,1919年,哲学所图书室藏。希尔施(R.Hirsch)译,收于《哲学文集》(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en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
俄文本: ,收于《笛卡儿著作选集》257—317,哲学所图书室藏。
日译本:《方法序说》,230页,落合太郎译,岩波书店,1953/67年,北京图书馆藏。
**英译:I think,therefore I am ,见霍尔丹等编译《笛卡儿哲学著作))1:101;I am thinking,therefore I exist ,见肯尼《哲学书信》84;I think,hence I am ,见维也切译本。
*参看《数学百科辞典》(1804页,日本数学会编)第1347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
1638年·42岁 ·写《物理学》·
△二月:写信给拉弗莱什的耶稣会神学家瓦蒂埃(Antoine Vatier,1596—1659)说《物理学》已写出一部分,写完将题为《论光》(On Light)。
“笛卡儿在其物理学中认为物质具有独立的创造力,并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他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分开。在物理学范围内,物质是唯一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恩全集》2:159)。
△夏季:在莱顿。写信告诉麦尔塞纳,当时热病流行,独他身免。
△从利穆赞(Limousin)那里设法搞到博格朗的批评意见。利是麦尔塞纳介绍来的仆人,他顶替了早先的吉洛。
▲乌特勒支大学的勒卢阿(Le Roy/Henricus Regius,1598—1679)教生理学,实际上大谈笛卡儿学说。
▲伽利略的《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在莱顿出版。
△在哈勒姆(位于阿姆斯特丹之西,莱顿之北,西靠近北海岸)附近的圣布尔特(Santpoort/Zandpoort),忙于写作(1638—1640)。
*本年初,他住在埃格蒙特。亚当和丹奈里(Adam and Tannery)说他晚些时候迁回阿姆斯特丹,海尔登认为证据不足。
他在荷兰到底怎样流动转徙,看来,要排列出精确的路线、时间是较难的,本表勉强爬梳整理然后开列,仅供参考,万勿拘泥。
1639年·43岁 ·巧妙斗争·
▲三月:瑞纳里去世。医学教授勒卢阿、修辞学教授艾米利乌(Antonius Æmilius)撰悼词(Eloge),借此鼓吹笛卡儿学说。“勒卢阿甚至还认为笛卡儿隐瞒了自己的真正见解”(同前,《马恩全集》2:159)
勒卢阿把瑞纳里去世事函告笛卡儿,并恳求让他前来埃格蒙特拜访。笛得知自己的学说被人擅自解释,“提出了抗议”。*
△五月:传说黎塞留有意邀笛卡儿回国,他表示无意离开“可爱的隐居地”。
△惠更斯鉴于笛身体时好时坏,劝他发表《论世界》。他自奉“不怕死亡,热爱生活”,况且三十年来,“身强齿健”,而先前他曾告诉麦尔塞纳此稿也许需等他百年后一个世纪才能面世,现在他表示将审度环境条件考虑出版。事实上,他改写了(见后)。
▲费马反对笛卡儿的《折光》和《几何》,数学家罗贝尔(Gilles de Personier Roberval,1602—1675)等支持费马。
▲巴黎大学数学教授莫兰(1629—1656)批评笛卡儿的著作。他最初在莱顿做牧师,后改宗天主教,于1618年在通俗说教修会任神甫,研究天文学、占星术。
▲六月:沃埃特(Gisbertus Voetius,1589—1676)这位阿尔明尼派牧师在1638年多德雷赫特宗教会议上指责笛卡儿的学说为无神论,归结出若干论题来批判。
*罗迪斯-勒维(Geneviève Rodis-Lewis)编有笛卡儿《致勒卢阿和雷马克函》(Lettres a Regius et Remarques Sur L'explication De L'esprit humain ,巴黎,1959年,哲学所图书室藏)。
1640年·44岁
△在莱顿(1640.4—1641.4),充分利用当地图书馆。
△《沉思集》完成,开始征求意见,首先向艾米利乌征集。
▲六月:勒卢阿介绍哈维血液循环论,弗特抓住这题目,在大学讲坛批判他背离传统学说。
△九月:在阿麦斯福特,五龄小女儿死。十月他的父亲和姐姐也相继去世。因为瓦、施事件(Waessenaer-Stampioen affair)未奔父丧。
△十一月:把《沉思集》稿连同第一组反驳和答辩一并寄给惠更斯征求意见,并请他转给麦尔塞纳。
第一组反驳是请在哈莱姆的友人巴纽斯(Bannius)和布勒马征求的;后来,安特卫普人、里昂神学博士、阿尔克马尔的牧师卡特卢(Caterus)写出反驳文字,笛尔卡立即写答辩。
△和多德雷赫特新教牧师柯尔维(Andreas Colvius,1594—1676)讨论奥古斯丁学说。
▲冬季:乌特勒支大学神学教授沃埃特写信给麦尔塞纳,抨击笛卡儿哲学。麦迅即将信连同自己给沃的复信寄给笛过目。
▲沃埃特劝说向他请教的乌特勒支女学者斯丘尔曼斯(Anne Marie Schurmans,1607—1678)一块儿反对笛卡儿哲学。
▲年底:霍布斯到法国避风,来到巴黎,见到麦尔塞纳,即收到麦出示笛的征求意见书稿,很快就写出反驳第一部分(笛于1月20日在莱顿收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
1641年·45岁 ·征集意见·
▲麦尔塞纳忙于代笛卡儿向各方人士征集意见。
△春季:笛卡儿移居恩德吉斯特,开始构思《哲学原理》。后,完成于埃格蒙德。
▲五月:麦尔塞纳收到伽桑狄交来的又一组反驳。
△八月:拉丁文《第一哲学沉思集》(Medutationes/de Primâ/Philosophiâ/in quâ Dei exlstentla/et Animac immortatitas/demonstratus,《全集》7:1—90〔正文〕,91—447〔反驳和答辩〕,巴黎,1973年,北京图书馆藏)* 得到国王特许,索邦神学院博士赞许,交索利(Michael Soly)出版于巴黎。〔甲〕
正文后,有六组反驳和答辩:第一组——神学家卡特鲁,第二组——若干神学家、哲学家,第三组——霍布斯,第四组——阿尔诺,第五组——伽桑狄,第六组——另外若干神学家、哲学家,作者对每组反驳都答辩。
△八月:德洛内(de Launay),这位伽桑狄的支持者针对笛卡儿的“答辩”(第五组)提出批评。笛卡儿上月即予以答复。本月,他把他们称为希巴斯比德(Hyperaspistes,急先锋,借用希腊文,以拉丁文拼写成的词),再做答复。
△把《沉思集》分赠各方人士:路易十三的掌玺大臣(chancelier)塞吉埃(Pierre Séguier,1588—1672),拉弗莱什学院院长、耶稣会神甫诺埃尔(Père Noel)等,有的是直接寄赠,有的请麦尔塞纳代赠。
▲十二月:勒卢瓦发表小册子反击沃埃特无理扣他异端帽子,还想剥夺他教席,他为此声辩。这些情况,勒卢瓦都函告笛卡儿。
▲沃埃特任乌特勒支大学校长。
*中译本:《沉思集》,关琪桐,商务印书馆;《对笛卡儿〈沉思〉的诘难》(伽桑狄——第五组反驳),庞景仁,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一哲学沉思集》,434页;庞景仁,商务印书馆,1986年。
英译本: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wherein are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the Distinction of Soul from Body ,阿斯康贝等译,收于《笛卡儿哲学著作》61—124(正文),127—150(第三组反驳和答辩)。The Meditations ,维也切译,收于《方法,沉思集和哲学》(The Method Meditations and Philosophy ,371页,206—280〔正文〕,美国,1901年,哲学所图书室藏);收于《沉思集和〈原理〉选》(The Meditation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s ,美国,1954年,南开大学图书馆藏,1946年,四川大学哲学系资料室藏)。
德译本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Maditationen über die Grundlagen der Philosophie ,拉德对照,166页,布赫瑙译,1959年,哲学所图书室藏;居特勒(C.Güttler)出版于慕尼黑(München),1901年,上海图书馆藏。Betrachtungen über die Grundlagen der Philosophie ,91页,贝格纳(Dieter Bergner)译,莱比锡雷克拉姆书店(Reclam),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收于《哲学文集》(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en ,182页,希尔施[Richard Hirsch ]译,柏林,1924年,武汉大学图书馆藏)87—178。
1624年·46岁 ·伽利略死·
△拉丁文《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in quibus Dei exisentia et animae humanae a corpore distinctio demonstrantur ,《全集》7:451—561),增附第七组反驳(布尔丹[Pierre Bourdin,1595—1653,耶稣会士])和答辩,交埃尔策非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六月:在莱顿近郊,会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e Komensky/Comenius,1592—1670),后者从英国取道荷兰赴瑞典* ,其《泛智的先声》(Conatuum comeniorum praeludia ,伦敦,1637年)笛卡儿承友人、莱顿市医生荷格兰德(Cornelis van Hogelande)惠予,早就读过,1638年8月专函向荷致谢,并顺便发表了对教育的见解。
△三月:接到当地政府交来的控诉状。幸赖法国大使蒂利埃(Thuillérie)请求奥伦治亲王干预调停,才缓和了双方矛盾,避免了激化。
△十月:知道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Elizabeth de Bohême,1618—1680)** 陪伴其寡母伊丽莎白·斯图亚特(Elizabeth Stuart,1596—1662,1613年出嫁)流亡到海牙。
▲一月八日:伽利略不堪宗教裁判所折磨,双眼失明,郁郁而终。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诞生。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在英国迅速得到承认,可惜,这时,在法国科学机构占据要津的是笛卡儿派,当后来伏尔泰以自己通俗的文章把牛顿物理学介绍给法国学术界时,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这方面,即使是牛顿用数学证明笛卡儿的旋涡的性质与观测不合这类明显的问题,法国方面也囿于民族和地域的观念在相当长时期,禁止牛顿学说的传播。笛卡儿的机械论物理学,其弱点在笛卡儿派身上成为阻挡外来进步学说的不光彩的挡箭牌。不过,在牛顿诞生之际,笛卡儿及其学派尚处于开拓、发展的阶段,上述一切尚属后来的事。
●十二月:黎塞留死。
*他们在近郊小城恩德吉斯特(又译:安德惹斯特)会见。见〔苏〕克腊斯诺夫斯基( )著、杨岂深等译《夸美纽斯的生平和教育学说》(374页)54、58,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
**伊是腓特烈五世十三个子女中,四个女儿里居长者,生于海德堡。她的小妹艾菲(Sophia,1630—1714)即汉诺威选帝侯夫人,在汉诺威侯爵府邀请莱布尼茨去教育自己女儿苏菲·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1668—1705)。
1643年·47岁 ·与弗特交锋·
△在恩德吉斯特是笛卡儿在荷兰时期,居处最稳定,生活最舒适,安排最妥善,工作最多,交游较广的一段时期。他有自己的马车,皮可神甫来住颇长一段时间,两人常驾车出游;勒卢瓦夫妇和女儿三人也很受欢迎。
△据说有一位乡下鞋匠雷布兰茨(Dirck或Theodore Rembrantsz),两度来访,皆为仆人所拒,斥为乞丐。
笛得知是来求见,乃约见并待之以礼。雷以后从事天文学研究,著书介绍笛的旋涡论。
▲三月:格罗宁根的教授、弗特的弟子同时又成为其工具的斯古克(Martin Schoock/拉丁文:Schookius)出版《笛卡儿哲学》(Philosophia Cartesiana,siva admiranda methodus novae philosophiae Renati Descartes)于乌特勒支。在序言中抨击笛卡儿给笛诺神甫的信,正文更及于整个笛卡儿哲学。全书实际上是在弗特指导下写成的。
△五月:移居阿尔克玛(Alkmaar)附近的埃格蒙德(Egmond op de Hoef/E.Van Hoef)约一年。
△伊丽莎白公主一家的遭遇,她个人心境的抑郁,使她读过《方法谈》《沉思集》后,开始向笛卡儿请教心灵和肉体交通问题,信件往还一直持续到笛去世。
△拉丁文《笛卡儿致弗特函》(Epistola Renati Des-Cartes Ad Celeberrimum Virum D.Gisbertum Voetium/Lettre de René Descartes à Gisbert Voet ,《全集》8〔下卷〕3—194,哲学所图书室藏)。
斯古克的书稿在工厂排印,笛卡儿就辗转收到校样,并立即着手写批驳文字,即此函。写毕又通过关系,呈交乌特勒支市长。
△有人来访,要看看他的藏书,他领人到厨房,看他就要宰剖的动物尸体* 。
△十一月:《致海牙国家顾问威廉函》(Letter to the counsellor of state,William,in The Hague )解释笔仗详细情形,请求干预** 。
●五月:路易十三死,他的儿子路易十四(Louis XIV,Le Grand,1638—1715)登基,在母后奥地利的安娜(Anne d'Autriche,1601—1666)主持下,由马萨林(Mazarin,1602—1661)任宰相,实际管理国家。
*据说,这位来访者就是索比埃。故事是索的友人传出的。另一方面,笛的论敌则编造了许多稀奇古怪骇人听闻的故事,有说他制造了个自动机女娃娃,证明禽兽是机器,无灵魂。他把这自动机装进箱子,带上船。船长好奇,打开箱子,娃娃得到生气,立即被视为精灵扔出去了。
**收于《笛卡儿未刊著作集》(Œuvres inédites de Descartes ,两卷,1859—1860年,巴黎,福歇[Foucher de Careil]编)第二卷。
1644年·48岁 ·第一次回国·
△拉丁文《哲学楷模,即谈方法》(Specimina/Philosophiae:/sev/Disser-tatio/de/Methodo/Recte regendae rationis & veritatis in scientiis/investigandae:/Dioptrice /et/Meteora;1677年,埃尔策非出版,与《哲学原理》合订,上海图书馆藏;《全集》6:540—583,584—650,651—720,1970年,北京图书馆藏)交埃尔策非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本书正文和两个附录由友人、流亡于荷兰的法国新教徒神学家德库塞尔(Étienne De Courcelles)据法文译出,经作者审订。
△五月:回国一行。离埃格蒙德,去莱顿、海牙,绕道阿姆斯特丹南下。
△会见多德雷赫特的贝弗尔罗维(Beverovicius),后者正准备出版笛卡儿的著作和书信(包括谈论血液循环学说者)。
△七月:拉丁文《哲学原理》(Renati Descartes Principia Philosophiae ;222页,埃尔策非出版,1677年,上海图书馆藏;《全集》8:1—329,哲学所图书室藏)* 交埃尔策非出版于阿姆斯特丹。作者把本书献给伊丽莎白公主。
△十月:在巴黎,见到皮可神甫等。
△夏季:结识克莱尔色列(Claude Clerselier,1614—1684),这位哲学爱好者又介绍自己的姊丈夏纽(Pierre Chanut,1601—1662)** 给笛卡儿。
△会见英国作家、外交家迪格比(Sir Kenehm Digby,1603—1665)。迪不久前发表《论躯体》(Of Bodies )和《论人的灵魂的不灭》(Of the Immortality of Man's Soul ),遭忌当道,避居巴黎。
▲伽桑狄针对笛卡儿所作著文批评。
△一位友人为他画像* 。
*中译本:哲学原理,62页,关文运,商务印书馆,1959年。
英译本: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illustrating Descartes's Use of certain Terms and his Principles in Physics ,阿斯康贝等摘译,183—238;维也切摘译,283—361;米勒(Miller)译注,325页,波士顿,198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德译本:Die Prinzipien der Philosophie ,248页,布赫瑙(Artur Buchenau)译,柏林,1965年,科学院图书馆藏。
日译本:哲学原理,180页,桂寿一 ,岩波书店,1964年,北京图书馆藏。
**又作:夏努,笛卡儿的女婿。见《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选》1:340,商务印书馆,1978年。
*见肖瓦(Dr.L.Chauvois)编《笛卡儿的方法及其在生理学上的谬误》(Descartes sa méthode et ses erreurs en physiologie ,154页,巴黎,1966年,京藏)内封画页。
1645年·四十九岁 ·写《激情论》·
△开始写《激情论》(Traité des passions de l'âme)*
▲麦尔塞纳本年大部分时间不在法国。
▲秋季:夏纽外放,出任法国驻瑞典大使。
△十月:复函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 Marquess of Newcastle,后来的第一代纽卡斯特伯爵,1592—1676)说明《论动物》一稿因实验材料不足,十五年来一直未续写。
▲夏纽向瑞典女王、年轻好学的克里斯蒂娜介绍笛卡儿的《沉思集》。
●马萨林想帮助瑞典摆脱与丹麦的战争(1643—1645),以便利用瑞典之想在波罗的海称霸,极力拉拢瑞典全力投入欧洲当时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
瑞典国王阿尔道夫二世(Gustavus Adolphus Ⅱ,1594—1632,1611—1632在位)晚年积极参与三十年战争,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反抗天主教联盟军。国王去世后,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Alexandra Christina,1626—1689,1632—1654在位)由大臣奥克森斯提纳(Oxenstierna)辅佐,冲龄践阼,成年后逐渐亲政。
*春天,他得知伊丽莎白公主患慢性热干咳(a slow fever and a dry cough),就指出通常慢性热起于心情忧伤,告之以诊治的办法莫过于理智控制感情。公主复信承认自己极度沮丧,除了迪格比的著作,哲学书是什么也读不下去,医生劝她到温泉疗养。笛于是写此文更进一步阐述具体指导。
法文本:Les passions de l'ame ,242页,罗迪斯-勒维[Geneviève Rodis Lewis)撰导言](5—39)注释,序(41—63),正文(65—218,三部分212则)附录(219—222)巴黎,1970年,哲学所图书室藏。
德译本:Über die Leidenschaften der Seele ,150页,布赫瑙译注,序、正文(1—110),注(111—112)目录(113—120)索引(121—149)莱比锡,1911年,哲学所图书室藏。
俄文本: (212节),收于《笛卡儿著作选集》593—700,哲学所图书室藏。
1646年·50岁
△秋季:收到伊丽莎白公主惠赠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克威里的《君主论》。
△寄《沉思集》给侄女卡特琳·笛卡儿(Catherine Descartes,生于1637年)。这是他哥哥比埃尔的小女儿,她的三位姊姊是:安娜(1625年生),弗朗索瓦兹(Françoise,1629年生),玛丽·马德尔安(Marie-Magdeleine,1634年生)。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诞生。“莱布尼茨是看出笛卡儿的运动量度和落度定律相矛盾的第一人。另一方面,不能否认笛卡儿的运动量度在许多情况下是正确的。笛卡儿派竭力反对,于是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延续了许多年的争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全集》20:426—427)。
●传说法王有意赠与笛卡儿年金,大约三千法郎。
●伊丽莎白的弟弟腓力(Philip)于六月杀死法国贵族德比内(Marquis d'Épinay)。伊离开海牙,先移居柏林,后住海德堡,中间一度短期到英国居住。晚年,遭海德堡的路德维希(Charles Louis)驱逐,到威斯特法里亚的赫福德(Herforde),任路德派女修道院长(1677年)而告终。
●布雷达大学开办。
1647年·51岁 ·第二次回国·
△二月:答复夏纽提出的克里斯蒂娜所问关于爱,包括对上帝的爱、爱和憎、情绪控制等问题。
△《哲学原理》由皮可神甫译为法文(Les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以作者写给译者的信代序出版。
△《沉思集》由吕伊纳公爵(Duc de Luynes)* 译为法文,经作者审订后出版。
▲五月:莱顿神学院领导宣布要公开辩论问题,以便把笛卡儿学说打成无神论异端。笛卡儿致函院领导剖白自己。
△夏秋季:和皮可神甫结伴回国。六月从海牙出发,七月去布列塔尼。
△在巴黎,探望病中的青年帕斯卡尔,两位忘年交,晤谈十分相得** 。
△和伽桑狄言归于好。
△秋季:回到埃格蒙德。
△开始写法文《凭自然之光,探寻真理》(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 ,《全集》10:449—514〔法文〕514-527〔拉丁文〕)。
△年底:收到两本匿名小册子,一本是勒卢阿的《对于人心或理性灵魂的解释:人心是什么,人心会成为什么》(An Explanation of the Human Mind or Rational Soul:What it is and What it maybe )出版于比利时。
▲克里斯蒂娜收到夏纽交来的《激情论》。
▲克里斯蒂娜请弗赖恩沙姆(Johannes Freinsheimius)讲解笛卡儿著作。弗是德国语言学家,应先王之聘来瑞典工作,在埃尔姆(Elm),后任王室图书馆馆长。
▲十二月:伊丽莎白建议笛卡儿撰写教育著作。
*又作:德吕纳,见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430;吕伊奈,见何兆武译《思想录》,507。
**笛和老帕斯卡尔(Étienne Pascal,1588—1651)是老相识。数学史上的“帕斯卡尔蜗线(Iimaçon de Pascal)”即指这位E.P.《苏联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007作:B.P.,误。
1648年·52岁 ·第三次回国·
△在埃格蒙德,二十岁的比尔芒(Francis Burman)来访。比尔芒所记谈话笔记今存格丁根* 。
▲传说法王再度表示要赠与年金,条件是笛卡儿留居国内。
△五月:回国一行,见到伽桑狄、霍布斯、阿尔诺。
△六月:收到匿名诘难信(疑为阿尔诺所投寄),内容与第四组反驳相关,当即答复。
△会见麦尔塞纳,这位老朋友已病势严重。终于,在笛卡儿返荷不久,麦尔塞纳就去世(九月)。
麦是笛的挚友。笛长年身居异邦而得与祖国始终保持持续而又广泛且密切的联系,与国内各地友人,科学、宗教、文化各界人士通信,主要得力于麦的介绍、中转,使他无须自己直接跟他们逐个联系,这样,麦的遗物里有许多笛信。
这份遗物,由麦的友人、反对笛的数学家罗贝维清理过,后转到拉伊格(La Hixe)手,拉后来送交科学院保存。再往后,巴伊叶要写传记,教士勒·格朗(the abbé,J.B.Le Grand)打算编全集,巴格两人都向科学院借阅过。最后,全集没编出,落入格手的信于格死(1704年)后遗失。幸存者仅是部分经过誊抄保存的,收入于1701年的《遗著集》(Opera posthuma ),以及克莱尔色列搜集到的一些。
尽管如此,今存七百封来往书信,笛麦书信数量仍是最多的,仅以肯尼《哲学书信集》而论,101封中就有42封是笛给麦的。
△十二月:收到女王感谢信,感谢他以长信阐明至善。
△请克莱尔色列担任在巴黎的主要通信人、中转者。
●威斯特法里亚两和约签字,一在奥斯纳布鲁克,一在孟德斯,三十年战争结束。
●法国福隆德党运动爆发。
*法文本:Entretien Avec Burman ,亚当译注,144页,巴黎,1975年(第二版),哲学所图书室藏;英文本:Descartes' Conversation with Burman ,柯丁汉(John Cottingham)译注,120页,牛津,1976年,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藏。
1649年·53岁
△二月:收到巴黎转来克里斯蒂娜的信要求解释《哲学原理》《沉思集》。女王请图书馆馆长弗赖恩沙姆讲解,得不到清楚的解释,遂转而提出此要求。
▲春季:夏纽经荷兰回国述职,受女王之托,与笛卡儿相约于返任途上同行,以便笛前往瑞典讲学。
△笛卡儿位于出版法文《激情论》。
▲《几何》由莱顿大学教授小凡·斯古顿译为拉丁文,并由德博纳注解,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收到英国剑桥大学柏拉图派哲学家摩尔(Henry More,1614—1687)来信(二月),对于笛卡儿反对霍布斯唯物论,表示赞赏,但不同意《原理》第二章所阐述的宇宙论观点,笛卡儿详尽答复。
△荷兰肖像画家哈尔斯(Frans Hals,1580—1666)为笛卡儿画右侧面半身油画像。今存巴黎克利谢艺术馆(Cliché Musées Nationaux)* 。
△九月:应克里斯蒂娜之邀,怅怅然离开久居的流亡地,从埃格蒙德(8月31日)搭瑞典海军专轮前往,十月抵斯德哥尔摩** 。夏纽尚未返任。
△十一月:从此,每周上三次课(?)。清晨五点就须冒北欧的严寒从大使馆前往女王书房讲课。他多年早读晏起的习惯从此打破,开始影响健康。
△十二月:为《和平的诞生》(La naissance de la paix )这部庆祝威斯特法里亚和约带来和平的芭蕾舞剧写法文诗。不久,由杨森纽(Jean Janssonius)出版于斯德哥尔摩。
*据1691年某书说,哈氏应布卢马尔特之请,于1628年作此画,1650年画家萨霍夫刻为雕版。哈氏原作已失,今存萨氏版刻。
1937年六月,法国发行一枚邮票,纪念《方法谈》出版三百周年,作者左侧头像居中,左上角为书,书名却误为Discouis sur methode 。
随即又发行一枚改正书名为…de la…,以纠正错票。见斯科特《1985年标准邮票目录》(Scott,1985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四卷本,美国,〔北京〕集邮出版社资料室藏)2(1093页):979。
又,哈氏所画像,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2:573。
我国画家徐悲鸿留法习艺,在比利时临过一幅笛像后流落民间,为美学家宗白华发现,购赠画家,不知所临原作出自谁手,参看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
**从本月至逝世,不及四个月。有的说“到斯德哥尔摩居住,一年之后便逝世了”(见李怡《社会科学名著浅介》〔124页〕58,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0年)。
1650年·54岁
△一月:《激情论》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二月初:为瑞典政府草拟科学院章程。
△二月十一日* :染肺炎,一病不起,葬于斯德哥尔摩。
先是夏纽旅途劳顿,一身病躯返任,笛卡儿殷勤为之照料。等到把夏纽护理痊愈了,他自己也病倒了** 。灵床前,瓦拉尔(Valari)套下面模。
1666年,友人达利贝尔(d'Alibert)趁法国官员访瑞之机,提出迁葬要求。埋骨异邦的笛卡儿,骸骨这才得以运回祖国,改葬于巴黎圣日内维尔-杜蒙(St.Genaviève-du-Mont),并于1819年迁入圣日耳曼教堂(St.Gemain des Prés),即今先贤祠。
1667年改葬时,本定举行隆重安葬典礼。谁料,宫廷屈从于教会,突然取消原定葬礼上由巴黎大学校长宣读的悼词,原设计雄伟肃穆的墓园更无从谈起。
遗物、遗稿,克莱尔色列于1635年从瑞典运回国。不幸,船驶入内河时失事,小有损失。此后,克陆续清理出版笛卡儿著作和来往书信。
1663年,罗马教廷把笛卡儿著作列入《禁书目录》。
*又作:1650.1.11,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2:573。
**女王有两位御医,法国人、笛卡儿友人里埃(du Ryer)和荷兰人凡·维勒(Van Weulles),后者据说其友人是笛卡儿在乌特勒支的论敌。
笛病倒时,恰好前者不在,女王派后者来诊治。维要放血,笛坚拒道:你别打算放一滴法国人的血。结果,笛自己采用土法治疗,温酒泡烟叶喝。
凡·维勒,一说是德国人,见伊顿编《笛卡儿选集》(Ralph M.Eaton,Selections,64开,403页,芝加哥,1927年,哲学所图书室藏)导言,第20页。武斌译、车铭洲校《伟大哲学家的生活传记》(托玛斯[Henry Thomas and Dana Lee Thomas]等著,Living Biographies of Great Philosophers ,油印本,312页,沈阳,1982年)110,此书包括21位哲学家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