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科学元典合集(套装29册)
首页
下载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来源 牛顿 & 达尔文 & 爱因斯坦 & 等
浏览
6
扫码
分享
2025-04-05 20:45:43
牛顿对地球形状的解释
弁言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导读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序言
定义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第二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第三编 宇宙体系 (使用数学的论述)
总释
译后记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因论封面
基因论
绪言
《基因论》导读
一、经典遗传学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及《基因论》的主要内容
二、遗传学走向科学——经典遗传学的建立
三、摩尔根早年对孟德尔定律的怀疑
四、摩尔根遗传学研究的关键点——发现果蝇的伴性遗传
五、发现基因的连锁与交换
六、绘出基因连锁图
七、讨论突变的起源与进化
八、讨论性别决定的机制
九、研究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影响
十、《基因论》问世和摩尔根遗传学派的建立
十一、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
十二、对摩尔根学派的批判:一场政治干涉学术的闹剧
与世纪同行——《基因论》再版导读
第1章 遗传学基本原理
孟德尔的两条定律
连锁
交换
许多基因在交换中同时交换
基因的直线排列
基因论
第2章 遗传粒子理论
第3章 遗传的机制
孟德尔两条定律的机制
连锁群数目与基因对数
染色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交换的机制
第4章 染色体与基因
第5章 突变性状的起源
第6章 突变型隐性基因的发生是否由于基因的损失?
隐性性状与基因的缺失
回原突变(返祖性)在解释突变过程中的重要性
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证据
结论
第7章 同属异种中基因的位置
第8章 四倍体或四倍型
四倍型是物种增加基因数目的一种方法
第9章 三倍体
第10章 单倍体
第11章 多倍系
多倍体小麦
多倍体蔷薇
其他多倍系
第12章 异倍体
第13章 种间杂交与染色体数目上的变化
第14章 性别与基因
昆虫型(XX—XY)
鸟型(WZ—ZZ)
雌雄异株显花植物中的性染色体
藓类的性别决定
第15章 其他涉及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方法
X染色体附着在常染色体上
Y染色体
成雄精子的退化
二倍型卵子排出一条X染色体,从而产生雄性
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由于偶尔损失一条染色体所引起的性别决定
二倍体雌性与单倍体雄性
单倍体的性别
低等植物的性别与性别的意义
第16章 性中型(或中间性)
从三倍体果蝇而来的性中型
毒蛾里的性中型
性器官不发达的雌犊
第17章 性转化
环境的改变
与年龄相联系的性别变化
蛙类的性别与性转化
雄蟾的Bidder氏器官向卵巢的转化
Miastor中的性转化
鸟类的性转化
截除鸟类卵巢的影响
侧联双生蝾螈的性别
大麻的性转化
第18章 基因的稳定性
第19章 总结
由于染色体数目上的改变以及由于基因内的改变而产生的效应
突变过程是否起源于基因的退化?
基因是否属于有机分子一级?
参考文献
附录
遗传学与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什么是基因?
基因的生理学性质
基因与医学
我的父亲卢惠霖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达尔文
弁 言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导读
内容简介
第二版序言
绪 论
第一部分 人类的由来或起源
第二部分 性选择
第三部分 人类的性选择及本书的结论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
弁言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导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第十七讲
第十八讲
第十九讲
第二十讲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五讲
第二十六讲
第二十七讲
第二十八讲
第二十九讲
第三十讲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全译本)
弁 言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导读
序 言
第一章 类人猿的自然史
第二章 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
第三章 论几种人类化石
第四章 有机界的现状
第五章 有机界的过去
第六章 揭示有机界过去及现状背后成因的方法——生物的起源
第七章 生物的延续、遗传和变化
第八章 影响生物延续的生存条件
第九章 论《物种起源》中的观点与有机界现象原因完整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论博物科学的教育价值
第十一章 论动物的持久类型
第十二章 时间与生命
第十三章 达尔文论物种起源
第十四章 达尔文的假设——达尔文论物种起源
第十五章 一只龙虾,或动物学研究
译 后 记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弁言
补记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导读
汉译者前言
本书第二版的编者序
绪论
第1章 表情的一般原理
第2章 表情的一般原理(续)
第3章 表情的一般原理(续完)
第4章 动物的表情方法
第5章 动物的特殊表情
第6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痛苦和哭泣
第7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意气消沉、忧虑、悲哀、沮丧、失望
第8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快乐、精神奋发、爱情、温情、崇拜
第9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回想、默想、恶劣情绪、愠怒、决心
第10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憎恨和愤怒
第11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鄙视、轻蔑、厌恶、自觉有罪、骄傲、孤立无援、忍耐、肯定和否定
第12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惊奇、吃惊、恐惧、大惊
第13章 人类的特殊表情——自己注意、羞惭、害羞、谦虚:脸红
第14章 结论和总结
俄文译本的附注
附篇1 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1]
附篇2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的历史意义
居里夫人文选
前言
弁言
《居里夫人文选》导读
序言 (1)
上篇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引言
第一章 铀和钍的放射性,放射性矿物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第四章 放射性向本来无放射性的物质传播
第五章 放射性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中篇 居里传
序言
第一章 居里家族,幼年和早期学习
第二章 年轻时的梦想,第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压电现象
第三章 理化学校实验室主任,对称性原理,研究磁性
第四章 结婚和家庭生活,性格和品德
第五章 梦想成真,发现镭
第六章 争取工作条件,成名的烦恼,国家的首次帮助,迟来的改善
第七章 民族的悲哀,实验室:“神圣之地”
下篇 居里夫人自传
第一章 少女时代和结婚
第二章 婚后生活,发现镭
第三章 大战时期的救护工作
第四章 访问美国
附录 A 荣誉·生平·论著
一 诺贝尔奖金授奖辞
二 诺贝尔奖金获奖演讲辞
三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四 居里夫人的论文和著作
五 居里夫人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附录 B 居里夫人与中国
一 我的恩师居里夫人
二 我与约里奥-居里夫妇
化学基础论
弁言 Preface to Series of Chinese Version
前言
《化学基础论》导读 Chinese Version Introduction
汉译者前言 Chinese Version Preface
英译者告白 English Version Preface
序 ·Preface ·
第一部分 论气态流体的形成与分解,论简单物体的燃烧以及酸的形成 Of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aeriform Fluids, of the Combustion of Simple Bod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cids
第一章 论热素的化合以及弹性气态流体或气体的形成
第二章 与我们大气的形成和组成有关的一般看法
第三章 大气的分析,将其分为两种弹性流体:一种适宜于呼吸,而另一种则不能被呼吸
第四章 大气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命名
第五章 论用硫、磷与炭分解氧气,酸形成通论
第六章 论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从硝石和海盐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第七章 论用金属分解氧气以及金属氧化物的形成
第八章 论水的基本要素,论用炭和铁对其进行分解
第九章 论从不同种类的燃烧离析出的热素的量
第十章 论可燃物质的相互化合
第十一章 关于具有几种基的氧化物和酸的观察,关于动物物质和植物物质组成的观察
第十二章 论依靠火的作用对植物物质和动物物质的分解
第十三章 论酒发酵对植物氧化物的分解
第十四章 论致腐发酵
第十五章 论亚醋发酵
第十六章 论中性盐及其不同基的形成
第十七章 对于成盐基及中性盐形成的继续观察
第二部分 论酸与成盐基的化合,论中性盐的形成 Of the Comtionation of Acids with satifialle Bases, and of the Foimation of Neutial Salts
导言
第三部分 化学仪器与操作说明 Description of the Instruments and Operations of Chemistry
导言
第一章 论确定固体和液体的绝对重量与比重所必需的仪器
第二章 论气量法,即气态物质的重量与体积之测量
第三章 量热计即测量热素装置的说明
第四章 论分离物体的机械操作
第五章 论不经分解使物体粒子彼此分离以及使其再次结合的化学手段
第六章 论气体化学蒸馏,金属溶解以及需要极复杂仪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第七章 论封泥的组成与用法
第八章 论燃烧与爆燃操作
第九章 论爆燃
第十章 论在极高温度中处理物体所必需的仪器
附录 Appendix
图版 Plates
人名译名对照表 Translated Term Comparison
电磁通论
弁 言
《电磁通论》导读
译 者 前 言
第一版原序
第三版原序
第二版原序
绪 论
第一编 静电学
第二编 动 电 学
第三编 磁 学
第四编 电磁学
惠更斯光论(附《惠更斯评传》)
弁言
《惠更斯光论》导读
序
英译者说明
第1章 论沿直线传播的光线
第2章 论反射
第3章 论折射
第4章 论空气的折射
第5章 论冰洲石的奇异折射
第6章 论起折射和反射作用的透明体的形状
附录Ⅰ 惠更斯评传
附录Ⅱ 发现惠更斯
译后记
热的解析理论
·Elements of the Chemistry·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
弁 言
《热的解析理论》导读
汉译者前言
汉译本修订版说明
英译版序
绪论
第一章 导 言
第二章 热运动方程
第三章 无穷矩形固体中的热传导
第四章 环中线性的和变化的热运动
第五章 实心球中的热传导
第六章 实圆柱中的热运动
第七章 矩形棱柱中的热传导
第八章 实立方体中的热运动
第九章 热扩散
世界的和谐
前言
弁 言
补 记
空标题文档
《世界的和谐》导读
第五卷 (1) 论天体运动完美的和谐以及由此得到的偏心率、半径和周期的起源
序 言
第一章 论五种正立体形
第二章 论和谐比例与五种正立体形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研究天体和谐所必需的天文学原理之概要
第四章 造物主在哪些与行星运动有关的事物中表现了和谐比例,方式为何
第五章 系统的音高或音阶的音、歌曲的种类、大调和小调均已在(相对于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行星的视运动的比例中表现了出来 (1)
第六章 音乐的调式或调 (1) 以某种方式表现于行星的极运动
第七章 所有六颗行星的普遍和谐比例可以像普通的四声部对位那样存在
空标题文档
第八章 在天体的和谐中,哪颗行星唱女高音,哪颗唱女低音,哪颗唱男高音,哪颗唱男低音
第九章 单颗行星的偏心率起源于其运动之间的和谐比例的安排
第十章 结语:关于太阳的猜想 (1)
全文完
海陆的起源
弁言
《海陆的起源》导读
序
第一篇 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篇 证明
第三篇 解释和结论
译后记
附录 地质学现代革命的伟大奠基者——纪念A.魏格纳诞辰一百周年
物种起源(增订版)
弁言
《物种起源》导读
西蒙·康威莫里斯先生为《物种起源》中译本所写的前言
引言
绪论
第1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第2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3章 生存斗争
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第5章 变异的法则
第6章 本学说之难点及其解绎
第7章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第8章 本能
第9章 杂种性质
第10章 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第11章 古生物的演替
第12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第13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第14章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形态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的证据
第15章 综述和结论
附录 进化论的十大猜想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本)(附《天演论》)
·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
弁言
导读
《进化论与伦理学》导读一
《进化论与伦理学》导读二
前言
第一部分 进化论与伦理学:导论
第二部分 进化论与伦理学
第三部分 科学与道德
第四部分 (1) 资本——劳动之母
第五部分 (1) 人类社会中的生存斗争
第六部分 社会疾病与糟糕疗方
人名中英文对照表
空标题文档
附录
译《天演论》自序
译例言
天演论 (1) 上
天演论下
从存在到演化
弁言 Preface to Series of Chinese Version
序(代导读) Preface
中译本序 Chinese Version
绪论 物理学中的时间 Introduction Time in Physics
第1章 物理学中的时间
上篇 存在的物理学 Part I The Physics of Being
第2章 经典力学
第3章 量子力学
中篇 演化的物理学 Part II The Physics of Becoming
第4章 热力学
第5章 自组织
第6章 非平衡涨落
下篇 从存在到演化的桥梁 Part III The Bridge from Being to Becoming
第7章 动力学
第8章 不可逆过程的微观理论 (1)
第9章 变化的规律
第10章 不可逆性与时空结构 (1)
附录A 面包师变换的时间算符和熵算符 Appendix A
附录B 不可逆性与动力论方法 Appendix B
附录C 熵、测量和量子力学中的叠加原理 Appendix C
附录D 量子理论中的相干性与随机性 Appendix D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译后记 Postscript of Chinese Version
附录Ⅰ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词和讲演词 Appendix I
附录Ⅱ 中国与科学的春天 Appendix II
附录Ⅲ 普里戈金与中国 Appendix III
附录Ⅳ 普里戈金的科学贡献 Appendix IV
行为主义
前言
弁言
《行为主义》导读
第一讲 什么是行为主义?
第二讲 如何研究人类的行为
第三讲 人体(Ⅰ)
第四讲 人体(Ⅱ)
第五讲 是否存在人类的本能?(Ⅰ)
第六讲 是否存在人类的本能?(Ⅱ)
第七讲 情绪(Ⅰ)
第八讲 情绪(Ⅱ)
第九讲 我们的人类习惯
第十讲 言语和思维
第十一讲 我们总是用语词思维吗?
第十二讲 人格
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
弁言
补记
内容提要
《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导读
英译本译者前言
英译本简介
英译本作者前言
俄文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动物实验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
第二章 唾液腺的心理分泌
第三章 新研究途径上最初稳固的步骤 [1]
第四章 高等动物的所谓心理活动的自然科学研究 [1]
第五章 破坏大脑两半球各部分后的狗的条件反射 [1]
第六章 论高施可夫博士的皮层味觉中枢
第七章 可以用条件反射研究说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最高部分的机理 [1]
第八章 复杂神经现象客观分析的进展及其与这些现象主观理解的对比 [1]
第九章 关于大脑中枢的一些普通事实
第十章 自然科学和大脑
第十一章 研究高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最高部分正常活动的实验室的任务及设备
第十二章 研究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个实验室
第十三章 食物中枢
第十四章 大脑两半球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十五章 皮肤分析器的破坏
第十六章 大脑两半球中刺激的分化过程
第十七章 由条件反射研究所阐明的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几个原则;中枢的相互作用
第十八章 割除大脑两半球各部分的结果概述
第十九章 作为大脑两半球的一种机能的内抑制
第二十章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客观研究
第二十一章 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第二十二章 内抑制在条件反射中的不稳定性(变动性)
第二十三章 脑的纯粹生理学
第二十四章 关于睡眠生理的一些事实
第二十五章 狗的某些复杂反射的分析及几个中枢的相对力量与紧张度
第二十六章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中的生理学与心理学
第二十七章 目的反射
第二十八章 自由反射
第二十九章 精神病学怎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脑两半球的生理 [1]
第三十章 论所谓动物的催眠
第三十一章 大脑两半球的正常活动与一般结构
第三十二章 内抑制和睡眠——同一过程
第三十三章 从大脑皮层各点的兴奋性变化观点来看它的机能特点
第三十四章 大脑两半球生理学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十五章 高级神经活动客观研究的最近成就
第三十六章 兴奋与抑制间的关系及其局限作用;狗实验神经病
第三十七章 实验中断对于狗条件反射的影响
第三十八章 大脑两半球的正常和病理状态
第三十九章 狗的抑制性类型神经系统
第四十章 神经系统类型的生理学说,即气质的生理学说
第四十一章 大脑两半球生理学的某些问题
第四十二章 一个生理学家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的尝试探讨
第四十三章 高级神经活动概说
第四十四章 对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及病理学的贡献
第四十五章 论主观与客观融合的可能性
第四十六章 实验神经病
第四十七章 对狗的催眠状态生理的贡献
第四十八章 论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病
第四十九章 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
第五十章 在弱的神经系统类型中用实验方法产生神经病并予以治疗的一个实例
第五十一章 脑髓高级部分的动力定型
第五十二章 从生理学来理解癔病症状的一个尝试
第五十三章 一个生理学家对心理学家的答复
第五十四章 着魔情操和超反常相
第五十五章 从生理学来解释强迫观念性神经病和妄想狂的一个尝试
第五十六章 论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和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关系以及神经病与精神病症状的生理机理
第五十七章 条件反射
附录一 给青年的一封信
附录二 巴甫洛夫在克里姆林宫
附录三 巴甫洛夫在瑞亚村
附录四 巴甫洛夫简传
声明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前言
弁言
一
二
三
补记
第三版原序
第二版原序
第一版原序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导读
血液循环和消化生理研究中的巧妙实验设计:慢性生理学实验法
大脑生理学——高级神经活动的客观研究:条件反射法
科学方法的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第十七讲
第十八讲
第十九讲
第二十讲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附录一 各工作同人已发表论文的目录
附录二 贝可夫院士后序
附录三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概要
Ⅱ
Ⅲ
附录四 译本附录 关于巴甫洛夫院士生理学学说问题的科学会议
附录五 译者后序
附录六 戈绍龙学习笔记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第十七讲
第十八讲
第十九讲
第二十讲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附录七 译者的话
一、人名译音的问题
二、专门术语翻译的问题
附录八 中译本第二版译者补记
计算机与人脑
弁 言
《计算机与人脑》导读
引 言
第一部分 计算机
第二部分 人脑
附录:冯·诺伊曼评传
薛定谔讲演录
前言
弁 言
序
薛定谔讲演录
《薛定谔讲演录》导读
第一编 波动力学的创立
第二编 薛定谔评传
怀疑的化学家
The Sceptical Chymist
弁 言 Preface to Series of Chinese Version
序
怀疑的化学家
《怀疑的化学家》导读
对后一文的序文 Introductory Preface to the Following Treatise
自然哲学思考
首次对话的一部分 Part of the First Dialogue
怀疑的化学家 The Tcepticat Ghymist
第一部分 The First Part
第二部分 The Second Part
第三部分 The Third Part
3.1
第四部分 The Fourth Part
第五部分 The Fifth Part
第六部分 The Sixth Part
前一文的一个反论性附录
结 论 Conclusion
化学哲学新体系
弁言
《化学哲学新体系》导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二卷第一部分
译后记
笛卡儿几何
序
弁言 Preface to Series of Chinese Version
笛卡儿几何
笛卡儿几何
《笛卡儿几何》导读
汉译者前言
第1章 仅使用直线和圆的作图问题
第2章 曲线的性质
第3章 立体及超立体问题的作图
笛卡儿几何
附录Ⅰ 方法谈
附录Ⅱ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附录Ⅲ 笛卡儿的方法论和Regulæ
附录Ⅳ 笛卡儿生平大事年表
遗传学经典文选
遗传学经典文选
弁言
补记
译者的话
再版说明
《遗传学经典文选》导读一
《遗传学经典文选》导读二
上篇
下篇
附录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弁言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导读
致明智的读者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心血运动论
心血运动论
心血运动论
弁 言
心血运动论
《心血运动论》导读
献 词
导 言
第一章 作者的写作动机
第二章 活体动物解剖中观察到的心脏运动
第三章 活体动物解剖中观察到的动脉运动
第四章 活体动物中观察到的心脏和心房运动
第五章 心脏的运动、活动和功能
第六章 血液从大静脉到动脉或从右心室到左心室的途径
第七章 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进入肺静脉和左心室
第八章 从静脉流经心脏流至动脉的血量;以及血液的循环运行
第九章 证实血液循环的首要前提
第十章 第一个论点:大量的血液从静脉流到动脉,存在着血液循环,这是不可驳斥的,并且为实验所进一步证实
第十一章 第二个论点的证实
第十二章 通过证实第二个论点而表明血液循环的存在
心血运动论
第十三章 证实第三个论点,并且由此证明血液循环
第十四章 从循环得出的结论
第十五章 通过或然性推理进一步证实血液循环
第十六章 通过一些结果进一步证实血液循环
第十七章 通过心脏结构的特点以及通过解剖中所发现的现象证明血液的运行和循环
附录 哈维为血液循环理论辩护的几封公开信
译后记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前言
弁言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导读
出版说明
第十版序言
德文第七版的俄译本序言
油画——上帝用几何创造世界
导言
第一章 五组公理
第二章 公理的相容性和互相独立性
第三章 比例论
第四章 平面中的面积论
第五章 德沙格定理
第六章 巴斯噶定理
第七章 根据公理Ⅰ~Ⅳ的几何作图
结束语
附录
附录Ⅰ 直线作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1)
附录Ⅱ 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定理
附录Ⅲ 鲍雅义-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新基础
附录Ⅳ 几何学基础 (1)
附录Ⅴ 常高斯曲率曲面 (1)
补篇
补篇Ⅰ
补篇Ⅱ 比例论建立的简化
补篇Ⅲ 平面面积理论的注记
补篇Ⅳ
补篇Ⅴ
德文第七版的俄译本注解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弁言
序
第十五版说明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导读
第一部分 狭义相对论
2 坐标系
3 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
4 伽利略坐标系
5 相对性原理(狭义)
6 经典力学中所用的速度相加定理
7 光的传播定律与相对性原理的表面抵触
8 物理学的时间观
9 同时性的相对性
10 距离概念的相对性
11 洛伦兹变换
12 量杆和钟在运动时的行为
13 速度相加定理 斐索实验
14 相对论的启发作用
15 狭义相对论的普遍性结果
16 经验和狭义相对论
17 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
第二部分 广义相对论
19 引力场
20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广义相对性公理的一个论据
21 经典力学的基础和狭义相对论的基础在哪些方面不能令人满意
22 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几个推论
23 在转动的参考物体上的钟和量杆的行为
24 欧几里得和非欧几里得连续区域
25 高斯坐标
26 狭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可以当做欧几里得连续区
27 广义相对论的空时连续区不是欧几里得连续区
28 广义相对性原理的严格表述
29 在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解引力问题
第三部分 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
31 一个“有限”而又“无界”的宇宙的可能性
32 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
附录Ⅰ
2. 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世界”)
3.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实
4. 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
5. 相对论与空间问题
附录Ⅱ
2. 自述片段 [1]
3. 以太和相对论 [1]
4. 物理学中的空间、以太和场的问题
5. 相对性: 相对论的本质 [1]
6.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
7. 关于统一场论 [1]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牛顿对地球形状的解释
弁言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导读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序言
定义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第1章 初量与终量的比值方法,由此可以证明下述命题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第3章 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第4章 由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
第5章 焦点未知时怎样求轨道
第6章 怎样求已知轨道上的运动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第8章 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的物体环绕轨道的确定
第9章 沿运动轨道的物体运动;回归点运动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物体的摆动运动
第11章 受向心力作用物体的相互吸引运动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第13章 非球形物体的吸引力
第14章 受指向极大物体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极小物体的运动
第二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第1章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第2章 受正比于速度平方的阻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第3章 物体受部分正比于速度部分正比于速度平方的阻力的运动
第4章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圆运动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流体静力学
第6章 摆体的运动与阻力
第7章 流体的运动,及其对抛体的阻力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
第三编 宇宙体系 (使用数学的论述)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现象
命题
月球交会点的运动
总释
译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本文档使用
Sou.st
构建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读
×
文档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文档,随时随地,享受汲取知识的乐趣!
PDF
文档
EPUB
文档
MOBI
文档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